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
观《一江春水向东流有感》

中国式悲剧-----观《一江春水向东流》有感《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概括地反映了从“九—八事变”开始到抗战胜利的历史。
女主人公素芬是个女工,她在夜校认识了教师张忠良,两人在抗日宣传中建立了感情。
他们结婚生子后,抗战爆发,忠良去支前,素芬陪婆婆和孩子回了家乡。
忠良历尽艰辛,辗转到重庆。
紊芬等生活无着又回到上海。
忠良在重庆走投无踣,只好去找战前相识的交际花王丽珍求助。
她在干爸庞浩公的公司中为忠良谋了一职位。
起初,张忠良对重庆上层的腐朽作风很看不惯,但是他逐渐变得麻木了。
在王丽珍的勾引下,张忠良终于投入了她的怀抱。
与此同时,素芬母子正在—上海的雨夜中煎熬着。
张忠良与王丽珍结婚后,迅速堕落成一个投机商人。
抗战胜利后,素芬与婆婆、孩子一家三代日夜盼望忠良归来。
他们不知道张忠良早把他们忘在脑后广。
他回到上海后又勾搭上了另一个女人何文艳,而紊芬田生活所迫到何家做了女佣。
在何家的一次宴会上,素芬发现了自己的丈夫,素芬痛苦万端,张忠良却不敢正视他们的关系。
张母带着素芬母子去找张忠良.但他慑于王丽珍的淫威仍不敢表态。
素芬受尽侮辱,绝望地投江自杀了。
这是一部无法用言语来描绘的影片,看完之后,有一种说不出的荒凉感。
我彻底地被征服了,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这部包罗万象的社会人性史,其深邃性是那么的透彻、明确,而又无比的苍凉。
无形中渗透出一种对“人”自身的质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战争所编织的爱恨情仇,生死离别,战争的伤痕无法抹去,正义与否,伤害的都是人类自己,废墟可以重建成大厦,人却很难走出战争的阴霾。
这部电影以家庭浓缩社会的变化,以家庭为基准的个人命运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它把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来展示当时整个时代、历史的悲剧。
老百姓在战争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但是胜利之后,他们不但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灾难之中。
这部电影的人物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国难临头,张忠良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抗日救援队,赴国难,家庭让位于社会责任。
读过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过“一江春水向东流”矛矛深圳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是任正非在2011年12月24日写下的。
曾偶然看到,于是赶紧搜出来,一口气拜读了3遍,读着、将自己置身于他所经历的种种情境之中,感动着、思索着,有种想哭的冲动,脑袋里呈现出各种编码,飞来飞去的。
每每读到前辈的文章,总是有很多欣喜,能够看到前辈的智慧、能够指导自己以后的人生路、能够不断感动着、能够不断思索着,于是自己上了瘾。
总有好多话要说,却又不知道怎么说,或许内心太难以平静,读了3遍还是没有理清自己的思路。
就依着自己的思绪,泛泛地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吧。
每个人年少时,或许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人物,或真实或虚幻。
说到崇拜,童年时读了安徒生的童话,崇拜书中的白雪公主,梦想过自己像公主那样美丽、幸福;学到《愚公移山》又为那种执着、拼搏精神感动。
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更多的信息,于是崇拜更多的前辈。
记得,读过打工皇帝唐骏写的一本书叫做《成功可以复制》。
其实,每个人的成功又是不可以复制的。
许多过来人是通过自己一步一步艰辛的努力而走向成功的;许多人因为自卑而努力,因为努力而自信,因为自信而成功。
刚刚毕业,踏入社会,挥别了我美丽如画的大学校园,与曾经一同生活学习的同学们告别,至此各奔东西。
我的行囊里,装了些美丽回忆,装了些淡淡忧伤。
但又装满了欣喜,因为我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生。
初入职场,可能身体里还是装着那颗不成熟的心,可能寻寻觅觅,可能跌跌撞撞。
在学校我们提倡创新、倡导个性,但是到了工作中要学会宽容、妥协,学会做人做事,做到和谐。
收敛自己的个性,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
天和、地和、人和,方能促进自我和公司的发展。
工作、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磕磕绊绊。
在工作中学会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多向前辈请教,不去抱怨环境、不去埋怨自己的选择,不要灰心。
我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讲的:机会不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而是垂青有充分准备的人。
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做了准备,我们尽力了吗?做准备要有思路,有方法。
一江血水向东流读后感

一江血水向东流读后感
刚翻开书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书名可真够吓人又特别的,咋就血水向东流了呢?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就像被卷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根本停不下来。
书里描写的那些场景啊,真是让人揪心。
感觉作者就像一个拿着放大镜的侦探,把人性的丑恶和美好都给咱放大得清清楚楚。
那些坏人,坏得就像掉进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干的坏事简直罄竹难书。
看着他们作威作福,欺负那些善良的老百姓,我这拳头都不自觉地握紧了,恨不得钻进书里去给他们几拳。
不过呢,书里也不全是黑暗。
那些在苦难中还坚守善良和正义的人,就像黑暗里的星星一样闪亮。
他们就像是一群倔强的小火苗,不管风怎么吹,就是不熄灭,努力地温暖着周围的一切。
