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资料与工艺流程设计

合集下载

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

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

第四章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第一节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4.1.1煤层赋存情况据相邻生产矿井开采和钻孔揭露资料,该矿井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主要含煤地层厚约620m,共含煤27层,煤层总厚度8.48m,含煤系数1.37%,可采煤层有太原组底部的一1煤层和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两层煤平均厚5.95m,可采含煤系数为0.96%。

其余各煤层均不可采或偶见可采点.本煤层在当地俗称炭煤,赋存于太原组底部,L1+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煤层发育为独立分层时,直接顶板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本溪组铝质泥岩为其直接底板。

上距二1煤层60m左右;下距奥陶系灰岩一般10m左右。

据矿井内43个钻孔、邻区9个钻孔,煤层厚度0~2.32m,平均0.97m,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含1层夹矸。

该煤层矿井浅部采空区煤厚0.80~1.00m,多为可采区域;矿井深部煤厚多为0.50m左右,绝大部分为不可采区,煤层不可采的主要因素是其夹矸增厚,使煤层分岔为上、下分层,其夹矸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0.30~3.45m),由于煤层上、下分层都较薄(0.25~0.55m,一般0.4m),夹矸厚度大于上下分层而不可采,一1煤层为较稳定型大部可采之薄煤层,煤层赋存标高+250m~–210m,埋深70~530m。

4.1.2煤质特征物理性质:本煤层为灰黑色,以块煤为主,似金属光泽,贝壳状断口为主,阶梯状、参差状断口次之,煤的硬度较大。

煤层上部呈薄层状光亮型煤为主,下部为中厚层状属光亮型和半亮型煤,中部夹有一层厚0.20m 左右之半暗型或暗淡型煤。

煤的真密度为 1.92 t/m3,视密度为1.64t/m3。

本煤层显微煤岩镜质组占有机组份的96%,其次为丝质组;无机组份主要为硫化物,其次为粘土矿物。

化学性质:⑴灰分(Ad):本煤层原煤灰分为11.07~31.86%,平均20.03%,属中灰煤。

⑵全硫(St,d):本煤层原煤全硫(St,d)平均为4.58%,属高硫煤,但经洗选后硫分可降低至1.1%。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选煤厂(上)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选煤厂(上)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选煤厂(上)文章来源:五六选煤服务中心(WLXMFWZX)一、要有正确的设计思路选煤厂设计涵盖的内容庞杂,涉及专业面广,然而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选煤工艺”,其他专业的设计都是围绕选煤工艺这个核心做文章。

所以,一部选煤厂设计做得水平高低、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工艺设计是否先进合理,其次才谈得上集控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和生产效率的高低。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最终目标—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集几十年搞设计的深刻体验,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是选煤工艺设计的“灵魂”。

设计最大的忌讳就是用一种固定的工艺模式到处套用,这如同企图用一种万能药方包治百病一样行不通,是设计的死胡同。

搞好工艺设计的关键是吃准、吃透“两头”,所谓设计的“两头”主要是指:设计的源头—原煤的煤质特性。

设计的终端—选后产品结构的定位。

其中原煤特性是自然天成,千变万化的因素,是选煤工艺设计的主要基础。

而产品结构定位则是市场多元化需求的体现,是工艺设计的前提和最终目标。

对选煤工艺而言,脱离了这“两头”搞设计,就是无的放矢,设计本身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煤质资料是工艺设计的基础和主要依据1、煤质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设计好比医生看病,医生诊病的对象是人,通过号脉、检查把病因找准,才能对症开处方。

而洗选加工的对象是煤,对煤质进行分析和评述就是对煤进行“号脉诊断”。

设计就是开处方。

煤质分析是否透彻,原煤特性把握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设计的处方—选煤工艺能否“对症”,能否切合入选原煤的实际特性。

