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疾病对临床用药的
《药物治疗学》练习册参考答案.doc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药物治疗学》课程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药物(P1)2.药物治疗学(P1)3.合理用药(P2)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D2. A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ABCDE2. ABCDE3. ABC四、简答题1.临床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的关系。
(P4)2.临床药物治疗学和内科学的关注点差异。
(P4)第二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一、名词解释1.药物过度治疗(P7)2.药物治疗的依从性(P9)3.药物治疗的经济性(P10)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A2. B3. D4. D5. D6.B7. A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ABCD2. ABCD3. ABCD4. AB5. BCD6. ABD7. ABC8. ABCD9. BCD10. ABCD 11. ABCD四、简答题1.药物治疗产生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P8)2.影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因素。
(P9)3.药物治疗不依从性的定义以及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9-10)4.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o (P12)第三章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一、名词解释1.治疗窗(P20)2.处方(P26)3.TDM (P24)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A2. B3. A4. A5. D6.C7.B8.B9. D 10. D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ABCD2. ABCDE3. ABD4. ABCDE5. ABCDE6. ABCDE7. BDE8. ABCDE9. ABCDE四、简答题1.简述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
(P14-16)2.试述药物处方的书写规则和注意事项。
(P27-28)3.什么情况下适用TDM? (P24)4.患者不依从性的主要类型和常见原因(P28)5.IE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P29)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一、名词解释1.药物不良反应(P32)2.药物不良事件(P32)3.非预期不良反应(P33)4.药源性疾病(P32)5.药物警戒(P40)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A2. C3. A4. D5.C6. B7. D8. B9. B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 CD2. AB3. ABCDE4. ABC5. ABCDE6. ABCDE7. ABCDE四、简答题1.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药物治疗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药物治疗学》课程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药物(P1)2.药物治疗学(P1)3.合理用药(P2)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D 2.A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ABCDE 2.ABCDE 3.ABC四、简答题1.临床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的关系。
(P4)2.临床药物治疗学和内科学的关注点差异。
(P4)第二章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一、名词解释1.药物过度治疗(P7)2.药物治疗的依从性(P9)3.药物治疗的经济性(P10)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A 2.B 3. D 4. D 5. D 6. B 7. A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ABCD 2.ABCD 3.ABCD 4. AB 5. BCD 6.ABD 7. ABC 8. ABCD 9. BCD10. ABCD 11. ABCD四、简答题1.药物治疗产生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P8)2.影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因素。
(P9)3.药物治疗不依从性的定义以及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9-10)4.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P12)第三章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一、名词解释1.治疗窗(P20)2.处方(P26)3.TDM(P24)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A 2.B 3. A 4. A 5. D 6. C 7. B 8. B 9. D 10. D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ABCD 2.ABCDE 3.ABD 4. ABCDE 5. ABCDE 6.ABCDE 7. BDE 8. ABCDE9. ABCDE四、简答题1.简述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
(P14-16)2.试述药物处方的书写规则和注意事项。
