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2 郡县制与分封制(作业)

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2 郡县制与分封制(作业)
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2 郡县制与分封制(作业)

易错易混点2 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归纳: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基础、官员产生方式、影响等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C 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贵族世袭做法并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2.(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

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故C、D项错误。

3.(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4.(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姓封国,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

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故选C项

5.(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

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答案】C

【解析】熟悉西周封国,知道各省简称,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5.(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C.汉 D.唐

【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石碑《九域守令图》中的“守令”和“并四海、为□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反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置郡县的史实。可知□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三朝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答案选B。

6.(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C

【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7.(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D

【解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

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7.(2016·上海单科·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答案】B

【解析】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 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

模拟突破

1.(2019·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答案】A

【解析】“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说要遵从旧典,管束商臣民,拥戴周王室。“保民”说明要从民本思想出发,体现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故A项正确;分封制促进了西周疆域发展,故B项错误;诸侯独立,王权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认同,故D项错误。

2.(2019·海安中学月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地的大小,故C项正确。

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答案】 D

【解析】“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D项正确。

4.(2019·安徽宣城模拟)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答案】 D

【解析】商周时期尚未出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主要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使用,故C 项错误;据材料“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可以得出,这种“分封”的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故D项正确。

5.(2018·湖北荆州高三模拟)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

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

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故人口

增加,地方事务增多,需要再分新郡进行管理,故C项正确。

6.(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唐代杜佑《通典》云:“天生丞民(百姓),树君司牧(统治),人既庶焉,牧之理得;人既寡焉,牧之理失……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可见他主张( )

A.贵族政治B.分封制

C.郡国并行D.郡县制

【答案】D

【解析】“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表明他反对分封制,赞成郡县制,故D项正确。

7.(2018·南京调研)《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

A.由秦王嬴政创立 B.春秋战国已出现

C.全面取代分封制 D.加强了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故A项错误,B项正确;秦朝建立后,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全面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8.(2018·南通一模)《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C项正确。

9.(2017·重庆诊断)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答案】C

【解析】“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都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秦朝时期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这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D项错误。

10.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

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

【答案】 C

【解析】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不能体现“封建势力崩溃”,故A项错误;刺史制是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封建势力崩溃”即分封制崩溃,贵族政治走向崩溃,平民政权创立是指官吏任免不再依据血缘,而是由皇帝任免,即官僚政治,因此“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即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科举制起源于隋朝,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定,故D项错误。11.(2018·福建龙岩月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答案】A

【解析】“罢侯置守”指的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

1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B

【解析】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1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从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目的方面考虑,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分裂而实行的,不可能是强化地方的独立性。

14.(2017·广东广州一模)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而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

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

B.土地制度变革

C.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缓和

D.郡县制度确立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春秋时期贵族政治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变,说明当时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政治变革,与土地制度变革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与周天子无关,故C项排除;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不等于确立郡县制度,故D项排除。

第二节、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来历.doc

第二节、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来历   按: 这是我明史讲稿第五讲:明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中的第二小节, 讲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来历,为什么讲明代的地方行政 制度要先讲这个问题呢?那是因为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公 元一三七○年)封了他九个儿子为王,《明通鉴》载:“上惩宋元孤立,乃仍古封建制,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时 遣就藩服,用以外卫边陲,内资夹夹辅。诸王皆置相傅官 署,及护卫甲士,少者三千,多至一万数千,皆隶兵部。”还 规定诸藩王“列爵不治民,分藩不赐士,与周汉制稍异焉。” 朱元璋在这个问题上的出发点是“惩宋元孤立”,希望借藩封 诸王来辅翼王室。四库全书《明祖训》的提要便讲到朱元璋所 以 要设立藩封制度,“大抵惩前代之失,欲兼用封建郡县,以相欠制,故亲王与方镇各掌兵,王不得与民事,官吏亦不得与 王府事。”从历史事实的发展上看,朱元璋寓封建于郡县这 一套制度设计的效果不好,当时便有人提出意见,叶伯巨上疏 言分封太侈,“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其权, 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明史 ?叶伯巨传》,朱元璋看到这篇奏章后大怒,说其离间他骨肉,为此把叶伯巨杀了,事实证明叶伯巨的意见是对的。朱元璋死后

