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的测距方法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的概念视距测量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利用仪器望远镜筒内的视距丝在标尺上截取读数,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距离,可同时测定地面上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
视距测量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观测快捷,一般不受地形影响。
其缺点是,测量视距和高差的精度较低,测距相对误差约为1/200~1/300。
尽管视距测量的精度较低,但还是能满足测量地形图碎部点的要求,所以在测绘地形图时,常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距离和高差。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一)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计算公式如图4-7 所示,测地面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在点安置仪器,在点竖立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水平视线与标尺垂直,中丝读数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位置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用表示。
1、水平距离计算公式设仪器中心到物镜中心的距离为,物镜焦距为,物镜焦点到点的距离为,由图4-7可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根据图中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关系得两点间水平距离为:(4-7)式中:为视距乘常数,用表示,其值在设计中为100。
为视距加常数,仪器设计为0。
则视线水平时水平距离公式:(4-8)式中—视距乘常数其值等于100。
—视距间隔。
2、高差的计算公式:两点间的高差由仪器高和中丝读数求得,即:(4-9)式中:—仪器高,地面点至仪器横轴中心的高度。
(二)望远镜视线倾斜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公式在地面起伏比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望远镜倾斜才能照准视距标尺读取读数,此时视准轴不垂直于视距标尺,不能用式4-8计算距离和高差。
如图4-8所示,下面介绍视准轴倾斜时求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公式。
视线倾斜时竖直角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标尺上所截的位置为,,视距间隔为,求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首先将视距间隔换算成相当于视线垂直时的视距间隔之距离,按式4-8求出倾斜视线的距离′,其次利用倾斜视线的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为水平距离。
因上下丝的夹角很小,则认为∠和∠为90°,设将视距尺旋转角,根据三角函数得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计算式为式(4-10),两点高差计算公式为式(4-11)。
望远镜测距计算方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望远镜测距计算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望远镜测距技术已经成为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通过望远镜,可以远距离观测目标,并使用测距计算方法来确定目标与观测者之间的距离。
本文将对望远镜测距计算方法进行概述和详细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望远镜测距计算方法、精确度分析、工程实践案例研究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所探讨的主题,并提供整体框架。
接着,在第二部分中将详细解释望远镜测距的原理、计算公式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第三部分将讨论该技术的精确度分析,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补偿方法。
第四部分则通过工程实践案例研究,探讨了天文观测、地理测量等领域中望远镜测距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这一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给予的意义和启示。
1.3 目的通过本文的撰写与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望远镜测距计算方法,提升其对该技术应用领域的认知水平,并促进相关领域更深入地探索和发展。
愿本文能够为读者弘扬科学精神和推动科技创新尽一份微薄之力。
望远镜测距计算方法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测量技术,通常用于测量远处物体的距离。
这种方法利用望远镜对目标进行观测,并通过计算公式推导出目标与观测者之间的距离。
在望远镜测距计算方法中,主要涉及到两个重要参数:视差和焦距。
视差是指由于双眼或双目镜左右眼睛位置不同而产生的两幅图像之间的差异;而焦距则是指光线聚焦在透镜上形成清晰像的距离。
通过测量视差以及已知焦距,可以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目标与观测者之间的距离。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d = \frac{b * f}{p}$其中,d表示目标与观测者之间的距离,b表示视差,f表示焦距,p为物体的实际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望远镜测距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天文观测、地理勘测等领域。
其精准度取决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控制程度。
测量距离的方法

肯定能测。
原理与望远镜测量距离相同,只是测量距离精度远低于经纬仪。
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拿起望远镜,先调整一下目镜的间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镜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划。
从十字交点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划,上下的叫高低分划。
测量方向角时用方向分划,测量垂直角时就用高低分划。
测量时,要持平望远镜,用任一方向分划(或高低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读出到目标另一端间的密位数,即为该目标的方向角(或高低角)。
测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据已知目标的宽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距离。
距离=目标宽度(或高度)×1000/密位数水准仪刻度标示可能也是密位值,具体请参照水准仪说明。
能否回复一下水准仪刻度相当于整个圆周是多少?是密位吗?谢谢!视距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的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水准尺)上读数,根据光学和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到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不受地面起伏变化的影响的邮点,被广泛应用于碎部测量中。
但其测距精度低,约为:1/200-1/300。
一、视距测量原理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欲测定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可在A点安置经纬仪,B点立视距尺,设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B点视距尺,此时视线与视距尺垂直。
求得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l"。
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
S=100l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的,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读取视距间隔。
由于视线不垂直于视距尺,故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式。
要用S=Kl(cosa)^2K:视距乘常数;a:视线竖直角有必要说明下哟斜距S=K×L×cos(a)水平距离D=K×L×cos(a)×cos(a)注明下:K是仪器(经纬仪、水准仪)生产时就把它生产定为100的值,L实为上丝与下丝的差距(上丝-下丝),a为垂直角,水平时为0度对于你的问题是:水平距离=100×(上丝-下丝)×cos(2°)×cos(2°)而你只读了上丝、中丝,没有下丝,这里可以建议你近似取(上丝-下丝=2×(上丝-中丝))啊,很多人可能都忘了用经纬仪测高程和距离了。
测望远镜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

