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通调益气活血通脉治疗心梗完胜西医
冠心病方剂大全

冠心病方剂大全冠心病方剂大全抗心梗合剂组成:黄芪、丹参各30克,党参、黄精、郁金、赤芍各15克。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必要时配合西药治疗。
制法:以上为一日量,水煎2次,去渣,浓缩为100毫升,分2次服,3周后病情稳定,再改为每日一次,每次50毫升,共服6周。
2冠心饮组成:党参60克,麦冬60克,五味子30克,山萸肉30克,川牛膝30克,丹参30克,川芎30克。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恢复期。
制法:水泡4小时,加水后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30分钟,共煮3次,将3次所取药液用纱布过滤,然后用大火浓缩至150毫升,凉后瓶装,冰箱储存,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空腹温服,连服半年。
3舒胸益气汤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红花10克,麦冬20克,甘草15克。
功用:气虚血瘀型冠心病,舒胸益气,活血通脉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通脉宁心汤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蒌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功用:心火亢盛型冠心病,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益气养阴通络汤组成:南沙参2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参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15克。
功用: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6宁心汤组成:太子参9克,丹参9克,当归6克,川芎3克,生地9克,赤芍9克,白芍9克,桃仁9克,红花5克,茯苓9克,木香5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
功用: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虚实相兼型冠心病,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7黄芪通痹汤组成:黄芪3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生地黄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心肾阳虚,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温阳益气,滋补阴血,化瘀通络。
五脏通调的原理

五脏通调的原理中医理论中的“五脏通调”是一个核心观念,强调的是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和谐与平衡。
这一原理主张通过调整五脏的功能,可以维护身体的健康和防治疾病。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五脏通调的原理。
1. 五脏的功能与关系在中医的观点中,五脏不仅仅是身体的五个器官,它们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
心主血脉和精神,肝主疏泄和藏血,脾主运化和统血,肺主呼吸和宣发,肾主水和藏精。
这五个脏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
2. 通调的重要性“通调”意味着五脏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当五脏功能正常,且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调时,人体的生命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健康得到维护。
但如果某一脏器功能失调,或脏器之间的关系紊乱,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
3. 实现五脏通调的方法•饮食调养:中医强调食物与五脏的关系。
例如,苦味食物对应心,酸味食物对应肝,甘味食物对应脾,辛味食物对应肺,咸味食物对应肾。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调和五脏。
•情志调养:中医也认为情志与五脏有关系。
过度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到五脏的健康。
例如,过度悲伤会影响肺的功能,过度愤怒会影响肝的功能。
•针灸与按摩:通过针灸和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五脏的气血流通,达到调和五脏的目的。
•药物治疗:当五脏出现严重失调时,中医会采用草药、药丸等进行治疗,以恢复五脏的平衡。
4. 五脏通调与现代医学尽管五脏通调的观念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理论,但现代医学也开始重视身体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例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饮食习惯与疾病的关系等,都与五脏通调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论五脏通调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观念,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全新角度。
通过调和五脏,我们可以维护身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
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保持五脏通调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饮食、情志、生活习惯等,以保持五脏的和谐与平衡,实现真正的身心健康。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复习重点(上)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二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灌装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2、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本病分为:①无症状心肌缺血型,亦称隐匿型冠心病;②心绞痛型;③心肌梗死型;④缺血性心肌病型,表现为心衰和心律失常;⑤猝死型。
3、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
心绞痛相当于“厥心痛”,心梗相当于“真心痛”,合并休克称“厥脱”,猝死型可称为“暴脱”。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根据粥样硬化斑块的进程可将粥样硬化的临床过程分为4期。
1、无症状期或隐匿期:粥样斑块已形成,但尚无管腔明显狭窄,因此无组织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
2、缺血期:动脉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器官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心绞痛,长期缺血可导致心肌冬眠及纤维化,表现为心脏功能呢减退及心衰。
肾动脉狭窄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在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中以下肢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
严重时可致下肢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坏死期:冠状动脉闭塞表现为急性心肌坏死,下肢动脉闭塞可表现为肢体坏疽。
4、纤维化期:心脏长期缺血纤维化,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表现。
长期肾脏缺血可导致肾萎缩并发肾功能衰竭。
【诊断和鉴别诊断】1、早期诊断困难。
当粥样硬化病变发展到相当程度,导致靶器官出现明显病变时,诊断不难。
患者有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易患因素,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诊断本病。
2、鉴别诊断(1)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病变和主动脉瘤,需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瘤鉴别,胸片发现主动脉影增宽还应与纵隔肿瘤鉴别。
心血管堵塞中医最佳治疗方法