不久,即为叶所言中,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造反,即“靖难 之役”,以后有“高煦之叛”,“寘鐇之叛”,制度设计的结果不决定于设计者的主观愿望及其权力,而是为客观“形势”所迫,往往走向其始愿之反面,朱元璋也不例外,而且明代藩封诸 王也都荒淫不受羁束,故明末农民起义中,一度逢姓朱的皆 杀,因为诸藩王他们作恶太多,所以为了说明明代的地方行 政制度不得不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起源说起,然后弄清汉唐 以来分封制余波的祸害,再说明代的藩封与郡县制的利弊得 失就清楚了,从近现代讲也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 权和地方分裂主义的关系问题,其根本性质则是维护和保障 国家的统一,反对一切分裂主义,因为它是我们国家和中华 民族有史以来的核心利益之所在。 第二节、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来历 朱永嘉 我们一般皆以郡县制作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行政机构的代 称,在郡县制之前是殷周的分封制,春秋到战国是郡县制逐 步形成的阶段,而到了秦统一六国以后,便把全国划分为 三十六个郡。故一般地讲,把郡县制的始点放在秦统一以 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严格意义的方国之间联合起来的联邦 制的传统,因大一统国家是建立在通过战争征服基础上的,所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1.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 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2.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 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3.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 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 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5.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相关问题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各方面的研究 摘要:森林是人类亲密的伙伴,是我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拓为我们提供木材,能源,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同时为人类遮风挡雨,美化自然环境,固定水土,减少荒漠的迁移和泥石流的发生。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我国对其各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步,通过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加深,相信我们会更好的保护森林,并让其更好的发挥功能。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

九年级下册物理 电与磁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电与磁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三物理电与磁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学会了测小灯泡的功率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进一步思考:电流一定时,小灯泡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选用分别标有“1.5 V 0.25 A”“2.5 V 0.3 A”和“3.8 V 0.3 A”字样的小灯泡L1、L2、L3,测出它们在电流相同时的电阻和功率,来探究小灯泡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1)他将灯L1接入图甲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______ (2)闭合开关后,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通过灯L1的电流为0.2 A,再测出L1两端的电压,此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然后计算出此时灯L1的电阻为______Ω,实际功率是____ W. (3)换上灯L2,闭合开关,为保持电流为0.2 A不变,应将滑片P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再测出L2两端的电压,算出L2的电阻和功率.换上灯L3,做第三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4)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小灯泡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图象.______ (5)分析图象可得结论:在电流一定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电阻成________关系. (6)小波认为:为了控制实验条件,小明每次实验要换灯泡还要调节滑动变阻器,这样的操作不够简便.对此你可以如何改进?____. 【答案】答案见解析 4 0.16 左答案见解析正比将L1、L2、L3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使电流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图(2)电压表使用的0~3V,分度值为0.1V,电压为 0.8V,电流为0.2A,所以L1电阻为R1=U I = 0.8 4 0.2 V A =Ω,实际功率P实=UI=0.16W; (3) 换上灯L2,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电路电流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小; 要使电路电流增大到0.2A,要减小电路总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端移动; (4) (5)分析图像可知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知,电流一定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6)实验目的是小灯泡功率与电阻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保证电流不变,则可以将L1、L2、L3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分别测各自两端电压即可. 【点睛】 本题题干很长,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并且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且和数学联系起来,增大了试题的难度,并且用实验探究功率和电阻关系的题目比较少见,学生不熟悉,更增大了习题的难度. 2.两个电磁铁A和B都用粗细相同的漆包线绕制而成,其外形及所用的铁芯都相同,但线圈面数不同(外观上看不出)要比较哪个电磁铁的线匝数多,小明用相同的恒压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并提供足够多的大头针,连接电路进行了图两个实验。 (1)关于小明的实验: ①磁性较强的电磁铁是______ (选填“A”或“B”)。依据是_____ ; ②该实验,无法比较哪个电磁铁的线圆匝数更多,原因是______; (2)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要求能比较哪个电磁铁的线圈匝数更多(可增加一个器材,或

