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营管理-第七章

合集下载

新闻媒介管理规定

新闻媒介管理规定

新闻媒介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新闻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融创集团的新闻发布行为,确保对外发布信息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寻求企业的正面媒介影响,避免危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融创集团全体;融创集团各类新闻必须通过统一出口对外发布,只有新闻发言人可以就指定话题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其他人员未经公司授权,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第三条新闻发布对象包括各类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有可能向这些媒体提供信息的组织和个人;第四条新闻内容包括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有关产品、市场及形象宣传的各类信息,以及可能对公司形象、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如有关公司的财务经营数据、投资收购、人事战略行为、合作关系等;第五条各公司应设立专人即工作对接人负责在本公司落实条例要求;第六条本条例解释权在品牌管理部;第七条本条例自即日起颁布实施;第一章,新闻管理重点名词1、统一口径:针对各类媒体,集团就企业概况、架构、战略、合作伙伴、企业文化以及某一事件、某一人、某一政策、社会现象等,通过各类渠道统一发布的认知、评论、态度、趋势预测及其他各类言论;2、新闻发言人:集团授权许可接受采访、咨询、调查及发布信息的组织或个人;分为固定新闻发言人和指定新闻发言人;3、舆论危机:舆论危机是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负面态度和负面意见的公开流传和表达;舆论危机包括人际舆论危机如流言或谣言和大众舆论危机如新闻报道两种基本形式;第二章,新闻管理的架构第三章,新闻管理的主要内容1、统一口径集团品牌管理部制定融创集团统一对外宣传口径,通过邮件下发并严格监督执行,此统一口径每月五号更新下发,有特殊调整的不定期更新;各公司必须严格执行新闻统一口径相关内容,并由各公司营销体系对各公司的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向集团品牌管理部提供各项目的统一口径,及时更新,每月一号抄送集团品牌管理部;2、新闻发言人集团新闻发言人为总裁或副总裁;各公司新闻发言人为各公司总经理,如有特殊需要则由各公司总经理指定人选,并通报集团品牌管理部,原则上不能多于2人;3、媒体接待集团品牌管理部负责全国性媒体/未进入区域媒体/主动联系采访“融创集团”或集团领导团队的媒体的维护工作,以上媒体均由集团品牌管理部统一接待并安排采访事宜;各公司营销部门负责当地媒体的维护,以及各项目活动所请媒体的邀请和接待工作;备注:天津地区媒体新闻记者及其高层领导由集团品牌管理部统一维护,广告及房地产部门记者由天津公司营销部门维护;4、稿件发布凡涉及集团层面的新闻稿发布均以集团品牌管理部为唯一出口;各公司纯新闻稿必须经各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将稿件和审核批准单传真至集团品牌管理部,由集团品牌总监签字后方可发布;附:新闻稿件审核批准单5、舆论监控由集团品牌管理部负责全国性媒体和未进入区域媒体的舆论监控,并于每月五号以邮件形式向各公司策划部门下发每月舆论监控情况,有突发情况的将及时补充下发;由各公司策划部门负责当地媒体的监控,并于每月一号以邮件形式向集团品牌管理部通报每月舆论监控情况,突发危机第一时间通报集团品牌管理部;6、舆论危机处理由集团品牌管理部负责全国性媒体和未进入区域媒体的危机处理,并对各公司的危机进行指导和支持;由各公司策划部门负责当地媒体的危机处理,并与集团品牌管理部及时沟通危机处理进度;各公司必须对集团危机处理提供资源上的支持广告投放、媒介关系等;第四章,新闻发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要遵循公司相关的信息保密规定;2、不要议论和攻击媒体,不要评论、比较或贬低其他媒体;3、不要对竞争对手作攻击性评论或负面评论,也不要提及竞争对手的名字;4、不得承诺帮助非本公司的商业机构进行新闻传播;5、在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如合作等之前不得对其进行任何的评论;6、在公司未公开宣布前,不得公布公司财务数字,如收入、市场份额等,不得公布产品、业务流程、服务、人事变动和战略等;7、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第五章,新闻发布中涉及的信息1、企业重要信息:☆月度或季度的合同额、销售额及利润率等;☆收入或盈利预测;☆重大财务支出计划;☆公司尚未正式公布的与其他公司的合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重要业务合作信息及业务发展计划;☆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变动;☆未决的诉讼或其他法律事件;☆其他与公司业务有关、对公司市场地位或竞争态势构成显着影响的信息以上信息的发布均以集团品牌管理部下发的统一口径为准,统一口径中未涉及的内容不允许对外发布;2、普通信息普通信息主要指企业概况、项目简介、企业文化、各类推广营销活动等信息,包括新项目介绍、市场活动、行业综述、市场评述等;由于此类信息的发布涉及发言人较多,发言人除应遵循基本的原则外,还应注意:☆原则上只谈论自己所负责的业务,同时应对采访人就公司的管理、文化以及已对外公布的基本业务进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不能对其他业务进行评说或指责;第六章,记者直接联系时如何处理绝大多数记者都会通过集团品牌管理部要求采访管理人员并排定时间表,但仍有些时候个别记者会直接与发言人联系;此时,发言人应尽量避免发表太多陈述和评论,而应该:☆记下来访者的姓名、所在媒体和联系方法☆询问来访者关于时间上的要求如截止日期等☆询问关于采访的主题☆告知来访者公司集团品牌管理部人员会尽快和其取得联系,同时与集团品牌管理部联系、告知;第七章,接受采访指南1、注意开门见山回答问题一定注意开门见山,即先给出结论再作解释;因为采访者与媒体受众一样,会对开篇语记忆最牢,而不是经过长时间铺垫后才出现的结论;2、注意保持正面回答一般情况下,回答越直接、越简单明了越好,闪躲和消极的方式可能会伤害到采