这是衡量一部设计好与坏,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

众所周知,由于成煤环境和成煤条件不同,形成了煤炭赋存状况方面的差异。

因而不同煤田、不同矿区的煤质千差万别。

在中国尤为如此,有时候即便同属一块煤田,但在不同的井田,甚至不同的采区,不同的层位,其煤质的变化和区别也非常大。

如何将被选原煤的“脉”号准,是搞好选煤工艺设计必须重视的基础问题。

设计丁集选煤厂的煤质资料浅析

设计丁集选煤厂的煤质资料浅析
M A u — i X er n a
( n j M iePln ,Hu i a ii g Gr u o p r t nLt ,Hu ia 3 0 0 C i a Dig i n a t a n nM n n o p C r o a i d. o an n 22 6 , hn )
岩 ,是该 区 主要可 采煤 层 。 ( )1 煤 层 。厚 度 为 0 9 ~ 9 3 2 3 . 0 . 9m,平 均 3 5 . 5m,一 般厚 2 5 . ~4 m,全 区可 采 ,对其 毛煤 灰分 的预测 ,可 一
借 鉴临 近生 产 矿井 的毛煤 质量 ,并 作相应 调 整 。从 淮 南煤 田地 形地 质 与开发 布 局 图可 知 ,与丁 集矿 井 临 近且 已生 产 的矿井 是其 东 面的潘 集 三矿 。丁集 矿 井 与潘 集 三矿分 界是 以勘 察线 十五 线 为界 ,地质 构 造 没有 大 的变 化 ,开 采 煤 层 与潘 集 三 矿 相 同 。因
矿井 采用 走 向长壁 和倾 斜 长壁相 结合 的一 次采 全高 综合 机械 化 采 煤 方 法 ,全 部 垮 落 法 管理 顶 板 。
个 别 超过 5 m 的 块 段 可 采 用 综 采 放 顶 煤 采 煤 法 。
竖井 提升 运输 。
为界 ,东西 走 向长 6 9k ~ m,南 北倾 向宽 l m左 1k
P e a ainP a t c n iee h a f ig i nn e n lg , n ls dt ec a q a t f el o k a d g oo i l e o t f r p r t l , o s rd tet i o n j miigtc oo y a ay e l u l yo a w r , n e l c p r o o n d rt D h o i r g ar

2.4Mta矿井型选煤厂设计

2.4Mta矿井型选煤厂设计
18.66
3---0.5

27.74
13.68
14.37
0.5---0

13.66
13.21
13.89
50--0
合计
92.00
19 .86
20.54
总计
100.00
1.2 可行性研究概要
1.2.1 原煤资料分析
选煤厂主要入洗沙曲离柳矿区的北翼四号和南翼四号原煤,资源可靠,稳定。所产煤种为极低硫炼焦煤,为国家环保型奇缺煤种。精煤灰分要求为9%时,其可选性为中等选煤。
1.2.2选煤产品组成
推荐的产品结构为精煤、中煤、矸石、煤泥。
1.2.3 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
选煤厂设计规模与焦化厂生产能力相配套,为年处理原煤240万吨。
The workshop for concrete building, building capacious, daylighting rate is high. General layout fully consider terrain factors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high effective sound insulation, greening area of dust. This is amodernizationcoal preparation plant.
5、新建选煤厂,包括胶带机走廊、准备车间、主厂房和浓缩机。
第三章 煤源及煤制特征
3.1 煤源概况
3.1.1 原料煤供应情况
原煤均是从矿井直接运到选煤厂的,选煤厂的交通便利,运输方便,有可靠稳定的原煤.
3.1.2 主要煤源
本厂入选煤层为北区4号、南区4号煤层,北区4号、南区4号煤层都属于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为很好的炼焦配煤。

选煤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设计资料

选煤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设计资料

第一章、选煤工艺流程一、选择选煤工艺流程的总要求选择选煤工艺流程应以原料煤性质、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最大产率和最高经济效益等因素为依据,正确确定一个比较简单、合理可行并且能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工艺流程。

