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献成服礼

合集下载

汉服汉文化基本礼仪

汉服汉文化基本礼仪

汉服汉文化(冠昏丧祭释奠)礼仪
——华夏复兴论坛:ufe3
简目: 汉服基本礼仪 出生礼 释奠礼 乡饮酒 燕礼(即宴礼) 婚礼(古称昏礼) 冠(笄)礼 丧礼 祭礼
汉服基本礼仪
【抛砖引玉,不免讹谬,欢迎指正!】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 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
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的意思。三日后,要抱孩子出门, 如果是男孩,将以射箭(国君世子是射天地四方,一般人大概差不多吧) 的方式,祝愿他志在四方。
3、起名:生子三月后,选择吉日为孩子剃发——按说中国人是不许 毁伤发肤的,但为了孩子长出更好的头发,却必须在此时忍痛:男孩子只 在左右各留两撮头发,叫做“角”,而女孩可以留下三个角,或者在头顶 留下纵横两道……所以童年便叫做总角。然后,抱孩子见父亲,父亲握着 孩子的右手,笑着为他起名。然后,名字传遍家族,告知有司,载入文书……
4、教育:能自己吃饭,教以右手;能说话,教以应诺…… 5、后代还有百日挂长命锁,周岁抓周的礼俗。
释奠礼
礼记-文王世子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可见释 奠之礼起源甚早,释者舍也,停也,释奠的意思,不过荐馔酌奠而已。释 奠用以尊崇先师、先圣,所以只以释奠示敬,不用迎尸以求报功。周制释 奠礼,以虞舜、夏禹、商汤、文王为先圣,以当时有德者为先师。至汉代, 乃定周公、孔子为先圣,各以经师为先师。隋代至初唐,以周公为先圣, 孔子为先师东向陪祭。至唐显庆二年(657 年),乃尊孔子为先圣,而周 公另外配祀武王。至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乃封孔子为文宣王,从此
4、初献: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者各捧帛,执爵者各执虚爵。 赞引诣献官前)唱:诣盥洗所。(引献官至盥洗所,司盥者捧盆)赞引唱: 搢笏。(献官搢笏,盥毕进巾)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赞引唱:诣酒 樽所。(引献官至酒樽所)赞引唱:司樽者举幂酌酒。(执爵者以爵受酒, 同捧帛者在献官前行。先圣帛爵由中门入,四配帛爵左门入,各于神案之 侧,朝上立。赞引随引献官,亦由左门入)赞引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 前。(麾生举麾)唱:奏宁和之曲。(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唱: 跪。(献官跪)唱: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转身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 献官接帛)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 执爵者转身,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赞引唱:献爵。(献官献 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赞引唱: 俯伏兴平身,诣读祝位。(读祝位设于庙中香案前,赞引引献官至祝位, 麾生偃麾,乐暂止,读祝者跪,取祝文,退立于献官之左)赞引唱:跪。 (献官并读祝者皆跪)通赞随唱:众官皆跪。(陪祭官俱跪讫)赞引唱: 读祝。(读祝者读毕,仍将祝文跪置于祝案上,退于堂西)赞引与通赞同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知识讲解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知识讲解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做白事成服礼孝子礼
1、所谓礼生对外族做礼生《即代表妹家公礼生》
对内族做礼生《即代表宗族讲话行礼》
2、仪事即双方讲话对死人提个谥法
3、提好谥法后,将谥法献到死人炉中去,《礼生唱》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之良辰,阳间弟子谥曰勤慈万古流芳。

行成服礼
《礼生唱》今有吉日之良辰,兹当成服敢告尊灵,向灵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祖,《礼生唱》今有堂下裔孙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祖先,向祖宗三拜起身《礼生唱》请炉朝天《礼生唱》今有阳明信士名等因父/母身故兹当成服敢告苍天《向天神三拜》起身《开始祭麻》《礼生唱》重服在前,轻服在后,有服者各服其服,成服礼完。

礼生穿服衫准备行孝子礼。

行孝子礼
1、《礼生唱》孝子就位,孝孙等各就位,举衰章,迎灵鞠躬拜,兴、拜、兴、拜、兴。

执事者焚香,省食,孝子孝孙拜、兴。

《礼生唱》行初献礼,奏初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
献爵献禄拜兴。

读衰章《即礼生读》读完后,《礼生唱》行亚献礼奏亚献乐,执事者办爵禄,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爵献禄拜兴,孝子孝孙荣身,孝媳孝女进汤饭,孝媳孝女退位,孝子孝孙复位,《礼生唱》行三献礼奏三献乐,执事者办财帛,孝子孝孙向严父/慈母大人灵儿前拜,兴、拜、兴、拜、兴,献财帛化财帛,焚衰章,礼毕撤馔,孝子孝孙高身,礼生脱服衫,再向灵前三鞠躬,礼完。

