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全长约2500米,路基宽度为18米,道路等级Ⅲ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20km/h。工程主要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1.2.1 勘察目的

为星子西湖新区道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道路修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道路区域内的岩土的设计参数。

为道路中的桥梁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桥型方案的基础类型、基底设置高程、地基岩土的设计参数。

1.2.2 勘察任务

1 查明场地土层成层条件和分布规律、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地基土层岩土工程特性,为本工程设计、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地层分布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2 查明有无影响本工程建设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3 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场区历年最高、最低地下水位标高,并分析其对本工程设计与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 划分场地类别,查明有关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5 查明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6 对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作出评价,结合本工程性质,对基础型式及相应的持力层进行分析论证。

7 查明本区域场地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温度等情况。

1.2.3 勘察技术要求

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

1.勘察范围和钻孔布置

勘察范围为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及桥梁部分,道路部分,孔位一般布设在道路中线,遇特殊地段,如水塘、小河等路段适当加布孔位。

桥梁部分孔位布设在桥梁墩台的原位处,拟建桥梁为3×10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共设桥台两个,桥墩一个。

钻孔坐标见附表,另附勘探孔位平面图。

2. 钻孔深度

道路部分要求单孔总钻孔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米。

桥梁部分要求探明中风化或微风化层分布,钻孔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层深度不小于8米,总钻孔深度一般不大于30米。当土层深度变化较大及不能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时,勘察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钻孔和适当延长钻孔深度(增加钻孔和延长钻孔深度前请通知设计方,经双方共同研究后决定)。

3.取土样

原则上各土层均需取土样,一般要求每1~2m取一组试样。

4.室内土工试验内容

天然含水量、比重、容重、孔隙比、液限、塑限、非粘性土颗分;压缩系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c、φ值、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土的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等。

5.现场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本工程需要布置标准贯入试验孔,各土层均须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竖向间距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各土层的强度及桩周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标准值;若为岩层,需提供岩石饱和含水率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6.地下水测试

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路基的影响的试验。

7.钻探现场记录

钻探记录需派有经验技术人员担任,负责记录土名、变层深度、颜色、包含物、状态和结构构造特点,砂类土的密实度和标贯击数,岩层的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8.其他要求

1)控制性钻孔必须钻至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孔深。

2)钻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执行。

9.勘察报告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的有关内容及下述内容:

1.勘察工作概述;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

3.地基均匀性评价;

4.各土层的桩周摩阻力标准值、承载力基本容许值;若发现基岩应提供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以各土层的相关物理指标。

5.地下水埋藏条件、路基的设防水位;

6.场地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7.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调查情况;

8.工程环境评价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2.4 勘察依据

1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 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3 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 交通部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 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6 交通部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7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21-2001);

8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0 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4);

11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2 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13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I87-92);

14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6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7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150218-94)。

18 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3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评述

1 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回转岩芯钻探及锤击钻探,结合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室内土、水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野外钻探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及勘察纲要要求,室内资料整理及编制采用理正勘察软件进行。岩土分类定名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3.3~3.3.6条执行,同时结合野外钻探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2 测量放样

本次钻孔放样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设计平面图及测量控制点,用经标定合格的全站仪按图上尺寸测放而成,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各孔孔口坐标及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一览表。

3 岩芯钻探

采用三台XY-1型液压岩芯钻机,地下水位以上采用干钻方式,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土层及全风化、强风化岩层使用口径Φ110mm合金钻头回转钻进,中风化岩层采用口径Φ75mm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野外钻探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要求进行。

4 原位测试

本次勘察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测试器具均经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准确,测试数量均不少于6次。

5 土、水样采取及土工试验

A、试样采取及试样数量:

粘性土原状样按Ⅱ级土样质量等级要求采用厚壁取土器采取。砂类土主要采用标贯器采取,对卵石主要由岩芯管取样。在拟建线路内取1组土样及1件地下水水样做室内土、水的简化学分析。

B、土样试验项目:

物理力学指标:含水量、重度、比重、液限、塑限、压缩模量、剪切强度、砂类土及碎石土的室内颗分,取样点力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代表性。

C、水、土样的试验项目:

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及土规范要求所有腐蚀性介质含量。

地下水位观测:沿线各孔均用测水钟量测地下水的的稳定水位。

6、施工时间及完成工作量

野外钻探工作于2009年08月05日始至2009年08月23日结束野外钻探任务,完成的工作量如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

本次勘察过程中,严格按照我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有关市政公路勘察规范,钻孔采用全站仪实地放测,采取的水、土样品具有代表性,岩土设计物理力学参数采用试验指标数理统计、现场原位测试并结合有关规范和地区工程经验提出的,真实可靠,所提供的岩土技术参数等能满足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需要。

2、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2.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拟建道路自然地理位于星子县城以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亚势带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1437.1毫米,年平均气温15至18℃,1月份平均气温4.5℃,7月份平均气温29.2℃。