访者对你的信任;特别注意不得批评甚至诋毁竞争对手3、尽量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和缩略语防止混淆视听,以求最佳传播效果;4、注意尽量引导采访者的思路5、对采访者引证的高度警惕对话中应特别注意采访者从别处引用的某些数据或结论,特别对于不熟悉或从未听说过的信息,一定明确向对方提出,防止被对方利用;6、对于不知该如何回答的问题,须特别慎重回答应仅限于业务范围内;此外,对于不清楚或有所含糊的问题,不可立即作答,应了解清楚后再作出回复或将问题转至集团品牌管理部;集团品牌管理部可视具体情况,另外安排合适的发言人解答这些问题;7、对采访者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不要与采访者过分亲近甚至随便开玩笑;措词、姿势和语气都应表现出充分的尊敬和平等感;同时应清楚自己的权利,即可以拒绝回答某些非公问题,如年龄、收入等;如果在表达观点时一再被打断,可以礼貌地提醒对方回到正题并请听自己讲完;8、用事实说话统计数字和事实可以极大增强观点的可信度,但必须注意绝不能夸大事实和数字,引用事实则应说明出处;10、注意必须说真话对于所有问题,或者拒绝回答,否则必须保证传递的信息是真实的;11、注意避免"私下透露"发言人应对所表达的信息负责,即所有这些信息都有可能会被白纸黑字地刊登出来,所以永远不要有"私下里讲"的信息披露;12、要求记者在文章发表前将稿件传回公司确认第八章,舆论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就是当企业发生危机、面临公众压力时,紧急启动应急程序,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恢复形象的公共关系管理过程,它包括危机预防、危机预警、危机处理、危机恢复等四个阶段;当舆论危机发生时,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损害,在危机时刻必须高度重视传播工作和危机的信息发布,有效地处理与各种重要公众的关系;危机处理要遵循以下原则:FFFFirstPerson,FirstTime,FirstPlace——一把手原则:要求相关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TTTtellthetruth——真实性原则:不要发布不准确的消息,应在了解更多实施后再发出新闻稿;OOOonlyoneout——唯一性原则:以集团品牌管理部为唯一权威的信息来源体;危机发生后,应该建立专门的危机处理小组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所有信息由集团品牌管理部确定后统一发布;在危机事件处理的具体步骤上,通常包括五个步骤:分析判断、制定目标、策略制定、组织策划、管理实施;第九章,其他集团品牌管理部有义务定期对集团统一口径做出说明,供各业务部门和发言人参考;集团各部门有义务对集团品牌管理部做资源支持包括涉及各部门相关业务的详细内容;违反上述规定的人员,集团有权按照公司制度对其进行严肃处理;第二部分媒介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为形成规范的媒体管理内部工作流程,保证媒体资源共享和媒体工作的规范化,整合各公司广告资源,形成全集团的资源优势,降低成本,并为整合传播和危机公关提供广告基础,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制度管理内容包括媒体资源和广告资源两部分;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融创集团全体;融创集团营销体系必须按照此制度的相关条例严格执行;第四条各公司应设立专人即工作对接人负责在本公司落实条例要求;第五条本条例解释权在品牌管理部;第六条本制度自即日起颁布实施;第一章媒介管理的架构集团品牌管理部品牌管理专员各公司营销体系主管营销副总指定媒介专员第二章媒介管理的职能职责1、企业品牌形象企业品牌形象类广告由集团品牌管理部统一制作;企业品牌形象类广告的投放由集团品牌管理部统一安排,各公司营销体系必须协调相应的媒介资源充分配合支持;各公司营销体系对企业品牌推广亦负有相应的责任,应对企业品牌推广及品牌形象与项目推广的结合提供及时合理的意见和建议;2、项目推广项目推广由各公司营销体系全权负责;项目推广应全力配合支持企业品牌推广;第三章媒体资源整合1、集团品牌管理部:负责全国性媒体资源整合现阶段还承担天津媒体资源的整合,并向各公司营销体系提供全集团的媒体名单;2、各公司营销体系:负责各地媒体资源的整合,并向集团品牌管理部提供各地媒体名单;第四章媒体关系维护1、媒体分类标准分类集团公司一类媒体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全国性大众媒体和行业媒体;与集团关系密切合作良好的其它主流媒体; 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地方性大众媒体和行业媒体;与各公司关系密切合作良好的其它主流媒体;二类媒体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性主流媒体及高端媒体和全国各重要区域主流媒体; 有一定影响力和合作良好的其它地方性媒体;三类媒体其它全国性和区域媒体其它地方性媒体2、维护要求一类媒体需主动接触,重点维护;二类媒体需要保持经常联系;三类媒体则可等待对方前来接触再作回应;集团品牌管理部:制定媒体分类标准,动态更新分类后的媒体名单,并下发到各公司营销体系;各公司营销体系:根据上述媒体分类标准动态更新媒体分类名单,并于每季度末的25日上报给集团品牌管理部;3、此统计请统一使用媒体名单含分类模板第五章广告资源整合1、集团品牌管理部:负责签订全国性媒介现阶段包括天津的媒体广告的广告投放协议,并将协议及时下发到各公司营销体系;2、各公司营销体系:负责签订各地的广告投放协议,并将协议抄送给集团品牌管理部存档,提供全集团共享;3、广告资源提交/下发时间:及时4、此统计请统一使用广告资源整合模板第六章广告制作和投放1、集团品牌管理部:负责企业品牌形象广告的制作和投放,监督项目广告中集团VI的使用规范;2、各公司营销体系:负责项目推广类所有广告的制作和投放;最新形象稿及时交集团品牌管理部存档;严格执行统一的集团VI规范;为企业品牌的推广和危机公关提供广告支持;3、形象稿更新提交时间:及时第七章其他以上各项更新文件集团品牌管理部和各公司营销体系必须严格按相关规定的时间用E-mail进行沟通,有重要调整的必须电话沟通;E-mail地址如下:集团品牌管理部:天津奥城策划部:天津奥城销售部:天津置地销售部:天津置地策划部:商用地产事业部—销售中心:商用地产事业部—策划部:长春策划部:长春销售部:成都置地—销售部:成都置地—策划部:重庆奥园—策划部:重庆奥园—销售部:违反上述规定的人员,集团有权按照公司制度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媒介管理与经营》教学大纲

