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计划表

周次
课题
实验内容
实验形式
实验器材
4
5.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燃烧试验
分组
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等
4
6.食盐和水泥
探究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
分组
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盘子、小勺 Nhomakorabea铁架台、石棉网、坩埚等
5
7.铁生锈
铁生锈的实验
分组
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等
8
1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试验
分组
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等
11
16.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的演示实验
分组
地球仪、手电筒
15
20.蚯蚓找家
蚯蚓对明暗、干湿环境的反应试验
蚯蚓、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计划:科学上册一、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内容(按课时分):1. 第一课:物的不断变化实验一:观察燃烧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燃烧的现象,认识燃烧的特点。
实验步骤:准备一根蜡烛、一根细木棍,点燃蜡烛后靠近木棍,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结果:蜡烛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木棍靠近火焰处变黑变软,说明燃烧会产生光和热。
2. 第二课:用什么消除垃圾实验二:观察与洗涤剂搭配的清洗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洗涤剂的清洗能力,认识洗涤剂的作用。
实验步骤:准备一杯水和一小块油脂,先将油脂放入水中观察,然后将几滴洗涤剂放入水中再观察。
实验结果:油脂放入水中不易分散,加入洗涤剂后,油脂被分散并悬浮在水中。
3. 第三课:电流形式实验三:制作简易电流表实验目的:了解电流的存在形式,制作简易电流表。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实验步骤:准备一块铜板、一块锌板,用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并加上指针,观察。
实验结果:电池正负极之间有电流通过时,指针会偏转。
4. 第四课:电能的探索实验四:电能与汽水灯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过程。
实验步骤:准备一瓶汽水、一颗锌片、一些铜片,将锌片和铜片放入汽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实验结果:锌和铜在汽水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和电流,转化为电能。
5. 第五课:力的作用和体积的变化实验五:气体的压强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大球,将两个球充气,对比两个球的体积变化。
实验结果:充气后的小球比大球更有弹性,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有关。
三、实验教学方法:1. 说明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预期结果;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 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4. 实验后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一:物体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掌握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内容:用小镜子、白纸、手电筒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把小镜子竖起来,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在小镜子上。
2. 把白纸放在桌子上,调整小镜子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3. 把小镜子倒置,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4. 运用所学的光的传播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能够区分水的三态。
实验内容:用火炉、水和冰块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火炉,将火炉加热至适当温度。
2. 将水放在锅中,加热至10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3. 将锅中的水冷却至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4. 将冷却后的水放入容器中,放在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变化。
5. 运用所学的水的三态变化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与开关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掌握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内容: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导线,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 在导线上设置一个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运用所学的电流的流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压力及其变化,掌握空气压力的实验方法。
实验内容:用吸管和水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吸管,用手封住一个开口,将吸管的其他一端放入水中。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计划(7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计划(7篇)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计划1一、教材分析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八个,其中,分组实验有: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第10课《距离和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演示实验,分别是:第7课《铁生锈》,第8课《牛奶的变化》中,第14课《白天与黑夜》既是演示实验又是分组实验。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共有七个班。
这些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
本学期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实验目的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味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验措施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五、实验安排周次、实验内容、备注第二周3课《馒头发霉了》分组第四周5课《蜡烛的变化》分组第四周6课《食盐和水泥》分组第七周7课《铁生锈》演示第七周8课《牛奶的变化》演示第八周10课《距离和时间》分组第十三周14课《白天与黑夜》演示并分组第十六周第20课《蚯蚓找家》分组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同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工作目标1.编写实验教材:目标是完成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实验教材编写,确保教材内容丰富、生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材中应包含实验原理的讲解、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强调。
–教材编写要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教育性,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实验后应设计一些思考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编写应急预案,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2.设计实验教具:目标是设计并制作实验教具,以便在课堂上使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
–教具设计应简单易行,利用常见的材料,便于制作和维护。
–每个教具的设计应配有详细的制作步骤和使用说明,确保教师能够轻松上手。
–教具应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3.准备实验教学课件:目标是准备配套的实验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课件内容应包含实验背景知识、实验过程演示、实验数据展示等。
–利用动画和图片等元素,使课件更具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
–课件中应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问答、小测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工作任务1.市场调研:目标是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了解现有教材、教具和课件的特点和不足。
–对市面上现有的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材进行调研,总结其优缺点。
–通过访谈一线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实验教学的需求和建议。
–参考国际上的科学教育标准和教材,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教材编写:目标是完成实验教材的初稿,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进行修订。
–确定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编写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和思考题,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组织试教活动,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对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
