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设计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几点反思

关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几点反思

关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几点反思作者:付红红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年第03期牛津小学英语A板块的教学提倡整体教学,要求把新授词放在对话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完整地感悟,忌支离破碎地逐个解释拓展新单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

我们在进行语篇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一些教学实践的初探和学习,笔者认为在语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语篇教学的情景创设要体现真实性;语篇教学的活动要注意采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比如任务型的教学方法;语篇学习的呈现形式多样,培养学习策略。

下面以牛津小学英语为例,具体谈一谈以上所列举的三点。

一、情境设计要体现真实性语言和语境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

Hymes认为:“理解语境中的语言并不是从语言本身出发,而是从语境入手。

”而真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言环境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语篇教学要注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言情境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沈峰老师的6B第三单元Asking the way案例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1.教师以一些日常交流用语引出师生或学生之间的自由交谈。

2.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逐一出示路牌,将教室布置成模拟的garden city逐步进入本课教学内容。

如:T:Look!(教师手指教室四周)This is the Garden City.(出示该路牌,将其贴于教室门上)S:(跟读)Garden CityT:And here is the park.(出示画面及路牌,将其置于教室某一角)(师生交流,讨论城市所需的公共场馆及公共设施。

在交流过程中将谈到的路牌或画面贴于教室某处,根据本课教学的需要逐步在教室内完成“城市”的布置)3.师生对话,引入本课话题教师就布置好的Garden City与学生进行交流,渗透本课新知识。

小学英语课教学反思(5篇)

小学英语课教学反思(5篇)

小学英语课教学反思(5篇)【第1篇】小学英语课教学反思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不倦,越学越爱学。

为了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说唱、游戏、表演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下面我想谈谈我在这节英语课中的的一些具体做法。

我上的这节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用品”,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四个学习用品的单词和复习句型What’s this? It’s a…,并进行适度的拓展,使他们结合实际情况比较自如地应用已学知识。

首先我们在歌声“How are you?”中开始了这堂课,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马上进入了英语语言的氛围中。

接下来是复习环节,我出示了常规的实物与图片:What’s this ? It’s a……的句子带动复习词汇。

如:pencil, pencil box, bag, book. 课文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Guessing game, 让学生猜一猜我的包中有些什么学习用品,学生兴致很高。

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游戏,是小学生永远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复习操练单词,有利于化难为易,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然后,由词汇的复习进入句子和对话的训练;由已学过的生活场景的对话表演引入到本课交际用语,学生们在自然生活的情境中自由地交流,合作学习,愉快地表演。

最后把整课内容通过chant联系起来,通过自编儿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总之,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当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使自己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思考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思考
二、 教 学呈 现 : 问题 引领
这 种 练 习 帮 助 学 生熟 练 了 主 要 句 型 ,也 对 新 学 的单 词 有 更
同时教 学导 人不 必一定要求用 游戏开始 ,也可直接用 情景任 务进行导入 , 直接呈现教学 目的。译林版 牛津英语教 材在 A篇语篇的设计 中都配有适 当的插 图,这些插 图对于 学 生 而 言 吸 引 力 大 于 文字 。因此 , 教 师 在教 学 时可 以将 图 中 的人物关 系和语境表 现出来 ,让学生身 临其境 并进行思考 和联想 , 在图片中对语篇 的词汇 、 句型等有深入的了解 。
速读 , 在这 一阶段 , 提出 了谈话 的人 、 计 划 的时间和计 划 的 内容三个问题 , 通过三个 问题 , 让学生快速 阅读并 找到相关 答案 , 对文 章主 旨有初步 了解 ; 其 次是精读 , 精 读是读懂 课 文的关键 环节 , 在这一环节 , 笔 者 设 计 了一 张 表 格 , 对 比 了 二人的计划 , 给学生布置 的任务就是 完成 两张表格 , 进一 步 理解文章内容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表格 中 , 设置 问题 的 答案在课文的第一与第二 段可以找到 ,可 以鼓励学生用 双 人问答 的方式来精读语篇的内容并寻找到问题答案 。这样 , 学生既对文章有了较详 细的把 握 ,也对文章 的脉络进行 了 仔细的梳理 。 再次是朗读环节。 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再次 对语篇 内容进行A篇教 学为例 ,该语 篇的题
目是 “ T a s k s n a c k b a r ” , 在导人时 , 首 先 让 学 生 自己介 绍 当 地 的美食 , 这对 学生而 言是一个兴趣 点 , 学生 比较 了解 , 容 易
之后 , 设 置相关的生活任务 , 给学生制造语言运用 的实际机 会, 提高语 篇教学 的实效性 , 这不 仅是教学 的 目的 , 也是 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语篇意识进行词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语篇意识进行词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从“树木”到“森林”——运用语篇意识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案例背景】:纵观我们的教学中“学不致用”现象明显,有些学生在听写单词、考试时成绩非常不错,但到了具体运用英语的时候,却“语屈词穷”,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语篇意识。

