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合集下载

美术审美特征

美术审美特征

美术审美特征美术审美特征是指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审美标准和特点。

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会有所不同,因此美术审美特征也会有所差异。

然而,总结起来,美术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条美线条是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传达形态、节奏和情感。

线条美主要包括线条的流畅、有力、变化和节奏感。

流畅的线条能够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有力的线条则能够传递出力量和决绝感。

线条的变化和节奏感能够增加作品的动感和韵律感。

二、色彩美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元素之一,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

色彩美主要包括色彩的明暗、对比和配合。

明暗的色彩能够营造出深度和立体感,对比的色彩能够增强作品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配合的色彩能够营造出和谐、平衡的氛围。

三、形态美形态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物体的外形和结构。

形态美主要包括形态的韵律、比例和构图。

韵律的形态能够给人以和谐、流畅的感觉,比例的形态能够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而构图的形态能够给人以层次、动感的感觉。

四、空间美空间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物体之间的位置和关系。

空间美主要包括空间的透视、层次和节奏感。

透视的空间能够给人以深度和立体感,层次的空间能够给人以分隔和层次感,而节奏感的空间能够给人以律动和动感。

五、意境美意境是艺术作品所传递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体验。

意境美主要包括意境的主题、氛围和内涵。

主题的意境能够给人以思考和感悟,氛围的意境能够给人以情感和共鸣,而内涵的意境能够给人以启迪和震撼。

六、创新美创新是艺术创作中的灵魂和核心,它能够带来新的思维和表现方式。

创新美主要包括创新的构思、表现和表达。

构思的创新能够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表现的创新能够给人以新鲜、生动的感觉,而表达的创新能够给人以深刻、震撼的感觉。

美术审美特征是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审美标准和特点。

它包括线条美、色彩美、形态美、空间美、意境美和创新美等方面。

这些美术审美特征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绪论:美学的建立:1.历史: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形成的。

美学西方名称“Aesthetics”,译为感觉,感兴趣,感性的。

2.美学之父,18世纪初,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鲍姆嘉滕。

代表作:1735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称为“Aesthetics”,即“感性学”。

1750年,鲍姆嘉滕以此概念为其一本论述感性认识的专著命名。

开宗明义提出“Aesthetic”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哲学和如何构思一首诗的知识是联接在一个最和谐的整体之中,却往往被视为完全相反的东西。

”([德]鲍姆嘉滕:《诗的哲学默想录》,见《美学》3.鲍姆嘉滕所倡导的美学,经德国哲学家康德、席勒、谢林、黑格尔等人的发展深化,才具有了独立完整的体系,才称为哲学中与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逻辑学、研究意(即道德理性)的伦理学相提并论的研究情(即感性认识)的美学学科。

4.在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以黑格尔哲学及美学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体系的被批判,德国哲学家费希纳提出的以“自下而上的美学”来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即以审美经验的研究取代传统的纯哲学思辨的美学的意见得到认可,从方法论上引发了美学研究的革命,使西方美学从古典的形态进入了现代的形态。

现代西方美学表现出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的总体趋势。

5.中国美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同样具有深刻性和丰富性(由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和浑朴性,未能取得独立形态)。

中国美学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王国维、梁启超、鲁迅、朱光潜等)。

但美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受到重视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第一章审美活动一审美活动的特征1.超功利性特征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人类活动。

这里的功利性是狭义的,指的是物质功利性。

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使它与一切有着直接或间接功利目的的活动相区别,那些功利性的活动包括生物本能活动、物质实践活动以及某些精神活动与社会活动。

解读审美创造三大典型特征-文档资料

解读审美创造三大典型特征-文档资料

解读审美创造三大典型特征世界文明发展到现今时代,审美元素已广泛渗透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的吃、穿、用、住、行等,无一例外。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审美活动已经无处不在。

而审美活动的灵魂在于审美创造,没有审美创造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因此,探究审美创造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有助于全盘梳理审美创造现象,揭示审美创造的本质,让我们在更加自觉、理性和能动的意识状态下进行审美活动,提升人生品质。

较之其他创造性活动,审美创造有着鲜明的三大典型特征。

一审美创造具有多元化特征多元和多元化是近些年在我国广泛运用的两个概念,泛指针对一个主题引发的多重相对独立的认识、变化或结果。

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化主导的社会,给人们的审美创造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也造就了审美主体的审美需求和审美理解的多样性,使得审美创造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1 审美创造多元化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我们都知道每一类艺术都有许多流派,共同构筑了缤纷的艺术殿堂。

以音乐为例,音乐有崇尚理性,强调道德力量,追求结构严谨、手法洗练和形式完美的古典乐派;有强调激情、主观幻想,强调表现个性的浪漫主义音乐;有注重采用本国的民间音乐和本民族历史传说为创作素材,强调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乐派;有在曲式、编配、节奏、和声、演奏演唱技巧等诸多方面特色鲜明,尤其注重现场表演自由即兴的爵士乐;有本身风格众多的摇滚乐;还有形式上简洁、单纯,曲调流畅,内涵浅显易懂,易于被社会大众接受的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

此外,还有印象派、表现派、新古典主义音乐等流派,数不胜数。

2 审美创造多元化在艺术欣赏中的表现由于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审美理解相异,在艺术欣赏中,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以文学作品为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每一个读者脑海里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勾画出美若天仙、楚楚动人的形象;有的描绘出瘦弱病态、楚楚可怜的模样;有的呈现的是心胸狭隘、尖酸刻薄的样子。

