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合集下载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1·意识和感觉-第五章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1·意识和感觉-第五章

第五章扬升的新意识大多数古代的宗教和灵性传统都有一个共同的洞见:我们人类心智的正常状态,被一个基本的瑕疵给破坏了。

然而,如果我们从这个洞见来看人类状态的本质(我们可以称它为坏消息),就会升起第二个洞见(好消息):人类意识可能会有彻底转化的机会。

在印度教的教导中(有时在佛教中也是),这个转化被称为“开悟”。

在耶稣的教诲中,它是“救赎”,在佛教中,它是“了苦”。

“解脱”和“觉醒”也是其他常用来形容这个转化的词汇。

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倒还不是艺术、科学或科技的成果,而是能认识到自身的功能失调与疯狂。

在遥远的过去,已经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这样认识到了。

2600年前的印度,有一个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人,他可能是第一个完全看清楚人类功能失调的人。

后来,他被授予“佛陀”的尊号。

佛陀的意思就是“觉醒者”。

大约同时,在中国也出现了一位在人类之中较早觉醒的老师,他的名字是老子。

他留下了一本有关他教导的著作《道德经》,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灵性书籍之一。

当然,当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的疯狂时,就已经是迈向神智清醒以及疗愈和超越(transcendence)的开始了。

一个新的意识向度(dimension)已经开始在地球上显现,也可以说是第一个短暂的绽放。

这些稀有的觉醒者,那个时候就和他们同时代的人开始谈论这些东西。

他们谈到罪,谈到受苦和幻相。

他们说:“看看你是如何生活的,看看你在做些什么,还有你创造出的痛苦。

”然后他们会指出从“正常”人类存在的集体梦魇中苏醒的可能,他们指引了一条明路。

当时,虽然这个世界还没有准备好,这些大师却还是人类觉醒的过程当中,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可避免的,他们大部分都被同时代的人误解,甚至后世也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他们。

虽然他们的教导既简单又有力,而且有些还是他们弟子记录下来的,但还是经常被扭曲和误解。

几百年来,很多和原来教导毫无关系的东西都被添加上去,反映出那些基本的误解。

这些老师们,有的被嘲笑、辱骂或是被杀害,有的则像神一般地被崇拜。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有感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有感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有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飞速传播,人类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数字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而在这个变化的背后,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正在渐渐兴起。

当我们提到“灵性”,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与宗教、神秘相关的概念。

但在新世界的语境下,灵性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包括了对内心、人类共同体和环境的关注与探索,以及追求更加深刻、有意义的生活等方面。

它不再受限于传统宗教的框架,而是成为了一种自由、包容的探索与思考。

在新世界中,随着大众对健康、自我成长、心灵净化等方面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灵性大师和思想家。

他们代表了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将其视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引导着人们探索更深刻、更高层次的生命体验。

作为新世界灵性觉醒的代表,Eckhart Tolle的《当下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人类之所以会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感到疲惫、无措,是因为我们太过依赖思维和外界的刺激,导致内在世界的声音被压抑。

他提醒我们要重视并关注当下的经验,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要接受并感悟,从而找到真正的内心平和。

我深深被这种思想震撼,当我们沉迷于思维和外界刺激的时候,肆意浪费时间,消耗情感,不仅仅损害了内心的和谐,更将麻木我们的灵魂,把我们远离真正的自我。

作为现代人,我们需要拥抱当下,感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努力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阳光,感悟自己的心灵之旅。

所以,新世界灵性不仅是一种个人探索和思考,更是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与关爱。

我们作为人类,不能忽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无法独自生活在这个大地上。

新世界灵性教我们要尊重人类共同体、大自然和地球,深度理解我们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构建更加平衡、和谐的社会生活。

在新世界中,灵性不再是一个被新闻、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所忽视的话题。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感(大全五篇)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感(大全五篇)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感(大全五篇)第一篇: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感《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感看过缘起才明白为什么人在看到自然界的美景时会忍不住的心中会觉得亲近,升起愉悦之情,还会产生很多平时不曾有的感受。

每个创造物和每个生命形式当中永存的意识或灵性,同时人们也能够认识到,它和人类自身本质的合一的,所以能够爱它如己。

之所以是花朵,不是因为只有它有空灵的本质,而是相比其他的生命形式,花朵的外相比较不会遮掩其永存的灵性。

除此之外还有所有新生的生命形式,也会让我们有同样的感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看到于丹老师的书中也在讲人要亲近自然,然后就能感悟人生,涤荡心胸。

我想原因也是这样,因为自然界的很多东西,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永存的意识或灵性,所以才会亲近,而《爱和自由》中讲的关于和孩子一起成长,也是因为孩子身上那种生命永存的意识和灵性还没有被掩盖住,而因为感受到了这种存在,才会对孩子有这样的亲近感觉。

觉醒—去辨识那个未觉醒的自己——也就是小我,在小我思考、说话、和行动的时候,能辨识它,并且辨认出那个集体受到制约的心智运作过程。

就像是《爱和自由》中讲的,先要知道是自己的感受在主导,还是自己的思维在主导,要先知道了,才能通过自己不断地觉察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没有流动起来,和这个讲的是相通的。