大祭三献

大祭三献

大祭三献礼执事者各执其事,执事者起廉,主祭者出户,陪祭者皆出户,主祭者就位,陪祭者皆就位,站曰:灌洗。

引曰:移贯洗所,濯水洗巾,复位,站曰:行成服礼,引曰:移成服所,穿麻衣、戴床冠,荣麻带,服成复位,站曰,出魂魄,引曰:移灵位前,出塊魄于灵座,复位,站曰:鞠躬,四伏行、行上香礼,引曰:移香案前、鞠躬、跪、上香、再上香、三上香、典爵再爵、三典爵、伏、站曰:皆伏,引曰:行,平身复位、站曰、四伏、行、净机献箸,引曰:持巾者捧巾,持箸者棒箸,移灵位前,净几献箸,复位,站曰:鞠躬、献盐醯,引曰:持盐醯者捧盐醯,移灵位前、鞠躬献盐醯,复位、站曰:鞠躬献心肝,引曰:持心干者捧心肝移灵位前,鞠躬献心肝、复位,站曰:鞠躬、献毛血,引曰:移毛血所,持毛血者捧毛血移灵位前,鞠躬血毛血,复位,站曰:鞠躬献帛爵行初献礼,引曰:移帛爵所,持帛爵者棒帛,持爵者棒爵,各移灵位前,鞠躬跪献帛爵,伏、站曰皆伏、引曰:行,平身复位,站曰:鞠躬,四伏,行,献帛爵行亚献礼,引曰:移帛爵所,持帛者棒帛持爵者捧爵,各移灵位前,鞠躬,跪献帛爵,伏,站曰皆伏,引曰:行,复位,站曰:献帛爵行终献礼引曰:移帛爵所,持帛者捧帛,持爵者捧爵各移灵位前,鞠躬,跪读祝文,伏,行平身复位,站曰:鞠躬下接四伏,行,献家饌,引曰:移家饌所,持家饌者捧家饌移灵位前,鞠躬,跪,献家饌,伏,站曰:皆伏,引曰:行,平身复位,站曰:鞠躬,四伏,行,尊所,持茶者捧茶移灵位前鞠躬,献茶,复位,站曰,侑食,引曰,移灵案前,落杖,用毛利侑食,执杖,复位,站曰,合户祝噫欣,引曰:移祝噫欣,三噫欣后复位,孝子以下分位两階,以采几侑食,乐止,复位,站曰:啟门视饍,引曰,移灵位前,视饐复位,站曰:孝子入棚举衷,衷止复位,鞠躬,四伏行,撒饐,引曰移,撒饐复位,站曰:四伏,行,焚纸焚祝文,鞠躬返魂魄,引曰移灵位前返魂魄於灵幽复位,礼成,再损孝子退步入室举袁。

迁枢朝祖文站曰:行迁柩朝祖礼,主祭者出户,陪祭者皆出户,主祭者陪祭者皆就位,鞠躬,出魂魄,引曰:移灵位前,鞠躬出魂魄於灵座,复位,站曰:鞠躬,四伏,行,行上香礼,引曰:移香案前,鞠躬跪,上香上香三上香,奠爵奠爵三点爵持杖,伏,行,平身复位,迁柩朝祖请塊魄复位,站曰:行朝祖礼,引曰移朝祖所,站曰:就位,代父朝祖鞠躬四伏,行上行上香礼,引曰:移香案前鞠躬跪,落杖,三上得三尊爵,读祝文,伏,行上平身复位,站曰:鞠躬四伏礼成焚纸可想而知文,行,鞠躬四伏礼成焚纸焚文,行,鞠躬,魂魄,引曰移灵位前,巡魂魄於矣座,鞠躬复位,站曰:鞠躬,四伏,礼成焚纸,行,鞠躬返魂魄,引曰:移灵位瓣,鞠躬返魂魄於灵幽,复位,老子退步入,室举衷。

三 献 成 服 礼..

三 献 成 服 礼..

