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17.松鼠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7. 松鼠 优秀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7.  松鼠 优秀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一等奖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9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松鼠》。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松鼠》是一篇语言风格活泼的说明文,作者用摹状貌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为我们展现了松鼠美丽可爱又活泼的松鼠形象。

本课语句优美,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语句,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活泼。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松鼠”、“乖巧”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说明顺序,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

3.激发学生观察动物,探索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了解本课的说明顺序,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探索知识的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秉承自主学习的理念,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坚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此外,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图片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谜语导入,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我会出示有关松鼠的谜语,请学生猜一猜。

待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情景后,顺势提问: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松鼠?预设有学生会在网络,电视等场景见过。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松鼠》。

这样的导入不但使学生了解课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析读课文,质疑问难在这一环节,我会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作者笔下的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内容:内容一:漂亮在第一段外形特征描写的这一部分,我会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述松鼠漂亮的特点?预设学生找到并概括出面容、眼睛、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

接着,针对文章中描写松鼠外在特征的句子“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我会询问学生对“清秀”一词的理解,从而明确“清秀”一般是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动物,把松鼠写的非常可爱。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教案(含两课时)

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②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 来表现它的警觉;③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④从蹦跳 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⑤从被惹恼时发出的不高兴的叫声来表 现它丰富的感情。
在精读课文 的基础上理清 作者的思路,有 利于让学生把
统领全文的作用。从这句话中我们大致了解了松鼠的主要特征。 握课文内容,明 明确: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白课文的重点。 2.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交流感受。 问题:①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②松鼠在外形、性格、行为和生活习性上分别有什么
后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积累。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生词带入课文中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松鼠的特点。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能表现出松鼠的特点的 句子。 (2)学生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 预设:文章第 1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起到了
教案序号: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课题:17.松鼠 授课日期:
1.认识本课“驯、矫、歇”等 8 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等 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 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学会观察动物,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说明。
较阅读的方法初步感受本文与《太阳》一文在语言特点上的差异。
预设:教师出示卡片内容,指名朗读。可以鼓励学生课外搜
集更多有关松鼠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松鼠建立一个档案,以
激发学生自主积累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选自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篇优质课例。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展示了松鼠的可爱和聪明,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较为感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深层次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

2.难点: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和深层次的理解;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料。

2.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打印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标注。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征。

教师简要介绍松鼠,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

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三、合作探究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驯、矫、歇、”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有没有喜欢小动物的同学呢?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生自由发言)2.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请看视频。

(课件出示:小松鼠在树林里活动的视频,大约1分钟)。

3.这是什么动物?(生:松鼠)对了,松鼠。

看了视频后,你觉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用你的话来说一说吗?(生畅所欲言)4.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松鼠》。

(教师板书:松鼠)设计意图这样的问题比较简单,贴近学生实际,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在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也得到了展示和交流。

二、认识作者。

1.同学们,根据你们课前搜集的作者的资料,你们认为作者布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2.生展示预习成果。

出示课件: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739年被任命为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1753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著《自然史》,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几遍。

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会认字:驯、矫、歇、杈、藓、狭、勉、锥会写字: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词语:松鼠、乖巧、清秀、玲珑、歇凉、追逐、警觉、触动、光滑、狭窄、勉强、脱落、梳理(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驯”不要读成“xún”;“矫”不要读成“jiāo”;“杈”不要读成“chā”;“藓”不要读成“xiān”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作者是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

课文兼具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一体,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然后具体、生动地介绍了松鼠“乖巧、驯良”的生活习性,最后简洁介绍松鼠的繁殖特点。

本文作为前一篇说明文《太阳》的延伸与发展,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截然不同。

从表达方法来看,《太阳》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为了说明抽象的“太阳”,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一文侧重于直接描述,适当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语言风格来看,《太阳》一文语言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活泼,曼妙多姿,引人入胜,极具文学色彩。

学习本文,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提取与处理主要信息的能力,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文本对话之中,懂得围绕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学习分段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松鼠、驯良、杏仁、榛子、橡栗、玲珑、光滑、惹恼、编扎、狭窄、遮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3.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比喻、拟人等说明方法。

能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按顺序说明的方法,恰当使用动词,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动物由衷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获得的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比喻、拟人等说明方法。

能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

2.课前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

(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米)【教学过程】一、认识作者,揭示课题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有很多人类的朋友。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7.松鼠(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7.松鼠(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17松鼠(精读课文)展示图片:你喜欢松鼠吗?你知道松鼠的哪些知识?2.了解松鼠: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

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

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人们上山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树上窜来窜去,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转。

有时候,两只前脚捧着一个松果,用锐利的门牙啃着吃,好像寺庙里拜佛的烧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

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

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

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

松鼠的毛皮又轻又暖,质量虽然比不上水獭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数量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3.交流导题:图片中的小松鼠怎么样?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松鼠》。

(板书课题:17.松鼠)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他和百科全书派同时,但并不参加启蒙运动。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第二课时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松鼠》优秀教案(优秀10篇)

《松鼠》优秀教案(优秀10篇)

《松鼠》优秀教案(优秀10篇)《松鼠》的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松鼠,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有关松鼠的一些特征、习性方面的知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

2、技能目标:由总到分,条理清晰地介绍小动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2、形象生动的说明。

3、语言准确性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也有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

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鸟、小鸡、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作者简介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

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三、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说明文总的要求是用“说”的手段达到“明”的目的。

特点是:一客观性。

不论是介绍事物,剖析事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应。

二科学性。

说明文的任务之一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给人以真知。

三实用性。

说明文要求词能达意,词尽意旨,使人“明其言,知其意”。

说明文有多种样式,科学小品是其中一种。

科学小品有两个特点:一短小精练。

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二玲珑活泼。

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叙述可描写,它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本文是科学小品中的著名作品。

作者布丰,是法国博物学家,科学家,贵族家庭出生,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皇家科学院,曾任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是净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36卷。

四、课文朗读1、把握课文中红色字体的词语的读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松鼠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5.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课件出示: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

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

(打一动物)(学生交流,教师评议,出示谜底:松鼠)
展示图片:你喜欢松鼠吗?你知道松鼠的哪些知识?
2.了解松鼠: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

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

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4.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乖巧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的说明性语言。

在导课环节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吃东西……它们身上毛的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

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课文,了解松鼠外形的描写,学生会对文字多了一份亲
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把描写松鼠活动的句子展示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品读,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为了把松鼠搭窝这个过程写清楚,作者准去地运用了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和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搬、放、编扎、挤、踏”,由于有了这样的词语,句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读者读的时候就能清楚地了解了松鼠搭窝的整个过程。

类似的句子还有“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为了把松鼠的活动写得更生动,作者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

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动作来进行描写,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使小松鼠更加活泼可爱。

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了解课文主要是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松鼠的特点,把小
松鼠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并且边做动作边读书,感受松鼠的可爱。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学生语言赏析、说话片断练习的时间就有些少了,这样也就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语文课堂应是听、读、说、写有机结合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天地,本堂课从这两方面来看是不够成功的。

读书声不够多,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体现,还停留在问答式的课堂模式中。

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做到真正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