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下垂式救生艇”典型放艇故障分析与预防-杨成才

合集下载

救生艇事故分析及防范

救生艇事故分析及防范

救 生艇 自《 公约 》 要 求船舶 配备 以来 , 经历 了 多次大 幅度 改进 , 从早 期 的材 质改进 ; 再 到后来 动力 改进 。 其 吊艇 架也 经历 了由旋转 式 , 摇 倒式 到 目前 的重力 式和 自由降落入 水 式的改 变 。 这些 改进 的 目的无疑 是为 了船 员可 以更加 安全 、 可靠 、 快 速 的搭 载 乘员驶 离难 船 的危 险区域 。 然 而救生 艇对 于船 员来说 是这 样 件 再熟悉 不过的设 备 , 在 实 际状况 中发生的 事故 次数 已超 过其救 助海难 的次 数, 这 给我 们带 来沉 痛 的反 思 。 本文通 过事 故进 行反 面教育 , 提 高船 员对于 救生艇 训 练的重 视程 度 , 深刻 了解救生 艇在 使用 前 的检查 , 操作 过程 中 的注意 事项 , 回收过程 中关键点 以及
认。 3 . 措施
针对救生 艇在 演习过程 中事故 频发 , r MO -  ̄委会 发表 了一系列 决议改 变现
状.
案 例二 : 释 放过 程误 操 作 某散货船在进行救生演习放艇时, 当救生艇释放至离水面约8 m 高度时, 救生艇 内船 员操作 失误 , 致使救 生艇在 空 中脱 钩坠 落至水 面 , 艇 内6 名船 员在毫 无准 备 的情 况下全 部摔 死 。 案例三 : 回收 过程 尾钩 意外 脱 开 某 轮在 港 内进 行放 艇演 习时 , 救 生艇被 释放 至水面 并且脱 钩 , 训 练结 束救
理论 广 角
l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救 生艇 事 故 分 析 及 防范
张 凯 பைடு நூலகம்大安

