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外拓展训练试题:最后一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练习题(含答案)

《最后一课》分层练习◆基础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sǒu)诧.异(chà) 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 夹.着(jiá)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D.紫藤.(téng) 钥匙..(yàochí) 赚.(zh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祈祷督学B.思量墙璧C.惨白阻塞D.戒尺溜冰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下面的几个句子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E.服饰描写F.环境描写(1)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4)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5)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 )5.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07课《最后一课》练习题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07课《最后一课》练习题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最后一课·综合能力测试题一、以下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赫叟( hǎo s ǒu)惊诧(chà)哽住(gěng)B.祷告( qí)后悔(ào)挟(jiá)C.处罚( 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 t 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二、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祷告督学 B .思索墙璧C.苍白堵塞 D .戒尺滑冰三、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礼拜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经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觉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领土沦丧时的悲忿心情和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光景描绘表现主题。

四、表现人物性格经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绘等手法。

试对下边的描绘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剖析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浑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①描绘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运用的描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内心想:“他们该不会逼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①描绘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运用的描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边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突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祷告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神色苍白,我感觉他素来没有这么高大。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重点知识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重点知识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重点知识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从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二、课文背景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本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体知识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6):描述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部分(7—23):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等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五、问题归纳1.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本题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

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

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3.“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句中的“偏”一词的作用是什么?“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

与平时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今天的课堂气氛不同寻常,为读者留下悬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6.最后一课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6.最后一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6.最后一课A组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A.郝叟..B.祈.祷(qí) 懊.悔(ào) 挟.(jiá)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yào shi) 赚.(zhàn)D.紫藤.(téng) 钥匙..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手势哽住温和严肃B.奥悔旷课忠诚糊涂C.责备干脆激动古怪D.惨白墙壁气氛视察3.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B.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C.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D.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B.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不少讽刺揭露反动派罪恶的杂文。

C.在他不断的启发教育下,终于使我认识了错误。

D.还没吃晚饭,我已经做完了作业,只剩下外语作业还没动手。

B组5.阅读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

年代世界能源组成石油煤天然气核电太阳能水电其他1993年40% 27% 23% 7% —2% 1% 2030年(预计) 12% 7% 11% 35% 20% 10% 5% (1)用文字概括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了此表后,你有哪些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本事,你也撕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位数学老师,姓王。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6《最后一课》语段测试卷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6《最后一课》语段测试卷练习题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 12 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 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0.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 吧!”这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理解“钟声”、“号声”的意思,以及在句中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与“他说,‘我——我——’”句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是( )(2 分) A.“‘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B.“‘顺——山——倒一’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C.“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 烟吗?” D.“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 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ào( )悔祈( )dǎo chà( )异chéng()罚duó( )步gěng( )住钥( )shi wú()着2、选词填空。

(细心耐心用心关心专心分心)①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学习。

②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

③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听讲过。

④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讲解过。

⑤个个都那么(),教室里那么安静。

⑥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

3、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修辞基本相同,可任选一题作答。

①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们放下学习替我浇灌园子?还有,我要是想去钓鲈鱼,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了假?②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答:二、翻开课文《最后一课》,阅读以下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片断一: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我站在坐位上左右摇晃,心里难受极了,头也不敢抬。

片断二:讲完了文法,就开始习字。

……“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1、“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

”说说小弗朗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答:2、“有一群鸽子在低声咕咕,我一面听着,一面想:‘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 小弗朗茨从鸽子的叫声中所产生的联想,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3、找出文中体现小弗朗茨心情、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说说其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答:*三、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朗茨还是哈墨尔?存在不同的看法。

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与同学探讨探讨。

答:⊙发展空间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张进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阅读理解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阅读理解习题

《最后一课》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共19题,共55分)1.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________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________穿戴。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________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1)选文加线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fèn hǎo sǒu xīhénɡB.fēn hǎo sǒu qīhénɡC.fèn hǎo suǒxīhènɡD.fēn hǎo sǒu xīhénɡ(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正确的是()。

A. 平静宁静B. 平静肃静C. 宁静安静D. 平静安静(3)在选文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A. 只、才、但是、而且B. 只要、就、因为、所以C. 只、才、而且、还D. 只要、就、虽然、却(4)“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这一动作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5)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简析其作用。

(6)扼要概括“教室里不平常的气氛”表现在几个方面,以及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的试题及答案