《媒介管理与经营》教学大纲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媒介经营与管理英文名称:media management课程代码:12313212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2 学时:36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2.课程类别:(普通教育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3.适用专业: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媒介管理研究》,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吴文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黄升民,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传媒产业经营实务》,周鸿铎,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报业中国》,孙燕君,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二、课程介绍1.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其作用是介绍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传媒产业的分析及运筹能力,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并以对传媒产业分析为主体框架,引导学生培养起分析传媒经营的思考能力,为传媒业输送既懂新闻业务又懂媒体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2.媒介经营与管理是交叉性学科,既涉及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又涉及广告学以及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学生要求较高。

需要学生具有上述学科一定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展开对本课程的学习。

3.媒介经营与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和媒体实践有着紧密联系。

因此,要求采取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自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的学科地位(共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知识要点: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事业的产业属性第二节新闻事业和媒介产业知识要点:两种属性在多数情况下的一致性,两种属性存在某些内在的矛盾,寻求两种属性的契合之处第三节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知识要点:媒介管理的含义和对象,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学重点: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及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媒介产业化,经营管理观念与新闻宣传观念的协调统一(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经营与管理的研究范畴理解:电视广告的功能和特性掌握:管理与经营的概念区分第二章媒介市场与产品营销(共6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和市场经济知识要点:市场的概念,市场经济对媒介经营管理的影响第二节媒介市场研究知识要点:媒介市场的概念,媒介市场的构成,观众与广告主第三节媒介细分和媒介市场定位知识要点:媒介细分的概念,媒介市场定位的原则和方法第四节媒介产品营销策略知识要点:媒介产品营销是媒介的重要职责,报纸的发行渠道、广播电视的产品经营,媒介品牌营销,传媒产业链教学重点:媒介市场;市场细分和媒介市场定位;媒介产品的营销策略教学难点:媒介消费者的需求和效用,分属不同地理区的媒介市场,媒介市场结构的类型,市场细分和媒介市场定位,媒介产品的营销策略,媒介品牌营销,传媒产业链(二)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媒介市场的实际现状来讲解,对一些在媒介产品营销成功的媒介进行重点剖析。