选择选煤工艺流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原料煤性质采用相适应的具有先进技术和生产可靠的加工方法。

2)根据用户的要求能分选去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

3)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精煤产率,同时力求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选择选煤工艺流程的一般原则选煤工艺流程由各个不同作业和生产环节组成。

选择各项作业和生产环节的一般原则分述如下:1、入选上、下限煤炭入选上、下限由三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确定,即用户要求、入选原料煤的有关性质和分选设备的适宜处理粒级。

2、选煤方法现在选煤厂使用最多的选煤方法有重介分选和跳汰分选。

重介选较跳汰选分选效率高,但生产和维护成本高。

在洗难选煤时有优势,一般情况下易选或中等可选性煤,应优先考虑跳汰分选法。

3、再选作业和再选物料的破碎1)一般难选煤应考虑设置再选作业,易选煤可不设业。

2)对于炼焦煤或是稀缺煤种,要考虑设置再选作业。

若虽是炼焦煤,但较难选,就要综合考虑是否设置再选作业。

3)另外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

再选时精煤的回收量,以及产生的次煤泥量对后序作业的影响。

4、浮选作业入选炼焦煤的大中型选煤厂一般均应设置浮选作业处理煤泥,有些动力煤的可浮性较差,对灰分要求也不太严,可不设浮选作业。

5、产品脱水块煤一次脱水一般采用振动脱水筛,二次脱水则采用立式离心机或卧式振动离心机;煤泥或是浮选精煤则常用压滤机进行一次性脱水作业;浮选尾煤一般经过浓缩后,也用压滤机一次性脱水,尾煤数量很少时可考虑用沉淀池回收。

6、浓缩浮选尾矿的预脱水常采用浓缩作业,浓缩设备一般有耙式浓缩机和浓缩池,为了提高浓缩效果,可在浓缩机中安设斜管和在入料中添加絮凝剂。

7、干燥干燥作业一般仅在严寒地区为了防止精煤冻结,在运输距离较远时可设置干燥作业。

桃园煤矿选煤厂动力煤洗选工艺设计及特点

桃园煤矿选煤厂动力煤洗选工艺设计及特点
桃 园煤 矿选 煤 厂 动 力煤 洗 选 工 艺设 计 及 特点
杨 文 生 ( 炭工 煤 业舍肥 设计研究院)
摘要 : 阐述 了桃 园煤 矿 选 煤 厂 的 入 洗原 煤 性 质 、 煤 方法 、 艺 流 程 的 设 选 工 分 析 筛 分浮 沉 资料 不 难 看 出 , 矿 原 煤 细 粒含 量 大 , 分 高 , 该 灰 矸 计 及特 点 , 动 力 煤 选煤 厂 设 计 中 的 几 个 关键 问题 进行 了探 讨 。 对 石性 脆 且极 易浞 化 , 选煤 厂设 计 中 应 充分 考 虑该 煤 质 特征 , 量 避 在 尽 关 键 词 : 煤 方 法 工 艺 流 程 设计 特 点 动 力煤 选 免 或 减 轻煤 的过 粉碎 和 矸 石 浸 泡 时 间。
31 在 煤 质 较 好 时 ( 分 为 3 %左 右 )6 .. 2 灰 3 ,mm 分 级 , 用 两 产 采 131采 用 的 基 础 资料 .. 品 或三 产 品 重 介 分选 可 生 产 出满 足 质 量要 求的 动 力煤 产 品。 设 计采 用 的基础 资料 为该 矿 目前 正在 生 产 的 8煤 层 、 层 生 1 O煤 31 表 3是 两种 方案 技 术经 济 比较 表 .. 3 产 大 样 , 合原 煤 灰 分 为 4 5 , 高 , 确 实存 在 。 综 63 % 偏 但 表 3 两种 方 案 技 术经 济 比较 表 (mm 分级 ) 6 根据 该 矿 提供 的 2 0 0 6年 至 2 1 煤 质 预 测 , 0 0年 结合 矿 井 开 采 接 序 \ 方案 方案 一 ( 不脱 泥无 压三 方 案二 ( 泥 有压 二 脱 替 计 划 及 配 采 比 , 合原 煤 灰 分在 3 8 , 灰 分 与 目前 该 矿 正 常 综 36 % 该 产品 重介旋 流器 分选 ) 产 品重 介旋 流器 分选 ) 号 比较内容\ 生 产 时原 煤 灰 分 基本 相 近 。 1 O 5 1 0 5 1 最 大 年 处理 能 力 13 筛 分浮 沉 资料 .. 2 ( 吨/ ) 万 年 以该 矿 提供 的 的 8 1 、0煤 层 生 产 大样 资 料 , 8煤 层 1 按 O煤 层 比 2 八 洗煤 量 (/ t h) 2 82 48 2 24 8 8 例 为 3 :5的配 采 比 , 筛 分 浮 沉 资 料 进 行 综 合 , 分校 正后 筛 分 3 56 对 灰 精煤 产 率( ) % 79 2 .O 7 6 78 4 介耗 (gt k /) 1 O5 07 6 浮 沉综 合 见 表 1 。 ~2