测望远镜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是用三角法,不必知道目标的尺度,把测距望远镜一两物镜间的距离作为三角形底边长,目标上一点与底边构成三角形,测出角度,就可以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测出目标上一点到物镜的距离了部分望远镜上尤其是测距望远镜上有刻度,利用这些刻度可以大概地估出目标的距离.它是怎么做到的.还有测距仪又是怎么测距的,而且还很准确,我说的不是现在新式的激光之类的测距仪.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一)拿起望远镜,先调整一下目镜的间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镜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划。
从十字交点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划,上下的叫高低分划。
测量方向角时用方向分划,测量垂直角时就用高低分划。
测量时,要持平望远镜,用任一方向分划(或高低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读出到目标另一端间的密位数,即为该目标的方向角(或高低角)。
测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据已知目标的宽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距离。
距离=目标宽度(或高度)×1000/密位数原理是:圆心角度小、半径大时以弦长代替弧长,则:半径≈弦长×角度/2π≈弦长/弧度如果把角度单位改成360度角的2000π/360(=17.45)倍,新角度的单位就称密位(弧度制的1000倍,避免出现小数)。
在测距时距离公式就得到简化,便于快速计算。
实际上欧美把圆周分成6300等份(不是6282),俄罗斯把圆周分成6000等份。
还有些望远镜根据按人体身高为1.7米或肩宽0.7米或车宽车高等将距离直接刻在刻度上。
望远镜测量距离只能得到大概值,因必须估计目标的一个尺度-----------------------------------------------------------------------------就是用望远镜里面的十字线上面的刻度读出某个物体的视角度数,然后用三角形原理也就是三角函数算出距离,当然要预先知道这个物体的大小,然后除以sin视角。
测距望远镜使用方法(一)

测距望远镜使用方法(一)测距望远镜使用距离是一种基本的物理量,许多领域都需要进行距离的测量。
而测距望远镜作为一种专门的工具,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军事、地理勘探、天文观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来介绍几种测距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激光测距望远镜激光测距望远镜是利用激光束发射出去,经过反射后回到激光测距望远镜,利用激光的速度和从发射到返回的时间来计算出目标的距离的一种测距望远镜。
激光测距望远镜的优点是测距距离远、精度高、速度快、能够适应各类气候等外部环境。
但同时激光测距望远镜的成本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和技术支持。
红外测距望远镜红外测距望远镜是利用红外线的能量来对目标进行测距。
利用红外线的特性,红外测距望远镜能够突破黑暗、雾霾等各种天气因素的影响。
与激光测距望远镜不同的是,红外测距望远镜测量的是目标的温度,因此更适合测量目标的温度和距离。
但是,由于红外测距望远镜的成本仍然比较高,应用场所较少。
超声波测距望远镜超声波测距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声波来进行测距的望远镜,它将发射出去的高频声波在目标处反射并返回,再通过时间上的差异计算出目标的距离。
与激光测距望远镜和红外测距望远镜相比,超声波测距望远镜的成本较低,而且能够适应较为恶劣和复杂的环境。
但是超声波的传输距离较短,而且受目标的材质、形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其测距精度不如激光测距和红外测距。
视距测距望远镜视距测距望远镜是一种通过肉眼或者望远镜观测的方法来进行测距的技术。
对于远离的目标,无需太过于复杂的仪器便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测距。
这种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在常规的地理测量、建筑设计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但是,视距测距受环境光线、目标大小、肉眼或眼镜观测者的眼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精度不能与其他技术相比。
以上就是测距望远镜的几种主要应用方式。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测距望远镜进行使用,并加以合理的搭配和运用,方可达到预期的测距效果。
测望远镜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

测望远镜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是用三角法,不必知道目标的尺度,把测距望远镜一两物镜间的距离作为三角形底边长,目标上一点与底边构成三角形,测出角度,就可以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测出目标上一点到物镜的距离了部分望远镜上尤其是测距望远镜上有刻度,利用这些刻度可以大概地估出目标的距离.它是怎么做到的.还有测距仪又是怎么测距的,而且还很准确,我说的不是现在新式的激光之类的测距仪.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一)拿起望远镜,先调整一下目镜的间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镜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划。
从十字交点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划,上下的叫高低分划。
测量方向角时用方向分划,测量垂直角时就用高低分划。
测量时,要持平望远镜,用任一方向分划(或高低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读出到目标另一端间的密位数,即为该目标的方向角(或高低角)。
测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据已知目标的宽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距离。
距离=目标宽度(或高度)×1000/密位数原理是:圆心角度小、半径大时以弦长代替弧长,则:半径≈弦长×角度/2π≈弦长/弧度如果把角度单位改成360度角的2000π/360(=17.45)倍,新角度的单位就称密位(弧度制的1000倍,避免出现小数)。
在测距时距离公式就得到简化,便于快速计算。
实际上欧美把圆周分成6300等份(不是6282),俄罗斯把圆周分成6000等份。
还有些望远镜根据按人体身高为1.7米或肩宽0.7米或车宽车高等将距离直接刻在刻度上。
望远镜测量距离只能得到大概值,因必须估计目标的一个尺度-----------------------------------------------------------------------------就是用望远镜里面的十字线上面的刻度读出某个物体的视角度数,然后用三角形原理也就是三角函数算出距离,当然要预先知道这个物体的大小,然后除以sin视角。
测距望远镜原理范文

