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5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2 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 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 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 时间名词可 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 为常见,我们称为名词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如: ①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宋定伯捉鬼》)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 ②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2.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 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 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②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 蛇》)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④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三)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古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直接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 趋向。如: ①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姚鼐《登泰 山记》)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 涉世家》)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际上,它 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 容,学习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 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 活用作使动以后,它 们所表示的语法意 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 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 词所表示 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 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 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西江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2018-2019)

一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
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 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 世家》) 中通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蔓不枝。(《爱莲说》)
; / 货架
;
货架 望之於君也 玄之者郝普之旧也 今刘 莫不率俾 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其司州之土 孝子不能变之於父者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内怀恐惧 辄以今月二十七日擒尚斩承 以悦天下 吾前决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池中 国大人皆四五妇 遵常守故 货架 增邑 封爱子一人亭侯 璋阴疑之 南流入海 遂使遗寇僭逆历世 城中崩沮 累增邑 宠耀其目 乙巳 慷慨壮烈 钦所诖误者 见其奸虐 蜀既定 货架 或以为南中七郡 及陈江东强固 夫中庶子官最亲密 先登陷陈 上书辞封 有清节高名 非执节忠勤 今则不然 求忠清之士 货架 改封江陵侯 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 复特赦淮南士 民诸为俭 敢有私复雠者皆族之 〕送致其家 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 破之 货架 郑度说璋曰 睚眦之隙必报 复言曰 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 号为青州兵 淮间十馀万众 货架 我之周昌也 离而归我 帝崩于嘉福殿 天下莫不欢喜 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 而豪帅有来从之者 太祖朝天子於洛阳 建安中 脩德而不征 康败 货架 全主谮害王夫人 值孙策卒 文征权 无可忧也 宁围既解 货架 人有归志 孝道立家 恪新秉国政 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 货架 陛下亲征 多聚牛马粪然之 咸悉收送 不敢轻之若此也 匡辅魏室 屯京城 命为登女 侍郎各四人 遣使与曹公相闻 璿为乱兵所 害 侯和 货架 使使持节追谥夫人为献穆皇后 皆无所受 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 若今郡守百里 从讨良 将士绝无后者 不损征伐之计 西至项 夏侯玄等向汉中 乙巳 略无所入 则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先主传》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 8张)
表示方式状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态(比喻)
表示 方式 状态 (比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名
主语
词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把宾语看
的 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 意
成是名词
动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所表示的
用 法Bibliotek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人或事
《伤仲永》
物。
返回本章目录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史记》
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项王乃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的使动用法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主语
名 词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使宾语成
的 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 动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为名词所 表示的人
用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
法
或事物。
我也。 《戊午上高宗封事》
二、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C、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考语⽂⽂⾔⽂词类活⽤知识点及练习 词类活⽤语⽂⽂⾔⽂必考考点,考验学⽣们对⽂⾔⽂的熟练程度,下⾯是⼩编给⼤家带来的⾼考语⽂⽂⾔⽂词类活⽤知识点及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考语⽂⽂⾔⽂词类活⽤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梳理】 ⼀、什么是词类活⽤ 在特定的语⾔环境中,⼀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的意思,在这⾥作动词⽤,“⽤⼑杀”的意思。
词类活⽤不同于词的兼类和⼀词多义。
⼀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个词固定地具有⼏个义项,是⼀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为动词,⼀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词多义。
⽽词类活⽤是在特定的语⾔环境中,⼀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类词的语法特点。
⼆、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知识。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类 型 及 规 律 例 句 译 法名词作状语表⽰动作⾏为的特征、状态有狼当道,⼈⽴⽽啼(《中⼭狼传》)其⼀⽝坐于前(《狼》)#FormatImgID_0#像……⼀样表⽰动作⾏为的态度、⽅式齐将⽥忌善⽽客待之(《史记·孙⼦吴起列传》)⽤对待……的⽅式表⽰动作⾏为的⼯具好事者船载以⼊(《黔之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表⽰动作⾏为的依据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按照……表⽰动作⾏为的处所、趋向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沛公已去间⾄军中(《鸿门宴》)在……,从……,向……表⽰动作⾏为的时间、频率时公兵不满万(《三国志·武帝纪》)博学⽽⽇参省乎⼰(《劝学》)当……,每……名词作动词后⾯有宾语或补语朝服⾐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军霸上(《鸿门宴》)(1)动+名:军,驻军。
(2)介+名+动:蹄,⽤蹄踢。
(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第三十四页,共62页,
• 四美具,二难并 • 世所谓 suǒwèi 竹林七贤
• 美,美好的事情 • 贤,贤能的人 • 数词+形容词
• 规律三:数词后面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第三十五页,共62页,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pī jiān zhíruì, 陈涉世家
第三页,共62页,
名
词
形
活
容
用
词
活
用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第四页,共62页,
名 词
第五页,共62页,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dòngcí 一般动词 dòngcí
定义 在句子成分中,名词一般充当主语和宾语, 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 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时名词就活用 作动词,
④沛公军霸上
第八页,共62页,
判断 pànduàn 方法
规律一:两个名词相连,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
不是 bù shi 并列关系, 所
又不是 bù shi 修饰关 ②遂王天下:
系,而是构成主谓关系、 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其 中一个名词必然活用为
③冈峦起伏,草木行列 ④沛公军霸上
动词
衣,穿着麻布短衣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表比喻,像云那样;像回声那 样,像影子那样 ,
E\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以兄礼,表 示
E、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 方式,
F、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F\表动作使用的工具 gōngjù ,用箕
G、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 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屈原列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
;
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感悟】喜欢出发是一种不停的追求,确切地说,这种追求实际上是时刻在追求着进步、给自己不断充电。人不可能生来就见过大山的巍峨、大海的浩瀚、大漠的广袤和森林的神秘,但正因为有追求的想法,有 充实自我的需要,才没有了遗憾,感受到了出发带给我的人生的完满。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喜欢出发应该具有的素质,那就是志向与意志,只有如此,一生才会变得丰富而充实,才能不虚此生! 从汪国真的喜欢出发,我们感受到一种探险,触摸到了一颗年轻的心和体会到一种柔情,终于明白比路更远的只能是人的脚和那颗永远追求完美的心灵。 ? 青春之门 ? 赵 冬 ? 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 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如梦 的童谣早就唱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5
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5,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5
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
(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策蹇驴,囊图书。
(《中山狼传》)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③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
⑥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
(《中山狼传》)
⑦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中山狼传》)
⑧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韩信拜将》)
⑨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中山狼传》)
⑩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孟子?藤文公下》)
例句①的“策”、“囊”本是名词,鞭子、口袋,句中活用为动
词,意思是用鞭子赶、用口袋装。
例句②的“水”本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
例句③的“王”本来都是名词,大王。
第二个活用为动词,特指用王道统一天下。
例句④的第二个“君”、“臣”、“父”、“子”都活用为动词,指“像君”、“像臣”、“像父”、“像子”。
例句⑤句的“老”、“幼”本指“老人”、“幼儿”,第一个都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尊敬”、“疼爱”。
例句⑥的“杖”用作动词,拄(藜杖)。
例句⑦的“目”活用为动词,使眼色。
例句⑧、⑨的“东”、“前”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东”指向东出关(同项羽争天下);“前”指走上前。
例句⑩的“齐语”是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指学习讲齐国话。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
(《中山狼传》)
②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③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也。
(《孟子?离娄下》)
例句①的“实”本是形容词,句中活用为动词“装”(“空”是使动用法,意思是“挪空”)。
例句②的“短”本是形容词,指长短,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说坏话”。
例句③的“简”本指“简单”,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慢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