拟建道路所在区域地表水系较为发育,西面邻近鄱阳湖,中间有沟谷穿越,沟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顺地形倾向向西部鄱阳湖水域径流排泄,流量受季节控制,所以本次项目中间部位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道路沿线在ZK03、ZK09以及ZK12处为水塘分布,水深约1~2m。

2.2 区域地质条件

拟建道路场地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Ⅰ级)下扬子凹陷(Ⅱ级)与江南古隆起(Ⅱ级)间;次级构造属庐山隆起(为主)与鄱阳断陷之间,赣南大断裂北端西侧。

3、线路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山坡及山谷前缘地带,地形总体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洼,北高南低,沿线各段受人类耕作影响,呈台阶状,场地农作物主要以菜地为主,局部种有地瓜、花生等作物。

根据钻探揭露地层情况,沿线地貌主要以山麓斜坡冲、堆积成因的山前平原地貌为主,小部分为残积坡麓地貌。

拟建道路周边无已建建筑物,经勘察,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有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网分布,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简单,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2 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线路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道路沿线岩土层可分为9个工程地质大层,3个亚层,上覆土层第①层为近代人工堆填积(Q4ml),第②层为耕土(Q4pd),第③层为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第④~⑦层为全新世冲积层(Q4al),第⑧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4el),下覆基岩为燕山期(γ51)花岗岩。现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4ml)

第①层:灰褐、黄褐色,稍湿,松散,土性主要为杂填土,由人工堆积的粉质黏土、碎石等组成,含砖头、瓦片和生活垃圾等。不均匀的欠压实土。该层仅在ZK13附近路段见有揭露,层底标高为20.54m,厚度为3.40m。

2、耕土(Q4pd)

第②层:灰褐色,很湿至饱和,可塑状,由粘性土及石英中粗砂组成,层表局部地段可见少量植物根系,局部地段含大量灰黑色碳化物质,工程性能较差,分布较薄,最大厚度1.00m,一般厚度0.50m~0.80m。沿线各路段普遍有分布。

3、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

第③层粉质粘土:黄褐色,饱和,可塑,切面稍有光泽,手捏有砂感,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组份以粉粒和粘粒为主,含石英中粗砂及少量铁锰质结核。该层在拟建桥梁位置处缺失,道路沿线大部分钻孔有分布。层底标高为10.04m~21.32m;厚度1.20m~6.60m,平均为3.69m。

第④层细砂:浅黄、灰白色,饱和,松散,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及泥质,干燥时颗粒基本分散,砂粒均匀,级配良好,分选性较好。该层仅在路线桥位处ZK26~ZK33号钻孔见有揭露,层底标高为11.20m~14.94m;厚度0.80m~1.30m,平均为1.02m。

第⑤层中粗砂:灰黄、灰白色,饱和,稍密,主要矿物为石英,颗粒有一半以上有小米粒大,该层自上而下颗粒逐渐变粗,级配较好,分选性较差。该层仅在路线桥位处ZK26~ZK33号钻孔见有揭露,层底标高为8.42m~11.77m;厚度2.60m~3.30m,平均为3.01m。

第⑥层砾砂:灰黄、灰白色,饱和,中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及花岗岩,粒径一般2mm~20mm,少量大于30mm,粒径大于2mm含量约占25~45%,级配较好,分选性差。该层仅在路线桥位处ZK26~ZK33号钻孔见有揭露,层底标高为6.30m~9.49m;厚度1.80m~3.70m,平均为2.20m。

第⑦层圆砾:浅黄色,饱和,中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及花岗岩,粒径一般2mm~50mm,最大可达80mm,大于2mm含量约占50~60%,级配较好,分选性差。该层仅在路线桥位处ZK26~ZK33号钻孔见有揭露,层底标高为3.72m~6.64m;厚度

1.50m~3.20m,平均为

2.63m。

4、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4al+pl)

第⑧层砂质粘性土:黄褐色,可塑~硬塑状,原岩结构特征清晰,系花岗岩风化产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砂砾及高岭土,该层局部变相为粉土、粘土,干强度低,切面粗糙,韧性低,无摇震反应,岩芯遇水易崩解软化,吸水及散水性强,工程性能一般,土质均匀性差。该层在道路沿线普遍分布,层底标高为-0.88m~18.22m;厚度0.50m~5.10m,平均为3.18m。

5、燕山期花岗岩(γ51)

第⑨1层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岩石风化剧烈,长石矿物风化较完全,矿物联接力差,土状构造,岩芯呈土状,手捏易散,岩体结构极为破碎,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在道路沿线普遍分布,本次勘察有一半以上钻孔揭露到该层,层底标高为-2.88m~15.52m;厚度0.90m~3.90m,平均为2.17m。