动力煤选煤厂设计特点分析

动力煤选煤厂设计特点分析

动力煤选煤厂设计特点分析0.引言随着我国煤炭市场的不断发展,动力煤在煤炭市场的地位日益突出,市场对动力煤选煤厂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对动力煤选煤厂的建设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动力煤选煤厂的建设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1.动力煤选煤厂设计特点分析1.1煤质资料的代表性煤质资料是动力煤选煤厂设计的重要依据,煤质资料的代表性直接決定了工艺设计的质量。

一方面,如果拟建的动力煤选煤厂入选的原煤是来自已经正常生产的矿井的话,煤质资料就比较完整和准确,再度收集其他入选同样原煤的选煤厂实际生产资料将更加有利于选煤工艺的设计。

这种情况下的选煤厂设计只需要考虑未来煤质变化的情况。

另一方面,如果拟建的动力煤选煤厂所入选的原煤是来自新建矿井的话,可以使用同矿区邻近矿井的生产煤样代替,需要注意的是,因不同矿井的采煤方法、生产煤样、煤层煤样等都会不一样,工作人员在选煤时要适时调整煤质资料中的矸石含量。

1.2产品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动力煤选煤厂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生产的产品能满足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在设计动力煤选煤厂时,要注重对选煤厂产品结构的设计,总的来说产品结构的设计要遵循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

只有多样化、高质量又具有实用性的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抢占市场份额。

如辽源矿业集团龙家堡矿选煤厂生产的产品煤,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见表1。

一般情况下,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力煤产品主要用于发电、锅炉、民用、化工等,按照颗粒级别的大小又可分为大块煤、中块煤、混中块煤、粒煤、粉煤等。

1.3选煤工艺的制定动力煤选煤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电力、化工和民用,一般采用分级入选的方式,根据原煤资料和产品要求来确定分级粒度,一般的原煤产品分级粒度为25(13)mm,上限最高为(200)150mm。

对块煤的分选工艺而言,主要分为浅槽重介和跳汰两种方法[1]。

采煤方法及工艺

采煤方法及工艺

采煤方法及工艺2007-11-23 14:455.2 采煤方法及工艺5.2.1 采煤方法及工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选择采煤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设备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等因素,以安全、高效、低成本、高回收率为目的,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2 大型矿井应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为主,条件适宜的中型矿井,也宜采用综采工艺;3 设计生产能力3.OMt/a及以上的矿井,条件适宜,应采用先进成套综采设备,设计高产高效采煤工作面。

5.2.2 缓倾斜、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及工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缓倾斜、倾斜煤层一般应采用长壁采煤法。

