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课文

合集下载

恩师难忘课文内容优选篇

恩师难忘课文内容优选篇

恩师难忘课文内容优选篇恩师难忘课文内容 1当我再次漫步在夕阳映照下的金色校园时,我的脑海中就浮现起了那件曾令我感动的往事。

我是一个住校生,每周只能回一次家,年幼的我一直忍受着离家、想家的滋味。

记得那一天下午第二节课时,我突然感到头痛,身体不适。

下课时,我独自在座位上休息,可不一会儿,我全身冷起来,头痛得像是万根针扎得一样,全身没一点力气。

开始我尽量坚持,后来只好趴在桌子上,上下眼皮都无力睁开了。

我同桌见我难受的神情,忙问:“你怎么了?”我睁开眼皮,小声无力地说:“我。

有些不舒服,头痛得厉害。

”同桌立即给我们班的郑老师讲了。

郑老师走到我跟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前额,问我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我有气无力地一一回答了老师。

“可能发烧了。

走,到我办公室去量一__温!”郑老师用他那强有力的双手扶着我去办公室,让我坐在椅子上。

我觉得浑身更冷了,似有一股凉风__心间,我全身发抖起来。

老师赶紧把体温表轻轻地插入我的胳肢窝,随即老师又给我倒了一杯热腾腾的开水,双手递给了我,我心里顿时感到一股温暖的血流涌遍全身。

体温量好了,正如老师预料的结果一样我发高烧了,38度,老师叹了口气说:“怎么办?”“是呀!我该怎么办才好呢?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

”我无奈地眼巴巴地望着郑老师,郑老师思忖着:“人生病时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关心和爱护,更何况你们孩子呢!可你住在宿舍,远离家人。

”老师的这番话真是说到了我的心里了,虽然我是个男子汉,但是在这方面,我恋家的情感是强烈的,我不由自主地失声痛哭了起来,老师劝我不要哭了,但是这种痛苦谁能受得了?郑老师说:“跟着我回家住吧!”我听了激动不已,当即老师拿出纸和笔,向管宿舍的老师写明留宿自家的原因。

放学了,郑老师陪着我去了医院诊所,向医生详细说明了我的病情,医生给我打了退烧针。

月儿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在去老师家的路上,我紧紧地偎依在老师的怀里,虽然冷风时不时刮来,可我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到了郑老师家,老师又是给我倒水,又是忙碌地做晚饭——熬稀饭、炒菜。

语文课文《师恩难忘》教案

语文课文《师恩难忘》教案

语文课文《师恩难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2)懂得感恩,学会珍惜老师的教诲。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正确朗读与理解。

2.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学会在生活中感恩,珍惜老师的教诲。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师恩难忘》。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师恩难忘》的大意。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印象中最深刻的老师是谁?为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并掌握重点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的主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课文内容讲解。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受到老师帮助的经历,感受老师的恩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恩老师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师恩难忘》的大意。

(2)家长协助学生,巩固学习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六、教学拓展:1.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师恩难忘》,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作者、老师、同学等,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开展一次“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们通过演讲、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师恩难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师恩难忘》

过关测试:
1.课文的作者是谁? 刘绍棠 2.师恩难忘是什么意思? (因为田老师给小时候的作者讲了上千个 故事,在作者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所以作者永远忘不了这份恩情!)
过关测试: 3.课文哪些词语说了田老师的故 事讲得好?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 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 段故事,娓娓动听 ________地讲起来。 身临其境 。 (2)我听得入了迷,恍如__________ (3)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 引人入(4-6) 详写田老师开学第一天讲授一首 小诗的情景。 第二层(7-9) 略写受业四年田老师对我的影响。
(10-12) 写“我”回家乡后和年近 第三部分: 古稀的田老师交谈的情景, 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文章中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第一个“树”:种植、培植。 第二个“树”:培育起来。 作者引用这个成语说明培养人才非常不 容易,赞颂了教师“树人”的功德。
文章中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插柳之恩”运用引用和比喻的手法,是借代 的写法。“插柳”指上文田老师把自己对刘绍 棠的培养比喻为“无心插柳柳成荫”,而田老 师“无心插柳”的行为却给“我”心中“播下 了文学的种子”;田老师兢兢业业插柳的人格 形象也给“我”以巨大的影响。 “我终生难忘”一句,作者尊师、敬师、感念 师恩的深情跃然纸上。
过关测试:
4.“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 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 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感念:因感激或感动而怀念;有 所感而想到(某事或某人)。
田老师上课时讲的上 千个生动的故事,在作 者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 的种子,促进作者成了 作家,所以作者永远忘 不了老师的恩情。