3.教具制作和测试:目标是完成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并进行测试,确保其功能性和安全性。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具,制定详细的制作步骤和材料清单。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目标本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内容本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将涵盖以下内容: 1. 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 2. 实验二:研究气体的流动 3. 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 4. 实验四:研究水的循环过程三、实验目的和原理1. 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的原理和特性。
实验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具有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的特性。
2. 实验二:研究气体的流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流动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气体的流动遵循流体力学原理,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气体流动的速度、方向和压力等特性。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特性。
实验原理:动物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四:研究水的循环过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的循环等过程,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过程。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1. 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实验步骤: - 将一个光源放置在一个封闭的黑暗室内。
- 在黑暗室内设置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直线、凹面镜、凸透镜等。
- 观察物体对光的传播的影响,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2. 实验二:研究气体的流动实验步骤: - 准备一个封闭的容器和一定量的气体。
- 在容器上设置不同形状的孔,如圆孔、方孔等,以及可控制的压力差。
- 观察气体在不同形状孔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步骤: - 准备显微镜和动物组织样本。
-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合适数目,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
- 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细胞结构的特点。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二篇)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教学工作计划范例经过对过去学习阶段的分析,大部分学生展现了对科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并已初步掌握了探究技巧,他们对周遭世界充满好奇并渴望进行探索,表现出愿意亲自动手和操作的特性。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上学期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部分教学内容未能得到充分展开,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限,影响了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活动中的时间利用效率低下,课堂时间的珍贵性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不高,表现欲望不足,这些问题需得到关注并加以培养,以形成更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材内容包含“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四大单元。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并理解其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以及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学生需认识并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梁、拱形、框架等结构,探索稳定性的形状特点,尝试用纸制作能承重的桥梁。
在“能量”单元,学生将亲手制作并研究电磁铁,探明小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讨论不同能量形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建立能量概念,了解电能产生磁能、能量的相互转化,并掌握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学生需要调查校园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研究人类外貌的差异,并探讨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学生将认识到生物种类和差异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明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它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进而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并在更高层次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获得审美体验,欣赏建筑的形状结构美和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美。
为了落实实验教学,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依据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顺势引导;2、通过丰富多彩的亲身体验活动,丰富教学过程;3、将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4、建立开放的教学观念;5、细心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7、组织并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制定了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设计一系列有趣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实验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一学期实验课程1. 实验名称:物体的密度是怎样确定的?实验内容: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实验步骤:准备一组物体(如木块、塑料块和金属块),使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然后使用容量瓶测量它们的体积,最后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并探讨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内容: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实验目的:了解光在真空、空气、水等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并探讨折射和反射现象。
实验步骤:使用准直光源和一定长度的透明介质(如玻璃板、水、油等),观察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及偏折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进而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二学期实验课程3. 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内容: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其生长的重要性,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实验步骤:选择一些相同品种的植物,将它们分别放置在阳光下和遮荫处,并用实验仪器测量其二氧化碳的消耗和氧气的释放。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对于氧气的产生和二氧化碳的吸收的重要性,以及光照和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4. 实验名称:水的凝固与融化实验内容: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实验目的:探索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的原因,以及温度对水的影响。
实验步骤:使用冰水和热水,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和融化过程,并记录其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中的分子变化,以及温度对水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分组实验如:第一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4课《轮轴的秘密》第7课《斜面的作用》第二单元第1课《抵抗弯曲》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第2课《电磁铁》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第四单元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等。
演示实验如:第一单元第6课《滑轮组》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第三单元第6课《电能和能量》等。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137人。
这些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
本学期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五、实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