内外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擂鼓三通鼓严鸣金三阵鸣金 奏大乐大乐止奏小乐小乐止起丝竹之音丝竹之音止擂鼓鸣金焚香炳烛发炮燃灯奏大乐乐止执事者排班净堂听歌裳衣授尸名器陈述东西并列上下攸宜玩好法物灿然具厘煅修攸设布陈多品乃贵笾豆具盈歌毕孝子哭出丧次四叩首下階更服听歌去尔玄冠授尔齐衰遂制成服恪守丧次歌毕主祭孝子就位跪俯伏三亚初三亚初听歌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所乐思其所嗜爱乎有见忾乎有闻洋洋如在陟降其灵歌毕四叩首兴平祭孝子诣东堂浣洗所着水浸巾听歌以浣以濯用涤其尘明洁其体内肃厥心歌毕执事者引主祭孝子诣香案前就位跪三上香上香 进香俯伏听歌黄云如盖青烟如丝芬芬郁郁神其鉴兹歌毕倚仗立下階复执事者排班迎神听歌游神为变精气为神既求诸阳求复诸阴恍兮惚兮陟降其庭三亚初三亚初神之吊矣来格来歆歌毕四叩首兴平身执事者引主祭孝子诣酒樽所执事者举杯着酒授酒听歌瑟瑟玉瓒黄流在中求神于阴对越雍雍歌毕捧酒绕堂听歌溯丧礼之攸隆每灌地而降神未脂膏而求阳先沥酒以求阴通明烟而一滴祈灵爽之式凭思昊天之枉极俨陟降以来临绍庭酌酒而再三 哀思耿耿而沸腾歌毕诣降神位释仗跪启帏三沥 沥酒沥酒盖帏俯听歌巨福郁郁而青青 旨酒必必而芬芳钦此醇醪而有恪 灵其旨吐以来临歌毕倚仗立奏大小乐下階复位跪释仗 二叩首兴平身 乐止三亚初行三献礼主祭孝子诣大人灵柩位前跪初献帛听歌既作既组玉帛光扬匪物则盛恭敬昱将歌毕初进帛 初献爵伏俯听读祝文清酒既载我将我享酌言尝之神保是享歌毕初进爵 初献听歌嘉肴脾居炮之 之是用初献 孔惠孔时歌毕初进扶仗立下階倚仗二期颡 扶仗执事者引主祭孝子升堂亚献仪物释仗跪亚献帛俯听歌币帛盈吕式礼再陈以孝以亨 来止薰薰歌毕亚进帛亚献爵俯伏听歌华酌既陈 室人入又乐具入奏以妥以郁歌毕亚进爵亚献肝俯伏听歌有必其香有椒其馨以蒸以享祀事孔明歌毕亚进肝倚仗立下階复位二期颡倚仗执事者引主祭孝子升堂终献仪物就位跪俯听歌厥匪玄薰用献至三神保之格 无有后艰歌毕终进帛终献爵俯伏听歌洗爵奠假饮酒之玉不醉无归式燕且喜歌毕终进爵终献鱼俯伏听歌其肴淮河举网得鱼熟而蔫之勿荐勿餐终进鱼倚仗平下階复位二期颡倚仗立侑食礼主祭孝子升堂奠侑食就位跪执事才以题箸授以羹饭授架题箸听歌餐餐人子可以乐饥佐以刑羹式餐庶几歌毕进羹进饭倚仗立下階复位二期桑倚仗立孝子退位西階孝妇升堂奠茶俯伏听歌维山有茗 其叶青青于以奠之既青且芬歌毕四期颡哭归丧次引主祭孝子升执事者排班送神起丝竹之音听歌瞻之洋洋人兮若有酌彼金既醉以酒神其去矣矧敢多又白央央适彼乐土歌毕歌肴核维旅既又享之笾豆有楚我其收之钟鼓送尸神保聿归既齐既稷废撤不迟歌毕化钱化帛四期颡倚仗立孝子哭归丧次奏大乐循彼南陔言采其阑 眷恋庭帏 心不惶安彼居之子 罔或游盘馨尔夕膳 洁尔晨餐循彼南陔 厥草油油 彼居之子 色思其柔眷恋庭帏 心不惶留馨尔夕膳 洁尔晨羞有獭有獭 在河之洲 凌凌赴汨 噬鲂捕鲤嗷嗷林鸟 受哺于子 养隆敬薄 惟禽之似最增尔虔 