第⑨2层强风化花岗岩:黄褐色,岩石风化较剧烈,为散体结构,岩芯呈砂砾状、碎块状,其中部分长石已高岭土化,裂隙节理发育,中粗粒结构,碎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及长石风化残留物等,可见少量云母及黑色矿物质,裂隙面见铁锰质浸染,钻进时有明显拨钻声。岩体结构较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本次勘察中,该层仅在桥梁位置有揭露,层底标高为-6.38m~-3.16m;厚度2.70m~3.50m,平均为3.10m。

第⑨3层中风化花岗岩:黄褐色,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RQD<50%,节理裂隙中等发育,块状构造,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裂隙面可见少量铁质浸染。岩体结构较完整,为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本次勘察中,该层仅在桥梁位置有揭露且未钻穿,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最大层厚为12.2m,最小层厚为9.30m。

3.3 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3.3.1 统计方法

本次勘察土样的采取及室内试验严格按《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及《土工试验方法

标准》(GB/T50123-1999)要求进行,野外原位测试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要求操作。对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原位测试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4.2.2第2条公式进行数理统计。

3.3.2 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本次工作中,样品基本具有代表性,试验方法与操作正确,综合测试手段先进、方法得当、数据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因地层岩性的不均一性及岩相的变化,各种测试方法提供各种相同数值时具有差异性。所以,所统计的各种数值必须经过分析筛选,结合各种经验,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3.3.3 关于统计指标的说明

本报告所列岩土参数建议值,是指为满足工程需要,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其统计结果进一步计算、查规范或规程中相关表格,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判断之后,所给出的各岩土层的参数。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统计岩体、土体性状需要的岩土参数(如天然重度、天然含水率、液限、塑性指数、饱和度、相对密实度、吸水率及土层的厚度等)应采用平均值;当设计规范另有专门规定标准值的取值方法时,可按有关规范执行。

3.3.4 试验指标统计

本次勘察为了获得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现场对各土层作了标准贯入试验(柱状图和剖面图上标示的标贯击数N未作杆长修正)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并尽可能采取岩土试样;实验室作了土样的常规试验,其中岩土参数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 由直接快剪法求得,试验结果详见本工程土工试验报告。

按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划分岩土层工程地质单元,分别统计各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表(2),统计各土层标准贯入试验校正击数N'见表(3),统计圆砾土层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校正击数N'见表(4),统计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值见表(5)。

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校正击数N’统计表3(单位:击)

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值统计表5(单位:MPa)

3.4 水文地质条件

3.4.1 地下水埋藏条件

拟建道路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冲洪积(Q4al)砂卵石层(细砂、中粗砂、砾砂及圆砾)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且与河沟水及鄱阳湖水呈互为补排关系,地下水动态变化呈季节性,孔隙水水位年变化幅度约2m~5m,含水层具有一定厚度,储水性、透水性能良好,水量丰富。

(2)基岩裂隙水赋存在于基岩风化裂隙及节理裂隙中,主要接受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垂直入渗补给,水位变化幅度1m~2m。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风化裂隙发育,渗透性能相对较好,其水量的大小与岩石破碎程度、裂隙大小和连通程度有关。

3.4.2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根据ZK01号钻孔采取的地下水样水质简分析结果,地下水PH分别为6.52,侵蚀性CO2为21.78mg/L,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4.3 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探中采取土腐蚀性样1组,进行土腐蚀性检测。据土腐蚀性检验结果,PH值5.36,HCO3-含量80.14mg/kg,SO42-含量50.44mg/kg,CL-含量22.06mg/kg(详见土质腐蚀性试验成果表)。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条文进行判定,拟建道路沿线土层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5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拟建道路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坚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及岩土工程特性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属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地段。

3.6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3.6.1 不良地质作用

勘察场地四周较为平坦开阔,无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及塌陷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3.6.2 特殊性土

拟建道路局部地段(主要分布在鱼塘内)存在少量淤泥质土,该土层具压缩性高,土质差、含有机质较多,土的固结度低,工程力学性能差。

4、线路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4.1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拟建道路沿线地层相对简单,未发现岩溶、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存在大的活动断裂,因此拟建道路场地场地为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4.2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评价与整治

软土为沿线的主要不良地质条件及特殊性土。

软土以淤泥质土夹粉砂为主,主要分布在路线穿越的鱼塘内,呈流塑状,具有天然含水量高、高压缩性,土的力学强度低等特点,工程性质差,尤其在地震作用及振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侧向滑移,不均匀沉降及蠕变等工程地质灾害,对路基及构造物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对于该部分土,考虑到其厚度不大,本次勘察中未将其独立划分为一层,施工时,建议将该层土清楚。

4.3岩土设计计算参数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及室内岩土测试数据,结合现场岩土情况,现提供本路段内各主要岩土层力学指标及桩基参数(见表6)。