北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师恩难忘》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四上第一单元《师恩难忘》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本文记述了田老师以巧妙的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本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我”受业田老师时的一般情况:1.“我”入学时还“不满六周岁”,懵懵懂懂,暗示教师对“我”的成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2.田老师任教的学校“设在一座庙内”,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

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田老师却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复式班四个年级学生的学习,饶有兴味地上课,说明田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3.田老师是“私塾出身”,只在“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

这样的学历背景,为什么能“口才、文笔都很好”呢?显然是刻苦自学的结果。

这三段课文告诉我们,“我”在不晓事的情形下,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写“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的情况。

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4~7自然段)详写田老师开学第一天讲授一首小诗的情景。

第二层(第8、9自然段)略写受业四年田老师对“我”的影响。

记叙田老师上课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田老师的神情、行为、言语,而是写“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一是学兄带学弟描红摹纸,可以想见,为了组织好四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田老师颇费心思。

二是田老师讲的山村故事,情节那么清楚,足见给“我”印象之深。

师恩难忘课文主要内容

师恩难忘课文主要内容

师恩难忘课文主要内容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

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下面是的师恩难忘课文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

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一、教学要求通过阅读,理解“例话”内容,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题目,初读例话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例话。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一课《师恩难忘》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一课《师恩难忘》

你想说些什么?
刘绍棠给自己的这篇文章原来取什么题目?是什 么意思?
想起田老师,想起田老师的故事,那是感激、是 幸福,更是四十年来不能忘记的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 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老师, 望着白发苍苍,恩重如山的老师,我会做些什么,说 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读读课文的八九自然段。 此时的“我”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且已经是 个大作家了,为什么还行小学生一样的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 恩“我”永远记在心中,“我”永远尊敬老师。 课文最后一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 互相照应,点题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 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再给一年级上 课。 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讲这个故 事的?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 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娓娓动听”——形容田老师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人学的孩子来说, 这故事有意思吗?
xiē dāo huǎnɡ 歇脚 念叨 恍如 zhǔ ɡuǎi tǒnɡ 拄着拐杖 捅了我一下
zhēnɡ正月

zhènɡ正好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戛jiá然而止
初读课文,思考: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 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 此 。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 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 讲起来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师恩难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师恩难忘》
3. 反 复 阅 读 第 五 自 然 段 , 然 后 把 这 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
4. 作 者 喜 欢 这 个 故 事 吗 ? 从 哪 些 语 言看出来的?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 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再给一年级上 课。 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讲这个故 事的?
恭恭敬敬 身临其境 深深感谢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 后,编出一段故事,____________地讲起来。我 听得入了迷,恍如_____________。田老师每讲 一课,都要编一_____________的故事。
(2)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 _________ 地向他行礼。
练习,填写适当的成语:
1、读了《九寨沟》我仿佛(身临其境),陶醉在奇山秀水之中了。 2、演奏会上,音乐(戛然而止),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事。 3、奶奶摇着蒲扇,(娓娓动听)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4、田老师将小诗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事隔多年,我仍然 (记忆犹新)。 5、“(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 是说培养人才不容易,也是长 久之计。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 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 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 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 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 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 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 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 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 点点,滋润着我。
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四年,听了上 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 润着我。

语文课文《师恩难忘》教案

语文课文《师恩难忘》教案

语文课文《师恩难忘》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师恩难忘》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理解老师的重要性,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师恩难忘》是一篇描写作者对老师深厚感情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对老师无私奉献和关爱学生的感激之情。

2.2 课文重点词汇:教师、恩情、无私奉献、关爱、感激、教育、成长等。

2.3 课文难点句型: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问题,直到我们明白为止。

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和感受,引出课题《师恩难忘》。

3.2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4 复述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词汇练习:学生通过造句、填空等方式巩固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

4.2 句型练习: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对话练习。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2 拓展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6.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朗读、复述等。

作业完成情况:家庭作业和拓展作业的质量。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提供《师恩难忘》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7.2 教学图片: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7.3 教学视频:如果可能,可以准备一些关于老师无私奉献的短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恩难忘》课文
导读:[苏教版]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
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