我们世袭的功能失调:对于“原罪”我是一直有误解的,看了这次的解释觉得是我的浅陋和误读有问题。

原罪——活得不够有技巧,盲目的生活,因此就会受苦并制造苦因。

所以,抛开文化的包袱和错误诠释之后,“罪”这个字所指的就是人类世袭下来的功能失调状况。

“试着变成好人并不会让你变得更好,而是经由找到那个早已存在于你之间的良善,并且允许那个良善彰显出来,才会让你变得更好。

”这个就和“你本身就是智慧具足的”一样,是回归而不是成为。

小我——与外在形相的认同,包括念相、思想、情绪形相,相认同,会照造成我们无视于我们和整体的联结,完全无法觉察我们内在与其他万物以及源头的合一。

浅析《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对道家思想的诠释

浅析《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对道家思想的诠释

作者: 曹亮
作者机构: 营口理工学院外语教学研究部
出版物刊名: 中国教育学刊
页码: 206-209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S1期
主题词:�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庄子》;《道德经》
摘要:道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庄为代表,崇尚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领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哲学思想上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生命力。

艾克哈特·托尔所著的《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一书同样向人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人类内心的平和世界。

本文以此书为例,探讨其对道家哲学思想的诠释。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3·痛苦与觉醒-第二章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3·痛苦与觉醒-第二章

第二章情绪反应(reactivity)和怨气(grievances)通常,怨恨是伴随着抱怨而来的情绪,但它也可能带来另一股更强烈的情绪,例如怒气或是其他形式的苦恼。

如此一来,它的能量负荷就会愈来愈高(highly charged energetically),抱怨就会变成较为激烈的反应。

这是小我用来强化它自己的另一种方法。

很多人随时都在等待下一件让他们产生情绪反应、让他们感到苦恼或是烦扰的事,而通常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如愿以偿。

“这真是太过分了,”他们说,“你竟敢……”“我最痛恨这种事了。

”他们对苦恼和愤怒上了瘾,就像有些人对用药上瘾一样。

经由对周遭事物的激烈反应,他们坚定并且强化了自我感。

一股长存于心的怨恨称为怨气(grievance)。

心存怨气就是处于一种长久的“对抗”(against)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怨气是组成很多人小我主要部分的原因。

集体怨气可以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心灵中长存数百年,并且助长永不止息的暴力循环。

怨气是一种与遥远的过去事件有关的强烈负面情绪,那件过去的事得以持续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强迫性思考、不断地在脑海中重现事情的经过或是大声地对人述说“某某人对我做了些什么”,或是“某某人做了什么对不起我们的事”。

怨气同时也会污染我们生命的其他领域。

比方说,当你想到或感觉到怨气的时候,它的负面情绪能量就会扭曲你对某一件当下正在发生之事的看法,或是影响到你现在对某人说话和行为的方式。

一股强烈的怨气足以污染你生命的绝大部分,而且让你在小我的掌控下动弹不得。

你必须抱持诚实的态度,才能知道你是否还在豢养怨气,或是生命中是否还有你无法完全原谅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敌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请你在思想和情绪层面去觉察那股怨气,也就是说,去觉知那个让怨气存活的思想,同时,去感受你的身体对这些思想的反应,也就是你的情绪。

不要试着放下那股怨气。

试图去放下、去宽恕,是没有用的。

当你明白怨气只会加深虚假的自我感、让小我继续存活,此外别无他用的时候,宽恕自然会产生。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4·发现你自己-第一章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4·发现你自己-第一章

第一章灵性和宗教在新意识的扬升中,传统的宗教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很多人已经觉知到灵性和宗教的差异。

他们了解到,拥有一个信仰系统--一套你认为是绝对真理的思想--无论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并不会让你更有灵性。

事实上,愈是与思想(信仰)认同的人,愈会把自己带离内在的灵性向度。

很多虔诚信教的人都被困在这一个层次。

他们将思想等同真理,而当他们完全与自己的思想(心智)认同时,他们就会宣称自己拥有唯一的真理,其实这是无意识地试图保护他们的身份认同。

他们不了解思想的局限。

除非你和他们所信(所想)的完全一样,否则你在他们眼中就是“错的”,而在不久的过去,他们还会觉得为此而杀了你是很合理的行为。

其实,到现在还是有人这样做。

新的灵性,也就是意识的转化,现在正大幅度地在现有制度化的宗教结构外兴起。

即使在心智挂帅的宗教当中,总有一些潜藏的灵性在其中,而制度化的宗教统治阶级会觉得备受威胁而试图打压它们。

在宗教结构之外,大规模的灵性开展是一个全新的发展。

在过去,这是不可思议的,尤其在西方(最为心智挂帅的文化),基督教会基本上是拥有灵性特权的。

除非有教会的许可,否则你不能随意地对灵性发表言论或是出版有关灵性的书籍。

如果没有教会的许可而你这样做的话,他们会马上让你销声匿迹。

但是现在,即使在某些教会和宗教中,都有了转变的迹象。

即使这些宗教开放的迹象还是很微弱,但已经让人很感恩了,例如教皇若望·保禄二世会去探访一座清真寺,还有犹太人的教会,这都是相当令人窝心的。

也许是因为在传统宗教之外兴起了一些灵性教导,同时也可能是因为东方古老的智慧教导蜂拥而至,愈来愈多传统宗教的跟随者能够放下对外在形式、教条和严苛信念系统的认同,而去发掘隐藏在他们自己的灵性传统中的原有深度,同时也发掘了他们自己内在的深度。