这种对比,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性的复杂。
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在极端的环境下,有的人能坚守底线,有的人却堕落成恶魔。
而且这本书的描写特别生动,就像作者在我眼前放电影似的。
我仿佛能看到那江水被染成红色,能听到老百姓的哭声和那些坏蛋的狞笑声。
这种画面感让我更加沉浸其中,好像我也成了故事里的一个小人物,在那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挣扎求生。
读完这本书,我还忍不住感叹,咱们现在的生活可真是来之不易啊。
没有那些黑暗的经历,就不知道现在的和平和幸福是多么珍贵。
就像从地狱一下子到了天堂,我可得好好珍惜现在的好日子,不能让那些前辈们白白受苦。
同时呢,这本书也让我更加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善良和正义都不能丢,哪怕力量再小,也要像那些书里的好人一样,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这样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可不能让那江水再变成血水啦。
华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范文大全]
![华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7e84d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5.png)
华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范文大全]第一篇:华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华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有幸阅读了领导推荐的任正非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第一感觉是华为的老总竟有如此的文采,这可能是自己这一生都无法到达的。
读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听说华为这个名字,一直都今天,内心都充满着无限的羡慕与崇拜。
任正非、马化腾、李开复、史玉柱等IT界的传奇人物,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能在金融海啸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绝非是侥幸,业界也都在研究其成功的秘诀。
目前华为已成为世界第二通信设备制造商,读着任正非描述华为一路走来的语句。
领悟到两个中心词语“团结” 和“制度”。
我们从小就哼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只是知道大家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然而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任正非文中提到众人的思想与力量会创造千千万万的奇迹,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比量的。
不禁想到,人类之所以文明很大的因素是智慧,智慧带来的就是不断创新,高速发展,带来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不是仅依靠众人的力量使用蛮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已成为亘古不变的道理。
在今天,办公司、做企业“制度”更是是成功的前提,他可以让员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更能为公司打造良好的文化底蕴。
大家都知道去一家公司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家公司的文化,所以一个公司的文化气息尤为重要。
再说说现在的工作,来网神已有一年多了。
开始的时候对网神的规章制度不是很熟悉,有的时候也很不解,觉得流程繁琐。
而现在感到在这种规章制度下,自己受益匪浅,为自己身为网神人而骄傲。
经过几次东北区会议,大家更像是一个团队了(跟个人参加工作的时间和接触的事物有关)。
我相信,只要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将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在圈钱盛行,资本市场投机盛行的中国企业界,华为以其优越的条件,使员工与公司共发展,同富裕。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一个民营企业走到今天,走出如此成就难能可贵,一个已经打下坚实基础的华为正走阔步前行,随着任正非的即将谢幕,华为接班人和权利交接与过度已成为华为面临的最大问题,一向慎言的任正非终于以公开发文的方式开始直面这个问题,只有直面才能走得更好。
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5篇)

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5篇)第一篇: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在最近发表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中,华为总裁任正非流露出了浓浓的忧虑之情,这是由于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好接班人顺利交班、应对不利外部环境、找到华为的未来发展方向三大难题,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日仔细学习了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之前流传的多篇文章最大的不同,就是任总以前的文章总是在忧虑当中还能够看到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而这篇文章我通篇只看到了他那浓浓的忧虑之情。
作为中国最优秀企业家的任总为什么如此的忧虑?我觉得,任总有“三忧”:一忧接班人。
生于1944年的任总已是68岁高龄,虽说企业家没有退休之说,但是毕竟也需要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而在此时,他遇到了中国传统威权型组织普遍遇到的问题。