(P27-28)3.什么情况下适用TDM?(P24)4. 患者不依从性的主要类型和常见原因(P28)5. 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P29)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一、名词解释1.药物不良反应(P32)2.药物不良事件(P32)3.非预期不良反应(P33)4.药源性疾病(P32)5.药物警戒(P40)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A 2.C 3. A 4. D 5. C 6. B 7. D 8. B 9. B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1.CD 2.AB 3.ABCDE 4. ABC 5. ABCDE 6.ABCDE 7. ABCDE四、简答题1.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执业药师第六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第六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多项选择题)1.社区获得性肺炎可选用的治疗抗菌药物有A.阿奇霉素B.磷霉素C.莫西沙星D.美罗培南E.头孢哌酮/舒巴坦答案:A,C,D,E2.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A.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B.发热超过38℃C.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D.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E.脓性气道分泌物答案:A,B,C,D,E3.下列疾病抗感染治疗的原则,哪些是正确的A.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治疗,体温正常3天后停药B.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及Ⅰ代头孢霉素C.克雷伯杆菌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至体温正常,咳痰基本消失即可停药D.疗程肺炎的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dE.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进行,一旦怀疑为肺炎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
答案:A,B,D,E4.重度至危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药物主要有A.持续雾化吸入SABAB.短效抗胆碱药C.激素混悬液D.静脉茶碱类药物E.缓释茶碱片答案:A,B,C,D5.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过敏原性因素包括A.室内过敏原如尘螨、家养宠物、蟑螂B.室外过敏原如花粉、草粉C.职业性过敏原如油漆、饲料、活性染料D.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E.药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答案:A,B,C,D,E6.可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有A.糖皮质激素B.β2 受体激动剂C.白三烯受体阻断剂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E.抗胆碱药答案:A,B,C,D,E7.下列具有舒张支气管作用的药物是A.茶碱B.β受体阻滞剂C.胆碱能受体激动剂D.β2 受体激动剂E.β1 受体激动剂答案:A,D8.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危因素包括A.吸烟B.感染C.饮酒D.大气污染和粉尘E.遗传因素和肺发育不良答案:A,B,D,E9.有关规范应用白三烯受体阻断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作用较快B.无蓄积性C.不宜突然代替糖皮质激素D.不宜应用于急性发作的治疗E.不适用解除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支气管痉挛答案:C,D,E10.支气管哮喘类型分为(有)A.急性发作期B.慢性持续期C.咳嗽变异性哮喘D.难治性哮喘E.重度性哮喘答案:A,B,C,D11.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是A.可待因B.氨茶碱C.异丙托溴铵D.扎鲁司特E.倍氯米松答案:B,C,D,E12.肺结核主要分为A.原发型肺结核B.继发型肺结核C.血行播散型肺结核D.急性粟粒型肺结核E.急性肺结核答案:A,B,C,D13.肺结核的治疗原则为A.早期:对确诊患者及早用药,以利于杀灭结核菌株B.联合: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C.适量:掌握发挥药物最大疗效而又产生最小的毒副作用,并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给予适合的给药剂量D.规律:在强化阶段和巩固阶段每日1次用药或每周2~3次间歇用药,均应有规律,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E.全程:完成抗结核杆菌的全程治疗,满足连续用药的时间,短程化疗通常为6~9个月答案:A,B,C,D,E14.以下抗结核药物中,具有"早期杀菌活性、灭菌活性、防止耐药"三大作用的药物是A.利福平B.异烟肼C.链霉素D.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答案:A,B15.临床上,推荐"顿服"的抗结核药物有A.利福平B.异烟肼C.利福喷汀D.氟喹诺酮类E.对氨基水杨酸钠答案:A,B,C,D16.以下抗结核药物中,可作为"防止耐药"应用的药物是A.氧氟沙星B.莫西沙星C.克拉霉素D.氯法齐明E.氨苄西林-克拉维酸答案:A,B,C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呼吸、感知和全身,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A.吸烟B.感染C.变态反应D.大气污染和粉尘E.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高反应性答案:A,B,D,E18.以下药物中,可以选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是A.可待因B.茶碱类C.曲尼司特D.扎鲁司特E.糖皮质激素答案:B,C,D,E19.β受体激动剂不能应用于哪些类型的哮喘患者A.心血管功能不全B.高血压C.甲亢D.孕妇E.消化不良答案:A,B,C,D20.茶碱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禁忌证包括A.倦怠B.过敏C.严重的心肌炎D.急性心肌梗死E.活动性消化溃疡答案:B,C,D,E2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的作用是A.迅速杀伤结核分枝杆菌,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染性B.消灭组织内的结核菌,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C.防止耐药D.减轻症状E.避免继发性感染答案:A,B,C22.结核药物治疗原则正确的是A.早期指对确诊的结核患者及早用药B.至少联合2种以上药物C.适量指发挥最大疗效,而产生最小的毒副作用D.规律指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间断用药E.全程指完成全程治疗,满足连续用药的时间答案:A,B,C,D,E23.患者,男,72岁,患慢阻肺7年,昨日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憋、咳黄痰、咳嗽。