高考历史易错点易混点归纳练习-郡县制与分封制

易错易混点 2、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归纳: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基础、官员产生方式、影响等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分封制郡县制 不同点基础不同血缘关系 传承制度任免制 历史 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 ,但容易发展 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 统一 相同点(性质)都是古代重要的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真题突破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3.(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 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5.(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C.汉 D.唐 6.(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7.(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7.(2016·上海单科·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模拟突破 1.(2019·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

生态系统专题练习

生态系统专题练习选择题(1) 1. (09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竟争 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 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4.(09广东卷,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5.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 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 2)调查数据。 根 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 .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 .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 .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6.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9.(08广东理基)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1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自然生态与环境问题

L 6 自然生態與環境問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生態______性的因素 (一)_______高低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 高山與平地的差距超過3000公尺 (二)___________帶的位置(_______洋與_______大陸接觸帶) so 有海、陸兩域的生態與環境,也是兩域間生物遷移的橋梁 (三)_____帶與_____帶交界的過渡氣候 1._______隨季節南北遷徙(____________南下到七股溼地避冬) 2.迴游性_______中繼站:(1)_____季__________隨黑潮洄游而上 (2)_____季________南下 二、_________生物眾多的因素 亞洲大陸的動植物,在冰河期,因為海平面下降而來到台灣,冰河期後,由於海平面上升,使臺灣與亞洲大陸分隔,這些生物被隔絕在臺灣,形成島嶼的孤立環境,逐漸孕育出各類的特有生物,如:帝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環境問題 (一)原因:各類型生態系環境的面積太小,而顯得脆弱,加上人為的_____________ (二)問題 1. ____________:(1)成因:地質脆弱(________、________)+山坡地過度開發+________ (2)影響: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_____________:(1)發生:_________沿海(ex.雲林、嘉義、屏東…) (2)成因:_____________,長年________地下水 (3)影響:逢雨必淹、海水倒灌、海堤潰決、海岸後退 3._____________:(1)類型:空氣、水、噪音、廢棄物污染 (2)成因:工廠不當排放廢水、廢棄物、有毒氣體 (3)影響:人類呼吸器官疾病或慢性疾病、病變 (4)實例:A.宜蘭縣龍德工業區排放廢氣 B._________污染:工業廢水含鎘,流入農田,造成污染 C.__________事件:二仁溪口重金屬(銅)汙染 D.陸地汙染物排入海洋 珊瑚礁海域的「珊瑚白化」 四、環境保育 (一)行政立法:訂定法令,規範汙染物的排放,如水汙染防治法、海洋汙染防治法等 (二)水土保持工程:利用工程、農藝、植生的方法達到保育水源和土壤的功能,如鋪設 水泥格梁;植樹造林,沿等高線耕作等 (三) 生態環境保育 1.加強環境教育,建立生態資源___________的觀念 2.設定自然保護區: (1)______________區:如關渡紅樹林、苗栗火炎山、南澳闊葉林…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石河子大学2012至2013学年第二学期《史学专题》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论分封制与郡县制 摘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打开了中央集权的新局面。自秦汉 以来,郡县制一直都占主导地位,而分封制也以与西周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存在。那么郡县制与分封制又有什么不同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优劣是什么,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于是本文将对这两种制度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分封制、郡县制、周天子、秦始皇、中央集权 正文: 分封制来源于周朝,它是周朝的立国之本,周朝的天子虽然拥有天下的土地和人民,但是,周天子不将它们都握在自己一个人手里,而是将其分赐同姓、异姓的贵族。郡县制来源于秦朝,在秦统一六国以后,李斯带头坚决反对继续沿用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议采用郡县制来统治和巩固新政权。于是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在以后的几千年,郡县制都占有主导地位。 分封制、郡县制作为两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各有其利弊,它们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下面我将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历史影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分封制度在西周时期开始盛行,这种制度是周天子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周天子将土地连同当地的居民分封给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履行为周天子镇守疆土、交纳贡赋、助王救灾和按期朝觐述职等义务。周王朝将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而且分封制度实行的是世袭制,因为诸侯一旦被封,都将世代相传。 郡县制在秦朝得到推广,在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为了巩固新政权,采纳了李斯的意见,罢免了全国范围内的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皇上直接任免郡守和县令的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不得世袭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下来就会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实行的是任免制,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不能世袭。 二:在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之间有很强的从属性,周天子不直接管辖诸侯的领地,使诸侯有很强的自由性。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例如,必须定期向周天子朝拜,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天子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时对周天子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 而郡县制则不同,所有人都是为皇帝打工的,所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都是皇帝的,当官的只能每个月领取俸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对土地和人口失去了统治权。 秦朝推广实行的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分封制下的封地多位于授封者的周围,其中心地带为授封者,即国君或诸侯直接统

