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操作规范
中医中药灌肠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通过肛门送入肠管,使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入血,以发挥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作用。
适用于慢性盆腔炎腹膜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征等病。
【用物准备】一次性灌肠袋一个,瓶装石蜡油棉球一个,一次性臀垫一个,手纸适量,PE手套一副,输液架一个,灌肠用药【灌肠用药】当归12g赤白芍20g丹参30g败酱草30g荔枝核12g鸡内金12g泽兰15g鸡血藤15g谷麦芽各12g拳参12g双花30g公英30g三棱15g莪术15g水煎日一剂IOOm1.温水灌肠【操作方法】1.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以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尽量不采取大量不保留灌肠,以免刺激肠蠕动,使药液不易保留。
2.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
3.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04.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IoCm,暴露肛门。
5.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nb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
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
6.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接,拔出肛管放入弯盘。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7.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8.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1.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先行清洁灌肠。
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肛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1.,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直肠滴入用法

一、直肠给药的常用药物剂量参考1..一般给药直肠给药的药物使用剂量与静脉给药药物剂量大致相等,是口服给药、肌注给药药物剂量的一至两倍。
2.特殊给药:如氨茶碱、西地兰、阿托品等,直肠给药的药物剂量均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药物剂量使用。
需要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的药物,直肠给药前,同样要进行药敏试验,皮肤敏感阳性的患者,在用药期间,仍需注意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中药视为配伍禁忌的,直肠给药时也应视为配伍禁忌。
二、直肠给药常用量参考(液体用量)1.成人用量:成人直肠最佳液体容纳量为80-160ml,平均为120ml,取中药煎出液,或上述各种复合制剂,100-120ml左右,直肠滴入,每日一至两次。
以上为常用直肠给药的液体参考用量,一般情况下,如直肠给药后容易排出(腹泻)的患者,可适当减少直肠给药的液体量;如按上述液体量滴入后,大便较干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直肠给药的液体量,对直肠注入或滴入药液后,较易排出者,可考虑改用肛肠栓剂使用。
三、直肠给药的液体温度直肠滴入药液的温度宜控制在35-40度之间(特殊药物除外)四、直肠给药的体位1成人:左侧卧位2.儿童:一般去卧位或俯卧位五、直肠导管插入的深度1.成年人:一般插入10-20cm2.儿童:一般插入5-10cm六、直肠导管插入的角度顺应直肠的生理曲度,轻轻插入(注意掌握直肠的两个生理弯曲:骶曲、会阴曲)肺炎宁合剂(儿童组)1、氯苯那敏针1-2m2、654-2针1-2mg3、鱼心草或板蓝根针2-4ml4、利巴韦林针0.1g5、柴胡针2-4ml6、维生素B1针100mg或维生素b6针100mg7、需相应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1-2g 或克林霉素0.15-0.3g 或阿奇霉素0.15-0.3g 或红霉素0.15-0.25g8、适应症:上感、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宁合剂(成人组)1氯苯那敏针5-10m2、654-2针5-10mg3、鱼心草或板蓝根针6-10ml4利巴韦林针0.3g5柴胡针6ml6维生素b1针200mg或维生素b6针200mg7需相应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1-2g 或克林霉素0.15-0.3g 或阿奇霉素0.5-0.75g 或红霉素0.25-0.5g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扑尔敏2mg 利巴韦林0.1、板蓝根2-4ml 复发氨基比林1-2ml 柴胡针1-2ml 小儿退热散半包-1包感染性发热者加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我1-2g 阿奇霉素或红霉素0.125-0.25g 林可霉素0.6高热超高热时加用:地塞米松2-3mg/次便秘方法一:取温开水300ml+蜂蜜100ml直肠滴入(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方法二:取温开水500ml+开塞露20ml x5支(适用于急性便秘)注意:治疗便秘时,直肠滴入药液的速度不宜过快,宜掌握在150滴/分左右,如直肠滴入药液速度过快,药液容量迅速排除,达不到通便之目的。
中药灌肠法的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法的操作规程一、前言中药灌肠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灌入中药液体到直肠,以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药灌肠法的基本操作规程,以便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此方法。
二、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中药根据所需治疗的疾病或健康目的,选择适合的中药配方。
可以咨询中医师或中药药师获取合理的建议。
