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白雪歌、渔家傲、行路难、破阵子、过零丁洋等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课前验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行路难》(李白)
•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 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 2.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欲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 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
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3)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起笔描写登亭景色后,
•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 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 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 回吹角连营。
•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欢欣鼓 舞地饱食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歌的两句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练习(10900字)

1、乡村美景,总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乡村美景(或田园风光)的句
子(连续的两句):,。
2、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传有大量写“柳(杨柳)”的诗句,请你写出与“柳”相关的上下相连
的两句古代诗句。(课内外均可) , 。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
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以解除人民的痛苦
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9、古代许多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博大襟怀令我们钦佩和敬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亦有所体现。杜甫诗中体现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义的高尚气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着民族“正气歌”。
1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 ,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12、鲁迅说:“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在你所掌握的古诗文中,哪位爱国者的话打动了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9、20xx年5月23日,温总理来到地震灾区看望北川中学的师生,勉励大家用信心、镇定、
勇气和力量战胜灾害。他说,对国家我们要记住四个字,然后转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
10、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经历了“,”
你?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是: ,。
13、古代许多杰出人物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激励着无数的热血青年奋发有为。请你写
人教版初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初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人教版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七年级(上)(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西江月》(辛弃疾)1.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手法,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西江月》中,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西江月》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相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1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龟虽寿》(曹操)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2.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七)《过故人庄》(孟浩然)1.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练习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练习一、古文理解性默写。
《小石潭记》1、文中总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2、文中既写鱼又写出了水的特点的句子是3、说明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4、写潭鱼静态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岸势峭拔多姿的句子是。
6、与“伐竹取道”上下文相呼应的两句是;(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文):,,。
7、写出小石潭的环潭景色的句子是8、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9、点明小石潭水的特征的词语是:。
10、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点睛之笔)句子是:,。
11、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
12、文章正面写石潭特征的语句是照应此特征的语句是 _______ _______13、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14、《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呆然不动的句子是:15、《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16、《小石潭记》一文写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17、《小石潭记》一文描写小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抒发自己寂寞处境中悲凉心绪的句子是18、《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19、《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20、《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1、《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记承天寺夜游》1、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4、文章不仅点明和张怀民的友谊,更流露出不甘心一个人独赏月夜美景的句子:5、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6、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7、《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附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1在极端情况下,面对“生”和“义”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孟子提出了他的主张:;。
,。
2孟子认为人不肯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相对应的句子是:,;,。
4孟子认为人不择手段躲避祸患的原因的句子是,?5孟子认为高位厚禄也必须按礼义接受,否则毫无意义的语句是:,!6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也有相似的语句是:,!7《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事的语句是:,。
8《鱼我所欲也》中表明“性善论”具有普适性的语句是:,,。
9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与之观点相似的语句是: ;。
,。
10《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仁人志士不苟且偷生,不躲避死亡的原因的语句是,。
1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用鲜明地指斥不合礼义接受高位厚禄是丧失本心的表现的语句是:?。
《送东阳马生序》1《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生“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
2《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是,,,;,。
4《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跋涉之苦的句子是,。
《渔家傲秋思》1《渔家傲秋思》表明作者思乡忧国矛盾心情的全词核心句是:,。
2《渔家傲秋思》中通过大雁迁徙体现边塞秋季天气寒冷的语句是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边塞苍凉壮美的风光,而《渔家傲秋思》,则写出了边塞的荒凉。
4《渔家傲秋思》中写戍边将士艰苦,难以入眠而流下思乡热泪的语句是,。
5《渔家傲秋思》中具体描写边塞风景“异”的语句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以魏尚自比,渴望得到重用的语句是,?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运用孙权的典故,表明自己英勇可用的句子是,3《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中抒发作者杀敌报国情怀的句子是,,。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登京口北固亭、过零丁洋、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23课】

《⼗五从军征、⽩雪歌送、登京⼝北固亭、过零丁洋、潼关怀古》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23课】23.《诗词曲五⾸》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23.诗词曲五⾸⼀、⼗五从军征⼆、⽩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弃疾四、过零丁洋/⽂天祥五、⼭坡⽺?潼关怀古/张养浩⼀、《⼗五从军征》【原诗】⼗五从军征,⼋⼗始得归。
道逢乡⾥⼈:“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雉从梁上飞,中庭⽣旅⾕,井上⽣旅葵。
舂⾕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
【译⽂】刚满⼗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问:“我家⾥还有那些⼈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长着野⽣的⾕⼦,野⽣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捣掉壳的野⾕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会⼉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出⼤门向着东⽅远望,⽼泪纵横洒落在征⾐上。
【主题思想】这⾸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理解性默写1、《⼗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离家⽼⼤回”有异曲同⼯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五从军征,⼋⼗始得归。
2、《⼗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旅⾕,井上⽣旅葵。
3、《⼗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情的句⼦是: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
4、《⼗五从军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幅破败荒凉的画⾯:兔从狗窦⼊,雉从梁上飞。
中庭⽣旅⾕,井上⽣旅葵。
5、《⼗五从军征》暗⽰⽼⼈孤苦伶仃,⽆依⽆靠的诗句是: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原诗】北风卷地⽩草折,胡天⼋⽉即飞雪。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理解性默写
1、《过零丁洋》中作者回忆过去感怀身世的语句就是:( ),( )。
2、《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以示自己艰难遭遇的诗句就是:( ),( )。
3、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就是:( ),( )。
4、巧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达意更深。
李白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贬的关怀;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巧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5、《过零丁洋》中用“( ),( )”比喻性地写出国家与个人的境遇,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之感。
6、写出国家与个人的境遇的诗句就是:( ),( )。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连续运用比喻,形容危亡国家与个人坎坷命运紧密相连的名句就是:( ),( )。
8、《过零丁洋》中,作者从国家与个人两方面,发出感慨的句子就是:( ),( )。
9、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她的心情暗合,表现她“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
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句诗就是:( ),( )。
10、《过零丁洋》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诗句就是:( ),( )。
11、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就是:( ),( )。
1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 )”,巧妙地用地名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境遇与内心感受。
13、( )?( ),展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14、诗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就是一脉相承的千古名句就是:( )?( )。
15、《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就是:( )?( )。
16、《过零丁洋》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达作者为民族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把前三联的悲愤、压抑一扫而去,变为激昂、高亢的诗句就是:( )?( )。
17、《过零丁洋》的主旨句就是:( )?( )。
18、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就是:( )?( )。
19、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过零丁洋》中作者回忆过去感怀身世的语句就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以示自己艰难遭遇的诗句就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就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巧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达意更深。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贬的关怀;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巧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5、《过零丁洋》中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性地写出国家与个人的境遇,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之感。
6、写出国家与个人的境遇的诗句就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连续运用比喻,形容危亡国家与个人坎坷命运紧密相连的名句就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过零丁洋》中,作者从国家与个人两方面,发出感慨的句子就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9、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她的心情暗合,表现她“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
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句诗就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0、《过零丁洋》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诗句就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1、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就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巧妙地用地名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境遇与内心感受。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14、诗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就是一脉相承的千古名句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过零丁洋》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达作者为民族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把前三联的悲愤、压抑一扫而去,变为激昂、高亢的诗句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过零丁洋》的主旨句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