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导学案汇总
《河流》导学案(配参考课件2)

2.3 河流探究案一、课堂探究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3.运用具体方案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长江、黄河在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学习与探究(一)“以外流河为主”阅读课本42页至43页课文内容和图2.30完成:1、列举河流的作用。
2、找出几条外流河,看它们都注入哪个海洋?3、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析其水源主要来自哪?【拓展延伸】说出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阅读课本44-45页内容和图2.34完成:1、在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以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线宜昌、湖口,找出它们所在的省区。
3、看地图册找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4、在图中找出长江的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
【拓展延伸】长江哪些河段航运能力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读课文内容P49--53和图2.41和图2.42完成:1、找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界线河口、孟津,看它们都位于哪个省区。
2、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3、地上河的分布河段、形成过程。
【拓展延伸】分析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并找出治理措施。
三、课堂检测1、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含沙量最大,流量最大,汛期最长的河流分别是()A.珠江、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B.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C.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D.雅鲁藏布江、淮河、长江、珠江2.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是流向国外的河流就是外流河B.我国的外流河分别流人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C.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D.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均流入国外,最后注入印度洋3.《长江之歌》里有句歌词:“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的高山和大海分别指的是()A.巴颜喀拉山脉---东海B.唐古拉山脉---渤海C.唐古拉山脉---东海D.巴颜喀拉山脉---渤海4.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流域全属于我国的季风区B.长江流域全属于我国的外流区C.长江干流不流经云贵高原D.长江自西向东流,注入黄海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5课时《河流(三)》导学案

第15课时第2章第3节河流(三)【学习目标】1.掌握黄河的基本概况。
2.了解黄河的巨大奉献3. 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记住黄河的治理措施。
[活动方案]活动一黄河的概况1.仔细阅读教材P49页第一节,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的形状像什么?(2)想一想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2.仔细阅图2.41“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组内PK:①在图中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通过上一课学习我们知道长江源叫___,黄河源叫什么呢(可以通过网络等载体查询)?②在图中找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桃花峪的位置。
说出河口、桃花峪各位于哪个省。
③在图中找出黄河中游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④说出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流经哪几个省级行政区。
⑤说出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流经哪几个地形区。
活动二黄河的治理和开发1.仔细阅读教材P49页第2-5节和图2.41,小组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黄河水能资源最集中的河段在什么地方?为什么?2、仔细阅读教材P51-53页和图2.42,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有“一碗水,半碗泥”之说,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什么地方?(2)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3)说出黄河上、中、下游分别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4)如何治理黄河上游:中游:下游:(5)如何根治黄河?[检测反馈]()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A.唐古拉山和东海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C.喜马拉雅山和东海D.昆仑山和渤海读下图,完成2题。
()2.该图所示的黄河景观,出现在A.黄河源头B.黄河上游C.黄河中游D.黄河下游()3.形成该图所示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A.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B.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D.内蒙古高原过度放牧()4.治理黄河水灾的措施①上游修水库②、中游水土保持③、下游加固河堤④、中游裁弯取直⑤、下游开挖和疏浚河道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在上游峡谷修建水库B、在中游搞好水土保持C.在下游修加固大堤D、在中游修建蓄洪工程()6.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奉献是指A.中上游水能丰富,且为流经地区提供灌溉水源B.塑造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C.在中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有利于“引黄淤灌”D.中下游江阔水深,便于通航〖巩固提升〗读黄河水系图,完成1-4题。
《河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河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河流》,学生将能够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导学内容:一、河流的形成1. 什么是河流?2. 河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 河流的流域是什么?二、河流的特点1. 河流的流向和流速2. 河流的水量和水质3. 河流的河段和河岸三、河流的重要性1. 河流对人类的影响2. 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河流的珍爱与利用导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河流景观,引导学生对河流的认识和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河流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二、进修1. 向学生介绍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让他们了解河流是由地表水流动形成的,主要是由降水、融雪和地下水形成的。
2. 分析河流的特点,包括流向、流速、水量、水质、河段和河岸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河流的特点和变化。
3. 探讨河流的重要性,包括对人类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珍爱和利用河流资源。
三、讨论1. 分组讨论河流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河流资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四、总结1. 总结河流的形成、特点和重要性,强调河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河流,积极参与河流珍爱和环境珍爱活动。
导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河流的情况,并撰写调研报告。
2. 鼓励学生参与河流珍爱志愿活动,提高环保认识和行动能力。
3. 组织学生开展河流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对河流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珍爱认识和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成长,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河流》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曾想过,河流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流向大海的呢?今天我们将进修有关河流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形成、特点以及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探究1. 什么是河流?河流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流动的水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们由降水、融雪等水源汇集而成,向着低洼地区流动,最终流入海洋或湖泊。
2. 河流的形成过程河流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溶蚀、携运、沉积和侵蚀。
溶蚀阶段是指水流通过地表或地下岩石,将岩石溶解或磨蚀;携运阶段是指水流携带着砂石、泥沙等颗粒物质;沉积阶段是指水流在流速减缓时,将携带的颗粒物质沉积在河床上;侵蚀阶段是指水流在流经地形复杂的地区时,对地表进行侵蚀。
3. 河流的特点河流有其奇特的特点,如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流速快缓等。
另外,河流还有分支河、支流、主流等组成部分。
三、实践1. 观察身边的河流,了解其特点和流向。
2. 制作模型展示河流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河流形成的认识。
3. 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河流的情况,探究河流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河流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河流是地球上宝贵的水资源,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河流资源,珍爱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故里。
五、拓展1. 了解世界上闻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尼罗河等,探究它们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等信息。
2. 钻研河流的生态珍爱和治理措施,探讨如何珍爱河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河流的作文,谈谈你对河流的认识和看法。
2. 绘制一幅关于河流的图片,展示河流的美丽与重要性。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大家对河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和珍爱我们的河流资源,共同建设美好故里。
《河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粤人版》

