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4)了解水对人类的生命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分组讨论,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水。
(3)本节课重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科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水在大自然中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
2、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器材】多媒体播放设备、课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湿沙子、盘子、冰、湿抹布。
【实验探究形式】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关于地球和水的美丽图片,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神奇的地球上有神奇的水,对物态变化形成概念,并提出问题,云、雾、雨、露、雪、冰、雹、霜都是大自然中水的美丽化身,而他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板书课题: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二、传授新课(一)、水的三态及三态之间的变化1、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物态变化。
A、汽化现象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地上的水为什么干了?形成汽化的概念,并讲解蒸发的定义。
通过实例分析什么是汽化现象。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汽化现象吗?(学生举例)B、液化现象实验:用嘴巴对玻璃板哈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形成液化概念,分析露水、雾的形成过程。
实验:用嘴巴对着手掌哈气,感觉与对玻璃片哈气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液化现象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物态变化。
结合图片,学生再举例,日常生活中见到那些液化现象?2、水与冰之间的物态变化A、熔化出示图片: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形成概念。
B、凝固出示图片,这些冰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概念。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如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物理概念的《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课例研究一、课例研究的过程(一)、教学实践一1、教材分析和处理《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新知识的学习,本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直观、简单常见,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学习难度应该不很大。
第一小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的学习我安排为一课时。
内容安排为水的六种物态变化及规律,能认识一些水循环,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水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对照分组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2、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节知识前,学生已经熟悉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对于常见物质水的不同状态已经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
对于生活中的雾、露、雨、雪等自然现象有了一些体会。
所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不难,主要是理解一些物态变化概念。
3、授课设计一:这节课主要是讲解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在课堂中要呈现出关于水的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水循环等内容。
我将课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通过观赏自然现象的图片及归纳总结开始,在实验现象分析过程出课题。
第二部分是新课内容讲解,本节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物态变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于这个板块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实现,从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开始分析,形成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并对概念加以应用,来解释自然现象。
水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对照分组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第二个板块是地球上的水循环,通过学生的讨论实现,让学生作为一滴水结合水的物态变化去设计自己的旅行。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说课教案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说课稿与教案执教者:青岗片区蒲长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新知识的学习,本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直观、简单常见,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学习难度应该不很大。
第一小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的学习我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就是以水为代表的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及规律,能认识一些水循环,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二课时是补充学习温度的相关知识和温度计的使用。
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②、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③、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④、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通过观察图片、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②、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3、难点和重点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设计学生参与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2)、难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二、选用的教具及准备1、选择教具依据科学的使用教学用具及设备,可以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准备:烧杯、细沙、水、盘子、冰块、碘、酒精灯、玻璃板等。
三、教材处理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八年级物理地球上的水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上的水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②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③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④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设计理念]1、树立“教”为“学”服务的原则,以“导”引“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
2、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注意力,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学资源]1、教师演示器材:水、沙子、烧杯、盘子、冰块、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2、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创建情景,导入新课1、师说: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观吧。
2、课件播放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雾淞等。
(共5幅图片)3、配文:初冬,一夜之间,小城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落光了叶子的树枝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在阳光下,耀人眼目。
树上的枝条在风中摇曳,不时飘下点点冰晶,宛如晨雾漫卷……4、师说:面对如此神奇的自然景观,你想知道什么?5、生一说:树枝上亮晶晶的银条是什么?怎么形成的?生二说:雪是怎么形成的?6、师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先弄清物质有几种状态,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即物态变化。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讨第五章物态变化。
7、课件动画播放:人造卫星上地球。
(共1幅图片)8、配文: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蓝色的海洋,南极是冰雪覆盖着的大陆,蓝色球体的表面飘荡着许多卷曲的云。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回忆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3)、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2、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1.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课件)2.表格(课件)四、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直捣主题。
让学生观看动画《可爱的小水人》,了解‘小水人’发生了哪些形态变化,再联系生活说说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使学生明白水在自然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板书:固态液态气态)2.视频感知,加深理解。
先让学生回忆一天中什么时候能看见雾和露珠?霜和雪一般又出现在哪个季节呢?通过视频的观看,进一步感知水的三态转化,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加深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出示课件)3.动手填表,梳理知识。
水的三态是怎样变化的,说说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通过讨论完成57页的表格。
(出示课件)4.理性认识,进行归纳。
我们通过对前面的观察和讨论,你知道水的形态是怎样相互转化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水的三态循环图。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理解三态变化中能量的转换。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冰块、酒精灯、烧杯、温度计、天平、滤纸、玻璃棒等。
2.教学用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水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水的三态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吗?2.探究固态水的转化(1)实验一: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为水的过程。
①提问: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冰块融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实验二: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加热至冰块完全融化。
①提问: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冰块融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3.探究液态水的转化(1)实验三: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①提问: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沸腾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实验四:将水加热至沸腾,将烧杯倒扣在滤纸上,观察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①提问: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4.探究气态水的转化(1)实验五: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蒸气上升并遇冷凝结成云滴的过程。
①提问:水蒸气凝结成云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实验六:将酒精灯放在烧杯下方,观察水蒸气上升并遇冷凝结成露滴的过程。
①提问:水蒸气凝结成露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讨论三态变化中能量的转换及环保意识。
6.作业布置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地球上的水循环

分析实验现 象,归纳实
尽可能让 学生总结
实验结 论,培养
总结归纳: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 验结论。
学生的语
中物质需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
言表达能
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力。
【演示实验】
将干冰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想想产生 的原因?
(二)干冰的 升华
凝华的定义: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表面现象, 思考成因。
利用实验 将不易见
思考:凝华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分组实验】
到的现象 呈现在学 生眼前,增
实验操作:把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取出放入凉 观察了解碘 加 了 学 习
水中又会有什么现象?
的颜色和形 的趣味性。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状。
(6min)
【观察与思考】 白气和霜形成条件的区别是什么?水蒸气凝华和液化的区别? 温度计测量结霜易拉罐的温度。
【结论】水蒸气在低于零摄氏度的条件下凝华,高于零摄氏度
液化。
(回忆黄河水过程中的发生的物态变化:水蒸气在不同地区的
解释干冰周 围形成白气 从实验入 的原理。 手,现场
制作霜, 观察实验, 激发学生 分析造成霜 学习兴 和白气的形 趣。 成原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要 吸热,凝华要放热。 2.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3.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讲解

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本章知识的第一节,起到了一个知识引入的作用,通过水这一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载体,引出了自然界的三态变化,使学生知道这六种物态变化的存在及过程,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以大量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认识和了解物态变化,并设置了科学探究“制造云和雨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
我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并努力将其放大,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认真挖掘了教材中科学探究的课题,并为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实验探究作了充分的准备。
包括合理的小组设置和实验所需器材的准备。
另外本节课还进一步分析了水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的重要性,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珍爱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契机。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水及与水相关的冰、雪、霜、雾、露、云、雨等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将作为本节课学习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将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展示给同学们,使学生体会到所学习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如学生习惯的把云、雾等认为是一种气态的形式,这些方面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实例加以强调。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采取“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线,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互动为主。
这样就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能让学生自主探索。
并加以扩展,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整理能力能得到了发挥和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
为了通过本节课的知识加强学生对水这一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资源的珍视,我在本节课的加入了地球水资源的的概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水资源的危机和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39中刘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4)了解水对人类的生命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2.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器材】
多媒体播放设备、水的物态变化演示课件、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
【实践活动】
到网上查找云、雨、雪、露、雾、霜都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都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搜集有关人工降雨、冰雹的资料。
【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手册中本节习题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