4.4岩土工程特征简析

4.4.1道路工程:

拟建道路工程为城市一般道路,对该道路的岩土工程特征分别简析:

1、①层人工填土以杂填土为主,厚度约为3.4m,为不均的欠压实土,不宜作路基

持力层,在道路施工清表时应予以清除。

2、②层耕土:可塑状,分布厚度较薄,工程性能较差,层位稳定性差,不宜作

路基持力层,在道路施工清表时应予以清除。

3、③层粉质粘土,该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且厚度较大,为1.20m~6.60m,平均为3.69m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后击数N平均值为9击,容许承载力为180kPa,全线均有

分布,可作路基持力层。

表6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4、④细砂:松散状,层薄且分布均匀性差,属均匀性较差土层,天基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 a0=100KPa,工程性能一般,不宜作路基持力层。

5、⑤中粗砂:稍密,工程性能一般,可作路基持力层。

6、⑥砾砂:中密,仅局部地方有分布,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7、⑦卵石:中密状,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击数票平均值12击,天然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k=400KPa,层位相对稳定,土质均匀性一般,分布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较好,可作路基持力层。

8、⑧砂质粘性土:可塑状,属低压缩性土层,层位稳定性差,局部分布,土质均匀性一般,标贯修正击数标准值11.68击,天基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 a0=220KPa,工程性能一般,可作路基持力层。

9、⑨1全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极发育,砂土状、土状构造,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标贯击数标准值29击,本次勘察仅部分钻孔有揭露,天然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fak=350Kpa ,工程性能一般。

10、⑨2强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发育,碎块状构造,标贯击数修正标准值为72击,力学参数变异性中等,天然地基承载力容许值450Kpa ,工程性能一般,该层未发现有临空面、洞穴、破碎岩体及软弱下卧层分布。

11、⑨3中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中等发育,块状构造,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工程性能较好,该层未发现有临空面、洞穴、破碎岩体及软弱下卧层分布。

综上所述,场地内地基土均匀性一般。 4.4.2 桥梁工程

地表或埋藏浅的土层:普遍分布的细砂(④层)、中粗砂(⑤层)、砾砂(⑥层)、圆砾层(⑦)工程力学性质较差,承载力低。

残积砂质粘性土(⑧)、全风化岩带(⑨1)、强风化岩带(⑨2)其力学性质较好,但其承载力偏小,厚度较小。

中风化岩带(⑧3)强度较高,力学性质较好,层位分布相对稳定,可一并考虑作为桥梁的桩基持力层。其中场地⑨3层中风化花岗岩,强度最高,力学性质最好,岩芯完整性较好且岩层埋深适中,层顶标高-6.38m~-3.16m ,岩石抗压强度f rk 标准值为40.5MPa ,为拟建桥梁理想的桩基持力层。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拟建桥梁上部结构及荷载分布情况,场区地下水位较高,拟建梁基础处理建议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并以⑨3层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拟建桥梁天然地基持力层。 4.4.3 桩基参数

根据原位测试及岩、土试验资料,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 JTG D63-2007),桩基参数见表6、7。

场地基础型式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利用中风化岩带作桩端持力层,桩基型式嵌岩桩。

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P]按规范(JTJ024-85)确定建议采用公式估算。

[P]=c 1A p f rk +u ∑∑==+n

1

i ik i m

1i s rk i

i 2q l u 21

f h c ξ 进行估算

式中符号详见规范(JTG D63-2007)P41第5.3.4节。

式中C1、C2是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并适当考虑了深度因素而定的系数,取值见表6。

其中f rk值参见表7。

表7 C1、C2取值建议表

注:当采用钻孔桩,系数C1、C2可降低20%采用

4.4.4 成桩的可行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1、据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第四系土层中普遍存在砂土层,对成孔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砂层段的塌孔、施工中应采取优质泥浆护壁。桩端基岩裂隙发育,岩性为软质岩,桩孔成孔后停滞时间较长时,有可能会造成岩石软化、崩解。一般来说,场地成桩的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成桩,对成桩效应应作好记录,以指导工程桩的施工。

2、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区施工规程与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桩基施工质量。注意事项如下:

3、精确按照设计图纸对桩中点进行放点;

4、保证桩径满足设计要求,桩径误差不得大于0.1d(d为桩径)且应小于50mm,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桩底沉渣厚度应小于50mm。

5、钻孔桩施工时,会造成大量的泥浆,施工时要严格对泥浆进行及时清理,同时应注意保证场地的文明施工。

5结论与建议

1 经本次勘察查明,拟建工程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2 拟建道路沿线地貌主要以山麓斜坡冲、堆积成因的山前平原地貌为主,小部分为残积坡麓地貌。

3 拟建道路周边无已建建筑物,经勘察,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有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网分布,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简单。

4 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拟建道路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坚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及岩土工程特性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属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地段。