很多教师在词汇教学中都存在一个教为严重的问题:即单词各个击破,过于重视音形义,却忽视了词的运用,缺失了对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知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系统,结果使记忆孤立而片面,造成了学生只看到“树木”而不见“森林”。

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将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进行加工、整合、扩展、延伸,让每一个语言点都“活起来”。

即形成教师的“语篇”教学意识。

对此,笔者将语篇意识运用于词汇教学做了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描述】:笔者所教学的内容选自PEP Book3 Unit3 PartA Let’s learn.主要包括六个四会单词、短语和描述他人的句子。

内容如图:研究了教材后,笔者决定紧扣本课主题“friends” 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流程.并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说、认读friends、long hair、short hair、thin、strong、quiet 等单词与短语,理解文中quiet的意思。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I have a friend、What’s he\he like?She\Hehas....She\Heis....”等句型和本课的目标词汇正确合理地描述朋友的外貌特征。

3、学生能够理解、朗读并表演本课生成的语篇。

4、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演等活动充分感受朋友间的友情并懂得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尽管这是一堂词汇课,但笔者希望学生们通过本课学习后不仅仅只是理解会读目标词汇.而是能够运用本课的目标句型、词汇进行自然流畅地描述,笔者期望着孩子们能用每个新词或短语自主表达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各抒己见中共享思维碰撞的愉悦和有效学习的成就感。

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反思1《新课标》提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有效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课堂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适应并学会自主学习。

在课堂热身活动free tallk中给出多个日常交际的话题,利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融入英语课堂环境中,并打开学生学习的知识库,然后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

对于语篇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⑴新单词的学习。

⑵新句型的学习。

⑶整体语篇的理解及运用。

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新单词的学习。

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新词和新句子。

小学生还是好表现自己的。

因此,他们在自学中会认认真真地去请教老师或好学生,有的甚至去查英文词典等。

这比起老师在课堂上一遍一遍地教,老师教得累、学生听得烦的效果更佳。

2、新句型的学习。

我们则是把它在课堂,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关于某一方面和某一个人的问题。

学生找出的问题如果是以前学过的,就让学生相互间帮助解决,没有学过的问题往往就是本节课中的新授句型。

老师确认了学生的问题后,并没有直接去讲授如何理解、如何回答,而是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主动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并不是凭空想象,不着边际的讨论,他们手中都有一把钥匙dictionary。

根据小字典上对这些新句型的解析,相信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理解并结合课文内容,学会回答。

这样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让英语学习成为“我要学”。

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恰当得体、精巧的问题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提高语篇教学的效果。

以下是本人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话题切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教学,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this dog can help him”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学生喜欢动物的心理,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各种小狗的图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which dog do you like?why?”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i like small dogs.because they are lovely.”还有的说:“i like the white dog.because they are white and cute.”很显然,这种提问方式已经不再是要求学生简单回答“yes or no”了,而是直接启动了学生的最近知识经验,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陈述个人观点,使教师提问的问题不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回答,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细节问题,完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初读英语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简单的知识框架,那么,应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促使他们精确表达个人观点呢?这就需要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读,从而准确掌握语篇词汇与语法结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例如:以“this dog can help him”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what’s the matter with this man?”“what has he got?”“who can help him?”等。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问题链设计探讨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问题链设计探讨

教学理论与实践◎孙婧言能力;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文化意识;有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思维品质能力;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等学习能力。

这就需要问题链有环环相扣、独立又关联等特点,实现对文本的走进和深入及超越,实现学生知识经验的多维度发展,思维能力的螺旋上升式发展。

2.指向育人功能的英语语篇教学问题链设计与实施的原则和策略2.1根据认知水平设计问题链按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认知水平发展过程去设计问题链。

如识记方面的问题,便于学生在文本中找到答案,教师可设计what,when等指向具体信息与考察记忆的问题链。

针对于理解类的问题链,通常为指向“how,why”问题的解释,根据事实解释意义,对比差异和推断概述等。

语言知识的应用类问题链,需要教师示范句型后,鼓励学生仿说练习。

分析方面的问题链,在于梳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材料组织结构、归因后的新观点。

创造类的问题链,教师可通过设计读后仿写、读后续写相关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课上所学迁移到自己的实践中,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2突出层次性基础层次低的学生,以指向标题的问题链为主,第一个问题具体且直接,第二个问题稍有难度,需要学生思考后解决。