船舶救生设备常见故障和检修

船舶救生设备常见故障和检修

船舶救生设备常见故障和检修
一、救生艇、救生筏
故障原因:
(1)救生艇、救生筏封袋出现破损或者断裂现象。

(2)救生艇、救生筏气压指示过低或空气泄漏。

检修方法:
(3)如果救生艇、救生筏橡皮船底磨损较严重,建议更换新的。

二、CO2储气瓶
(1)CO2储气瓶气压不足或液压不平衡。

(2)CO2储气瓶管路磨损或者出现漏气,从而无法提供足够的压力。

(1)发现CO2储气瓶气压指示不正常,需要检查气压过低的原因,并及时更换气压表。

三、救生衣
(1)救生衣气氛进水或气海不够,无法保障乘员安全。

(2)气密性能不好,导致气体泄漏或者漏气。

(1)如果救生衣发现气氛进水或者气海不够,需要及时充气或更换气瓶。

(2)如果救生衣气密性能不好,需要检查救生衣口部是否封闭良好,并更换紧密密封部位的损坏部件。

四、救生漂流器
(1)救生漂流器表面腐蚀或磨损,导致漂流器不够坚固。

(2)救生漂流器甲板上安装不牢固,无法保障使用安全。

(3)甲板上的固定钩子磨损严重或者出现裂缝,导致救生漂流器无法固定。

(1)如果救生漂流器表面出现腐蚀或磨损,需要采取措施及时修复或更换。

(2)对于救生漂流器甲板上安装不牢固的情况,需要检查原因,并重新安装救生漂流器。

五、救生圈
(1)救生圈出现裂缝或者破损,无法保障使用安全。

(2)救生圈形状变形或耳朵不平衡、磨损。

(1)如果发现救生圈出现裂缝或者破损,需要及时更换新的救生圈。

救生艇故障排除报告

救生艇故障排除报告

THE END
THE END
釋放繩
釋放重錘
懸吊索/鋼索 (Hanging off Pennants)
• • • • • 救生艇保養與檢查前,使 用懸吊索連接吊臂與小艇 船體,將救生艇重荷由吊 索移至吊臂頂端,用以確 保人員安全。
防墜索 (Fall Preventer Devices)
• • • • • • 為具有彈性之纖維構造 具強度證書 每6個月詳細檢查一次 意外釋放時支持小艇用 復鉤時,須重裝回救生艇 人員登艇前,應確保在正確位置
艇兜索(Grips)
• 固定救生艇於吊臂之用
艇纜(Lifeboat Painters)
• 使小艇保持在吊索下方以便脫鉤 • 使小艇貼緊船身 • 拖曳/繫固用
救生艇釋放步驟
1、救生艇釋放 (1)上抬制動桿/拉釋放柄使 救生艇降至登艇甲板 (2)人員至登艇甲板登艇 (3)人員坐妥、安全帶繫上 (4)外部人員將救生艇降至 離水面 (5)移除防墜索 (6)實施脫鉤 2、救生艇釋放 (1)人員至小艇甲板登艇 (2)人員坐妥、安全帶繫 上 (3)救生艇之艇長拉釋放 繩,將救生艇降至水面 (4)移除防墜索 (5)實施脫鉤見的案例
釋放鋼纜護套破損,包含端部封頭破損
此類缺陷都會造成水份進入,腐蝕釋放鋼 導致前後艇鉤無法開啟導致脫鉤失敗
檢驗中常見的案例
連鎖裝置及釋放手柄未復位
此類缺陷很容易在演習中都會造成意外事故
艇鉤鬆脫
艇鉤在艇內基座
嚴重腐蝕的基底
連接鋼纜保護套破損
救生艇附件損壞
救生艇
指導老師:廖吉祥老師 組員:1041132124 黃郁鈞 1041132136 耿世昇
• 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
• 港口國監督 (PSC)

吊放救生艇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

吊放救生艇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

将 挡位 推至 前进 全速 . 位仍 然处 于 失灵 状态 . 时二 挡 这
副弯 下 身去 检查 油 门/ 合器 控 制杆 的传动 软 轴 . 离 突然
间救生 艇发 动机 全 速前进 .二 副 还没 来得 及 打舵 救生
艇就 已经重 重 的撞 到 了大 船 的舷 壁上 .幸 运 的是 救生 艇并没 有损坏 , 上人员 也 只受到 点擦 伤 。 艇 事 例 220 :0 7年 1 . 轮 中修 改造 后 .工 厂对 救 月 Y
意外 碰倒 . 不能 及 时复 位 . 当艇 体脱 离 吊艇架 向外 摆 出
时 , 有一 定程 度 的晃 动 . 吊艇 环从 艇钩 中脱 出 。 会 使
措 施 : 是 要加 强救 生 艇 的 日常维护 保养 . 别是 一 特 对 一 些关 键 部 位 ( 比如 保 险装 置 和刹 车 ) 确 保 完好 : 要 二是艇 在 收放 之前 检查 工作 要 仔细 ;三是 在 操作 过程 中对保 险脱 钩等关 键 动作有 效性 的检 查一 定要 到位 。 2 . 放 艇 时刹 车 失 灵 。 生艇 随 涌浪 升 降颠 簸 。 坏 4 救 损 艇 架和 吊臂
开关 的内部 垫片 。
船上指 定 的操艇 员降落 下水并 在水上进 行操作 ” ,同时 要求船舶 必须在 3 mi 0 n之内把所有救生 艇放置水 面。 由 此可见 , 正确 而熟练地 收放救生艇 不仅是 P C检查 的重 S 要 内容 , 是船 员 应 当掌握 的基 本救 生技 能 . 更 以提高 船 舶遇 险时的 自救能力 。 是 , 但 近年来 , 少船舶 由于 吊放 不 救生 艇 动作不 规 范和 日常 维护保 养 不 到位 以及 检查 不 细致 , 导致 吊放救 生艇 时发 生 了刹 车失 灵 、 艇钩 伤人 、 单 侧 自动脱 钩 、 人员落水 、 艇桨 叶缠绞艇缆等事 故。本 文结