以介丕祉茶是君山茶水是井中水亡人来漱口欲饮甚堪夸一杯茶奠一声哀痛哭堂前口莫开今晚不知风雨夕何日魂梦又归来二杯茶奠二声哀手捧椒花献灵台千呼万请不应要的相见梦中来三杯茶奠三声哀一别幽冥再见难今日灵前空奠泪明日山头土一堆一杯酒酒味香叹人生 草上霜日月如梭过光阴似箭忙且看人老如花谢惟有西风吊夕阳娘爹二杯酒酒味甜叹人生弓上弦日月壶中转乾坤洞里仙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三杯酒酒味佳叹人生 水上花白发风前烛红颜浪里沙从此敬荐音容远西望长安不见家孝眷迎宾歌挽章 无歌空断九回肠请歌春夏秋冬景 荐送亡人裕后昌春色到人家 满地莺花 马蹄芳草夕阳斜 杜字一声春去了减却芳华叹人生少年春色老来赊长夏火光红 绿树阴浓 密罗江上鼓冬冬 招魂屈子归来未剩有骚风叹人生 莫辞长夏醉何筒秋月不寻常 桂子飘香 天风吹下舞芬芳 想见广寒仙子咏舞罢霓裳叹人生 团圆秋月晦无光残冬冻不开 一段香来 暮年光景瘦如梅 头上戴霜霜戴雪白发皑皑 叹人生 断送残冬酒几杯春日气氤氲柳嫩花新锦城丝管日纷纷 眼看春色如流水昼夜无停叹人生 一年又过一年春夏日永如年绿橘红莲点溪荷叶叠青钱 水晶帘动微风起枕簟安然叹人生 何须苦苦受熬煎秋月挂银河山瘦云罗枫岸纷纷落叶多 独怜一雁飞南浃受尽奔波叹人生 得蹉跎处且蹉跎冬日物凋零柏翠松青北风吹雁叶纷纷 试问相思似春色今日何存叹人生 遮盖英雄一古坟春日晓光融 万紫千红少年景象宛相同 莫谓青春长不老瞬夕成翁叹人生 伊谁常是耍孩童夏日似年长 暑热非常 松阴竹下送清凉 为与同心频一醉无事恕伤叹人生 休牵利锁与名韁秋日雁横头 木落空山 今时不比旧时颜 遥忆千秋停止客仙境幽闲叹人生 几人去后几人还冬日雪霜天 一岁周全 功成身退感时迁 纵到荣华无敌处也是徒然 叹人生 只有芳名万古传拐李先生道法高钟离老子把扇摇洞宾背剑青风起湘子神仙奏玉箫国舅手执云游板采和童子献蟠桃仙姑来进长生酒果老骑驴献红袍正月旦 是新春春宵一刻值千金 且看欲尽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伤心处 何人不起故园情二月至 春社还 呢喃燕子绕梁间 去日渐多来日少 别时容易见时难伤心处 更无人去倚阑杆三月三 上巳辰 清明时节雨纷纷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伤心处 不知何日吊湘君四月至 麦秋期 不知春去几多时 莫辞盏酒十分醉 只恐风花一片飞伤心处 青山一路鸟归辞五月五 属端阳 凭阑十里支荷香 弓梦还香归故里 何人冷客吊潇湘伤心处天涯一望断人肠六月六小暑天点溪荷叶叠青钱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好无限月常圆伤心处一滴何曾到九泉七月七巧辰卧看牵牛织女星去日儿童皆长大 昔年亲友丰凋零伤心处愁见河桥酒慢清八月半月光华冷露无风湿桂花同来玩月人何处 北斗阑杆南斗斜伤心处中庭坐白树凄鸦九月九又重阳漾漾白露结为霜风吹满地无人扫 三湘楚泽泪沾裳伤心处死后犹留枯骨香十月到小阳春百岁曾无百岁人冬景苍苍多少影 