医学伦理学第六章 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

遇疾病缠身、心烦体虚和焦虑恐惧的患者,需要医生关心体贴、减少痛苦。医生的检查动作要敏捷、手法要轻柔,敏感部位用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不要长时间检查一个部位和让患者频繁地改变体位,更不能我行我素、动作粗暴,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三)尊重患者、心正无私
在体格检查时,注意力集中,要根据专业的界限依次暴露和检查一定的部位,在检查异性、畸形病人时态度要庄重,遇不合作或拒绝检查的患者,不要勉强,待做好工作再查或容易检查的先查。为异性、畸形患者体检时,不允许有轻浮、歧视的表情或语言。
在用药过程中,无论是联合或单独用药,都应细致观察,了解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并随着病情的变化调整药物的剂量、种类,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用药中不细致观察,或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都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
3.节约费用,公正分配
在用药物治疗时,医生应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病人的费用。进口药、贵重药数量少、价格高,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等进行全面考虑,做到公正分配,公平处理。
1.道德用药的主要表现:
(1)使疾病、机能障碍消除,恢复机体功能的用药;
(2)减轻患者病情程度的用药,如对晚期癌症患者使用适量镇痛镇静药;
(3)改善卫生条件及临床工作条件的用药,如施用杀虫药、消毒药、麻醉药以改善卫生条件及进行手术麻醉等;
(4)有严格安全控制并确认对患者有利无害的实验性用药;
(5)增强机体抗病机能和免疫能力的用药,如营养滋补用药、免疫接种等。
3.避免有意识的暗示或诱导。医生还要避免有意识地暗示或诱导患者提供希望出现的资料,避免问诊走向歧途,以致造成漏诊或误诊。
4.询问与疾病有关的隐私时,要首先讲明目的与意义和为病人保密的原则。
临床辅助用药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临床辅助用药的管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内从事临床辅助用药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临床辅助用药是指辅助治疗疾病、改善症状、调节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等,但不是治疗疾病主要手段的药品。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辅助用药管理制度,加强临床辅助用药的采购、使用、监测和评价,确保临床辅助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第二章采购与供应第五条医疗机构临床辅助用药的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药品采购政策执行。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辅助用药采购目录,目录内容应当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生产企业、采购价格、采购数量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临床辅助用药的采购应当采取集中招标采购、询价采购、谈判采购等多种方式,确保采购价格合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辅助用药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进行严格审查。
第九条医疗机构临床辅助用药的供应应当确保药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医疗机构。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辅助用药库存管理制度,定期盘点,确保药品库存合理。
第三章使用与监测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临床辅助用药的使用应当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差异和药品特点合理选择。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辅助用药处方管理制度,处方医师应当具备相应资质,严格执行处方审核、点评制度。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辅助用药的用药指导,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辅助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收集、报告、评价和处置不良反应。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临床辅助用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用药合理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评价与控制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辅助用药评价体系,对临床辅助用药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临床药理治疗学总论

明确诊断
确定治疗 目标
重新检查 各个步骤
停止
确定治 疗方案
开始治疗
监测治疗 结果
总论
第三节 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
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 1.治疗药物的选择
efficacy safety economy convenience
评价新药治疗风险的常见因素
风险因素
风险低
风险高
新药上市范围
举例: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监测计划
讨论患者采用含噻嗪类利尿药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时, 药师应制定的监测计划和实施步骤。
(1)药物治疗方案审核:药物选择是否安全、合理,治 疗方案是否可行。
(2)治疗方案确定:药师了解患者日常生活内容,与患 者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并要求其复述用药计划,要确保患者 具有使用药物的知识和技巧,并在平时能够坚持。
三、药物治疗的安全性(safety) 药物本身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双刃剑”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制剂中不符合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准 或有效成分含量过高