重力下垂式救生艇典型放艇故障分析

重力下垂式救生艇典型放艇故障分析

依 靠刹 车重 2 3的 自重 .通 过 螺纹 衬 套 2 0向右 施 加 一个 推力 , 推 动 锥形 制 动器 l 7的轴 并使 其锥 形 面 上 的摩擦 片 紧压 在刹 车 支架 1 6上 。 电马达 起动 后 , 通 过 键 转 动带 动 马 达小 齿 轮 2 4以驱动 正 齿 轮 l 1 .正 齿 轮 1 1通过 键 驱动 小齿 轮轴 9 .而小 齿轮 轴 9又 通 过键 驱 动锥形 制 动器 1 7 , 锥形 制 动器 1 7通 过摩 擦力 驱动 刹车 支架 l 6 , 刹 车 支架 1 6通 过键 传 动 至小齿 轮 1 2 , 进 而驱 动 中间 正齿 轮 8 , 最 后通 过 其 他齿 轮 传 动 到钢 丝 绞 盘 ,
生艇 却依 靠 重力 快 速下 落至 海 面 , 并 由于船 舶航 速 , 救
生艇 又 向船 尾方 向后 拖 约 5 m 才停 止 与 船舶 的相对 移 动 。在主机 紧 急停 车后 , 对救 生艇 绞车进 行 检修 。由于
注:A一卜 球形轴承 ;G _推力轴承 ;H —滚针轴 承;I —推 力滚针轴承 ;) 【 _内 豳;Y — 犋块单向离合器;z 一外嘲 ;8 一中间正齿轮 ; 小齿轮轴 ;n一正齿 轮;i 2 _ 叫、 齿轮 ;1 3 —刹车外壳 ;1 4 —离合 ̄J ' i - 壳 ;1 5 —末端轴承外壳 ;l 6 一刹 车支架 ;l 7 —锥形制动器 ;l 8 —刹车支架 ;1 9 —刹车块 ;2 O —螺纹村套 ;2 }一 刹 车重 ; 马达小齿轮
不超 过 l 0 k n为宜 。
3 结 束 语
驾 驶人 员 开设 相关 课 程 , 提供 相应 培训 、 操作 练 习 和实
践等 . 开发 和 建造 改进 相关 性 能 、 适合 大 型船 舶 护航 的 拖船 . 进 行 相关 水动 力作 用 的深 入研 究 , 制 定 切实 可 行 的规 章 和操 作程 序 , 以便 更好 地 为港 口生产 发 展 、 环 境

船舶救生设备常见故障和检修

船舶救生设备常见故障和检修

船舶救生设备常见故障和检修船舶是海上运输的重要工具,船舶救生设备是保障船员和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装备。

船舶救生设备也会出现各种故障,严重影响其工作效果。

船员需要了解救生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以确保船舶上的救生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文将介绍船舶救生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希望能为船员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救生衣常见故障及检修1. 漏气救生衣如果漏气,将无法提供足够的浮力,影响其正常使用。

漏气的原因可能是充气阀门密封不严或者救生衣的气室被划破。

检修方法是首先用肥皂水检查充气阀门及其周围是否有气泡,发现漏气点后及时更换密封件。

如果是气室被划破,可以用专用胶水或者补丁对其进行修补。

修补完毕后,再次进行充气测试,确保救生衣不再漏气。

2. 压力过低救生衣的充气压力过低同样会影响其浮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

检修方法是需要在规定的充气压力范围内充气,并加强对充气压力的监测,确保其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3. 气密性差如果救生衣存在气密性差的问题,将导致充气后气室内的气体泄漏,浮力受损。

检修方法是首先检查气室是否有裂缝或者坏损,必要时更换部件或者进行修补。

平时保养时要注意防潮,避免救生衣内部发霉或者腐蚀,影响气密性。

1. 起重系统故障救生艇的起重系统如果出现故障,将无法将救生艇顺利下水,严重影响紧急逃生工作。

检修方法是要定期对起重系统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船员还需要熟悉起重系统的操作规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将救生艇下水。

