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精品教案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精品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材料,了解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军阀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推行的独裁统治;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护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通过学习宋教仁、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与袁世凯的复辟活动,感知近代民主革命的曲折性与艰巨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教学难点袁世凯能够复辟帝制的原因以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随堂练习1.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

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C )A.篡夺革命果实 B.镇压二次革命C.公然复辟称帝 D.出卖维新派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D )A.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C )A.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B.都是武装斗争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 A )A.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C.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D.武装革命、建立民国、民主共和、民主科学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张作霖、吴佩孚、冯国璋、曹锟、段祺瑞……这些北洋军阀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

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北洋军阀人物,查阅其生平资料,并把他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洋政府时期的混乱局面,认识军阀割据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近现代史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等。

但他们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军阀割据的状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军阀割据的状况和对社会的影响。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准备教学案例。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洋政府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呈现军阀割据的状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题: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4课内容——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人的努力,辛亥革命后形成了两大重要成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0课中袁世凯把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窃取了革命果实;第11课的内容则主要是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逐步破坏,革命派则掀起了维护民主共和的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的延续。

袁世凯在思想上的尊孔复古和死后北洋军阀的割据纷争,成为第4单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重要背景。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本课子目:按时序性和逻辑性分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这4个子目。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公然采取一系列复辟帝制的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手段,这些复辟活动引发全国人民的反对,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导致北洋军阀分裂割据,中国陷入动乱之中。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主要围绕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之间的斗争,实质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这一对主要矛盾来展开。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落后性,认识到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可逆。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 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史实,理解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感悟孙中山等革命派作出的顽强努力和坚定的革命精神,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3. 通过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梳理,认识到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要珍惜民主、捍卫共和。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答案: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内部的分裂;二是各地军阀实力的增强,他们掌握兵权,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三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导致地方军阀得以割据一方。
3. 论述题:论述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政治上,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权威丧失,政治动荡不安;经济上,军阀割据导致各地经济封锁,交通堵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文化上,军阀割据造成文化倒退,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恶化。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历史理解素养、时空观念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 比较题:比较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异同。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中央权威丧失,地方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国家政治动荡不安。不同之处在于,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更为严重,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无法统一全国;而北宋时期虽然也有军阀割据,但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学生互评(200字)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我还将安排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互评主要关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在互评过程中,学生需要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同伴的表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导学案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导学案

1.2.3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势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措施;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北洋军阀的派系之争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重点:袁世凯为巩固自己势力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袁世凯为巩固自己势力所采取的措施
重要历史概念:袁世凯复辟帝制
自主学习
一、袁世凯独裁复辟之路
1、北洋政府:
2、北洋军阀:
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将临时政府从迁往。

4、1915年底,袁世凯在一番假意推辞以后,宣布接受,改国号,定1916年为。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之争凸显出来,很快分裂为、、
三大派系。

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本18页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再对照他后来的行为,归纳一下:袁世凯采取哪些方
式独揽大权。

(可从政治、军事、经济三方面进行归纳)
2、说一说总统权力及地位的变化,尝试与君主专制统治进行比较,看看是否有区别。

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课本19页图1-38完成以下问题:
2、从图你可以感觉到但是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面?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国体问题发生以来,所谓讨论者,皆袁氏自讨自论;所谓赞成者,皆袁氏自赞自成;所谓请愿者,皆袁氏自请自愿;所谓表决者,皆袁氏自表自决;所谓推戴者,皆袁氏自推自戴。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上述材料中说的“国体问题”是指什么事件?材料反映了当时人民的什么态度?(2)“国体问题”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道理?。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深刻理解孙中山“革命还没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学习孙中山等为了中国的统一牺牲个人、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混战。

2.难点:理解民国初年共和专制的斗争。

三、教学策略1.采用自主学习─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本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了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并进行了认真的汇报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图片、P18三则资料,以及教材内容。

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开展探究活动。

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探讨时间,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提问,理顺教材思路,与学生一道解决难点问题,把握主干知识。

这样既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又有合作探究的机会,既让学生个别发言,又让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很有实效。

本课时的第二个特点是教学语言诙谐幽默,课堂生动成趣。

本课在分析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袁世凯的做法进行评价,教师在总结过程中采用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我的人,我的权力我独有”的表述,诙谐幽默,活跃了课堂气氛。

2.不足之处导入环节采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虽然好处多多,但对激发学生兴趣效果不是很好。

PPT设计不是很美观。

3.改进思考是否更好地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导入,比如用《护国战争》的视频。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课,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的成立、军阀割据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北洋政府的结构、政治特点和军阀割据的背景、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认识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这一阶段的历史,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详实的事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政治特点及军阀割据的形成过程,认识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及政治特点。

2.军阀割据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洋政府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阶段的历史。

教师简要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了解北洋政府的结构、政治特点。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示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统编)】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本课有四个子目: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

四个子目突出两条主线:一是北洋政府对内逐步实现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二是民主革命者和广大人民逐步清醒,奋起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

袁世凯上台之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了维护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与北洋军阀展开不懈地斗争。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教学目标1.了解北洋政府名称的由来,认识北洋政府的性质。

2.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革命行动,认识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3.通过图表与数据分析,能够认识到军阀混战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同时提升维护国家和平与统一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教学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军阀割据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这幅漫画描绘的是一只猿猴站在象征权力的天安门城楼上,手握长柄大刀,上面赫然写着“刀大杀人多”,意在讽刺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

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共和,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这中间的经过与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来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设计意图)本课以漫画来引入,通过对漫画的讲解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思考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对革命的影响。

【讲授新课】一、二次革命北洋政府:清朝的行政区划中辽宁奉天省、河北直隶省、山东等沿海省份通称为北洋,负责管理北洋地区事务的官员就叫做北洋大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深刻理解孙中山“革命还没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学习孙中山等为了中国的统一牺牲个人、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混战。

2.难点:理解民国初年共和专制的斗争。

三、教学策略
1.采用自主学习─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了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并进行了认真的汇报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图片、P18三则资料,以及教材内容。

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开展探究活动。

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探讨时间,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提问,理顺教材思路,与学生一道解决难点问题,把握主干知识。

这样
既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又有合作探究的机会,既让学生个别发言,又让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很有实效。

本课时的第二个特点是教学语言诙谐幽默,课堂生动成趣。

本课在分析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袁世凯的做法进行评价,教师在总结过程中采用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我的人,我的权力我独有”的表述,诙谐幽默,活跃了课堂气氛。

2.不足之处
导入环节采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虽然好处多多,但对激发学生兴趣效果不是很好。

PPT设计不是很美观。

3.改进思考
是否更好地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导入,比如用《护国战争》的视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