2018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 电与磁 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2018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2.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如图所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C ) 3.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P、Q两点相比,P点处的磁场较强 B.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 C.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D.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P、Q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4.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可以判断( D ) A.a为电源的正极,b为小磁针的S极 B.a为电源的正极,b为小磁针的N极 C.a为电源的负极,b为小磁针的S极 D.a为电源的负极,b为小磁针的N极 5.下列情景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D ) ,A.司南指示方向) ,B.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 ) ,C.电饭煲通电煮饭) ,D.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 6.如图是家庭电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能表示数的单位是千瓦 B.与开关S直接相连的导线a是零线 C.若在导线a和b之间接一个灯泡L1,则L1与L串联 D.若c处断开,洗衣机插头插入插座,洗衣机虽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7.下列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把火浇灭 C.发现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离带电体

生态系统专题学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 (2009-04-22 21:25:28) 转载▼ 标签: 生态工程 基本原理 分类:新课标生物选修3学案 学案 教育 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习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习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习过程: 【学习策略】 本节内容需重点掌握生态工程遵循的五项基本原理,应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其中前四个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自主探究】 一.生态工程 1.生态工程概 念: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3.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 类、、的工程体系。 提醒: 在概念中应注意三个方面:⑴涉及的学科只是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⑵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资料1,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 107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⑴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⑵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资料分析》资料2,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 108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完整版)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2019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 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2.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如图所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C ) 3.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 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P、Q 两点相比,P 点处的磁场较强 B.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 C.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D.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4.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可以判断( D ) A.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B.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N 极 C.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D.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N 极 5.下列情景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D ) B.测电笔辨别火线 ,A.司南指示方向) , 与零线)

,C.电饭煲通电煮饭) ,D.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 6.如图是家庭电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能表示数的单位是千瓦 B.与开关 S 直接相连的导线a 是零线 C.若在导线a 和b 之间接一个灯泡 L1,则 L1与L 串联 D.若c 处断开,洗衣机插头插入插座,洗衣机虽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7.下列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把火浇灭 C.发现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离带电体 D.使用试电笔,千万不要接触金属帽 8.1820 年4 月的一天,奥斯特讲课时突发奇想,在沿电流方向的导线下方放置一枚小磁针,保证导线和小磁针能平行放置进行实验,接通电源后发现小磁针明显偏转。随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时间,做了60 多个实验证明电流的确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的发现,拉开了研究电磁间本质联系的序幕。 9.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只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电风扇、洗衣机、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都装有电动机,这些用电器是并联接入家庭电路的。 10.如图是一款能发电的魔方充电器,转动魔方时,它根据电磁感应(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发电,

生态系统专题经典题型

会考复习资料三(生态系统专题经典题型) 1、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图 ⑴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和 ___________。因此,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除图中所表示出的各种生物外,还必 须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类群。 ⑵图中的各类生物中,____________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 ____________,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它是生态系 统中的___________。 ⑶图中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______________来维持生活,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 ⑷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能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供给______________再利用。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者。 ⑸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__________________。上图中包含___条这样的链条式联系。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应该是____________。 2、下图是是南极生态系统图虎鲸 企鹅 海豹 大鱼 磷虾小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⑴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 ⑵上图中还缺少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 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逐级_________的。 ⑷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可知,上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是由地球上所有的及其生活的构成。