3. 漏水船用救生筏如果出现漏水问题,将影响其浮力和稳定性。

检修方法是首先检查救生筏的密封件是否完好,有无受损。

要特别注意救生筏的底部,确保其没有漏水的问题。

救生艇事故的探究与防范

救生艇事故的探究与防范

救生艇事故的探究与防范船舶配备救生艇的目的是在紧急情况的救助船员(乘员)的生命,然而,在救生艇演习和日常保养中,大大小小的事故时有发生,有的在保养救生艇时不幸坠亡,有的在收艇挂钩时手指被挤掉,有的在绞艇时被遥把打到脸部,等等。

一例例血的教训无不让人扼腕不已,船员受害者的永久消逝,或还在医院里呻吟,或终身残疾,但痛定思痛之后细想,企业效益再好,人都没了,好有何用?!人都没了,何来效益?!太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会警醒,当生命需要用鲜花才能唤醒时,为时已晚而且代价惨重。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救生艇事故原因和防范进行思考和总结,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和《国际救生设备规则》,根据船型、尺度和服务航区,对船舶救生艇的配备做了明确的规定,对救生艇的属具、构造、乘员定额、浮力、干舷稳性、舾装件、标记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但剖析种种事故,原因虽为多方面,关键还是在于人。

1、船员的流动性近年来,由于船员队伍结构上的变化,加之社会发展的变化,船员队伍呈现明显的年轻化,一批批经验丰富的老船员退出了队伍,原来行业界中许多好的传统和做法慢慢失传,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盲目的放艇操作,事故岂能不出?船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船舶运营周期快,靠港频繁但靠泊时间短,相应允许船员交接的时间越来越少,上船后难有时间进行周全的训练,而是在接下来的放艇演习中学习放艇,有些船员待到熟悉后却又到了公休的时间。

2、船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救生艇演习和日常保养中,不少船员安全意识薄弱,总以为没问题,对一些警告、提示、规定臵若罔闻。

一些急功近利、心浮气噪、我行我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不良风气在蔓延。

安全意识薄弱,归根结底是一个重视与不重视的问题,是一个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关系的问题,是每个人在岗位时落实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定的态度问题。

安全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家庭对自己负责,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安全工作、没有理由做不好保护自己的工作!但偏偏事故接连不断,说到底,还是“人”自身的问题,人的自身问题不解决,再好的体系、再好的规章制度、再好的安全提示也是枉然。

浅谈救生艇事故分析及防范

浅谈救生艇事故分析及防范

速度不成比例,可视作走锚,应重新抛锚。

5 调整航向,缩短横向距离 当救助船尾部和待救船首部齐平时,固定锚链,此时救助船已下锚固定船位,船尾距待救船的船首部不会太远。

如果需要调整两船间的横向距离,采取压舵的方法,使船横向移动,到达合适的距离时可先带一条系缆固定两船距离,就可以进行接拖系缆的作业了。

如果带缆尚有困难,可用车舵配合进行操作,使尾部更接近待救船的首部,以利接拖操作,因为此时拖轮已有锚固定,操纵比较易于控制。

三、结语 海上救助中,船员对锚泊船实施接拖带缆时,通常采用动态跟踪带缆的模式,甚至在日常的训练中也大多采用此种方式,本文通过对锚泊船舶接拖方式的优缺点和抛锚带缆方式的介绍,剖析了FPP船舶抛锚带缆接拖方式优于动态跟踪稳定带缆方式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可以有效规避船舶在动态稳定期间容易发生船舶碰撞、缠绕车叶等风险,为甲板人员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

此外尽管CPP船舶的动态跟踪能力较强,但是抛锚带缆接拖方式也是CPP船舶接拖锚泊船舶时一种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1]中国船级社《海上拖航指南》.1997版[2]《海上救助使用指导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3]陆志材.《船舶操纵》.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版摘 要:近年来,各国海事主管机关及港口国监督不断加强对救生艇及释放回收装置的安全检查,但救生艇事故仍不断发生。

本文根据系统要素法对救生艇事故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了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救生艇事故发生的一些防范措施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救生艇 释放系统 事故 预防0 引言救生艇作为船舶安全救生的重要工具,承载着海难事故发生时最后的希望。