媒介经营管理案例分析 谢新洲

媒介经营管理案例分析  谢新洲

媒介管理学概论[平装](作者), (作者)《媒介管理学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绪论第一节媒介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媒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媒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媒介管理学的意义第一章媒介管理概述第一节媒介管理的概念第二节媒介管理的本质第三节媒介管理的特征第四节媒介管理的原则第五节媒介管理的职能第二章媒介产业与媒介组织第一节媒介产业的属性第二节媒介产业的特点第三节媒介产业化的途径第四节媒介组织的基本问题第三章媒介战略管理第一节媒介战略管理的内涵第二节媒介战略环境分析第三节媒介战略选择第四节媒介战略实施第五节媒介战略控制第四章媒介领导第一节媒介领导与领导者第二节媒介领导的本质与特点第三节媒介领导的权威与原则第四节媒介领导者的职责与素质第五节媒介领导者的选聘与组合第五章媒介计划与决策第一节媒介计划的内涵第二节媒介计划工作第三节媒介决策的概念与特征第四节媒介决策的类型与程序第六章媒介生产与媒介产品第一节媒介生产分析第二节媒介产品的经济学解读第三节媒介产品的类型第四节媒介产品价格策略第七章媒介市场与媒介营销第一节媒介市场第二节信息消费者第三节媒介营销原理第四节媒介营销策略第八章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媒介人力资源的内涵第二节媒介人才的选择与任用第三节媒介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第四节媒介人员实绩考核第九章媒介财务管理第一节媒介财务管理概述第二节媒介财务管理的内容第三节媒介财务分析与预算第十章媒介管理与社会第一节媒介管理与文化第二节媒介管理与政策法规第三节媒介管理与伦理道德第十一章报刊业经营管理第一节报刊业分析第二节报刊的生产和经营第三节报刊的发行和销售第四节报刊的数字出版第十二章广播影视业经营管理第一节广播影视业分析第二节广播经营管理第三节电视经营管理第四节电影经营管理第十三章新媒体业经营管理第一节新媒体概述第二节新媒体产业的现状、问题与突围第三节新媒体经营的特点、规则与盈利模式。

媒介经营管理word版

媒介经营管理word版

第一章导言第一节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学科国内关于媒介经济和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向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主要有:媒介经济学、媒介管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战略管理、媒介营销等。

概念上存在一定的模糊与混乱。

一、媒介经济学研究传媒的基本经济问题与传媒市场的基本规律,包括:传媒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传媒市场的价格,传媒市场竞争的性质,受众的消费行为,生产与成本,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劳动与工资,党和政府对传媒的干预,传媒市场中的国际贸易等。

二、媒介管理学有三种理解:(1)单纯研究传媒运作中的管理问题,即微观层面的管理,如媒介组织的特点和功能,媒介的领导与领导者,媒介的计划与决策,以及媒介的生产流程、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等方面的管理。

(2)等同于“媒介经营管理”,将经营的范畴从属于管理的范畴,或者将二者混为一谈。

这种认识似乎不妥,因为这两个范畴毕竟有着重要的差异。

(3)等同于“媒介战略管理”,即宏观层面的管理。

三、媒介经营管理媒介的经营与管理既密切相关,又互有独立性。

管理主要追求组织效率与社会公平,它不一定跟市场直接相关;经营主要追求市场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只有在市场环境中才能进行。

媒介经营研究主要包括:媒介的市场环境分析、媒介的市场细分与定位,发行经营(产品销售),广告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多元化经营等。

四、媒介战略管理从战略高度进行的管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宏观层面上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媒体的外部战略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战略使命与战略目标,战略的选择、实施、控制和评估,各种具体的战略,如产品-市场战略、外部整合战略、多元化战略、品牌运营战略、资本运营战略、国际化战略等。

五、媒介营销营销活动是指以顾客的需求和欲望为核心,来组织产品生产和销售以及进行服务的过程。

它与媒介经营管理观察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一个侧重在生产者方面,一个侧重在消费者方面。

但讨论的许多问题都是相关的,比如战略的问题、市场机会的问题、消费者行为的问题等。

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经营管理媒介经营与管理一、媒介传媒一)媒介所谓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制作、传播机构。

二)传媒答:是传播媒介的简称,它包括媒介经营管理所有的元素和与之相关的因素等。

它除了媒介还有传播的意思。

二、媒介领导体制一)媒介的领导体制:也可以说是媒介的组织关系。

它指在媒介组织中,为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而制定的媒介领导权限,以及相应组织机构设置的制度体系。

它是媒介领导者经营管理活动的责权关系和依据。

二)目前,媒介领导体制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1.决策中心,这是媒介体制的灵魂,属于媒介机构高层班子。

它主要是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媒介的领导核心。

2.咨询反馈机构,它是为决策服务的,是决策中心的参谋部门。

3.执行机构,在一个单位内部,一般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组织按照业务和目标任务分成若干个部门,组成执行机构。

4.监督机构,监督机构的任务是依据决策对执行系统实行监督,以保证决策以及指令执行的准确无误。

三、媒介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一)媒介财务管理:就是媒介对其财务活动进行预测、核算、计划、分析、控制等,通过对其资产和资金的有效组织和合理运用并使之增值的过程。

或者说是通过价值形态对媒介资金运行进行全局性综合管理,力争使媒介企事业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媒介财务管理的内容1.筹集资金,做好资金保证2.资产管理,保证媒介的正常运转3.成本费用的核算和控制管理4.效益分配,包括工资分配、投入再生产等三)、媒介财务管理的原则1.现金流转保持平衡的原则2.资金占有最小化原则3.风险控制与收益均衡原则4.相关各方利益关系协调原则四).媒介经营管理:就是运用管理学中的一些思维和方法对媒介要素进行科学地运筹,以达到媒介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其最佳的社会效益。

