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财政学原理》13章公共债务

合集下载

公债的概念

公债的概念

公债是公共债务的简称,是政府的债务。

公债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两个方面,而国债专指中央政府的债务。

在我国,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务,所以我国目前所有的公债都是国债。

具体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

[它首先是一种财政收入。

国家发行债券或借款实际上是筹集资金,从而,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三大功能。

国债的发行要遵循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债券或借款到期不仅要还本,还要付一定的利息。

国债具有认购上的自愿性,除极少数强制国债外,人们是否认购、认购多少,完全由自已决定。

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把国债分为不同的种类: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以筹措和发行的期限为标准,国债可分为长期国债、短期国债和中期国债。

所谓长短中期是比较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将一期以下的称为短期国债,10年期以上的称为长期国债,期限界于两者的称为中期国债。

以筹措和发行的性质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强制国债和自由国债。

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所谓内债,是国家在本国的借款和发行的债券。

所谓外债,是指国家向其他国家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

以债券的游泳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出售国债和不可出售国债。

国家的借款是不能转让的,只有债券有可出售和不可出售之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债余额(内债)以年均增长率高达33%的速度递增,而且政府发行公债不仅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还为了稳定经济运行。

尽管如此,在我国,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际部门,甚至在财政学教科书中,对公债管理特别是公债管理政策的内涵,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试图对公债管理政策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公债管理包括对公债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决策、规划、指导、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环节。

公债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公债发行、发行权限和管理权限的规定,对债务收入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对公债券流通方面的规定,对公债偿付与调整和对公债持有者结构的规定等规章与制度。

财政学:公共债务

财政学:公共债务

第十六章公共债务第一节公债概述一、公债的内涵公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一种债务收入。

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反映着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

二、公债的产生和发展公债作为一个特定的财政范畴,其产生要比税收晚,是随着商品货币制度的形成和国家财政需要的扩大而出现的。

据文献记载,最早的公债产生于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就出现了国家向商人、高利贷者和寺院举借债务的情况。

到封建社会,公债有了进一步发展,各封建国家为克服因战争引起的财政支出困难,不得不举借公债以弥补国用之不足。

但限于当时的经济落后状况,社会闲散资金极其有限,公债制度发展缓慢。

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债制度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

公债的产生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1)政府以公债形式组织财政收入,是因为以税收为主的经常性财政收入不能保障政府必要的财政支出。

(2)公债能不能产生,还取决于社会的应债能力,即社会上是否具有相当的闲置资金,为公债筹资提供可能,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是公债产生的客观基础。

中国具有当代特点的公债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

1865年清朝政府向英格兰银行的借款,标志着中国对外公债的产生,当时借款的目的主要为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和对外支付战争赔款。

1894年清朝政府的"息借商款",标志着对内公债的产生,此项借款是为了应付甲午战争的军费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债的发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20世纪50年代的公债。

建国初期,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中央政府于1950年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折合人民币3亿元。

这次发行的公债从1951年期,分5年偿还,于1956年全部偿还完毕。

1954-1958年,我国又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合计共发行35.69亿元。

这些公债的发行对稳定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和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起了重要作用。

财政学基础:公债

财政学基础:公债

国债流通
1.国债贴现 2.国债现货交易 3.国债期货交易 4.国债回购业务
国债偿还
1.本金偿还方式 (1)分期逐步偿还法。 (2)抽签轮次偿还法。 (3)到期一次偿还法。 (4)市场购销偿还法。 (5)以新替旧偿还法。
2.利息支付方式(分次、一次)
2 国债的管理
国债的规模管理
国债的规模一般是指国债的 最高额度或国债额度的适度 问题。
公债
目录
Contents
1 Part one 公债概述 2 Part tow 国债 3 Part therr 地方债
Part one 公债概述
1 公债概述
公债的内涵与特 征
公债的作用
公债的发展历程
1
公债的内涵
公债是国家各级政府的债务 或负债,是国家或政府采用信 用方式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 的一种债务收入。其中,中央 政府的负债或债务称为中央 债,又称国债;地方政府的负 债或债务称为地方债。
公债的内涵与 特征
公债的作用
1.公债是一种借贷资本
公债体现了债权人(认购者)与债 务人(政府)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2.公债体现了一定的分配关系
公债的发行,是政府用信用方式 将一部分已作分配且已有归宿 的国民收入集中起来。
Part two 国债
2
国债的发行、流通与偿还
国债的内涵与功能 国债的管理
2 国债的内涵与功能
国债的内涵
国债,是国家为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借款凭证,承诺在一 定的时期内按约定的条件,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
国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4.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结合点 5.作为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