简述大学生的审美活动特征形成原因与表现

简述大学生的审美活动特征形成原因与表现

简述大学生的审美活动特征形成原因与表现
我们或许很难理解大学生的审美活动特征形成原因与表现。

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大学生的审美活动特征形成原因之一是教育背景。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接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文化知识,对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些知识和认识会影响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品味,使他们更加注重细节和内涵,更加追求高雅和精致的艺术形式。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审美活动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品味。

同时,媒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社会中,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网络等广泛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最新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动态,这也会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

最后,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也是影响大学生审美活动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兴趣爱好,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品味。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征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征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征
审美活动是指人类通过审视和观察物体,感受外在环境和自身心境,从而渲染、改变或表现出自己的感受的活动。

审美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知性性质:审美活动是人们从客观事物中获取知识和思考的活动,它的知性化是深层次的,构成了审美活动的精神性和智觉性。

二是自由性: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它不受特定的约束,但受人们的认知和主观思想的影响,它由主体自由地感知和表达客观事物的取向,具有自主性。

三是整体性:审美活动是整体性的,它不仅涉及到客观事物的形象、声音、香味、触觉等多方面,而且更深刻地涉及到客观事物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内涵,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四是互动性:审美活动是一种直接的感受和表达,它强调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动态双向互动,是认知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且以激发情感为特征。

五是协同性:审美活动是一种协同性的活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是相互协同的,它需要人们充分思考,灵活运用,共同构筑出审美体验。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_善_的统一.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_和审美关系。

二、名词解释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美在于客观形式”.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

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

四、简答题: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简述审美的主要特征

简述审美的主要特征

简述审美的主要特征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过程,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美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性审美是人的主观活动,它依赖于个体对美的主观感受和经验,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

同样的一件事物或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心理素质都不尽相同。

二、客观性虽然审美是主观的,但美是客观存在的。

美的存在是在客观事物中展现出来的,这种物质、精神的美在作品创作中有所表现。

三、多元性审美是多元的,因为人们的审美经验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同一物品在不同的人群以及群体中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会不同,就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审美审视和感受。

四、整体性审美是个整体性的过程,它不是对局部的欣赏和分析,而是对作品整体的认识和感受。

在审美过程中,人们要关注作品的总体效果,以及作品的内在联系和结构。

五、历史性审美是具有历史性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评价也有所不同。

因此,讨论美的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

历史性也表现在当前审美契合度的不同,即时下的审美观念会随着时代和国家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六、创造性审美也是具有创造性的。

艺术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和表达,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赏析者在欣赏过程中也可以有所创造,他们的想象、情感和认知等因素,可以使审美过程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审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审美素质是影响其品位、个人情感和嗜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审美的理解与掌握,不仅能提高个人品鉴力和审美眼界,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文化素养。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点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点

简述审美活动的特点题目审美活动有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一,审美欣赏是超越性的。

第二,审美欣赏是想象性的。

第三,审美欣赏是情感性的。

第四,审美欣赏是个人性的。

在美学中,“美”通常在两类三种意义上被使用:即美的现象(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与的本质。

美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审美客体(美的对象)与审美主体(美感)两个方面。

第一,美=美的对象,即审美对象,审美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第二,美=美感,即审美愉悦,针对审美主体而言,审美主体只能是人(在生活中)或人格化的物(在艺术作品中)。

美和美感都属于美的现象层次,是一物两体:美是美感的物态化形式,美感是美的心灵化内容。

作对象观,我们把它称之为美;作主体观,我们把它称之为美感。

没有离开美的美感,也没有离开美感的美。

在观念上,我们可以把两者明确地区分开来,在实际上,二者则是心物共鸣体的一体两面。

美的对象和美感都只是可为人的感官所直觉把握的现象,美的本质则是经过人的心灵所理性把握的存在于所有审美现象中的美的本质。

关于美的本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①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②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

这里面又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中,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人克服了完全受制于外部自然的被动性,真正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由于审美活动已经从物质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不是隐藏在实用价值背后,而是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及其成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第三,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换句话说,审美活动从直观感性形式出发,始终不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

但由于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审美活动又总是同时伴有一定的理性内容,会在理性层面上引发人们的深入思索。

只是与那种一般认识活动不同,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内容并不以概念为中介,即不是以概念形式出现,而是以情感、想象为中介,以形象为载体。

正由于这样,审美活动才得以保持着自由的独立品格。

由于审美活动已经从物质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不是隐藏在实用价值背后,而是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及其成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第三,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
面进行的。

换句话说,审美活动从直观感性形式出发,始终不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

但由于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审美活动又总是同时伴有一定的理性内容,会在理性层面上引发人们的深入思索。

只是与那种一般认识活动不同,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内容并不以概念为中介,即不是以概念形式出现,而是以情感、想象为中介,以形象为载体。

正由于这样,审美活动才得以保持着自由的独立品格。

由于审美活动已经从物质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不是隐藏在实用价值背后,而是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及其成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第三,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换句话说,审美活动从直观感性形式出发,始终不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

但由于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审美活动又总是同时伴有一定的理性内容,会在理性层面上引发人们的深入思索。

只是与那种一般认识活动不同,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内容并不以概念为中介,即不是以概念形式出现,而是以情感、想象为中介,以形象为载体。

正由于这样,审美活动才得以保持着自由的独立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