当煤层倾角大于12°时,宜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当煤层倾角小于12°且条件适宜时,可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2 低瓦斯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度小于2.5m,煤层不易自燃,可采用长壁采煤法前进式开采;3 煤层倾角大于35°时,可采用伪斜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4 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适宜时,可采用连续采煤机开采的房柱式或短壁采煤法;5 厚度5m以上的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符合现行《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规定》条件的,宜采用综放开采工艺。

不具备综放开采条件的,应采用分层综采或分层普采工艺;6 厚度4.0~5.5m的煤层,地质构造较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煤层较硬,宜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

不具备一次采全高综采工艺条件的,宜采用分层综采或普采工艺;7 厚度1.5~4.Om的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应采用综采工艺。

不具备综采条件的,宜采用普采工艺;8 厚度1.5m以下的煤层,条件适宜,应积极推行薄煤层综采工艺。

不具备综采条件的可采用普采工艺。

5.2.3 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及工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厚度大于15m的无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条件适宜,应采用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计条件及设计任务
1.1 选煤厂类型及工作制度
矿井型炼焦煤选煤厂,年生产能力1.8Mt/a,每年工作330天,二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选煤16h,主要供发电厂和民用。

1.2 煤层及煤质条件
开采甲乙两层煤,按固定比例混合入选,粒度和密度组成见筛分和浮沉试验结果表,煤层系数=35/65。

1.3煤质资料综合计算
1.3.1 筛分资料综合
1)分别将甲、乙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计算完毕。

2)按自己的煤层分配系数将甲、乙两煤层筛分试验综合成一个“两层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

3)根据“两层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完成“两层煤+50mm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

4)完成“两层煤破碎级与自然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

1.3.2浮沉资料综合
1)分别完成“甲煤层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和“甲煤层破碎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计算。

2)完成“甲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浮沉试验综合表”计算。

3)分别完成“乙煤层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和“乙煤层破碎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计算。

4)完成“乙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浮沉试验综合表”计算。

5)完成“两煤层50~0.5mm级浮沉试验综合表”计算。

1.3.3 煤的可选性评定。

根据“两煤层50~0.5mm级浮沉试验综合表”完成“产率、灰分、浮沉物及邻近物密度组成表”(例表见选矿学P279页),并根据此表绘制出原煤可选性曲线。

根据拟定精煤灰分()和矸石灰分(),分别求出精煤、中煤和矸石的产率和灰分,精煤和中煤分界灰分,理论分选密度和对煤的可选性做出评定。

1.3.4 选煤方法及产品定位
根据原煤种类,参照各工业分析指标及原煤筛分资料确定选煤产品的主要用途,并阐述其确定理由。

根据原煤料度组成和不同灰分指标下各产物产率,采用比选方法确定出选煤产品结构方案。

要求拟定三个以上预选方案,根据不同种类、不同灰分煤炭产品销售基价,结合不同质量情况下的产品产率,求出最优方案。

最后根据所选方案做出选煤产品理论平衡表。

产品结构方案论证方法:
预选2~3个不同工艺结构的选煤方法,设为方案A,方案B,和方案C。

根据所确定出的产品用途,确定出高中低三种不同灰分精煤产品,定为方案I,方案II,方案III。

最高、最低和灰分间隔大小视煤种和浮、沉物产率综合确定。

上述方案可组六个不同结构的备选方案:
方案AI;方案AII;方案AIII;方案BI;方案BII;方案BIII。

或方案IA;方案IB;方案IIA;方案IIB;方案IIIA;方案IIIB。

1.3.5 工艺流程制定
根据煤的品种、用途和可选性,从原煤准备开始,制定出完整选煤工艺流程,画出工艺流程图,并对主要工艺流程确定进行说明。

1.3.6 工艺流程计算
根据所制定出的工艺流程,对各个作业进行数质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