然而有关船舶救生艇事故却屡屡发生:1980年3月27日,挪威附近北海埃科菲斯克油田遇到恶劣天气,其海上“亚力克山德-基兰德”号(Alexander Kielland)油井勘探工作平台的5个支撑脚中的1个被风浪打断,立即倾覆,平台上的123名工程技术人员丧生于波涛汹涌的大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下垂式救生艇”典型放艇故障分析与预防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杨成才俞海轩
【内容提要】基于“生命至上”的人类价值观,SOLAS公约确定了救生艇在船舶管理中的重要性,而对于重力下垂式救生艇,作为能实现其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救生艇绞车的良好工况就成了我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以一起典型的绞车故障为例,来分析其工作原理、故障原因、检修技巧、以及维修保养注意事项,以确保危难时机放艇工序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重力下垂式救生艇绞车楔块单向离合器
1.故障过程
中波“HONG XING"轮,97年建造,DWT 21963MT,救生艇采用典型的“重力下垂式”,绞车为EL. Winch,型号EW-5.5。

2013年3月18日,航行于英国New Port水域,船舶减速至4节时,借船舶弃船演习之际,对1号救生艇进行放艇,计划活络各个铰链机构,同时以确认各部件良好工况。

在救生艇放下1米后,停止下放,然后用电马达上绞救生艇,当上绞约0.5米后,停止上绞,正常情况下救生艇应待持在刚才的上绞位置,但此时救生艇却依靠重力快速下落至海面,并由于船舶航速,救生艇又向船艉方向后拖了约5米,才停止与船舶的相对移动。

在主机紧急停车后,我们对救生艇绞车进行了检修工作。

由于时间紧迫、情况危急、起始工作原理不清等原因,致使整个检修过程很被动。

约6个小时,我们在清洗了下图中的楔块单向离合器Y (Sprag Coupling ---图纸注),恢复其单向功能后,才成功把救生艇回收至艇架。

2. 工作原理(图1)
图1
EL. Winch EW-5.5 SECTIONAL ARRANGEMENT
A~F 球形轴承,G 推力轴承,H 滚针轴承,I 推力滚针轴承,X 内圈,Y 楔块单向离合器,Z 外圈,8中间 正齿轮,9小齿轮轴,11正齿轮,12小齿轮,13刹车外壳,14离合器外壳,15末端轴承外壳,16刹车支架,17锥形制动器,18刹车支架,19刹车块,20螺纹衬套,23刹车重,24马达小齿轮
2.1 上绞原理
依靠刹车重块23的自重,通过螺纹衬套20向右施加一推力,推动锥形制动器17的轴并使其锥形面上的摩擦片紧压在刹车支架16上。

电马达起动后,通过键转动带动马达小齿轮24以驱动正齿轮11,11通过键驱动小齿轮轴9,而9又通过键驱动锥形制动器17,17通过摩擦力驱动刹车支架16,16通过键传动至小齿轮12,进而驱动中间正齿轮8,最后通过其他齿轮传动到钢丝绞盘。

从而实现上绞功能。

由此可见,锥形制动器17与刹车支架16之间的摩擦力在上绞功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2 待持原理
实现待持功能的重要部件是楔块单向离合器Y (图片2),
俗称单向轴承。

原理图见图3:外弧线代表外圈Z 的内圆面,
内弧线代表内圈X 的外圆面,两弧形中间不规则类“8”型图代
表Y 的单个滚柱。

假设Z 和X 的间距设计时为a ,而滚柱两弧
面间距最大为b ,且设计为a < b ,这样安装好的单个滚柱是“躺”
在Z 和X 之间。

由此,当内圈X 逆时针转动时,滚柱与X 的接
触面将进行滑动,而使X 可以转动;当X 顺时针转动时,滚柱
的下弧面将与内圈X 产生一轻微的摩擦力C f (此时滚柱表面无
任何润滑介质),假设能使滚柱以上弧面某点为圆心而转动时的最小摩擦力为D f ,当设计为
C f >
D f 时,滚柱将以上弧面某点为圆心而转动。

同时因为a<b ,轻微的转动又使C f 增加,C f 增加更加剧了滚柱的上述动作,从而使滚柱“卡死”
在Z 与X 之间,实现其单向功能。

当电马达停用时,艇靠自重拉紧钢丝,通过齿轮传动到8,12,再到16,16通过摩擦力传动到17,
而17欲带动X 通过C 和Y 转动,但由于Y 的单向
功能,致使16不能转动,而作用于Y 的扭矩通过Z 、
销子,最后传递给离合器外壳14。