令他感到尴尬的是,他既无法将自己的权力传递给子女,又找不到能够真正独当一面的其他接班人,于是只好搞轮值CEO制度,每人当4个月的CEO。
而无论是从管理的责权利还是从中国人的传统来看,这种类似“联合国秘书长”的轮值CEO制度都颇为尴尬,只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
在真正的接班人出台之前,“思想混乱、主义林立”的华为有可能会经历一段动荡的时期,而这显然是任总不愿意看到的,此为一忧。
二忧外部环境。
由于中国独特的商业环境,民营企业家对于外部环境的无力感会更加的强烈,尤其是近些年出现大幅度的“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
不可否认,虽然一直刻意与政府保持距离,但是华为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例如创业初期针对国有交换机的扶持政策,后期针对出口型企业的买方信贷,等等。
而从大的经济环境来看,则是人民币和人力资本长期低估,作为出口主导型企业的华为享受了多年的“汇率红利”和“人口红利”。
未来,这些“红利”即将消失,政府也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国有企业。
在越来越不利的外部环境到来之时,身形已经如此庞大的华为将如何适应?此为任正非的二忧。
三忧华为的未来。
读《一江春水向东流》有感

一江春水向东流提要:经过24年的发展,华为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为成功的电信设备厂商之一,至少从规模上看是如此。
2010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852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
华为的电信设备也已经进入了沃达丰、英国电信等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的采购清单。
华为充分地利用中国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技术上紧跟先进企业,实行商业化的技术创新路线,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摆在华为等中国公司面前的问题是:跟随如何能到领先?关键词:华为,创新,领先新年之际拜读了任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对于此文有感而发,说说自己的读后感……近几年通信市场风起云涌,行业从新洗牌,淘汰了众多世界巨头,同样也给了华为机会。
但文中南唐后主李煜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映射出任正非即将隐退的抑郁。
这些可能并不只是一位老人即将谢幕的忧愁。
没错近几年设备商的薄利和残酷竞争已众所周知,但从财报上看,华为已成为世界第二通信设别制造商,但依然面临增长点、成本、利润等诸多问题。
任正非的后华为时代的带来,不仅要带来接班人的问题,还带来如何让华为的创新力持续下去的问题。
通信企业自主创新大致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引进消化成熟技术;二,少部分应用类创新,并通过快速的市场拓展积累实力;三、形成自主创新体系,在国际标准组织逐步扩大话语权,与国际企业实现专利共享和相互授权;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成为行业创新的主导力量。
中国企业创新的战略起点都是模仿,如果我们把“自主”定义为目标的话,那么,从模仿到自主就是中国企业创新的主要战略路径。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及战略创新……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起点各异,但那些敢于开拓的企业,最终都品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而华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创业初期,华为面对国外的强大竞争对手,技术相对落后,生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公司意识到没有创新,就不能生存下去。
所以,一开始它就把重点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
《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评观感

《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评观感怀着缅怀历史的心情,我独自看完了这场3个小时的老电影。
1947年,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喜悦还在绵延之时,这部堪称写诗史诗般的电影风靡大街小巷,创造了电影界难得的繁华场景,据说当时每7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人曾经看过电影,它的风靡可见一斑。
在那个年代,抗日战争洗劫之下的经济大厦摇摇欲坠,这部电影又是如何收获此等繁荣的呢?我从自己的角度加以理解。
第一,角度独特,以小见大。
影片从抗日的民众洪流中选取了一个普通家庭作为故事主体,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丈夫,妻子,儿子俱在,夫妻交好,婆媳和睦,一家人日子虽苦,却也其乐融融。
就是这种当时最普通不过的小家庭,在遇上抗日战争这场历时洪流后,它的结构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丈夫被抓壮丁,公公被日本兵残忍杀害,剩下年轻的妻子带着孩子与婆婆相依为命。
所以说这个普通的家庭,却代表了在当时环境下被欺侮的贫苦大众和底层人民。
从一个家庭的角度,去折射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这才是寓大于小。
第二,影片真实的历史还原感与足够的现实基础。
主线故事背景为抗日战争前期和后期,当时的观众对这段时间是不陌生的,或者说,他们铭记着这段历史,同时铭记着这段历史中的自己。
主人公们的经历,如艰辛的生活,于日本兵抗争等等,这些普遍是当时的劳动人民都经历过的。
正是这种回归现实,还原历史的真实感,才能够赢得观众的共鸣,获得观众的欣赏。
影片中,素芬的婆婆得知日本投降后,先是有质疑的眼神,随后在真正确认消息后便真正开怀的笑起来,这种喜悦,想必只要是忍受过八年苦楚的人都会有切身体会的。