如基础层次中等的学生,以指向内容的问题链为主,根据文本内容提出封闭性的问题,再接着提出学生的想法感受等半开放性的问题。

对基础层次高的学生,问题链设计注意从低阶认知进,高阶认知出,多提出难度逐渐增加的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故事的结尾是怎么样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其对阅读文本有多元视角的解读和更深的代入感。

2.3突出逻辑性教师可通过预习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根据学情设计问题链。

除此之外,根据文本的逻辑设计问题链,让学生通过问题链,有思维的自然过49渡。

教师可以按照文本的逻辑顺序去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语言和理解文本内容。

3.问题链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具体形式3.1挖掘插图细节问题链中的育人信息教材图片为学生的文本阅读提供了视觉线索,可引导学生猜测与理解文本意思。

如何设计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问题

如何设计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问题

般 而 言 , 个 语 篇 都 体 现 一 个 话 题 , 个 话 题 往 每 这
往 是 语 篇 内容 的 核 心 所 在 , 现 了语 篇 的 主 要 内容 。 因 体
此 , 计 的 问 题 要 围 绕 话 题 , 果 问题 偏 离 了 话 题 , 么 设 如 那
W h td o a n …? a oy u e ti
下 5个 主要 问题 :
W h t d y i tt d y W h t lso s d o a e i a a si o a ? a e s n o y u h v n
t a h le sh s h tt ewalti i?

连 串 的 问 题 引 导 学 生 运 用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逐 步
助学生快速进入语篇并初步感知语篇的有效途径之一。
问题 聚 焦 二 : 计 问题 粗 枝 大 叶 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emonn ?Wh t u jcsd o a eti tr 9 Wh t h r ig a bet oy uh v s em . a s h sbe td o ie Ho n n l h lso sd o u jc o y u l ? k w ma y E gi esn o y u s
设 计 问 题 时 要 围绕 语 篇 的主 题 展 开 , 引领 学 生 进 入 语 篇
并 感 知 语 篇 。 在语 篇 教学 中 通 过 Fe l 节 成 功 导 如 re a t k环 入 语 篇 的教 师 就 特 别 注 重 紧 扣 话 题 设 计 问 题 , 们 对 学 他 生 启 发 引 导 ,鼓 励 他 们 大 胆 运 用 旧知 练 说 。如 课 题 为
走 进 语 篇 , 学 生 开 动 脑 筋 , 胆 回答 , “ 何 上 学一 让 大 从 如 上 学 所 见一 见 到 钱包 的 反 应 ” 这 一 系 列 问答 过 程 中 .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走 进 语 篇 ,帮 助 学 生 逐 步 理 清 语 篇 的 思 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吴春燕英语学科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设计的思考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能够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精神等。

传统的先操练词汇和句型,再理解语篇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要实现语篇的语境式整体教学。

语篇教学如今已成为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权重板块。

其篇幅大、词汇多、信息量大……这些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挑战。

我们在追求形式新颖、花样繁多的设计的同时,还要关注活动是否高效、科学,是否能真正促进孩子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

下面,我简要阐述一下我对语篇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导入环节1.引人入胜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就好比是一部电影的开头。

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在一开始吸引观众,那么它就很有可能被观众抛弃。

所以,导入环节要设计得精彩,要在一开始就抓住孩子们的眼球,抓住他们的心。

《小学牛津英语》新教材6A Unit 3 Bus, taxi or metro?第一课时Part A教学中,一位老师在课堂开始时请学生观看自制的动画片。

这段短片的元素是简笔画,内容是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去旅游。

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抓住了,看到交通工具时,不由自主地将出现的交通工具说了出来。

这个环节不仅为接下来的交通工具的复习与新授作铺垫,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导入环节的作用,在于温故而知新为了追求精彩的导入环节,我们费尽心思想了很多新颖的点子,如看动画,猜谜语,做游戏。

往往因为过度追求导入环节的炫目,而忽视了此环节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

导入环节不能单纯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计,我们在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同时,要力图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中温故而知新,为随后而来的课文教学作铺垫。

如在6A Unit 5 On the farm Part A的教学中,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Free talk和Enjoy a video.T: Hello, boys and girls. The weekend is coming.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weekends?S: I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 I …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提示、纠正,让他们有用动词过去式的意识) 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did I do last weekend?S: Yes.T: I went to a farm. Please watch the video.本册书第三单元It was there!中已经学到了一般过去时,以及be动词的过去式。

在本课Free talk中,我由一般现在时的已知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过渡到一般过去时的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以“旧知”带“新知”,学生很容易接受,在他们回答时,给予适当提示与帮助,让学生意识到一般过去时的句子中,动词要变化。