(完整word版)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

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 近年来,可用水资源的总量有明显的下降,追其原因有二:水的总量在不断下降;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下面以长江流域为例,以水的总量和水污染的角度来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办法。 一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流域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上游地区森林的乱砍滥伐和坡地的不合理开发,已经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年土壤流失量超过黄河流域而达24亿t ,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江,使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沿江居民难觅清洁饮用水,;森林植被的破坏,生态环境的退化,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悬念重重的三峡库区的未来生态环境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可能严重制约并影响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1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江流域的全局性问题 1.1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20世纪50一80年代,长江流域曾开展过三次流域性的水土流失调查统计: ①50年代末期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36.38万kmZ,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估算全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24.5亿t。②1985年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Z,占流域总面积的31.2%,水土流失区年土壤侵蚀总量22.4亿t。③80年代中期遥感调查,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3.94万km,,风蚀5.25万kmZ,冻融侵蚀72万kmZ。长江流域每年流失泥沙量约24亿t,输沙量为9.6亿t,其中70%以上来自上游的金沙江、山民沱江和嘉陵江。上游输运的泥沙不仅淤积了本地区的水库、湖泊、河道,而且大部分最终将冲入长江。泥沙在长江中下游的淤积不仅增加了长江干流防洪压力,同时降低了入江诸河的泻洪能力,是造成沿江湖泊不断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森林植被破坏问题 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的30%下降为25%。长江流域的天然林已经砍伐殆尽,涵养水源、保土拦沙功能明显下降,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森林草地资源的大面积减少加速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国家一、二类保护珍惜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糜鹿等四十多种随着原始森林的大规模消失,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长江流域有10一20%的生物种类面临濒危境地,有5%的种类几乎绝灭。而多年来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导致流域内水文条件逐渐恶化,洪涝频繁发生。森林大量采伐,还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减小地下水的蓄积量。 1.3.长江流域洪涝旱灾害加剧 洪涝灾害的加剧,是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的一种表征形式,是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一种报复。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洪水灾害严重。历史资料统计表明,长江中游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1931年和1954年的洪水都是历史罕见的流域性大洪水,损失居是时

九年级电与磁单元试卷(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电与磁单元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三物理电与磁易错压轴题(难) 1.小谦在探究“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时发现:磁体间的距离不同,作用力大小也不同。他想: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磁极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1)小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由于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不便测量,他通过观察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的变化,来判断磁体间力的变化,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法。 (2)小谦分析三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两磁铁磁极间的________,相互作用力越大,小月认为: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论证,联想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还须研究甲、乙两块磁铁相互________时,磁体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答案】转化(或转换)距离越小排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磁体间作用力越大,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越大,那么可以通过观察这个夹角的大小得知磁体间力的变化,用到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2)[2]从三次实验可看到,夹角越大时,相互作用力越大,这时两磁铁磁极间的距离越小,可得出结论:两磁铁磁极间的距离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 [3]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有吸引也有排斥,所以还须研究甲、乙两块磁铁相互排斥时,磁体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2.李明用天然磁石仿制图甲所示的勺状的指南针﹣﹣司南. (1)他用的材料是图乙所示的天然磁石,该磁石的D端为________(选填“北极”或“南极”). (2)他用该磁石的D端磨成勺柄,打磨成勺状指南针(即“司南”),再用细线将其悬挂,如图丙所示,司南静止时,勺柄指向地球的________ (3)将该司南悬挂在电磁铁正上方,闭合开关S,司南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丁所示,则电磁铁左端是_____(选填“北极”或“南极”)极,则电源M端是________(选填“正极”或“负极”).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挖命题 【考情探究】 分析解读生态系统在考纲中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其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能力要求为Ⅰ,其他考点能力要求为Ⅱ.本专题内容在近五年天津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出现.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集训】 考向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肉动物都为次级消费者 B.自养生物都为第一营养级 C.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处于最高营养级 B.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消费者之间只存在捕食或竞争关系 C.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群落内物质循环的渠道 答案 D 考向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3.(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 C 4.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 B.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 C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docx