正如当下,很多反应现实生活题材的电影和电视作品,都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如反应现代婚姻的《裸婚时代》,《夫妻那点事儿》等等。
第三,人物角色的丰满度和演员们的精湛演技。
这部电影人物角色众多,时间跨度也很大,给了演员们充分的发挥空间。
陶金和白杨分别在剧中扮演男女主人公忠良和素芬。
随着影片进行,二人的表演风格也在一度转换。
素芬前期新婚时的含蓄娇羞,于她后期的苦苦等待丈夫时的隐忍执著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江春水向东流》观后感

《一江春水向东流》观后感《一江春水向东流》观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看完《一江春水向东流》,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这部电影里的人物,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
张忠良一开始多好一个人呀,爱国、有理想,想着为国家出份力。
可后来呢,在大上海那个花花世界里,他居然迷失了自己,变得那么自私、贪婪,把家里的老婆孩子都抛到了脑后。
看到他的变化,我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怎么能这样呢!素芬就太让人心疼啦,一个人苦苦支撑着家,照顾公婆,盼着丈夫归来。
她的那份坚守和善良,真的让我感动得不行。
不管生活多苦,她都没有放弃,一直怀着希望。
可知道丈夫的背叛,她的心该有多痛啊!还有那个王丽珍,娇生惯养,任性又霸道。
不过想想也是,她那种环境长大的,能好到哪儿去。
但她也算是张忠良堕落的一个“催化剂”吧。
电影里的画面和情节,都特别真实,感觉就像是身边发生的事儿一样。
那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难,人性的复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完这部电影,我就在想,人啊,真得守住自己的初心,不能被外界的诱惑给迷了眼,要不然,就会像张忠良一样,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一江春水向东流》观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聊聊《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电影哈。
哇塞,这片子真的是太精彩啦,也太让人感慨啦!从一开始,那战争的场面就让我心里一揪一揪的。
老百姓们过得多苦呀,到处都是炮火,到处都是哭声。
可那个张忠良呢,哼!去了上海就变了心。
我真想钻进屏幕里去问问他,你的良心去哪儿啦?素芬那么好,你咋就不知道珍惜呢!还有那些个上层社会的人,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看着真让人气愤!不过呢,电影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比如说,不管遇到啥困难,都得坚强,像素芬那样。
还有啊,人不能忘本,不能有了点钱有点地位就忘了自己是谁。
这电影真的是让我又哭又骂,心情跟坐过山车似的。
但不得不说,真的是一部好片子,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后感
有幸阅读了领导推荐的任正非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第一感觉是华为的老总竟有如此的文采,这可能是自己这一生都无法到达的。
读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听说华为这个名字,一直都今天,内心都充满着无限的羡慕与崇拜。
任正非、马化腾、李开复、史玉柱等IT界的传奇人物,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能在金融海啸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绝非是侥幸,业界也都在研究其成功的秘诀。
目前华为已成为世界第二通信设备制造商,读着任正非描述华为一路走来的语句。
领悟到两个中心词语“团结”和“制度”。
我们从小就哼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只是知道大家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然而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任正非文中提到众人的思想与力量会创造千千万万的奇迹,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比量的。
不禁想到,人类之所以文明很大的因素是智慧,智慧带来的就是不断创新,高速发展,带来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不是仅依靠众人的力量使用蛮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已成为亘古不变的道理。
在今天,办公司、做企业“制度”更是是成功的前提,他可以让员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更能为公司打造良好的文化底蕴。
大家都知道去一家公司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家公司的文化,所以一个公司的文化气息尤为重要。
再说说现在的工作,来网神已有一年多了。
开始的时候对网神的规章制度不是很熟悉,有的时候也很不解,觉得流程繁琐。
而现在感到在这种规章制度下,自己受益匪浅,为自己身为网神人而骄傲。
经过几次东北区会议,大家更像是一个团队了(跟个人参加工作的时间和接触的事物有关)。
我相信,只要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将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在圈钱盛行,资本市场投机盛行的中国企业界,华为以其优越的条件,使员工与公司共发展,同富裕。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一个民营企业走到今天,走出如此成就难能可贵,一个已经打下坚实基础的华为正走阔步前行,随着任正非的即将谢幕,华为接班人和权利交接与过度已成为华为面临的最大问题,一向慎言的任正非终于以公开发文的方式开始直面这个问题,只有直面才能走得更好。
我们也将更加期待后任正非时代的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