5 场地①层以杂填土为主,宜作挖除、换填处理。其下为②层为耕土,同样宜挖除,第③层粉质粘土,工程性能较好,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6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桥梁上部结构及荷载分布情况,拟建梁基础处理建议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利用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在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嵌岩深度应大于0.50m。

7 桩基施工中需加强对桩身质量的检测,对桩基的成桩质量可采用抽芯验桩、超声波及小应变进行检测,单桩承载力可采用静载荷试验进行检测,确保桩身质量完整,单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8 桥梁位置上部第四系土层中普遍存在砂土层,对成孔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砂层段的塌孔、施工中应采取优质泥浆护壁。桩端基岩裂隙发育,岩性为软质岩,桩孔成孔后停滞时间较长时,有可能会造成岩石软化、崩解。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成桩质量。

9拟建道路沿线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沿线土层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6、说明

1、岩土层定名及状态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确定。

2、工程地质剖面图中的地面连线为各个勘探孔的孔口连线,而非实测地形线。

桥梁勘察报告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2。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

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月4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桥、2桥、3桥及4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

;2008年3月6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Ⅱ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主要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按详细勘察要求进行,其目的是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设计及工程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相应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为:(1)调查了解拟建桥位场地的地形地貌与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拟建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安全和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6529

陈山油库山北扩建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初步勘察阶段) 一、工程概况 受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的委托,我院对拟建的陈山油库山北扩建工程进行初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 本工程由中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拟建建(构)筑物的勘探点位置图和勘察技术要求由设计单位提供。 拟建建(构)筑物平面特征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编号: 1),有关拟建建筑物性质见下表。 拟建建(构)筑物性质一览表表:1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和地基等级均为中等复杂程度,综合确定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甲级。2.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目的、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2.1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依据下列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石油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453-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 浙江省工程建设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200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9)。 2.2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为初步勘察,其目的是为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地基施工方案提供初步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并做出分析评价与建议。 ⑴、初步查明建筑物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构成、成因、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⑵、初步查明场地内暗浜、墓穴、地下洞室、地下障碍物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埋深。 ⑶、对场地20m深度范围内饱和砂质粉土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并对场地地震效应作出评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判定建筑的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内容 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原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状态、岩石风化程度和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是根据原测试和实验资料的数理统计值综合判定。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图表编制程序岩土分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测试、现场地质编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

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与实验资料的盾、图表间的盾、文图间的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置图。 (2)对照原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 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月1年2017 期:日察勘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读书报告第一次作业。。。。

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进展 1.前言 膨胀土是一种具有高分散性、高塑性的黏土,其矿物成分主要以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脱石、高岭石/蒙脱石等为主,对干湿气候变化异常敏感,常给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带来巨大危害,是一种“问题多的特殊土”。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容易引起建筑物开裂、边坡失稳、渠道桥梁等结构物破坏,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如1978 年我国南阳地区和1988 ~ 1992 年欧洲地区,持续的干旱天气致使出现了大规模房屋建筑开裂破坏现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为地基膨胀土失水收缩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变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膨胀土地区累计长度约386km,沿线曾发生大量渠段坍塌和浅层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事实上,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初,南阳陶岔引水渠的开挖施工中,膨胀土层就发生过十几处大滑坡,且大都发生在1: 4-1: 5的缓坡上,由此引起了人们对膨胀土问题的重视,并在其后进行了处理,为以后正式开工建设提供了处治经验。 2.胀缩性 胀缩性的概念是由于含水率变化而引起的膨胀土体积变化,称为胀缩变形,即含水率升高发生膨胀,含水率降低发生收缩。胀缩性是

膨胀土的典型性质之一。在许多条件下,当膨胀土经历往复干湿循环时,胀缩变形表现出不可逆性,往往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控制吸力条件下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发现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可分为宏观结构变形和微观结构变形两部分。一般而言,宏观结构变形的可逆性与干湿循环过程中的累积变形量有关,然而微观结构变形却通常是可逆的。 关于膨胀土的胀缩机理,国内外学者也开展了许多研究,得到一些普遍的认识。与水相互作用时,由于黏土矿物颗粒表面的亲水性与水分子的极性结构特征,水分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会吸附在矿物颗粒周围,形成一层水膜。水膜的厚度受黏土矿物种类、孔隙溶液成分、环境温度、外部荷载和微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水膜的厚度变化则直接反映了膨胀土的胀缩性。膨胀土的干燥收缩过程实际上是土体在内力作用下颗粒间孔径减小和密实度增加的过程。当土体中的相对湿度高于大气相对湿度时,土体中的水分子会通过土体表面进入到大气中,形成蒸发。在蒸发过程中孔隙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颗粒间会形成弯液面,产生毛细水压力。表面张力和弯液面曲率半径是影响毛细水压力的关键因素,且一般而言,毛细水压力为负值。因此,土体干燥失水过程中,颗粒周围的水膜变薄,孔径减小,在毛细水压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土颗粒会随蒸发而逐渐靠拢,宏观表现为收缩变。关于膨胀土的胀缩机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廖世文( 1984) 、高国瑞( 1984) 从晶格扩展、双电层理论和微观结构控制3 个方面对膨胀土的胀缩机理进行了总结归纳。刘特洪( 1997)则