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然后利用学生对老师的活动的了解欲望,让他们看一段视频。

视频中包含了文中出现的动词短语,如go to the farm,milk cows,collect eggs等等,解决了学生们离这些活动很遥远的问题,同时也自然地与课文有了紧密联系。

二、文本环节文本教学中的活动是语篇教学的核心。

我们要创设真实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顺利地理解、阅读文本。

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1.勿让词句的训练反客为主语篇中肯定或多或少包含一些新的词句,这些是学生理解、阅读课文的障碍之一,但并非是语篇教学的重点。

如果过多地重视词句学习,会使课堂教学成为多个词句学习的拼凑,使语篇整体教学成为空谈。

一位老师在6A Unit 5 On the farm Part A的文本教学环节设计如下:a.Watch the cartoon and chooseb. Have a chantDo, do, di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Pick, pick, picked, I picked fruits last weekend..Do, do, di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Water, water, watered, I watered trees last weekend.Do, do, di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Collect, collect, collected, I collected eggs last weekend.c. Read and find总结ed 的发音:d. Work in pairsA: What did you do …?B: I …环节a 是看动画之后,对学生课文理解的一个检测,而之后的b 、c 、d 环节都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词汇句型课。

语篇教学的重心很明显偏向了词句,从而使课文的整体教学变得支离破碎。

2. 语言输入要大于语言输出,让学生有话可说课堂上的语言输入是学生交际、学习、思考的基本途径。

我们常常羡慕有的班上的学生创设的对话很精彩,很有创造性,而自己班的孩子总是围绕课文转圈,其实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与我们自己的语言输入时密不可分的。

在《小学牛津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 一课的文本部分,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任务:Read the text loudly and write学生在汇报时,老师和学生有了这样的对话:T: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S: I like spring best.T: Oh, me, too. It’s warm and sunny. It’s green. The flowers and the treesarebeautiful. I need some coats in spring.这位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增加了“颜色”和“衣服”的话题,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使学生在后来的拓展环节有了更多的话题可说。

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语言帮助和示范,让他们去发挥、去想象、去交流。

3. 适当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受益无穷“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learning tips,在他们的学习中适当地递一个梯子,让他们顺着梯子独自向上爬。

以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 Part A的文本教学环节为例,在课文跟读环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learning tips:让学生带着学习方法去跟读课文,效果会更好。

然后我们再拎出几个句子,对学生跟读的效果进行检测,多次的提示与指导之后,学生会在今后的朗读与交际中学会运用这些学习策略。

三、拓展环节1. 拓展设计有别于句型操练拓展活动应该是整个语篇教学的升华活动,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与应用。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们在拓展部分设计了Make a dialogue,为了使这种对话有别于课文中的句型操练,我们通常给它创设了情境,然后创造性地编对话,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交流中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这一目标。

2. 复述语篇不等于背诵语篇“复述语篇”是拓展环节中常用的设计,对本课内容进行提炼、概括。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千万不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语篇,或是看书朗读语篇。

背诵或朗读语篇是是对课文内容的操练、巩固,其程度要低于“拓展”。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地、创造性地复述语篇,才能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然,我们要适当、适量地给孩子们提供关键词、图片提示等等,以辅助他们完成这项任务。

四、板书设计板书是对当堂课所学内容最直观、最简洁的概括,它应该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但是课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要有别于词汇、句型的板书设计。

语篇教学的板书设计,在体现“话题”和“重点”的同时,更要侧重于给学生提供一条能将课文内容串联起来的线索。

它可以是图表式,可以是框架式,也可以是推理式。

不管形式如何,它的宗旨是服务于教学。

以《小学牛津英语》6B Unit 2 More exercise Part A为例,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动词词组,还有副词的比较级。

我们该板书什么呢?是板书“动词词组”以便于让学生掌握并顺利朗读课文,还是板书“含有副词比较级的句型”?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板书的:Unit 2 More exerciseJim’s friends runJim’s trouble ---Jim’s friends swimFather’s suggestion ---get up earlierJi m’s plan He’ll这样的板书虽然不花哨,没有吸引眼球的元素,但是,我觉得它适合高年级的教学,适合这节课。

其课文内容主要是围绕“Jim的烦恼---He’s not good at PE”、“他爸爸给他的建议---do more exercise”、“他的锻炼计划”这三个部分展开的。

将大的框架呈现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总之,语篇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文本环节”、“拓展环节”和“板书设计”,就好比饭桌上的三菜一汤,要开胃、量大、营养均衡。

能吃饱、吃好是关键,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品菜”。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稍差一点,都会影响到一节课的整体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