《河流》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同砚将能够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培育同砚对自然地理的爱好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1. 引入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河流吗?河流是怎么形成的?2. 观察图片:展示多个河流的图片,让同砚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特点。
二、进修内容1. 河流的定义:讲解河流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自然地形,是由地表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淌形成的。
2. 河流的形成:探讨河流形成的原因,包括降雨、融雪、地下水涌出等。
3. 河流的特点:介绍河流的特点,如流域面积、河口、支流等。
4. 河流的重要性:探讨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包括提供生活用水、农业浇灌、交通运输等方面。
三、进修方法1. 观察实地:组织同砚实地观察当地的河流,了解河流的实际状况。
2. 小组谈论:让同砚分成小组谈论河流的形成原因和重要性,通过谈论提高同砚的思维能力。
3. 试验操作:组织同砚进行模拟试验,模拟河流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进修评判1. 教室练习:安置教室练习,检验同砚对河流知识的精通状况。
2. 作业安置:要求同砚写一篇关于河流的作文,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并展示对河流的熟识和理解。
3. 知识检测:通过小测验或考试检测同砚对河流知识的精通状况,准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五、拓展延伸1. 课外阅读:推举同砚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深度了解河流的形成和作用。
2.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到当地的河流进行考察,了解更多有关河流的知识。
3. 专题探究:鼓舞同砚选择河流作为探究课题,展开更深度的探究和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对河流有更深度的了解,培育对自然地理的爱好和探究精神,为将来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同砚在探究自然之美的过程中,不息吸收知识,不息成长。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精通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3. 了解河流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卫。
4. 能够描述河流的流域和流经地区的特点。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河流?2. 河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有哪些?4. 河流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卫。
《河流》导学案

《河流》导学案
河流导学案
一、目标
本导学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河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并能够分析河流的形成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
1. 河流的定义和特点
2. 河流的形成和变化
3. 河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河流的定义和特点
- 通过图示和简单的解释,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河流,并介绍河流的基本特点,如流经地形、水源、流向等。
2. 河流的形成和变化
- 通过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思考河流的形成原因和可能的变化因素,如降水、地震、冰川融化等。
3. 河流的重要性
- 结合实际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河流的重要性,如提供水资源、供养生物、运输货物等。
四、研究任务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河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观察身边的河流和相关地形,思考河流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3. 总结河流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五、研究评估
-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或参与讨论,考察他们对河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延伸拓展
- 邀请专业人士或地理学者来学校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深入了解河流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
七、资源准备
- 相关资料和图片、图示的准备。
- 河流地形图或实地考察安排。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导学案,学生可以在了解河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河流》导学案(第3课时)【一堂好课】