测距望远镜原理范文三角测距法是一种基于几何关系的测量原理,它利用观察者和目标之间的角度和基线长度来计算目标的距离。
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目标时,目标的位置在视角上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这些角度差,并结合已知的基线长度,可以使用三角函数关系计算目标的距离。
这种方法在测绘和地理测量中经常使用,并且可以在没有其他仪器的情况下进行测距。
激光测距法则是利用激光技术来测量目标距离的原理。
激光测距法通常使用一束激光束发射到目标上,并通过接收器接收返回的激光脉冲。
利用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激光的飞行时间,可以计算出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激光测距法具有高精度和快速测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测绘等领域。
例如,在军事中,激光测距仪可以用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并提供给狙击手或者火炮来调整射击。
无论是三角测距法还是激光测距法,测距望远镜都需要一些关键的组件来实现测距功能。
首先,测距望远镜需要一个能够调整焦距以便观察远近的物体的镜头系统。
这个系统通常是一个由多个镜片组成的复杂光学系统,可以调整镜头的位置和形状以实现对目标的清晰观察。
其次,测距望远镜需要一个角度测量装置。
这通常是一个可以测量视角和基线长度的装置,以便计算目标的距离。
这个角度测量装置可以是附加在测距望远镜上的刻度,也可以是一个电子装置,能够精确测量角度。
最后,测距望远镜需要一个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以便执行激光测距法。
激光发射器会发射激光束,并激发目标返回激光脉冲。
激光接收器会接收返回的激光脉冲,并计算出激光的飞行时间,从而确定目标的距离。
总而言之,测距望远镜利用几何关系和光学原理来测量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无论是基于三角测距法还是激光测距法,都需要一个经过精确设计的光学系统、角度测量装置和激光器组件。
这些能够实现高精度和快速测量的功能,使测距望远镜在军事、航空和测绘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望远镜测距离的技巧和方法

望远镜测距离的技巧和方法
使用望远镜进行测距,主要有以下几种技巧和方法:
1. 视差法:该方法适用于测量远处物体的距离,如山峰、建筑物等。
先找到两个固定的观察点,分别观测目标物体的角度,并记录下两个角度。
然后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目标物体与观察点的距离。
2. 光学测距法:该方法适用于测量相对较近的物体距离,如建筑物、车辆等。
通过望远镜观察目标物体,调整镜头直至目标物体清晰。
然后根据目标物体的大小和实际尺寸计算出距离。
3. 激光测距法:该方法适用于测量较远距离物体的距离,如远距离测量山峰、云层高度等。
使用激光测距仪器发射激光,在目标物体上产生一个光点,然后通过接收回来的激光信号来计算出目标物体距离。
4. 立体像测法:该方法适用于测量地面上物体的高度、体积等参数。
通过望远镜观察目标物体的两个角度,并在地图上标记出对应的位置,然后根据两个角度、地面高程等参数计算出目标物体的高度或体积。
总之,使用望远镜进行测距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工具。
同时,需要注意测量时的精度和正确性,避免因方
法或仪器原因导致误差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远镜的测距方法
双目调焦型望远镜内有测距分划,双目独立调焦,根据物体成像大小与距离成反比的原理测量距离。
U型线测距方法
其中10×40型U形测距线可以直接读出距离.如左图为其分划线,右面标注1.75米的为利用人员的平均身高做参照物测量,观测时将人员成像的脚对准下面的基准线,其头顶对应的读数既是距离(米)。
在测较远的物体的距离时,则利用6米高的参照物从左面读数。
如果测量更远的目标,则利用6米高的参照物从左面读数。
如果没有恰当长度的参照物可依照经验对读数进行主观修正。
那么测量较大的距离怎么办呢?利用更大尺度的参照物例如30米高的楼房,然后在读数时乘以相应的倍率即可。
如下图所示:右面的刻度为按照人员的平均身高为参照物进行测量,将视野中人员的脚对准基准线,那么人员头顶对准的右面的刻度为50米,既为距离50米。
十字线测距方法
普通军用测距型的分划线见右图:每小格分划为5个单位,测距时对准目标某已知长度的物体,可依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目标长度/所占分划线单位数×1000 =距离(单位均为米)。
例如某10米长的卡车在视野中占14个分划格,既70单位,则距离为10/70×1000=14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