规范管理,严格把关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总论
第二节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四、药物治疗的经济性(economy)
控制药物需求的不合理增长 合理配置药物资源 控制被经济利益驱动的不合理过度药物治疗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应用现代经济学的 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 研究成果,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 项目的成本-效益或效果或效用比,确定经济的药物治疗 方案。
群体参数:期望的茶碱血药浓度范围10~20mg/L,分布 容积Vd=0.48L/kg,清除率Cl=0.04L/(h•kg),碱基调整系 数S=0.82(茶碱/氨茶碱),茶碱清除率影响因素:吸烟1.6 (诱导CYP2E1,清除率增加60%),充血性心衰0.4,肝硬 化0.5。
临床药物合理使用制度

临床药物合理使用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合理使用临床药物,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管理要求,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部门进行的药物处方、发药、使用及监控等相关工作,并适用于医院其他部门从事与药物相关的工作。
第三条定义1.合理用药:依据患者的疾病诊断和病情特点,结合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给药途径等因素,合理选用药物,确保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
2.药物监测: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定期的效果和安全性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记录监测结果。
3.药物处方: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合理开具给药指示,包含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等信息。
4.药物发药:在合法药品经营许可的药房内,依照医生开具的处方,供应合理质量的药物给患者。
5.药物储存:对医院内的药品进行妥当管理、分类储存,并定期进行药品库存检查。
第二章药物处方管理第四条药物处方书写要求1.药物名称:应采用通用名,禁止使用药品的商标或厂家名称。
2.剂量:准确写明给药剂量,包含每次用量、频次和连续时间。
3.给药途径: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
4.用药方式:应指明是否需要餐后或空腹服用,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剂型规格:应标明药品的剂型和规格,确保患者使用正确的药物。
第五条用药禁忌与警示1.药物禁忌: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认真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禁止使用对患者存在肯定禁忌的药物。
2.药物警示:在处方上应明确标识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特殊警示,提示患者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六条用药方案调整1.临床用药监测: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定期监测,包含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2.药师介入:在药物监测的基础上,药师依据监测结果与医生沟通,提出药物调整建议。
3.医生处方调整:医生依据药师供应的建议,确定合适的用药方案,并及时调整处方。
第三章药物发药管理第七条药品来源与质量管理1.药物采购:医院应选择合法、可靠的药品供应商,严禁向非法药品市场采购药品。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2011〕11号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
第三条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军队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军队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学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定设置药事管理组织和药学部门。
第五条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方可从事药学专业技术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不得将药品购销、使用情况作为医务人员或者部门、科室经济分配的依据。
医疗机构及个人不得在药品购销、使用中牟取不正当经济利益。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七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
二级以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行政管理等人员组成。
成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的医疗机构由药学、医务、护理、医院感染、临床科室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药师、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组成。
医疗机构负责人任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组) 主任委员,药学和医务部门负责人任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副主任委员。
第八条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组) 应当建立健全相应工作制度,日常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
第九条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的职责:(一) 贯彻执行医疗卫生及药事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多种疾病可以改变药物吸收速率,也可 以改变药物吸收的量,其中对口服药物 制剂影响最大。
(一)消化道疾病
改变胃排空时间。 改变肠蠕动。 改变胃肠道分泌功能
(二)肝脏病变
肝硬化患者口服氯美噻唑(clomethiazole) 或喷妥佐辛(pentazocine)时,生物利用 度均高于正常人。
第二节.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