实现其待持功能。

由此可见,楔块单向离合器Y 在待持功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3 下放原理
手动抬起刹车重23,螺纹衬套20外移,致使17与16锥形面摩擦力消失,此时艇及艇架重力将通过8、12,最终停止在16,从而带动16高速旋转,刹车块19在离心力作用下摩擦刹车外壳13进行减速,以减缓放艇速度。

由此可见,锥形制动器17与刹车支架16之间的摩擦力消失在下放功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3.故障原因
当上绞救生艇停止后,由上述原理可知,依靠16与17之间的
摩擦力可以把由艇及艇架重力而产生的扭矩由16传递给17,而17
依靠Y 的单向作用,再把扭矩传递给外壳14,从而致使16停止转
动。

外观显示救生艇能待持静止。

当我们拆检Y 时,发现状况如图
4,整个轴承被涂满了牛油,在Z 和X 之间无任何单向功能。

牛油的添加大大减少了滚柱与内圈X 的摩擦力C f ,同时由于牛
油的粘性,又增加了使滚柱以上弧面某点为圆心而开始反向转动时a b 图2 图3 图4
的最小摩擦力D f,当C f与D f转变至C f < D f时,滚柱将失去单向功能。

当我们用煤油把所有的牛油清洗干净后,Y的单向功能恢复,安装使用后恢复了绞车的待持功能。

4.检修技巧
绞车的故障现象主要有三种:救生艇不能被绞起、不能待持,以及不能下放。

4.1 救生艇不能被绞起
典型故障原因是锥形制动器17与刹车支架16之间的摩擦力消失或太小,不足以承受整个救生艇及艇架重量。

具体原因有三:
一是刹车重给螺纹衬套20的扭矩没能使20转动而产生足够向右的轴向推力。

解决方法:重新调节刹车重23的角度使其扭矩增加;清洁螺纹衬套20。

二是有足够的轴向推力,但推力没能完全或大部分传递给锥形制动器17的锥形摩擦面。

需拆检锥形制动器17,消除各种阻力,确保17的中心套筒在小齿轮轴9上能活动自如。

三是锥形制摩擦面有足够推力,但摩擦片失效。

需清洁摩擦片,必要时换新。

4.2 救生艇不能待持
典型故障原因是刹车支架16与锥形制动器17之间不能产生足够摩擦力,或楔块单向离合器Y失效。

解决方法不再累述。

此种情况的重点不是怎么解决故障,而是起初怎么快速确认故障点:打开齿轮箱,在艇下落时,如果正齿轮11不跟随中间齿轮8一起转动,则故障点可能在锥形制动器17;反之,则故障点可能在楔块单向离合器Y。

4.3 救生艇不能下放
典型故障原因是手动抬起刹车重23后,螺纹衬套20阻力太大不能外移,或20外移后锥形制动器17仍紧压在刹车支架16上,使摩擦力不能减少或消失。

解决方法类似4.1 。

5.维修保养注意事项
维修保养的困难点在于时机的选择。

由于绞车位于甲板,平常从外观看很难发现问题,所以通常把维修保养的时机重点放在了故障发生以后,而发生故障后,由于时间紧急,情况紧迫,就会给检修工作带来被动。

因此,除定期打开齿轮箱检查各齿轮和更换润滑油外,还应定期检查锥形制动器17以确保其活动阻力尽量小,和检查楔块单向离合器Y以确保其单向功能,切记在任何时候检修Y时,安装前都不要添加任何润滑介质,同时确保其水密性。

结束语
基于绞车的良好工况是救生艇能够实现其功能的必要条件,所以主管人员需掌握整个绞车各种功能的原理,以做到在故障发生前未雨绸缪、临危而不乱。

同时必须提高日常保养频率以减少故障发生率,同时掌握维修要点以提高故障解决速度,满足SOLAS公约对救生艇及其绞车的各相关要求。

*作者:杨成才中波轮船股份公司轮机长机务监督
俞海轩中波轮船股份公司轮机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