阴风切切尽悲声伤心处胡卢河上泪沾巾葭月到雪漫天朔风吹絮泪潺然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阑关马不前伤心处满眼蓬蒿共一尖腊月满一年周人自伤心水自流有钱浪子皆空手 没齿儿童尽白头潇湘夜雨最凄清 听罢潇湘百感生 已是恼人眠不觉 况添尘世别离情叹人生谁长风雨听鸡鸣山市晴岚若画屏日中买卖不留停 朝开暮罢人归去 惟剩风峦几点青叹人生往来聚散若浮萍远浦归帆趁落晖 钓舟也解泊鱼矶 为何一棹瀛洲客 望断天涯竟不归伤心处今日花开又一年叹人生脱却红尘去似飞烟似晚钟云树边钟声嘹亮出深烟敲门试问禅和子佛日为何不久延叹人生自古从无不夜天渔村夕照射蓬门洒网烹鱼酒一樽共道夕阳无限好匆匆只是近黄昏叹人生谁能在世并乾坤平沙落雁水云湄饮啄飞鸣各适时君有人兮惊又起浮生聚散一犹之叹人生谁能长聚不分离洞庭秋月照波心荡漾明珠落水深月正光华人忽掩 少年不觉二毛侵叹人生长生可买岂无金江天暮雪玉成堆野外梅花对雪开何不跨驴偏跨鹤 几时踏雪再寻梅叹人生风光留待后人来秀野春光景色新踏青斗草乐芳辰 今春已去来春又 未必年年趁好春叹淑媛一辈新人换旧人碧潭秋月映清华 水月交辉夜色赊 木道素娥霜怨苦 故招仙侣宴流霞叹淑媛冰轮白满又西斜桃洞朝霞日正迟晓妆楼上望迷离狂风落尽深红色柳叶成荫子满枝叹淑媛红颜虽好几何时梧桐暮雨暗纷纷似雾如烟掩落熏细点几催萱草萎恨声还杂挽歌闻叹淑媛春荣秋悴死生分九曲清流弯复弯滔滔西去接螺寰芳坟已逐烟波远知入瑶池第几班叹淑媛水不回头人不还三峰叠嶂势参天搔首天关可问仙瑶姬真固有后人岂尽不心虔叹淑媛白日飞升恐未然腾去翠碧暮而朝入世峨嵋翠易消若与青山长不老 玉颜何至暗中凋叹淑媛无常一到孰能逃幕阜丹崖欲上难徒闻仙子炼金丹欧桃柳母名钟鼓 未食长生药一丸叹淑媛有好名山仙一般亡人一去不复还魂升魄降天地间绕柩挽章歌几遍 归山好 好归山归山好 归山好世事将来一笔扫 红尘傀儡线提牵 线断之时身跌倒无贵贱 没老少年年岁岁埋芳草 归山好归山好 急急回头莫说早光阴似箭日如梭 没齿孩童形又稿 休忧虑免烦恼 前程到底难分晓归山好归山好休道儿孙果是宝高曾祖考妣生前喜得儿孙个个好柩在堂前家里绕只怕在生不得了 归山好归山好 神仙做得也心燥服气炼形历几秋难逃霹雳一声讨 吕纯阳张果老 至今未见游街道高山本是千年屋大厦如同借住般 盖棺定长夜间 江流不断水潺潺好归山好归山看破丛来生死关那分富贵与贫贱 不论痴呆与奸巧月既望形又弯盈灵消长总循环 好归山好归山 清明祭扫各班班陈肴布奠哭声失焚钱化帛泪潺潺即诰赠宠锡颁焚 黄墓道 不心关好归山好归山报晓金鸡闹市寰 黎明发引轩车驾 绕柩家人泣泪潺亲友送路际扳 亡人就道笑开颜 送归山送归山 悼恸亡人去不还车声已驾别人寰明朝路上迢迢往 风飘飘雨凄凄 亡人别了几时归送归山送归山 送到南天白石关白石关头多景象 亡人收拾出尘凡金鸡叫天将明 孝子堂前恸哀情 送归山送归山 却笑华胥是梦间无情路鬼门关 别是容易见时难 鸡既明天又光 孝子扶柩泪汪汪归山好归山好 归到山头起华表 青龙白虎绕灵堂子子孙孙荣耀耀着紫袍 授官诰 千秋万载回光照 子孙罗拜柩之前 恍惚神灵在几筵时物敬重无别祝 愿灵垂荫万千年。