心血管堵塞中医最佳治疗方法心血管堵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等。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心血管堵塞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针灸是中医治疗心血管堵塞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功能。
针灸治疗心血管堵塞可以缓解疼痛,减轻心悸,改善血管通畅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次,中药疗法也是中医治疗心血管堵塞的重要手段。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制成适合个体的药方,通过调理气血、祛瘀通络来治疗心血管堵塞。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川芎、当归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能够显著改善心血管病变,减轻症状。
此外,中医还强调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根据中医理论,心血管堵塞与饮食、情绪、作息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建议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油腻、高热量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最后,中医还强调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
心血管疾病往往与情绪波动、压力过大有关,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加重心血管疾病。
因此,中医建议患者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这对于改善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中医最佳治疗心血管堵塞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疗法、饮食调理和情绪调节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这些方法在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症状、预防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在采用中医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对患有心血管堵塞的患者有所帮助。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53)_真题无答案(98)(826)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53)(总分87.85, 做题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主要区别是SSS_SINGLE_SELA疼痛持续时间≤20分钟B血中心肌梗死标志物的升高与否C48小时内是否有多次心绞痛发作D是否在安静状态下疼痛EST段抬高程度2.患者,男性,78岁。
既往有下壁心梗病史,现症见:心悸气短,动则加剧,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下肢浮肿,舌质淡,脉沉迟。
其中医治法是SSS_SINGLE_SELA温补心阳,通脉定悸B温补心肾,蠲饮宁心C益气养阴,养心通脉D补血养心,益气健脾E理气化痰,宁心通脉3.男,65岁,高血压20年,未经规范治疗,现剧烈头痛,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
查体:深昏迷,BP200/110mmHg,深浅反射消失,确诊应首选的检查是SSS_SINGLE_SELAECG检查B脑CT检查C碳氧血红蛋白测定D胆碱酯酶活力测定E血糖及尿酮体测定4.男性,22岁。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住院2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为夜间出现间歇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呈文氏现象,心率为48次/分,此时应首选的处理是SSS_SINGLE_SELA人工心脏起搏B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点滴C激素治疗D维持原治疗E干扰素治疗5.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SSS_SINGLE_SELA心力衰竭B心源性休克C心律失常D心脏破裂E肺栓塞6.合并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宜首选SSS_SINGLE_SELAβ受体拮抗药B利尿剂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D钙通道阻滞药Eα受体阻滞药7.王某,男性,70岁,高血压病30余年,未系统诊治,近几日患者心悸,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动辄汗出,头晕,面颧黯红,夜寐不安,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其中医证型是SSS_SINGLE_SELA阳虚喘脱证B饮凌心肺证C痰浊壅肺证D气阴亏虚证E心肺气虚证8.患者,女性,40岁。
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

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论建立在脏腑学说的基础上。
脏腑功能的协调与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帮助恢复和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
一、调理脾胃功能脾胃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脏腑之一,其功能失调常导致各种消化问题。
中医通过药物、针灸、食疗等方法调理脾胃,可以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例如,常用的健脾药物有党参、白术等,针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脾胃功能。
二、调理心脏功能心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主管血液循环和情感活动。
中医通过调理心脏功能,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心排血量,改善心悸、气短等心脏病症状。
常用的调理心脏的中草药有麦冬、山楂等,按摩、拍打心俞穴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调理效果。
三、调理肺功能肺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中医认为肺主气,调理肺功能可以增强呼吸能力和免疫力。
中医常用的调理肺功能的方法有煎炖中草药,如百合、杏仁等,还可以通过呼吸操和气功练习来改善肺功能。
四、调理肝功能肝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同时也是情绪的主管。
中医调理肝功能可以改善肝脏的排毒能力和稳定情绪。
常用的中草药有柴胡、丹参等,适当的运动也可以有助于肝功能的调理。
五、调理肾功能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管水液代谢和生殖功能。
中医调理肾功能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改善尿频、遗精等症状。
常用的调理肾功能的中草药有枸杞、淫羊藿等,推拿、按摩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方法多种多样,综合运用药物、针灸、食疗、推拿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提升脏腑的功能,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然而,中医调理脏腑功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因此在接受中医调理时应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是显著的。
通过调理脾胃、心脏、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可以改善各种身体不适和疾病。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中医调理脏腑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并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心梗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剂

心梗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剂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梗死的一种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心梗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心梗的中医治疗原则和常用的方剂。
一、中医治疗心梗的原则1. 活血化瘀:心梗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中医认为是“瘀血”所致。
因此,治疗心梗必须要活血化瘀,使血液循环通畅,恢复心肌的供血功能。
2. 祛痰祛瘀:中医药认为心梗多与痰湿、瘀血有关,因此治疗时要祛痰祛瘀,清理血管堵塞,减少心肌损害。
3. 补气养阴:心梗后,由于心肌损伤,需要调理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补气养阴,提高心功能,促进心肌恢复。
4. 调节情志:中医强调情志与心脏密切相关,心梗患者常常伴有情志不舒畅,治疗时应调节情志,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心脏负担。
二、常用的中医方剂1. 大柴胡汤:此方剂用于治疗心梗伴有气滞、瘀血的症状。
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黄芩、干姜等,具有疏肝解郁,舒筋活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
2. 护心丹:此方剂用于治疗心梗伴有气虚血瘀的症状。
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增强心肌的供血功能,促进心肌恢复。
3. 血府逐瘀汤:此方剂用于治疗心梗伴有血瘀阻络的症状。
主要成分包括桃仁、红花、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肌损伤。
4. 通心络胶囊:此方剂用于治疗心梗后的康复阶段,可延缓心肌纤维化进程,促进胸痛缓解,提高心功能。
主要成分包括三七、红花、山楂等,具有活血祛瘀、养心舒气的作用。
至于剂量和用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中医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调整。
三、中医辅助治疗除了中医药治疗外,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气功等辅助治疗手段来治疗心梗患者。
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穴位,调理气血,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推拿可以舒筋活血,缓解心梗症状;气功练习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四、中医治疗的注意事项1. 中医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药物。
【翁维良:五参汤、冠心2号方、冠心3号方】