四、媒介资产利润一)媒介资产答:所谓媒介资产是指媒介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具有直接和间接带给媒介企事业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在能力的经济资源。

媒介经营与管理

媒介经营与管理

媒介经营与管理•内容简介:•《媒介经营与管理》主要讲述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共十一章,主要包括媒介领导、媒介生产管理、媒介财务管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媒介战略管理、节目主持人管理、媒介集团化管理、媒介品牌经营、媒介资本运营等内容。

•作者简介:•《媒介经营与管理》主要讲述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共十一章,主要包括媒介领导、媒介生产管理、媒介财务管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媒介战略管理、节目主持人管理、媒介集团化管理、媒介品牌经营、媒介资本运营等内容。

•目录:•绪论媒介经营管理概述第一节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媒介的生存环境第三节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媒介组织结构第一节媒介的组织形式第二节媒介的组织结构设计第二章媒介管理者和领导者第一节媒介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第二节担任媒介领导者的条件第三章媒介策划第一节媒介策划概述第二节媒介策划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媒介策划步骤第四章媒介市场第一节媒介市场的概念和特性第二节媒介市场的类型第三节媒介市场分析第五章媒介产品营销第一节媒介产品营销概述第二节媒介产品营销的价值策略第三节媒介产品营销的消费者消费成本第四节媒介产品营销的便利性策略第五节媒介和消费者沟通第六章媒介生产管理第一节媒介生产流程管理第二节媒介生产成本管理第七章媒介财务管理第一节媒介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第二节媒介财务管理的实施第三节媒介财务状况的监测第四节媒介财务分析第八章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竞争优势与人力资源第二节媒介人才的选择任用第三节媒介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第四节媒介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第五节 21世纪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第九章媒介战略管理第一节媒介战略管理概述第二节媒介战略应用分析第十章节目主持人管理第一节节目主持人管理的本质和原则第二节主持人管理的有效举措第三节主持人管理的创新第十一章媒介集团化管理第一节媒介集团化管理的思路与策略第二节媒介集团化管理的设计与运作第十二章媒介品牌经营第一节媒介品牌经营概述第二节媒介品牌的价值第三节媒介品牌的设计第四节媒介品牌的推广第五节媒介品牌的延伸第十三章媒介资本运营第一节媒介开展资本运营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第二节当前媒介资本运营的主要形式第三节实现媒介与资本市场互动双赢第十四章媒介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参考文献后记。