2.准备灌肠器具准备好需要使用的灌肠器具,如灌肠袋、灌肠管等。
确保器具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清洁和消毒。
3.清洁肛门在操作前,应先清洁肛门,保持肛门区域清洁卫生。
可以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三、操作步骤1.准备中药液按照中医师或中药药师的处方,将所需的中药药材煎煮或冲泡成液体。
注意控制药液的温度,以避免烫伤直肠。
2.准备灌肠器具将灌肠器具用温水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器具的卫生。
将干净的灌肠袋或灌肠管连接好。
3.就位准备准备一张铺垫好的手术台或床垫,使患者便于操作者进行灌肠。
确保操作环境安静、整洁。
4.体位调整患者需采取左侧卧位,将双腿屈曲并抬高臀部,以便灌肠器具插入直肠。
5.润滑和插入灌肠器具涂抹少量无菌润滑剂,使得灌肠器具插入直肠更加顺利,并减少不适感。
将灌肠管缓慢地插入直肠,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6.缓慢注入中药液将事先准备好的中药液缓慢注入灌肠袋,使其流入直肠内。
根据需要,可控制液体的流速或流量。
7.保持体位和等待时间保持患者的左侧卧位,尽量保持平静,让中药液在直肠内停留一段时间。
根据中医师的建议,通常为15-30分钟。
8.排泄等待一定时间后,患者会感到排便的欲望,需允许患者排尽中药液及排泄物。
9.清洗和消毒操作完成后,将灌肠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
四、注意事项1.操作必须规范在进行中药灌肠操作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步骤,避免误伤或不适。
2.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在使用中药灌肠法前,应咨询中医师或中药药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中药直肠滴入》课件

2 直接作用
中药直接作用于肠壁,起到直接治疗疾病的效果。直肠Leabharlann 入的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
准备所需中药制剂和滴管。
2
体位
采取合适的体位,通常为侧卧位。
3
滴入
将中药制剂缓慢滴入直肠内。
直肠滴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慢性病、痔疮、肠胃疾病等。
禁忌症
急性疾病、直肠感染等。
案例三
中药直肠滴入帮助一位患者调节了睡眠, 缓解了焦虑和失眠。
总结和展望
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功效。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它在更多领域中的作用。
直肠滴入的功效和效果
清热解毒
中药可以清除体内湿热,消除疲 劳。
调理肠胃
中药直接作用于肠壁,有助于消 化和吸收,改善肠胃问题。
舒缓压力
中药的香味和温热感有助于放松 身心,缓解压力。
直肠滴入案例分享
1
案例二
2
一位中年女性通过直肠滴入调理了子宫
寒凉的问题,成功怀孕。
3
案例一
患者通过直肠滴入缓解了慢性便秘的症 状,并改善了肠胃功能。
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滴入中药制剂进入直肠,以起到治 疗疾病和保健作用。本课件将介绍中药直肠滴入的原理、步骤、适应症以及 其功效和效果。
课程介绍
本节课将带您深入了解中药直肠滴入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原理和优势,以及 它在中医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直肠滴入的原理和作用
1 理论基础
中药灌肠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操作规程一、概述中药灌肠是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通过肛门将中药制剂灌入肠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中药灌肠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前准备1.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并做好卫生消毒。
2.准备中药制剂,确保制剂的药物成分和浓度符合治疗要求。
3.准备灌肠器具,包括灌肠袋、灌肠管、止血纱布、手套等。
4.让患者充分了解中药灌肠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并得到患者的同意。
三、操作步骤1.患者排空肠道:患者坐于马桶上,用清水冲洗直肠,直至排空肠道内容物。
2.患者体位:患者俯卧于操作台上,双腿自然弯曲,臀部抬高,以便操作者能够更好地进行灌肠。
3.操作者准备:洗手并戴上手套,将所需药物加入灌肠袋中,并检查灌肠袋和管道是否完好。
4.灌肠器具准备:取出灌肠管,用温水进行冲洗和消毒,并将管头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插入时的不适感。
5.插管操作:操作者将灌肠管缓慢插入患者肛门,约10-15厘米深度即可达到直肠位置。
6.连接灌肠袋:将灌肠管与灌肠袋连接,确保连接口处严密不漏气,以避免药物溢出。
7.缓慢注入药物:缓慢打开灌肠袋的放射绕盖,使药物缓慢灌入肠道。
8.处理过程中的不适感:患者可能感到灌肠过程中的不适感,操作者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9.等待停留时间:根据医嘱,药物灌注完毕后,让患者保持原体位,等待一定时间以保证药物在肠道中发挥作用。
10.气囊排气:在药物停留时间结束后,操作者应迅速打开灌肠袋的放射绕盖,并轻轻按压患者的肚子,使之排气。
11.拔管:在药物停留时间结束后,操作者缓慢拔出灌肠管,同时用纱布轻轻压迫患者肛门,以防止排出的药物大量流失。
四、注意事项1.操作者需注意个人卫生,洗手并戴上手套。
2.操作前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消毒。
3.灌肠器具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和清洗,并进行润滑处理。
4.灌肠药物的配制应符合医嘱要求,确认药物成分和浓度。
5.患者需充分了解中药灌肠的目的和过程,并给予同意。
中药直肠滴入的操作流程

2、操作过程中,患者若有腹胀或便意,指导患者张口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同时适当调慢灌肠液的滴速。
3、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发生。
4、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注意事项
1、中药直肠滴入前,需嘱患者先行排便。
10
2、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输液器前端向外抽动或向里轻轻插入即可.