市政道路岩土勘察报告2015.10

xx市产业示范区 xx路(xxx~xxx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述 本次勘察的xx市产业示范区xx路(xxx~xx路),道路总长约1953.984米,设计里程桩号K0+000- K19+53.984,呈南北向,设计道路宽24m,拟建道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属支路,市政建设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等级为二级,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乙级。 我院受园区管委会委托,承接了该道路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201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版)。 2、勘察的目的、要求

(1)查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道路沿线的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3)提供道路沿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4)实测地下水位,并查明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来源、水位、排水条件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5)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 (6)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干湿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7)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8)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性质及空间分布等; (9)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0)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3、工程进程 (1)准备工作:2015年3月20日~2015年3月20日 (2)野外作业: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30日 (3)室内试验:2015年3月29日~2015年3月31日 (4)资料整编: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日 (5)提交报告:2015年4月1日 4、勘察工作 (1)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方法主要有: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各勘探孔定位采用全站仪测放,原位测试主要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取土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采用重锤少击法。室内试验主要对土样进行了常规试验、膨胀四项。 (2)勘探点布置及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根据设计院要求沿道路中心、边线交叉布置,中线间距50.0m。遇水塘、沟增加钻孔,共布置勘探孔48个,本次道路线路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孔48个,其中取土孔17个,标贯孔8个,鉴别孔23个,外业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小螺纹钻施工。 道路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1214-2005要求报告书正文应包括内容: 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勘察依据; 2、拟建工程概况;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工作量;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承载力特征值。 6、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报告中应附的图件: 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钻孔柱状图 4、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5、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 6、水质分析报告 7、原位测试成果表 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活动断裂。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4)地形地貌复杂;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古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一般破坏; 4)地形地貌较简单; 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或等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BMP图像的读写(8位和24位)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 报告书 实验名 BMP文件的读写(8位和24位) 班级计 121 姓名张进 学号 1213022016 2014年6月 16 日

一、实验内容 1、了解BMP文件的结构 2、8位位图和24位位图的读取 二、BMP图形文件简介 BMP(Bitmap-File)图形文件是Windows采用的图形文件格式,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象处理软件都支持BMP图象文件格式。Windows系统内部各图像绘制操作都是以BMP为基础的。Windows 3.0以前的BMP图文件格式与显示设备有关,因此把这种BMP 图象文件格式称为设备相关位图DDB(device-dependent bitmap)文件格式。Windows 3.0以后的BMP图象文件与显示设备无关,因此把这种BMP图象文件格式称为设备无关位图DIB(device-independent bitmap)格式(注:Windows 3.0以后,在系统中仍然存在DDB位图,象BitBlt()这种函数就是基于DDB位图的,只不过如果你想将图像以BMP格式保存到磁盘文件中时,微软极力推荐你以DIB格式保存),目的是为了让Windows能够在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上显示所存储的图象。BMP位图文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是BMP或者bmp(有时它也会以.DIB或.RLE作扩展名)。 位图文件可看成由4个部分组成:位图文件头(bitmap-file header)、位图信息头(bitmap-information header)、彩色表(color table)和定义位图的字节阵列,它具有如下所示的形式。 位图文件结构内容摘要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广佛线地铁1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 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二○○九年三月

广佛线1标季华园站~同济路站~祖庙站盾构区间 第四次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项目经理:程明明 报告编写:汪令明 报告审核:温京 总工程师:黄以光 总经理:黄奕芳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二○○九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1) 任务依据 (1) 工程概况 (1) 勘察目的和要求 (1) 2 勘察工作布置 (1) 勘察依据 (1) 勘察钻孔布置和编号 (1) 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2) 有关说明 (2)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地形与地貌特征 (3)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3) 岩土分界线 (4)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4) 4 水文地质条件 (5) 地下水的赋存与补给 (5) 地下水的腐蚀性 (6) 5 土石方可挖性分级和隧道围岩分类 (6) 6 隧道洞身经过围岩类别 (6) 隧道洞身主要围岩类别 (6) 隧道洞身岩石抗压强度 (6) 7 施工勘察建议 (7) 附表 1、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 2、土工试验统计表………………………………………………………………………1张 3、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 4、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判别砂土地震液化情况表………………………………………1张 附图 1、图例……………………………………………………………………………………1张 2、钻孔平面布置图……………………………………………………………………3张 3、工程地质线路纵断面图……………………………………………………………6张 4、钻孔柱状图…………………………………………………………………………14孔 5、土工试验报告…………………………………………………………………………1张 6、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张 7、岩芯照片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二课程设计要求 三工程概况 四执行技术规范及标准 五基础工程地质分析 1.地形地貌 2.地层岩性及工程性能 3.地质构造及地震 4.岩溶 5.地下水 6.人类工程活动 六承载力计算 1.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 2.岩石力学指标及承载力 3.地基承载力 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方案 八基础沉降计算 九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1.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 =1.15) 2.滑动面为折线形时,滑坡推力( t 十岩溶地基处理 1、体积较小的溶洞 2、洞体较大的空洞或半填充溶洞 3、埋藏较深、地下水丰富的发育溶洞 十一基坑涌水量预测 1、计算渗透系数K 2、基坑涌水量的计算