他们了解到:你的灵性程度和你所相信的东西无关,但是却与你的意识状态息息相关。

而接下来这又决定了你在这个世界中的行为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

新世界—灵性觉醒

新世界—灵性觉醒

新世界—灵性觉醒1、不抗拒,不评断,不执着,这是真正自由和开悟的三个面相。

2、所有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当你觉知到事物的无常之后,你对它们的执着就会减轻,同时你对他们的认知程度也会减低.一旦你看清并接纳万物的无常和不断变化的必然性之后,你可以在它们存在的时候好好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不会担心或焦虑将来会失去它们。

3、凡抬高自己的,必降为卑;降卑自己的,必升为高。

4、促使你把旧痛一再重演而且让你处于无意识之中的,不是痛苦之身,而是你对它的认同。

不需任何时间,当痛苦之身被触动的时候,如果能够认出你所感觉到的就是你内在的痛苦之身,光这份知晓就足以打破你对它的认同。

当与它的认同停止时,转化就发生了。

那份知晓,可以抑制旧有情绪的升起并防止它进入你的脑袋中,也不会让它接管你的内在对话、掌控你的行为和其他人的互动。

这也就是说,痛苦之身不能再利用你然后再经由你来更新自己了。

那些老旧的情绪很可能还会在你之内存活一段时间,而且不定时地还会再度升起,有时也许还会拐骗你再度与它认同,因而模糊了那份知晓,但这是暂时的,不要将旧有的情绪投射到情境上,在你之内直接面结它,你的临在完全可以包容它。

5、这个世界不会让你一直以你所自认的假相来愚弄自己,你对不同人、事、物的因应方式(尤其是面对挑战的时候),就是对你自己了解程度深浅的最佳指标。

6、赞赏生命中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就是所有丰盛的基础。

事实上,你认为这个世界吝于给你的,其实你吝于给予这个世界的。

7、如果你受不了自己,那么必然存在两个你,你和你受不了的那个“自己”,而且他们之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8、当你全神贯注,并且对着一朵花,一颗水晶或一只小鸟沉思冥想,但在心智上不去定义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进入无形世界的一扇窗户。

你的内在就会有个开启(即使很小),让你因而进入心灵的领域。

9、所谓觉醒,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去辨识出那个未觉醒的自己——也就是小我,在小我思考、说话和行动的时候,辨识到它,并且辨认出那个集体受到制约的心智运作过程(它在未觉醒状态中持久不衰)。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4·发现你自己-第四章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4·发现你自己-第四章

第四章对本体的遗忘小我始终都是与形相认同,在形相中寻找自己,而又在其中迷失。

形相不仅是物质的事物和肉体,比外在形相(物体和肉体)更基本的一个形相,就是不断地从意识的场域中升起的念相。

它们是由能量形成的,比物质的事物来得精细,也较不稠密,但是它们还是一种有形的形相。

你能够觉察到的、那个喋喋不休的“脑袋里的声音”,就是那个不间断的、强迫性的思想续流。

当每一个思想完全霸占了你的注意力,当你如此地认同脑袋里的声音和伴随它的情绪时,你就在每个思想和情绪中迷失了自己,于是你就完全地与形相认同,完全受制于小我。

小我是不断重复的念相和被制约的心理--情绪模式的集合体,我们在这些念相和模式中,投注了很多自我感。

当你的本体存在感(意即本我感--I am这种无形意识)和形相搞混在一起时,小我就升起了。

这就是认同的意思,这就是遗忘了本体,这个主要的错误,就是绝对分离的幻相,把实相变成了梦魇。

从笛卡儿的谬误到沙特的洞见被认为是现代哲学创始人的17世纪的哲学家笛卡儿,曾经在他视为重要真理的名言中表达了我们上述的主要错误:“我思,故我在。

”这是他因应一个问题而找出的答案,那个问题是:“有什么事情是我可以绝对确知的?”他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始终都在思考,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他就把思考等同于本体,也就是说,把本我的身份认同,等同于思考。

他找到的其实是小我的根源,而不是最终的真理,但是他丝毫不知情。

将近三百年后,另外一位知名的哲学家看出了那个名言中,笛卡儿和其他所有人都忽略的端倪。

这位哲学家的名字叫沙特。

他深入探讨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然后突然领悟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那个说‘我本是’的意识,不是从事思考的意识。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当你能够觉知到你自己在思考,那个觉知就不是思考的一部分。

它是一个不同向度的意识,而就是那个觉知在说“我本是”的。

如果在你之内除了思想之外别无他物,你就根本不会知道你在思考。

你会像一个做梦的人一样,不知道自己在做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