疾病引起受体数目改变 疾病引起受体敏感性变化 疾病引起受体后效应机制的改变
一 . 疾病引起受体数目改变
在多数病理状态下,药物受体的类型、 数目及内源性配体浓度、活性均可以发 生变化,影响药效。这种现象在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已有确凿的研究资 料。
(一)高血压
(三)其他疾病的影响
肺脏疾病也影响药物代谢。
四、疾病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肾脏疾病的影响 肝脏疾病的影响
(一)肾脏疾病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改变 肾小管分泌功能改变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改变
(二)肝脏疾病的影响
肝脏疾病时,尤其是肝硬化时由于进入 肝细胞的药物减少,或因肝细胞贮存及 代谢药物能力降低,也可能因药物经肝 细胞主动转运到胆汁的过程发生障碍, 致使原从胆汁中排泄的药物部分或全部 受阻。
第六章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学习要求
掌握肝、肾和循环障碍性疾病时临床用 药应注意的问题及剂量调整方法。
熟悉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影 响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了解疾病影响药动学、药效学的经典实 例。
第一节 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
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疾病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 疾病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三.疾病引起受体后效应机制的 改变
药物的初始作用部位是受体,但受体仅 仅是信息转导第一站,药物效应是受体 后机制的一连串生化过程所导致效应器 官的功能变化,即受体后效应机制。
(一)疾病抑制Na+-K+-ATP 酶后效应机制
在体内条件下,治疗量地高辛抑制Na+-K+ATP酶活性约20%,但不同病因所致心衰的病 理生理特征及心肌受损程度不同,使Na+-K+ATP酶后效应机制受到影响,强心甙应用的临 床效果可分为疗效较好、较差及不宜使用三类 情况。
疗效较好的心力衰竭类型:高血压、心脏瓣膜 病、先心病等导致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 缩性能受损、心输出量降低,形成低心输出量
在体内条件下,治疗量地高辛抑制Na+-K+ATP酶活性约20%,但不同病因所致心衰的病 理生特征及心肌受损程度不同,使Na+-K+ATP酶后效应机制受到影响,强心甙应用的临 床效果可分为疗效较好、较差及不宜使用三类 情况。
(三)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超过200IU的胰岛素 没有出现明显的降糖效应,表明发生胰 岛素抵抗,确切机制未明。
二. 疾病引起受体敏感性改变
(一)肝脏疾病
肝病患者体内氨、甲硫醇及短链脂肪酸 等代谢异常,是脑代谢处于非正常状态, 临床较常见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敏感 性增强。
疗效较好的心力衰竭类型:高血压、心脏瓣膜 病、先心病等导致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 缩性能受损、心输出量降低,形成低心输出量 型心衰。
(二)低血钾抑制Na+-K+ATP酶活性
各种原因引起电解质紊乱所致的低血钾 症,使心肌细胞Na+-K+-ATP酶受到抑制, 易促发强心甙毒性反应。
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 的调节和影响,主要受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和血容量的调节,故内源性 儿茶酚胺和肾素浓度对临床用药影响很 大。
(二)支气管哮喘
哮喘病人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数目减少, 与腺苷酸环化酶的藕联也有缺陷,使α受体 的功能相对占优势,因而导致支气管哮喘。 单用β受体激动药效果不佳,加用α受体拮抗 药可有良效。
(三)心脏疾病
心脏是受多种神经、体液、电解质等因素调控 的脏器,器质性心脏病种类繁多。由于疾病类 型不同和程度差异,使心脏对许多药物敏感性 发生变化。与这些变化最相关的药物是地高辛 和一些抗心律失常药,丙吡胺、β受体阻断剂 和钙拮抗剂,都能直接减弱心脏病病人的心肌 收缩力。心脏自律性紊乱常与心肌损害相伴, 并会被如下药物增强:如地高辛、β-肾上腺素 受体阻断剂、某些钙拮抗剂及抗心律失常药。
(二)疾病改变血液pH值
肾病伴酸中毒时,水杨酸和苯巴比妥等弱酸性 药物易分布到中枢组织,可能增加其中枢毒性。
(三)肾功能衰竭改变药物分 布
一般肾病患者白蛋白含量仅为正常人的2/3左 右,致使主要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酸性药物结 合率明显降低。
三.疾病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
肝脏疾病的影响 肾脏疾病的影响 其他疾病的影响
(三)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患者因本身钾离子平衡失调,当 给这类患者服用抗酸剂尤其是含铝的抗 酸剂时,将进一步减少钾的吸收。
循环衰竭
心力衰竭(HF)时普鲁卡因胺的生物利 用度(BA)减少50%,吸收速度明显减 慢。
二.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一)疾病改变血浆蛋白含量 与结合率
慢性肝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肾 病综合症、营养不良、心力衰竭或创伤 及手术后均引起血浆蛋白减少,使药物 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
(一)肝脏疾病的影响
药物代谢受影响的程度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成正比。
影响因素包括:肝药酶数量及活力的改变、肝 血流量、肝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和排泄、有效肝 细胞的总数、胆道的畅通与否等。
其中以肝药酶数量及活力和肝血流量变化的影 响较为明显。
(二)肾脏疾病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时,多种药物的代谢过程都 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体内氧化代 谢有时加快,还原、水解、和乙酰化能 力降低,导致生物转化障碍。
(二)肾脏疾病
肾功能衰竭时体液调控会产生紊乱,任何原因 引起病人血容量减少,尤其是利尿药治疗后, 病人对抗高血压药变得非常敏感,特别是对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较敏感。
肾衰引起尿毒症时,由于病理活性物质间的协 同作用,引起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易导致机体 内各种膜的电位改变及其平衡机制改变,以至 改变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