十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1.环境类型水对混泥土结构腐蚀评价如下 2.受地层渗透性影响的水对混泥土结构腐蚀性评价3.地下水对钢筋混泥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评价4.水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 十三课程设计心得 附件

一课程设计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后,可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工作,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课程设计要求: 1.岩土工程地质分析、岩溶处理、地基承载力计算、持力层选择及基础方案建议、场地稳定性评价、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CAD)。 2.基础沉降计算 3.滑坡稳定系数计算 4.基坑涌水量计算 5.提交报告(文,图)纸质及电子文档各一份。 三工程概况: 拟建物为一栋地上十层,地下二层的高层建筑,高度56.0m,钢筋混泥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主楼最大舳里11000KN/柱,裙房最大舳力2000KN/柱。建筑物地下室埋深-5.00m,+-0.00标高1092.00m。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四执行技术规范及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贵州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 4.《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B50011-2001);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五基础工程地质分析:

遥感地质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地质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学时: 开课时间:

浅谈“遥感地质学”在地质类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遥感地质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其实际操纵性较强,需要我们对理论基础知识不断地应用巩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属于地质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的工作手段,充分结合了现时计算机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地区岩性,构造的状况分析后服务与地调填图,矿产普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着其特殊的高效性,空间性和优势所在。本文结合“遥感地质”课程的学习,浅谈下其在未来地学相关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遥感空间信息地质找矿应用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遥感技术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遥感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遥感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科学技术。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属于地质工作中的一种新型的工作手段,充分结合了现时计算机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地区岩性,构造的状况分析后服务与地调填图,矿产普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着其特殊的高效性,空间性和优势所在。正如中科院院士徐冠华等,所谈及遥感技术为地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导致了地学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的重要变化,标志着地学信息获取和方法处理的一场革命。中国遥感事业自70年代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也日渐普遍。相对国际发达国家,中国遥感事业与其尚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正证明了在学科应用教学方面的前景性和挑战性。 《遥感地质学》是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为地质,资勘和海洋类专业开设的院定专业限选课,共48学时,其中24实验学时。通过半学期的遥感地质课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对遥感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义,同时对地学高新技术的发展有了所了解。本文结合“遥感地质”课程的学习,浅谈下其在未来地学相关工作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在地学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地质调查方面: 地质调查方面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意义和作用应体现最明显的是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我国存在最大的空白区是青藏高原空白区,因其独特的海拨,积雪,压力,缺氧,交通等因素给地质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开展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尤其在藏北属于“世界屋脊”,生命的禁区,地质工作者很难实地进入实施开展。青藏高原所占面积巨大,是我国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和天然的实验室,我国研究开发价值极大。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先后开展了多次地质调查,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师承担的地质调查局“西藏安多1:25万安多多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就充分利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性。安多地区平均海拨4700多米,气候已变,极寒,其中部分地区很难进入。 安多北捷布曲冰蚀谷(上为南)(据张绪教等)

福鼎点头镇圣园小区初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福鼎市点头镇圣园小区(初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福鼎市点头镇圣园小区,项目位于福鼎市点头镇镇区东部,位于点头镇大峨水库移民安置点周边。场地红线外四周以4层砖混结构榴房为主,镇区区内道路经过场地北侧,交通较便利。因工程需要,对勘察工作进行分阶段进行,本次主要为初步勘察阶段,拟建物为4幢住宅楼,层数为9层。基础型式拟采用桩基,基础整体倾斜≤0.003,平均沉降量≤200mm。相邻柱基沉降差允许值为<0.002l(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单位为mm),拟建建筑物占地面积约3360.00m2,室内设计整平标高10.00m,无地下室。由福鼎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由福鼎市圣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进行。 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按初步勘察阶段的要求进行勘察。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特点,本次勘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是初步查明建筑场地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初步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初步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初步了解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对下阶段勘察等提出建议。并提交资料初步勘察阶段的勘察报告。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对本次勘察工作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如下: 1、初步查明场地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能,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 2、初步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 3、初步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水、土对建构筑物的腐蚀性,提出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特征参数。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幅度。 4、进行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提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区。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等进行初步的建议。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如下: 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省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国标《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国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行标《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行标《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福鼎市点头镇圣园小区岩土工程勘察合同》(2008055)。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钻孔位置根据场地按网格状布置,勘探孔间距一般25.00~60.00m。 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拟建筑区选择了JK1、JK3、JK5、JK7、JK9、JK11等6个钻孔为控制孔,同时兼做取样孔,孔深进入中风化凝灰岩3~5m,其它一般钻孔,孔深进入中风化凝灰岩不少于3m,同时对所有钻孔进行了孔内原位测试。 我院于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18日完成野外工作,室内土工试验工作同步进行,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详见表