【翁维良:五参汤、冠心2号方、冠心3号方】翁维良,男,1937年生,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名誉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第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多年,在心血管病和内科杂病的中医诊疗中,继承郭士魁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以通为补”,善用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疑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后再狭窄、老年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颤动、扩张性心肌病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教授行医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老年病及各种疑难病。
他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疗法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现代冠心病患者多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等一种或几种慢性病;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尤其是介入“支架术”、“搭桥术”的开展,术后再狭窄、多支血管病变、重度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等重症、高龄患者日益增多。
翁维良认为,在冠心病发病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证候,早期多为气滞血瘀、痰浊血瘀、寒凝血瘀等实证表现;但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常出现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等不同表现。
因此,他强调临床治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病证结合、应病而变、应时而变四原则。
经过多年临床积累,提出了活血化瘀十法:益气活血、理气活血、温通活血、补肾活血、养阴活血、化痰活血、清热活血、利水活血、补血活血、软坚活血。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正确合理使用活血化瘀药。
翁维良选择活血化瘀药物时,多以活血、和血药为主,少用破血药,且形成了以益气、理气、温通、补肾活血治疗为主的冠心病辨证思路。
益气活血翁维良十分重视气血在冠心病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他认为,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与血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即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运行,故气虚则血行无力。
老年冠心病人,元气亏虚为发病的根本病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五脏通调益气活血通脉治疗心梗完胜西医
心肌梗死在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心梗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常可危及生命。
而心肌梗死在治疗方面也是颇为困难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西医治疗心肌梗死也是有不同的,那么我们该怎样治疗心梗呢?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呢?下面通过王锺专家的解答,我们了解一下中西医对治疗心肌梗死的不同解读。
中医对心肌梗死的解读,心梗的治疗要对症
中医认为心梗的病因病机为饮食劳倦,七情内伤,寒凝热郁,年老体虚等因素导致心脏血脉的气血阴阳失调,心脉瘀滞。
临证所见有虚有实,或虚实互见,其实者大多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寒凝热郁,其虚者轻则脏腑气血阴阳不足,重则气血升降失常,阴阳不相顺接,厥逆暴脱,甚则危及生命于顷刻之间。
心梗证治主要以中医脏腑学说为指导,治疗原则为“不离乎心,不止于心”;“治本在补,治标在通”。
西医的治疗手段在心梗治疗上存在弊病
传统疗法(支架、搭桥等)只能暂时缓解心脑血管疾病,治标不治本,达不到彻底清除的效果。
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的痛苦,金钱方面的压力,还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药物。
传统的药物溶栓治疗有一些情况:1)仅有1/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适宜接受溶栓治疗。
2)接受溶栓治疗者,血管通畅率只有50%一70%。
3)溶栓治疗后由于残余狭窄的存在,大约1/3的患者会再发心肌缺血。
所以治疗心肌梗死最好以中医的“益气活血、五脏同调”为理念,全面调节五脏的气血平衡,让气血在通道中畅通无阻。
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有效治疗心肌梗死
独有的经络给药治疗方式
疏通气血运行的通道,让药物快速沿经络直接到达到濒临坏死的心、脑细胞内部。
就像在是心、脑中间修了一条直达高速,将药物畅通无阻的送到心脑细胞。
所以说,“五脏同调益气活血通脉疗法”能够首先打通经络,迅速“唤醒”心脑细胞,然后再溶血栓。
改良后的经方药物中含有独特的活力因子,能够迅速沿经络以高于传统药物百倍的速度直接到达到濒临坏死的心、脑细胞内部,全面激活坏死的心脑细胞,将大量心脑细胞从频临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并恢复功能,迅速改善症状。
中医中的有效分子能够直接进入血栓内部,快速裂解血栓,彻底给血管做一次大清洗;软化血管恢复其弹性,让血液血管变年轻,血液垃圾从此消失,五脏功能运转正常,自然脑好心更好。
心肌梗死,听起来很让人感到可怕的四个字眼,这种病的名字里就带着死神的号召,很多人患上了心肌梗死之后不是真正的被病情压倒,而是被自己消极的态度和不好的心态吓到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所以在治疗心梗时一定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早发现早治疗其实还是可以恢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