草原生态系统建模问题

(二)黄羊种群基本假定 1.当前黄羊种群数量60000只 2.草场充足,没有狼群情况下,黄羊群净增长率0.1 3.草场不充足会导致种群繁殖率下降,下降率与每平方公里平均黄羊数量减50长比例,比例系数为0.07 4.狼群存在会减少黄羊的数量 5.草场完全退化后,黄羊次年灭绝 (三)狼群基本假定 1.当前狼群种数50只。 2.黄羊种群数量与狼种群数量之比超过300:1时,狼群净增长率0.01。 3.羊与狼的数量之比低于300:1时,会导致狼群繁殖率下降,下降与狼群总量与黄羊总量值比成比例,比例系数为α。 4.每只狼平均每年吃掉20只黄羊。 5.黄羊灭绝次年,狼群灭绝 。 三.研究问题 1.建模并分析α=5时,200年后生态系统的状态; 2.回答这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最终状态; 3. [1,10]之间,讨论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模型的建立 1.草场建模 X (1)=1000 X (n +1)={ min?{1000,1.008X (n )},Y(n)X(n)<50max?{0,[1?0.0001(Y (n )X (n )?50)]X(n)},Y(n)X(n)≥50 2.黄羊建模 Y(n)=60000 Y(n +1){ ????max {1.1Y (n )?20Z (n ),0}??????????????????????????Y(n)X(n)<50max?{[1.1?0.07(Y (n )()?50)]Y (n ),0}0????????????????????????????????????????????????????????????????????????????X (n )=0 ??????????????Y(n)X(n)≥50? 3.狼群建模 Z (1)=50 Y(n +1){ 1.1Z(n)?????????????????????????? Y(n)Z(n)>300[1.1?αZ(n)Y(n)]???0???????????????????????????????????????????????????????????????????????????Y (n )=0 ??????????????Y(n)?300? 五.模型求解 (一)利用matlab 编程进行求解a=5时生态系统的变化,并画出随着年份的增加草场,黄羊和狼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到结果如下:

九年级电与磁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电与磁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三物理电与磁易错压轴题(难) 1.某同学猜想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时,使用的器材有:学生电源、电磁铁、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软铁块P、铁架台、电子秤、导线若干。某同学用绝缘细线将电磁铁M悬挂在铁架台上,并保持它与软铁块P的距离不变: (1)实验时,他_______开关S,组装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请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要求:滑片向左滑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 (2)本实验中根据______________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 (3)请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_________) 【答案】断开, 电子秤的示数 实验次数电流I/A电子秤的示数/g 1 2 3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断开状态。由题意知,电路中变阻器调节电路的电流,

所以各元件串联;而滑片向左滑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即滑片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变阻器下边的接线柱应接左边的;电路所用电源为学生电源,则电流表应用大量程0~3A,故电路连接如下: (2)[2]实验根据电子秤的示数来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因为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磁铁有磁性,对放在电子秤上的软铁块P有吸引力。当电流越大时,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对软铁块的吸引力就越大,那么软铁块对电子秤的作用力就越小,则电子秤的示数就越小。 (3)[3]实验探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所以在实验时需记录电流的大小,而磁性的强弱是通过电子秤的示数来反映的,所以还需要记录电子秤的示数。故实验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电流I/A电子秤的示数/g 1 2 3 …… 2.小谦在探究“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时发现:磁体间的距离不同,作用力大小也不同。他想: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磁极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1)小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由于磁体间作用力的大小不便测量,他通过观察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的变化,来判断磁体间力的变化,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法。 (2)小谦分析三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两磁铁磁极间的________,相互作用力越大,小月认为: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论证,联想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还须研究甲、乙两块磁铁相互________时,磁体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答案】转化(或转换)距离越小排斥 【解析】 【分析】

高考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专题模板

专题八 卡上 一、单选题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 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2、(10分)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起始条件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3、(10分)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4、(10分) 如图为某一区域内共同生活的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d>b时,M与N的种间竞争激烈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5、(10分)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长度可作为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 ,有关食物 链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度越大说明能量传递效率越低 B.长度越小说明物质越不能循环

C.长度在不同生态系统中不同 D.长度能体现能量传递的单向性 6、(10分)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7、(10分) 下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小于① 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8、(10分)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 C.AB 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 A 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评卷人得分 二、读图填空题 下图中 A~D 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产活动过程。结合图回答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