财政学公共债务

财政学公共债务

二、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的条件: (1)仅靠税收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 (2)社会上具有相当的闲置资金。 (3)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的原因: (1)对外扩张的需要。 (2)剩余产品增长、闲置资本扩大。 (3)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的需要。
三、公债的种类
(一)以发行地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二)以举债形式为标准,可分为契约借款和公债券。 (三)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 长期公债。 (四)以公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可分为可转让公债和不可 转让公债。

三、公债的偿还
(一)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1、经常性财政收入 2、预算盈余 3、举借新债 4、偿债基金

(二)公债偿还的方式
1、一次清偿法 2、抽签偿还法 3、市场购销法 4、以旧替新法

第四节 公债市场
一、公债市场及功能 (一)公债市场 1、公债发行市场:指公债发行的场所,又称 公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 2、公债流通市场:是对政府已发行出去的公 债券进行交易的场所,又称公债二级市场。

– 比如,欧盟将国债负担率设为60%

2、债务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 出总额×100%
– 国际公认的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债务依
存度的警戒线分别为15~20%和25~30%

3、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 总额×100%
– 国际上一般把水平控制在10%以内
(二)公债债务风险

(二)公债市场的功能
1、实现公债的发行和偿 还; 2、调节社会资金运行。

二、公债流通的方式

公共债务

公共债务

沙特阿拉伯的公债
沙特的经济支柱一直都是石油工业。石油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40%,国家财政收入的70%一80%以及全部出口收 入的95%。 沙特阿拉伯在1986年前发誓“与举债一刀两断”,1987 年开始破戒借债。2003年底其政府债务约1700亿美元, 人口2267万人,人均负债7500美元。到2003年,该王国 在过去20年中有19年呈财政赤字。现在它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还不到8000美元。尽管2004年石油价格的上涨最 终产生了财政盈余,但是沙特阿拉伯的债务仍然很高, 尤其对一个常常被认为非常富裕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2001年,沙特国家财政总收入达613.3亿美元,财政总 支出达680亿美元,赤字66.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3.7%。
第一节第一节公债概述公债概述第二节第二节公债负担与效应公债负担与效应第三节第三节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公债的发行与偿还第四节第四节公公债流通市债流通市场场公债publicdebt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为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满足其职能的需要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010年末我国国债余额约6.75万亿元,占当年 GDP的16.87%,其中内债 6.7万亿,外债560.14 亿元。
三、公债的种类
(一)以发行地域为标准,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二)以举债形式为标准,分为契约借款和公债券。 (三)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分为短期(1年以下贴水发行, 1994年占6.4%)、中期(1到10年,1994年占93.6%)和长期公 债(10年以上)。 (四)以公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分为可转让公债(发行后可在 金融证券市场上买卖,发达国家70%以上)和不可转让公债 (发行后不能在金融证券市场上买卖,一般利率较高、偿 还方法优惠)。 (五)发行主体:中央公债、地方公债 (六)发行价格:平价、折价、溢价。 (七)公债计量单位:实物、货币。 (八)本币公债、外币公债。 (九)公债用途:建设公债、赤字公债。

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十三章 公债理论

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第十三章 公债理论

第一种情况:财政部发行的公债由中央银行承 购,财政部把所得款项存入商业银行。这实质上是 向银行透支。中央银行开动印钞机以支付向财政部 购买的债券,财政部把借到的钱存入商业银行逐步 支用,从而使商业银行增加了存款余额,据此可以 贷出更多的钱给企业,结果货币供应量因此而扩大。 如图:
2013-9-23
货币 财政部 货 币 债券 中央银行
为负面。标普认为欧盟的希腊债务重组计划是
“廉价交换”,看似希腊债务交换和展期选项 “对投资者不利”,希腊债务重组相当于“选 择性违约”; 2012年1月11日,惠誉”警告下调“意大 利”评级,上半年“欧债危机”仍将蔓延。
案例一:欧债危机
第一节
公债的概述
公债的 定义
公债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 平衡财政收支,增强政府的经济 建设能力,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 原则,从国内或国外筹集资金的 一种方式,是以国家为信用,与 国内个人和法人以及外国发生的 债务债权关系。
有人称公债是 “自己向自己借钱”, “左手向右手借钱”
1.3 公债的功能
(1)
通过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 是公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 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用公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 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 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 用。
弥补财政赤字
1-3 公债的功能
(2)
调节经济的 功能
调节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 调节投资结构,促进国民经 济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
第二种情况:财政部发行的公债由商业银行承 购,财政部把所得的款项复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 行承购财政部的公债与中央银行承购财政部的公债 其不同之处在于:商业银行必须用存款余额来购买, 而中央银行则是靠发行货币,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之 后存款余额减少,但由于财政部把所得款项复存入 商业银行,结果货币供应量一增一减等于未变。如 图:

财政学-公债

财政学-公债

公债北京邮电大学杜振华2020-09-06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用以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

当入不敷出或出现财政赤字时就要举债。

现代经济运行中,公债不仅是当代各国财政融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手段,同时还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特殊工具,更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

本章将围绕公债的发行规模与结构、公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公债与税收在收入分配差别、谁来承担债务负担以及什么条件下债务是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的适当方式展开分析和论证。

第十章公债10.1 公债原理10.2 公债的规模与结构10.3 公债与资源配置10.4 公债的负担和效应10.5 公债市场及其功能10.6 公债政策&10.1 公债原理10.1.1 公债的涵义10.1.2 公债种类10.1.3 公债的功能10.1.1 公债的涵义年度财政盈余或赤字= 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付息支出)经常收入是指除债务收入以外的所有财政收入,如税收、国有资产收入、基金收入、规费收入等。

经常支出是指财政的各项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不同。

所谓财政赤字,指的是财政活动完成时出现的赤字,这是实际的真实财政赤字。

而赤字财政,指的是编制预算时安排的赤字,这是计划中的赤字,是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

公债是公共债务的简称,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

公债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公债一般具有三个特点:(1)有偿性。

政府如期偿还公债,并向认购者支付利息。

(2)自愿性。

公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

(3)灵活性。

公债发行与否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有关因素灵活确定,不能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

除特定时期的某些强制性公债外,公众在是否认购、认购多少等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的权利。

公债是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的主要形式。

《财政学》公债(什么是公债)

《财政学》公债(什么是公债)

一、分析在2020年当下,由于新冠疫情对各国经济的严重不利影响,各国财政都有大量的赤字。

怎样会大量的财政赤字融资?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赤字货币化成为一种选择。

赤字货币化政府的债务由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的债务的发行不再收到政府收入的限制。

这种情况下,货币供应量会增加,可能会为日后的通货膨胀买下隐患。

二、公债的性质与特点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为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借贷形式形成的货币信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和个人经常会在特定情况下或因特定需要而借入款项。

同样地,政府也会利用信用形式来满足其特定的支出需要或实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

政府的这种借贷行为,构成了以政府为债务人的特殊的货币信用关系。

公债作为特定的财政收入范畴,与其他财政收入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是有偿性。

公债收入的取得是以按期向债权人偿还本金并按预定利率计付利息为前提的,并以此吸引社会各界认购,国家通过发行公债取得的只是资金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以税收、国有资产收益等形式取得的财政收入,国家拥有所有权,对缴付者不承担直接偿还义务。

推荐关注:“国债怎样付息?”具体可见“拓展学习”二是自愿性。

人们是否认购公债、认购何种公债以及认购多少公债,一般由购买主体根据各自情况自主决定,除法律授权外,政府不能作强制性要求,否则违背货币信用关系的基本准则。

税收是依据税法的规定强制征收的,国家资产收益的取得则以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为依托,国有资产占有、使用者有义务按规定向国家提供其部分纯收入。

