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宏观教育管理体制



松动集权模式时期(1958—1962)。 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随之在全 国范围内开始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在教育方 面,主要是解决中央向地方放权的问题。 1958年4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技 术学校下放问题的意见》,指出“除少数综合大学、 某些专业学院和某些中等技术学校仍由中央教育部或 中央有关部门直接领导以外,其它高等学校和中等技 术学校都可以下放,归各省、市、自治区领导。” 同年8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事 业管理权力下放问题的规定》,指出“小学、普通中 学、职业中学、一般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级业余学校的 设置与发展,无论公办或民办,由地方自行决定。
二、宏观教育管理体制

2、建国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 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时期(1952—1957)。 教育部于1952年颁发了《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 程(草案)》,规定小学由市、县政府统筹设置,公办和私立小学都 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中学由省、市文教厅遵照中央 和大行政区的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其设立、变更、停办要报大行 政区文教部备案,并转报中央教育部备查。 1954年,政务院在《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的指示》中规定,中学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大学里面,大学新生的招收 和分配、大学教员的任免、教育经费的筹措等全部由中央统一管 理。
一、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4、正确认识教育管理的意义 含义 功能 制约因素 理论——教育管理体制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关系; 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 实践——明晰体制改革思路、工作目标和制定可行方案。
二、宏观教育管理体制



1、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从属制到独主制(从属制(完整制)——从属于政府行 政——有利政府统一协调,增强权威性;不足:周期长, 见效慢。独主制(分离制)——脱离一般行政而独立, 也不接受地方政府首长领导,如美国地方学区——避免 同级政府干扰;影响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 专家统治制与非专家统治制(有教育经历者:专注于教 育内部关系,而忽视教育与其它社会方面的联系。非者: 关注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不足可能不顾教育的特点瞎指 挥)
二、宏观教育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力相对集中于中央的教育管理体制时期 (1962一文革前)。 由于前一阶段的教育管理权力下放,各地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地方盲目发展高等教育的问题: 195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为44万人,到1959年增加到81万人; 1957年高等院校有229所,1960年猛增到1289所。这种高速发展脱 离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脱离了经济发展的状况。 为了纠正这些问题,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 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试行草案)》,指出对教育 事业问题的处理中各地方、各业务部门都必须贯彻实施中央统一 规定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必须实行中央制定的全国统一的重要规 定和教育计划;同时,对教育部、中央各业务部门与各省、市、 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行政权限也做了同样的规定。这个决定表明, 中央再一次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我 们可以把它视为教育管理体制的第二次改革。
二、宏观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破坏时期(1966—1976“文革”期间)。 由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所有的国家制度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教育也不能幸免。这一时期教育管理体 制遭到严重破坏,教育管理基本上无章可循。 教育管理体制恢复时期(1976文革结束一1984)。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部于1978年修订并颁发了《全日 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规定“全日制小学由县(市属区)教育行政部门统 一领导和管理。社队办的小学,可以在县的统一领导下,由社队 管理”、“全日制中学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社队 办的中学,可以在县的统一领导下,由社队管理”。 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了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 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同意对高等院校实行统一领导,归 口管理。教育管理体制得到基本的恢复,相当于“文革”前的状 态。
一、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国际改革潮流的影响(各国走向开放,教育管理体 制改革理念、经验互为借鉴;借鉴中有成功与失败)


管理主体的影响(管理受客观制约,但主体根据自 己会选择,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管理 形态)
一、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3、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 领导和指挥功能(一发而动全局,强调地方参与、学校 自主,招生和分配制度才可能改革) 权力分配功能(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 权利与职责、权限与利益的关系——制定操作规则。) 分工协作的功能(各主体力量在系统内发挥作用,同时, 也是彼此分工协作的一种表现。主体权力行使、职责的 履行、义务承担、利益享有、实现有效分工与协作) 提高效益的功能(效益原则是平衡任何组织结构的基础, 离开效益原则,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就毫无意义)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宏观教育管理体制(全国) 微机教育管理体制(学校)
一、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wenku.baidu.com
1、含义 体制——生命器官的配置。引申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的组织制度。 教育管理体制——一个国家的行政系统。即国家对学校 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主要内容: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互相关系和权 责划分等。

教育行政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体制
一、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2、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要素 国家政治体制的制约(政治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具有一 致性,我国实行中央集权,统一领导,地方参与管理的 体制。) 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经济发展,教育会发展,教育管 理体制也会发生变化。我国,80年代以来,教育管理分 为三级、国家、地方、学校。党委与校长之间的博弈) 教育与文化传统(文化—传承;美国早期移民,交通不 方便,形成多元化,教育是自下而上的——有著名校长 与教育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