2.3《河流》第三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上中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
3.举例说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结合相关资料理解黄河的“忧患”及其治理措施。
【学习重难点】1.重点:黄河的概况;黄河的贡献;黄河的忧患和治理措施。
2.难点:理解黄河的凌汛现象分析其出现的河段;分析“地上河”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自主学习——知识清单】1.黄河的概况(1)“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天上”是指黄河发源地—高原上的山脉,注入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干流像巨大的“”字。
(2)分界: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
(3)流经的地形区:高原、高原、高原、平原。
2.黄河的水文特征(1)黄河主要流经、、和区,降水较,蒸发量,年径流量较,只有长江的1/15,而且70%,80%集中在季节。
(2)于长江相比黄河的含沙量,部分河段会在初冬和初春发生。
3.黄河的贡献(1)塑造平原:黄河塑造了平原和平原,也是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2)水能资源:黄河的水能资源集中在游河段。
(3)之利:黄河沿岸平原引黄灌溉4.黄河的忧患(1)黄河终于流经高原,支流较多,土层,破坏严重,一遇到,大量泥沙和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2)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河道,水流速度,河川携带的泥砂下来,使得河床抬高,形成“”。
【学习探究】1.黄河的概况(1)活动:学习探究——根据课本内容和相关地图,小组合作完成对长江的认识。
根据课本上的课文和黄河流域图,找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主要支流,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①读图认图:在黄河流域水系图中找到并用红笔描出黄河的干流,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
②读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出黄河的发源、注入海洋、支流和上中下游分界,讲分析讨论结果以表格的形式汇总。
《河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河流》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让同砚观看一段有关河流的视频,引发同砚对河流的爱好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河流吗?河流有什么特点?河流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探究1. 让同砚分组进行小组谈论,探讨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类。
2. 引导同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并简要介绍其地理位置、长度和流经国家。
3. 设计试验,让同砚通过模拟水流的试验,观察河流的流淌规律和特点。
三、拓展1. 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当地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河流的特点和环境问题。
2. 让同砚设计海报或PPT,展示他们对河流的熟识和对河流保卫的建议。
3.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河流的重要性和保卫方法。
四、总结1. 引导同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河流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总结。
2. 强调河流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提倡保卫河流环境,共同建设秀丽故里。
五、作业1. 要求同砚写一篇关于河流的文章,包括对河流的熟识和对河流保卫的建议。
2. 让同砚收集有关河流的图片或视频,并撰写图片说明或视频解说词。
六、评判1. 对同砚的作业进行评判,鼓舞同砚表达自己对河流的看法和建议。
2. 对同砚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判,鼓舞同砚乐观参与教室活动,培育同砚的团队合作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对河流有更深度的了解,增强对河流的保卫认识,培育同砚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期望同砚能够在平时生活中乐观参与河流保卫活动,共同建设秀丽故里。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能够了解河流的形成、流域特点、作用及保卫措施。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回答,你们知道什么是河流吗?河流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 观看视频:播放有关河流的视频,引发同砚对河流的爱好。
二、进修内容1. 河流的形成:通过地质运动和降水等因素,形成河流的过程。
2. 河流的流域特点:了解河流流经的地域范围及其特点,包括河流的长度、宽度、水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导学案我们每天都喝水,俗话说“饮水思源”那么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一、水循环的类型与意义1、【图表解读】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
(3)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水循环环节是()A.①B.⑤C.⑥D.⑦/2、【知识拓展】一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影响地表径流,如引水灌溉、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人工回灌地下水,抽取地下水灌溉等(3)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人工降雨、热岛效应等。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水库可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反之破坏森林、围湖造田有相反的作用。
⑸影响下渗,如道路、城镇建设硬化地面;铺设渗水砖。
其中最主要的是影响地表径流【合作探究】2、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A.a、b、c、d B.b、c、h、eC.d、e、f、g D.e、f、g、h(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径流的循环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3、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的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4~5题。
4.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A.①环节B.④环节C.⑤环节D.⑦环节5.“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2014·新课标Ⅱ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二、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
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任意一条河流都有两种以上的补给形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
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的主要类型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在不同季节水源补给也有明显的差异,并使径流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列表比较如下: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特别提醒](1)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3)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2、合作探究例1(2014·广州一模)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雨水B.冰川融水C.湖泊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的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Array流水源补给形式,请判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A、B、C三种水源补给形式中,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________,最稳定可靠的补给是________。
(填字母)(5)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C这种河流补给形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3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表示重庆附近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A.地下水B.雨水补给C.冰雪融水补给D.湖水补给5.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D.夏季单一暖气团控制,少锋面雨读下图,回答6~7题。
6.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大气降水B.沙漠凝结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7.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对下图中有关现象的判断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季节该地区河水补给潜水B.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处在丰水期C.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可以得到潜水补给D.此季节该地区潜水对河流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9~10题。
9.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0.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答案(1)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2)①曲线全年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说明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3)东北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4)A C(5)径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越少径流量越大,河水水位越高,地下水位与其差距越小。
答案 C三、河流特征合作探究河流水文特征专题训练:1、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2、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10分)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1分)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4分)(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6分)(4、.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图中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R1和R2两河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小题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小题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小题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小题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小题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小题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6.读图,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8分)(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8分)(3)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5分)(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分)(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10分二、河流水系特征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
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河流的流向可以与等高线的递变、地势高低互相作为判断依据,还可用于等潜水位线分布图中,进行河流流向、潜水流向、地下水与地表水互补关系及洪水期与枯水期的判定。
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形成窄谷;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
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①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
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
④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