三是灵活性。

国家可根据财政收支、宏观调控、经济建设等需要,决定在预算年度内是否发行公债、发行多少公债及公债发行的条件,一般不需要以立法形式预先规定发行条件。

而税收的课征对象、征收标准、征纳方式等是由税法和征收条例预先规定的,在征收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国有资产收益的收取要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产收入分配制度为依据,也有相对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的资金来源产生挤出效应。 (2)公债投资项目的增加导致民间投资项目的减少,对民
间投资的资金运用产生挤出效应。
13.12.2020
h
13
(四)公债的宏观经济调控效应
1、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效应 增加公债发行—扩大公共预算支出—公债规
模适度(过大),增加社会总需求(膨胀)—恢 复社会总供求平衡(失衡) 2、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应
13.12.2020
h
11
(二)公债的货币信用效应
1、公债债权人以公债抵押取得银行贷款— 增加信用工具—加速资金周转—货币投放 和信用规模扩张。
2、公债信用和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分流银 行储蓄资金—减少银行信贷资金来源—银 行需相应调整信贷规模和结构。
13.12.2020
h
12
(三)公债的投资扩张和挤出效应
一、公债的性质与特点 二、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三、公债的分类
13.12.2020
h
3
一、公债的性质与特点
(一)含义
• 公债,即公共债务(public debt),是政 府为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或实施特 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 而形成的债务。公债是相对于私债而言的。
(二)性质
以政府为债务人的特殊的货币信用关系。
名言警句
•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 ——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决不会得到丰
收。 ——赫尔岑
• 业精于勤,荒于嬉 • 形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13.12.2020
h
1
第13章 公共债务
第一节 公债概述 第二节 公债负担与效应 第三节 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第四节 公债市场
13.12.2020
h
2
第一节 公债概述
• (2)剩余产品增长、闲置资本扩大,为公债发行 提供了可能;
• (3)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的需要。
• 现代国家,公债成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和进行宏观
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
13.12.2020
h
7
三、公债的分类
(一)以发行地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 公债。
(二)以发行主体为标准,可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 公债。
13.12.2020
h
6
二、公债的产生和发展
• 产生的条件:
• (1)仅靠税收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
• (2)社会上具有相当的闲置资金;
• (3)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发展的原因:
• (1)对外扩张的需要。政府的职能范围急剧扩张, 有了大规模发行公债的必要(以税收为主的经常性 财政收入不能保障政府必要的财政支出);
13.12.2020
h
10
二、公债的经济效应
(一)财政效应(公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1、对当期财政收支的影响:扩张效应 2、对未来财政收支的影响,取决于举债性质和债务资金使用
情况: (1)用于弥补经费预算赤字的公债发行 偿债—预支未来税款—减少未来财政支出或提高未来纳税人的
税负水平。一般应尽量少发行此类公债。 (2)用于资本项目的公债发行 • 公债投资形成资产—相应债务的清偿保证 • 公债投资项目纯收益高于公债利息—直接增加财政收入 • 公债投资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间接增加财政收入。
这类公债可以提高经济活动水平,从而对未来预算收支产生 积极影响。但若公债规模过大、公债资金使用效益欠佳,也 会产生相反的情况。 • (3)与实施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公债发行 社会需求不足—扩大公债发行—扩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 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未来财政收入 这种公债往往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相联系。
h
9
一、公债的负担
三个层次: • (1)认购者的负担(公债投资者认购公债 的机会成本); • (2)政府的负担(公债还本付息); • (3)纳税人的负担(税收的课征:增加税 额;超额负担)
公债的负担还存在代际转移问题。
(政府通过“借新还旧”和举借长期债务的 方式把偿债时间向后推移) –李嘉图等价定理
(三)特点
13.12.2020
h
4
1、同其他收入形式相比的特点
• 从债务人(政府)的角度 : • (1)自愿性。公债的认购原则上是以购买者
自愿承受为前提,但有时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 性。 • (2)有偿性。政府按期还本付息,还本的资 金来源在很多情况下是举借新债,付息的资金 来源一般是征税。 • (3)灵活性。政府根据财政状况(有无财政 赤字、有多少财政赤字以及经济建设的资金需 要等)灵活确定是否发行公债、发行短期公债 还是中长期公债以及发行多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以举债形式为标准,可分为契约借款和公债 券。
(四)以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分为 短、中、长期 和永久公债 。
(五)以公债的流动性为标准,可分为可转 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
13.12.2020
h
8
第二节 公债负担与效应
• 一、公债的负担 • 二、公债的经济效应 • 三、公债的规模与风险
13.12.2020
公债发行—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 操作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
13.12.2020
h
14
三、公债的规模与风险
• (一)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 • 1、债务负担率 债务负担率=当年累积未清偿公债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100% –比如,欧盟将国债负担率设为60% • 2、债务依存度 债务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 –国际公认的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
13.12.2020
h
5
2、同其他收入形式相比的特点
• (1)安全性。公债是以国家信用(或政府信 用)为基础的,公债投资几乎没有风险,所以 公债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安全资产,常被称为 “金边债券”。
• (2)收益性。公债到期后除了收回本金外还 能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且这种收益是可预 测的。
• (3)流动性。债权人在证券市场上可以随时 把公债券变现,公债券是政府付给公债购买者 的债权凭证。
1、投资扩张效应 (1)集聚效应:变闲散资金为集中资金;变消费资金为积
累资金;变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直接扩张投资需求。 (2)“引致效应”:公债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和引导社会
投资,间接扩张投资需求。 2、挤出效应 ——是指公债的发行导致民间部门可借贷资金减少,引起资
本投资减少。 (1)公债的增加导致民间部门可借贷资金的减少,对民间
度的警戒线分别为15-20%和25-30% • 3、偿债率 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