《媒介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媒介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媒介管理与经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媒介经营概论(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经营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把握媒介经营的发展趋势(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产业化进程中的媒介经营知识要点:一、媒介产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二、媒介产业分工三、传媒业界定第二节媒介经营理论的研究范畴知识要点:一、研究对象微观层面和宏观侧面二、媒介经营管理的学科性质三、媒介经营管理的学科发展第三节媒介经营的利润与市场知识要点:一、媒介经营收入的基本结构二、媒介经营收入的市场因素三、媒介经营收入的市场结构第四节媒介经营的发展趋势知识要点:一、跨媒介经营二、多元化经营三、品牌化经营四、资本运营第二章媒介市场(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市场的基本含义和特征、要素和主要结构2.理解媒介市场结构与市场评价(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市场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知识要点:一、市场的概念二、媒介市场形成标志三、媒介市场发展动因和阶段四、媒介市场特征第二节媒介市场构成要素知识要点:一、信息内容二、注意力资源三、信息需求和广告第三节媒介市场结构与竞争知识要点:一、媒介市场结构的判断标准二、媒介市场结构类型第四节:媒介市场评价知识要点:一、媒介经济景气评价分析二、内容资源评价三、媒介广告、受众、竞争力评价第三章媒介产品(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产品的特征和特殊性2.把握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发展现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产品及其特征知识要点:一、媒介产品概念二、媒介产品特征三、媒介产品特殊性第二节媒介产品类型与生产机构知识要点:一、媒介产品不同形态二、媒介产品的特性三、媒介生产机构种类第三节媒介产品生产流程知识要点:一、产品生产的基本要素与环节二、报纸生产流程媒介融合产品的生产三、第四节媒介产品生产现状知识要点:一、纸媒生产现状二、电子媒体生产现状三、网媒生产现状第四章媒介广告(一)本章学时数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广告的界定和资源分类2.把握媒介广告编排和广告定价,理解广告经营和广告市场现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广告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广告的界定二、媒介广告的作用和地位第二节媒介广告资源的分类和开发知识要点:一、媒介广告资源的分类标准二、媒介广告资源的开发第三节媒介广告资源的编排与定价知识要点:一、媒介广告资源的编排策略二、媒介广告定价的影响因素三、媒介广告效果的评估第四节媒介广告经营与发展现状知识要点:一、媒介广告经营方式二、媒介广告发展现状第五章媒介受众市场分析(一)本章学时数4学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受众市场需求和细分2.把握受众研究方法(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受众需求知识要点:一、媒介受众概念二、媒介受众特征三、媒介受众需求第二节媒介受众细分知识要点:一、媒介受众细分标准二、媒介目标市场三、媒介受众定位第三节媒介受众市场研究知识要点:一、媒介受众市场研究指标二、受众市场研究方法第六章媒介形态与跨媒介经营(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形态种类2.掌握跨媒介经营的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形态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形态的概念二、媒介形态的分类第二节传统媒介形态及其特征知识要点:一、传统媒介形态二、传统媒介形态的特征第三节新媒介形态及特征知识要点:一、新媒介形态二、新媒介形态的特征第四节跨媒介经营知识要点:一、跨媒介经营的概念与意义二、跨媒介经营的实践三、跨媒介协作第七章媒介管理概论(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管理的概念和研究范畴2.掌握媒介管理的基本原则3.学问分析媒介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管理概念与研究范畴知识要点:一、媒介管理概念二、媒介管理与媒介经营区别三、媒介管理的研究范畴第二节媒介管理的基本原则知识要点:一、整体原则二、效率原则三、价值和动态原则第三节我国媒介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知识要点:一、媒介管理面临的问题二、新媒体时代媒介管理面临的挑战第八章媒介战略管理(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2.掌握媒介战略管理的环境分析(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战略管理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战略概念二、媒介战略管理理论沿革第二节媒介战略环境分析知识要点:一、外在环境分析二、内部环境分析三、媒体WWOT分析第三节媒介战略管理分析知识要点:一、战略分析二、战略规划三、战略实施和控制第四节媒介战略管理的实现知识要点:一、核心能力战略二、运营战略三、STP战略第九章媒介管理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法律环境(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大众媒体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2.理解我国媒体法律法规的原则,以及不同媒介的法律法规(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大众媒介法律和法规体系知识要点:一、大众媒介法律和政策制定的必要性二、媒介管理法律体系第二节我国媒介政策体系知识要点:一、总体政策二、基本政策三、基本政策第三节媒介管理机构和管制规定知识要点:一、意识形态系统二、行政管理系统三、广播电视管制规定四、互联网管理规制第十章媒介组织(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传媒组织结构的类别和变革发展的趋势2.把握中国传媒组织集团的结构类型和发展方向(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组织的内涵知识要点:一、媒介组织内涵二、组织的理论三、媒体组织设计的任务第二节媒介组织结构知识要点:一、媒介组织基本形式二、影响媒介组织结构的因素三、媒介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第三节未来媒介组织知识要点:一、现阶段媒介组织存在的问题二、媒介组织未来变革的发展方向三、媒介组织变革的特点第十一章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因素2.把握媒体薪酬和人才招聘的管理(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人力资源的特征和意义知识要点:一、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二、媒体人力资源的特征三、媒体人力资源的意义第二节媒体人力资源的影响因素知识要点:一、影响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因素二、影响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因素三、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任务第三节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知识要点:一、人力资源规划和预测二、人员招聘和甄选三、人力资源培养第十二章媒介营销渠道(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渠道的界定和流程2.理解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新媒体渠道运作与管理(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渠道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渠道的界定二、媒介渠道的流程三、媒介渠道的功能第二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新媒体的渠道运作和管理知识要点:一、印刷媒体渠道二、电子媒体渠道三、新媒体渠道第三节媒体渠道运作和管理发展趋势知识要点:一、渠道多元化二、操作专业化和渠道细化三、营销科学化第四节传媒营销知识要点:一、我国传媒营销传统作何策略二、我国传媒营销存在的问题三、我国传媒营销的发展第十三章媒介技术管理(一)本章学时数 2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技术发展的演进以及技术对媒介的影响2.理解数字时代的媒介技术管理环节(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技术演进历程和发展知识要点:一、印刷媒介技术二、电子媒介技术三、互联网技术第二节技术对对媒介的影响知识要点:一、媒介技术的作用二、技术对媒介的影响表现第三节数字时代媒介技术管理知识要点:一、媒介内容生产环节的技术管理二、媒介产品流通环节的技术管理三、数字时代么街管理的发展趋势第十四章媒介财务管理(一)本章学时数 2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把握媒介组织的资本运作和运营绩效管理(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财务管理概述知识要点:一、媒介财务管理的概念二、媒介财务管理的内容三、媒介财务管理的作用第二节媒介组织的资本运作知识要点:一、媒介资本组成二、媒介资本运作方式第三节媒介组织的资本运作和成本控制知识要点:一、媒介组织的资本运作问题二、如何进行媒介成本控制第十五章媒介创新(一)本章学时数 4课时(二)教学要求1.了解媒介长创新的基本含义2.掌握我国媒介创新存在的问题(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媒介创新含义和内容知识要点:一、媒介创新的含义二、媒介创新的问题第二节媒介创新的必要性知识要点:一、媒介竞争的要求二、社会结构转型的要求第三节媒介创新的切入点知识要点:一、媒介制度创新二、媒介组织管理创新三、媒介经营和技术创新第四节我国媒介创新现状和存在问题知识要点:一、媒介创新工作的新进展二、媒介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三、媒介创新工作发展方向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务,在知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媒介市场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知识,又通俗易懂。