基于DCT的数字水印算法 阅读报告

《基于DCT的数字水印研究》 阅读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视觉 姓名廖杰 学号M201372880 专业计算机技术 任课教师王天江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报告提交日期2014-01-13

一.概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DCT变换的图像数字水印算法,重点解决了水印嵌入过程中不可见性和鲁棒性折衷问题。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分块并对各子块做DCT变换,接着将经过Torus置乱的水印图像嵌入到各子块的中频DCT系数中,通过选择适当的嵌入强度,可以得到较好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二.概念综述 2.1 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Digital Watermarking)是一种信息隐藏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数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数字产品中嵌入秘密信息,以便保护数字产品的版权、证明产品的真实可靠性、跟踪盗版行为或者提供产品的附加信息。其中的秘密信息可以是版权标志、用户序列号或者是产品相关信息。一般,它需要经过适当变换再嵌入到数字产品中,通常称变换后的秘密信息为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数字水印的嵌入不应影响原有数据内容的价值和使用,通常是不可见的或不能被人的感知系统察觉,且不会被常规处理操作去除。 2.2 数字水印系统的基本框架 一个典型的水印系统由嵌入器和检测器组成。嵌入器至少具有两个输入量:一个是原始信息,它通过适当变换后作为待嵌入的水印信号;另一个就是要在其中嵌入水印的载体作品。水印嵌入器的输出结果为含水印的载体作品,通常用于传输和转录。之后这件作品或另一件未经过这个嵌入器的作品可作为水印检测器的输出量。大多数检测器试图尽可能地判断出水印存在与否,若存在,则输出为所嵌入的水印信号。下图给出了数字水印处理系统基本框架的详细示意图。它可以定义为九元体(M,X,W,K,G,Em,At,D.Ex),分别定义如下: 1、M代表所有可能原始信息的集合。 2、X代表所要保护的数字产品x(或称为作品)的集合,即内容。 3、W代表所有可能水印信号w的集合。 4、K代表水印密钥k的集合。 5、G代表利用原始信息m、密钥K和原始数字产品x共同生成水印的算法,即 G:M*X*K->W,w=G(m,x,K)

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全长约2500米,路基宽度为18米,道路等级Ⅲ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20km/h。工程主要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1.2.1 勘察目的 为星子西湖新区道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道路修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道路区域内的岩土的设计参数。 为道路中的桥梁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桥型方案的基础类型、基底设置高程、地基岩土的设计参数。 1.2.2 勘察任务 1 查明场地土层成层条件和分布规律、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地基土层岩土工程特性,为本工程设计、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地层分布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2 查明有无影响本工程建设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3 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场区历年最高、最低地下水位标高,并分析其对本工程设计与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 划分场地类别,查明有关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

应作出评价。 5 查明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6 对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作出评价,结合本工程性质,对基础型式及相应的持力层进行分析论证。 7 查明本区域场地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温度等情况。 1.2.3 勘察技术要求 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 1.勘察范围和钻孔布置 勘察范围为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及桥梁部分,道路部分,孔位一般布设在道路中线,遇特殊地段,如水塘、小河等路段适当加布孔位。 桥梁部分孔位布设在桥梁墩台的原位处,拟建桥梁为3×10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共设桥台两个,桥墩一个。 钻孔坐标见附表,另附勘探孔位平面图。 2. 钻孔深度 道路部分要求单孔总钻孔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米。 桥梁部分要求探明中风化或微风化层分布,钻孔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层深度不小于8米,总钻孔深度一般不大于30米。当土层深度变化较大及不能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时,勘察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钻孔和适当延长钻孔深度(增加钻孔和延长钻孔深度前请通知设计方,经双方共同研究后决定)。 3.取土样 原则上各土层均需取土样,一般要求每1~2m取一组试样。 4.室内土工试验内容 天然含水量、比重、容重、孔隙比、液限、塑限、非粘性土颗分;压缩系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c、φ值、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土的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等。 5.现场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本工程需要布置标准贯入试验孔,各土层均须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竖向间距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各土层的强度及桩周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标准值;若为岩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