5
14、待药液滴完后关输液器开关,用纸巾包裹输液器管前端轻轻拔出,放入弯盘,迅速用纸巾按压住肛门。嘱患者尽量保留30分钟以上。
5
15、撤去弯盘,放于治疗车下层,撤去治疗巾。脱手套。
2
16、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
2
17、分类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2
18、记录。
2
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操作前需先排便。
中药直肠滴入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分数________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
一、操作目的
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0
二、评估患者
1、核对医嘱、药物、床号、姓名.
2、评估患者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3、评估患者对中药直肠滴入的理解程度、配合能力。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三、实施要点
(一)、仪表:符合要求.
2
(二)、操作用物:
治疗盘:弯盘、液体石蜡油、棉签、纸巾、一次性治疗巾、水温计、手套一双、输液器、剪刀、煎好的中药、必要时备胶布、便盆、屏风。
直肠滴入药液的用量:成人:100ml—300ml;小儿:10ml-35ml.
药液温度:35—40°之间
中药直肠滴入教学提纲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 1)、直肠给药的温度严格控制在35~42℃之间(特殊药物除外) ◆ 2)、直肠滴入每日1~2次或遵医嘱,直肠滴入总液体量不应超过
120毫升 ◆ 3)、直肠滴入给药后,患者出现轻微腹泻,属正常现象, 腹泻较严
重的,可暂不直肠给药,也可减少给药的液体量,由直肠滴入改为直肠 注入给药 ◆ 4)、直肠给药后,10分钟内排出者,让患者休息10分钟后,将药 液和药物减半,再直肠给药一次(也可在直肠给药药液中加入2%利多 卡因1-2ml或654-2针1-2mg以减少肠蠕动) ◆ 5)、直肠滴入的速度一般根据患者年龄,体质进行调节,一般在 每分钟100滴左右,儿童稍慢 ◆ 6)、临床所用片剂、散剂、针剂、中药煎出液、口服液都可用于 直肠滴入用药
定义
◆ 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把输液管剪掉 过滤器,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 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1
4 告知
◆ 1)灌肠前嘱病人先排便,肠道排空有利药 物吸收。
◆ 2)治疗中病人有便意,应嘱病人深呼吸, 勿用力,以减慢药液灌入速度,减低腹压, 以保证药液保留时间。
◆ 3)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臀部适当抬高,勿过 度变换体位,尽量保留1小时以上。
5
5 物品准备
◆ 中药100-200ml,一次性灭菌灌肠袋,治 疗盘,弯盘,石蜡油,棉签,止血钳,镊 子,纱布,水温计,一次性治疗单,卫生 纸,治疗卡,屏风。
6
6 操作程序
◆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 名,告知治疗的目的和操作流程,解除顾 虑取得患者配合,嘱病人排二便,必要时 屏风遮挡。
9
8 适用范围
◆ 1)对慢性肾衰早、中期患者。如肾衰的脾 肾气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等。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如下:
1. 准备用物:中药液、一次性灌肠袋、一次性肛管、一次性手套、棉签、输液卡、签写医嘱本等。
操作前要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灌肠的目的,解释灌肠的目的、方法、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操作。
2.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年龄、病情、体重,告知患者本次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灌肠溶液,溶液温度适宜,一般为39-41度。
3. 放置肛管:将肛管插入肛门约10-15cm,固定。
4. 灌肠操作:将中药液倒入灌肠袋中,缓慢滴入患者肛门内,约4-6滴/分钟。
在滴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
5. 操作时长:整个灌肠过程应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防止时间过久或过短。
时间过短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时间过长会增加患者的疲劳感,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6. 结束灌肠:当灌肠液全部进入患者肠道后,让患者卧床休息一会,等待中药液的效果。
然后拔出肛管,让患者清洗肛门,整理用物。
7. 观察患者情况:在灌肠过程中及灌肠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心慌、头晕等不良反应。
若出现上述反应,应让患者及时平卧,卧床休息,减缓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注意事项:对于肠道准备灌肠的患者,要告知其减少排便的方法,避免影响灌肠效果。
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药灌肠前要评估病情,必要时暂停操作。
以上是中药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整个过程需要耐心、细致和专业的技能,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到您。
如有更多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直肠滴入操作规范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药直肠滴入疗法
【概述】
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
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 直肠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疗效好、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尤其适合于口服给药困难和静脉给药困难的患者。
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肺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它是一种根据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观念的绿色疗法,它对患者无痛苦、作用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少、操作方便、费用低廉。
【适应症】
盆腔炎性疾病,妊娠恶阻,放射性直肠炎等。
【禁忌症】
妇女月经期,产褥期应慎用,严重肛疼,急腹症疑有肠坏死穿孔患者禁用。
中药直肠滴入操作流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