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市场分类
传统媒体市场
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 它们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
新媒体市场
包括互联网、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式 ,它们在信息传播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广告市场
包括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机构等,它们在广 告市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媒介市场趋势分析
数字化转型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媒体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 新媒体市场将继续扩大。
竞争性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媒介 经营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 化和观众需求。
多样性:媒介经营管理涉及的内容多样 ,包括节目策划、广告销售、品牌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等。
特点
目标明确:媒介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实现 媒介组织的经营目标,包括提高收视率 、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广告收入等。
媒介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
个性化需求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媒介市场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 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跨界融合
随着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融合,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界限将逐 渐模糊,跨界融合将成为趋势。
03
媒介组织管理
媒介组织架构与设计
01
直线式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以媒介组织的总领导为顶点,下设新闻、销售、广告等若干
职能部门,实现媒介组织的集中管理。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比较单
媒介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
媒介产品策略是指针对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开发符合 市场需求和趋势的媒介产品或服务,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和市场占有率。
渠道策略
媒介渠道策略是指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手段,将媒介产 品或服务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以达到最佳的市场效果。
价格策略
媒介价格策略是指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成本和竞 争对手的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以达到最佳 的市场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是我国目前报纸收入的主要来源。
★发行是报业经营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报业实现社会目标 和经济目标的基础。
(4)中国报业的市场化竞争
目前,中国的报业内部的市场化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竞争主要 是在如下几个方面:
★读者资源的竞争 ★广告资源的竞争
人力资源的竞争
这种激烈的竞争产生的影响: ★提升了各自的办报水平,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使报纸利润水平下滑,竞争失败者被上更沉重的包袱
(2)美国的影视产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管是传播领域还是公共政策领域,美国生产商 在电视节目、故事片和录象的贸易上都处于主导地位。
对美国影视产业主导地位的解释:
美国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 英语产品 好莱坞体系
美国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
美国人口众多,语言相同,人均收入很高,拥有好莱坞这样世界 顶级的影视制作中心。这些方面所形成的独特的结合,使美国成为全 球最大的电视节目、故事片和录象市场。
补充:中国媒介市场现状
(一)报刊市场 (二)广电市场 (三)新媒体市场 (四)图书出版市场 (五)中国媒介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报刊市场
1.报纸 2.期刊
1.报 纸
(1)中国报纸的数量结构
报纸种数稳定增长。从报纸的种数和发行量来看,中国报业已经当之 无愧地跻身于世界报业大国的行列。
建国初期,我国共有报纸200多家,1978年,中国共有报纸186种, 1993年底突破2000种,截止到2005年7月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报纸种数 为1926种。
的演变奠定了基础。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标志资产阶级媒介本质特征的逐利性已经形成
案例1“月球人”
廉价报纸的最大特点就是迎合受众趣味。为吸引受众 , 报纸上充斥着耸人听闻的刺激事儿,为招徕读者有时甚至不惜 捏造新闻。 《纽约太阳报》有关 “月球人 ” 的系列报道就 极其典型。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洛克 (John Locke )的后人 约翰·赫歇尔,称他用一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看到月球上有一 个长翅膀的类人生物一一 “ 蝙蝠人”,并配上插图发表在 1835 年 8 月 21 日的《纽约太阳报》 上。在随后的 7 天内 ,《纽约太阳报》上出现了该 “ 月球人” 的系列报道 ,描 绘得绘声绘色,使该报的发行量短时期跃升了 2 倍。后来该骗 局被戳穿,受众同起指责。报纸编辑对读者说,那个时代没有 什么新闻,他们只是想让读者的日常生活开心些。读者们显然 并没有因上当受骗而怨恨,该报的发行量仍居高不下。“月球 人 ” 骗局是美国新闻史上一个精心策划的假报道的典型。
继《太阳》之后,贝内特的《先驱报》、格里利的《论坛报》步《太阳报》的后尘迅 速崛起。这样报纸就从“政治报纸”过渡到了“大众报纸”时代。廉价报纸政治上标榜独
立,经济上自主经营,内容强调趣味性,读者对象是普通大众。更为关键的是它的商业 性——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次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
好莱坞鸟瞰
(2)好莱坞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的美国 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市的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电 影城市。地处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 卡湾沿岸。市区面积1204.4平方公里,人口348.6 万(1990),黑人和墨西哥合众国人约占总人口的 17%和15%,约1/3居民讲西班牙语。
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新