《最后一课》的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第七课《最后一课》的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宛转(wǎn)钥匙(yuè)懊悔(ào)B.哽咽(yàn)肃静(sù)祈祷(qí)C.踱步(duó)锯子(jù)郝叟(hǎo)D.诧异(chà)糊涂(tǔ)赚钱(qiàn)2、给注拼音的填上汉字:(3分)duó()步wǎn()转ào()悔tān()痪kuàng()课kuàng()产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3分)①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A. 喧嚷扰乱B. 声音大而杂C. 喧哗沸腾D. 喧哗热闹②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

()A. 惊叹B. 惊奇C. 纳闷D. 心里不明白③“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A. 批评指责B. 处罚C. 埋怨D. 严厉地责骂4、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3分)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装进、送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③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

5、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分)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6、指出下面各句的描写方法。

(2分)①他转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②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
一、基础知识
1.都德是著名小说家,该文以为背景。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
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
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
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祈祷督学 B.思量墙璧
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
4.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答:()
A. 喧嚷扰乱
B. 声音大而杂
C. 喧哗沸腾
D. 喧哗热闹
2)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

答:()
A. 惊叹
B. 惊奇
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
3)“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答:()
A. 批评指责
B. 处罚
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
5.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
(塞进、装进、送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

6.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附:参考答案
1.法国;普法战争
2.A
3.B
4.1)D 2.)B 3)A
5.1)喧闹 2)塞进 3)敬意
6.B
二、类文阅读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周惠斌
1941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12月8日上午,
暨南大学的校长办公室里,老校长怀着异常沉痛的心情,主持着紧急而简短的校务会议。

他噙着眼泪,用颤抖的声音向到会的教师宣布:“据来自报社的最新消息说,今天早上,日本兵占领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日本兵正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开进租界。

”老校长低沉的语调掩抑不住心头的愤懑,“……课照常进行,但是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所大学关闭。

”校长室里一片沉寂,教师们个个神色黯然。

文学院院长、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更是紧蹙着浓眉,他的眼里闪射着一种异样的光芒,忧愤、悲切、伤痛、仇恨……复杂而难以言喻。

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

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本,鸦雀无声地准备聆听郑先生的讲课。

郑振铎神情肃穆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地抽噎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

“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

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即停课。


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

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用功起来。

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隆隆的车鸣声从远处清晰地传来,车轮沉重地滚动着,仿佛碾压在暨南大学所有师生的心头,令人沉闷得喘不过气。

不一会儿,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卡车慢慢地逼近了校门。

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嚣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

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

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了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决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伤感,没有悲哀,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

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

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从此,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使命。

郑振铎在暨大所上的“最后一课”,也成了他教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

但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却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许许多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鉴赏要点
课文与选文都是以外族入侵、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为背景,通过描写在最后一堂课上,学生努力地学习本国语言,老师格外珍视这一堂课,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问题探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暨.南( ) 愤懑.( ) 神色黯.然( ) 紧蹙.( )
步履.( ) 抽噎.( ) 嚣.张( ) 啜.泣( )
2.解释下列词语。

(1)踌躇:
(2)盛气凌人:
(3)鸦雀无声:
3.试比较本文中的郑振铎先生和《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有哪些相同之处?
4.本文的主题是否与《最后一课》主题相同?谈谈理由。

附:参考答案
1.jìmènàn cùlǚyēxiāo chuò
2.(1)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2)骄傲自大,气焰逼人。

(3)形容非常安静。

3.处境相同:他们都是亡国之民。

身份相同:都是教师。

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珍视相同。

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生眼中的形象也相同。

韩麦尔先生“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郑振铎“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

他们的爱国精神相同。

4.相同。

两篇文章都足以外族的入侵、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为背景,通过描写在最后一堂课上,学生努力地学习本国语言,老师格外珍视这一堂课,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中考回应
例1 (2010·温州)下列选项中,前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
C.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囊萤映雪——临死抱佛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D项中“临死抱佛脚”原意为临死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

后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死抱佛脚”。

与“囊萤映雪”形容刻苦攻读的典故的意思不对应。

答案D
例2 (2010·烟台)综合性学习。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

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

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你是怎样理解山东馆“齐鲁青未了”这一主题的?
(2)右图为山东馆。

场馆设计体现“海岱(指泰山)交融”的理念。

请你写一段文字,说说场馆外形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3)完成下面的对联,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

上联:儒家仁,墨家爱,人文精华
下联: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句、图片的理解和对联的知识。

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夯实基础。

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特征突出山东特色,对联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要求。

示例(1)“齐鲁青未了”喻指山东自然风光秀美,社会经济发达,人文精神绵延不绝,未来发展会更美好。

(2)中间凸起部分代表泰山,周围的波浪代表海洋,山海相融,突出了山东特色。

(3)下联:泰山雄,黄河壮,自然奇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