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广播影视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四 大力量的推动下,获得了空前大发展,在规模、质量、实力等方面均取 得了重大成就,已经具备了发展产业的物质基础与社会条件。其主要标 志是:
(五)关于“黄孩子”
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 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过渡时期的报业,商业化倾 向进一步增强,商业性报纸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流,从而媒介的市场 化也渐趋加深,媒介的逐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著名报人普利策创造的 “黄孩子”形成了黄色新闻的代名词。充斥版面的性和暴力,以及更而 甚之的赫斯特的“你提供新闻,我提供战争”的煽情,无不表明媒介市 场的本质特征。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报业集团——斯克里普斯报 团在美国诞生,标志着媒介市场发展的新动向。一战结束后,现代报业 随之出现,媒介垄断化进一步发展,报业市场也逐渐成熟。
5.美国的影视产业
(1)产业概述
中美两国电影产量比较
年份
1995
1996
1997
中国
146
110
88
美国
411
471
510
单位:部
1999
2000
110
91
461
478
电影制片厂的收入来源于三个部分:
*电影票房收入 *电视市场收入 *电影音像收入 根据泛华东方传媒顾问公司掌握的信息,半数以上的影片投入市场后难以 收回成本。
1.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缘起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已经逐渐崛起,初步形成包
括广播电视广告、有线电视、电影、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动画
、广播影视会展等各门类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有的门类已成为广播影
视的支柱产业。
2005年,全国广播影视产业总收入为764.94亿元人民币,成为
支撑全国广播事业运行和发展的主要财源。中国广播影视产业作为中国
6.47
0.55
(2)市场规模
2001年,期刊广告营业额为11.86亿元,占广告营业额的1.49%。 期刊的发行收入占其总收入的87%,而广告收入仅占到总收入的13%。在 传媒产业中,期刊市场最先开放,在2001年开始进入全国市场竞争之中,
全国性规模的收购兼并由此开始。
(二)广电市场
1.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缘起 2.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基础 3.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特点 4.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目标 5.美国影视市场
洛杉矶在世界上所处的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使得它随时可以获 得成就一部电影的一切必要因素:
※明星 ※制作技巧和设施 ※导演 ※财政和专业发行技巧 ※娱乐律师 ※剧本编辑 ※经纪人的代理商
好莱坞
(1)好莱坞(Hollywood),本意上是一个地名的概念,港译“荷里 活”,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洛杉矶的邻近地区, 约有30万居民。但由于当地发达的娱乐工业,现“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 来指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工业。不过电影制片厂分布的范围早已不局限在好 莱坞一隅,好莱坞与其周边的伯班克等市共同构成了美国影视工业的中心地 区。
★细分市场的报纸定位更加准确,品种更加齐全,水平更加专业 化,市场化经营越来越普遍。(新财经、体坛周报、篮球先锋等)
★行业专业报纸不断创新。
(3)中国报业的经营
中国的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特点鲜明、影响巨大、创造良好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 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力量。
上古——人际传播 17世纪初期——定期报刊 19世纪中期——通讯产生 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问世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互联网
(二)地中海北岸的Gazzetta
1536年威尼斯已 有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 贩卖“手抄小报”的商贩 ,当一份手抄小报是一个 铜元——格塞塔 ( Gazzetta)。 La gazzetta是由意大利人Gioachino Rossini(吉欧阿 奇洛.柔斯利)于1812年开办的一家报纸。
(三)世界媒介市场的雏形
第一层次
报业市场——17世纪 通讯社——19世纪
第二层次
广播电台——1920年 电视台——1936年 互联网——1995年
1874年11月4日的《纽约太阳报》
(四)“太阳”在美国升起
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是1833年9月 3日在纽约市出版的《纽约太阳报》(The N ew York Sun),它的创办者是本杰明·戴伊 (Benjamin·H·Day),此人办是报天才,首先 打破当时政党报刊的局面,创办廉价报纸,销 售仅1美分,大量刊登适合大众口味的社会新 闻、犯罪新闻、奇人趣事等耸人听闻的材料。 这份新颖的小报的问世,标志着廉价报刊的正 式诞生,开创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英语产品
美国的电视节目、故事片和录象是用英语制作的。从购买力方面来讲 ,英语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市场,这一事实便利了美国产品的销售。
语言人口对比
语言
英语 日语 德语 法语 意大利语 西班牙语 汉语普通话 葡萄牙语 阿拉伯语 印地语 马来语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8575 3504 2480 1873 1436 1317 653 510 506 321 223
第一,广播电视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
第二,广播电视节目和电影制作能力大幅度提升。
第三,广播影视技术手段全面改进升级。
3.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来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 点:
●广播电视广告和有线电视经营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产业全面发展●数字新媒体产业开始崛起
●广播影视会展产业日益兴旺
《媒介管理与营销》
Media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第七章 媒介市场与媒介营销
补充:媒介市场的形成历史
(一)多维化的媒介市场 (二)地中海北岸的Gazzetta (三)世界媒介市场的雏形 (四)“太阳”在美国升起 (五)关于“黄孩子” (六)中国媒介市场回顾
(一)多元化的媒介市场
(5)中国报业的改革与创新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中,中国报 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突破旧观念、旧体制束缚,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 。
最近十余年来,管理部门和报业从业者都在努力学习如何从适 应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转向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式来管理报纸、 争夺市场,学习使用市场导向的管理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