中国古代吉礼叙说

中国古代吉礼叙说

中国古代吉礼叙说作者:常会营来源:《中华瑰宝》2021年第12期《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其中,祀反映在古代礼仪制度上,即为吉礼。

『吉』取事神致福之意。

古时祭祀种类繁多,包括天地先祖、日月星辰、山林川泽、社稷宗庙等,大体可归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吉礼作为『五礼』之首,有着浓厚的报本反始、敬天法祖、崇德报功的文化意味。

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义之邦,礼乐并行,相须为用。

礼乐的根本在于营造一种秩序井然、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得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故孔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广要道》)礼与古代祭祀致敬鬼神密切相关。

历史学家郭沫若指出:“礼是后来的字,大概礼之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中,古人“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事谓祀之、祭之、享之,即国家通过祭祀天神、地祇、人鬼来祈求佑护、驱祸致福。

吉礼的分类根据祭祀等级来划分,古代祭祀可以分为国家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

具体而言,如果按国家社会成员等级划分,则有天子祭祀、诸侯祭祀和士庶祭祀;而在现代社会,祭祀类型则应包括国家祭祀、城市祭祀、乡村祭祀。

由此来看,国家祭祀应与民间祭祀相对,与今之城市祭祀、乡村祭祀相对,是一个国家政府所规定并举行的国家性祭祀礼制及祭祀行为。

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

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

大夫祭五祀,岁遍。

士祭其先。

”即天子可以祭祀天神地祇,祭祀四方神,祭祀名山大川,祭祀五祀。

而何为五祀?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首先,祭祀五行之神。

《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云,五祀要祭祀五行之神,即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

他们皆是古代贤能,是治理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卓越功勋者,所以要祭祀他们。

祭奠礼仪

祭奠礼仪

祭奠礼仪这个是在邵阳市区邵东县新邵县一带,一般的老了人,亲戚都会祭奠,所使用的三献礼,属于儒家礼仪,下面是通行的礼仪仪式。

三献礼周志军湖南省邵东县范家山镇井冲村灵官庙谢秉直周志军整理通:行xx礼,陈设备,内外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鸣炮(或加喊:升炮)。

引:升三炮。

+ 通:击鼓(或:发鼓)。

引:击鼓三通。

通:鸣金(大锣)。

引:鸣金三匝。

通:大乐。

引:大乐三吹。

(有的中间还有“大筒三发)通:细乐。

引:细乐三奏。

通:金鼓。

(或:合奏)引:金鼓齐鸣。

通:更细乐。

引:更细乐长奏。

通:就位。

(指初位,如果是成服,就最好喊成“出帷”)引:主祭者皆就位。

(注意:如果是成服,就喊:主祭孝子率孝媳孝孙等,含哀,执杖,匍匐,出帷,就位)。

通:参神。

(或:参灵)。

引:皆参神(作一个揖)。

(注意:我今天看到,有人在行礼时候,参灵后就跪下来三叩首,再去盥洗,然后就直接去上香,这就不对了)。

通:盥洗。

引:行盥洗礼,主祭者,诣盥洗所,就位,(成服喊:“主祭孝子诣盥洗所,就位,搁杖...)授巾,盥洗,巾净,盥洗毕。

通:复位。

引:主祭者降复初位。

通:跪。

引:皆跪。

(如果成服就加喊:通:卧杖。

引:皆卧杖下同)。

通:叩首。

引:皆叩首。

(如果是成服就喊:通:稽颡;引:皆稽颡稽首。

下同)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起立。

引:皆起立。

(也可以喊“兴平身”)通:上香。

引:行上香礼,主祭者诣香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通:叩首。

引:皆叩首。

通:上香。

引:执事者一上香,二上香,三上香,执事者举壶酌酒,献酌,祼地,翻酌,乐止,伏俯,读文。

------ -读文毕,复乐,上香礼成。

通:起立。

引:皆起立。

通:复位。

引:主祭者降复初位,就位。

(注意,这里,有时候,在行礼时,每一次复到初位,都要跪下,行叩首礼后,再起立,行下面的礼仪。

)通:初献。

引:行初献礼,主祭者由东阶升诣xxx老大人(孺人)之食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通:叩首。

中国古代祭礼与冠礼

中国古代祭礼与冠礼

古代家礼一祭礼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这一特点的形成,大体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故而后代对祖先应事死如事生。

其二,中国古代的人们一直推崇孝道,虔诚地祭祀考、妣bǐ即已故的父、母,以及历代祖先,定时向他们奉献食物,便是孝的具体体现。

在商代,贵族们已依据繁杂的礼节来祭祀祖先。

到周代,周天子、诸侯、大夫和适士(上士。

古代官阶之一。

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

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担任。

《礼记〃祭法》:“适士二庙一坛。

”xx:“适士,xx也。

”xx集解:“愚谓适士,谓大宗世适为士者也。

”《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清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

”清夏炘《学礼管释〃释祔》:“礼,大夫三庙,适士二庙,三庙者上及曾祖,二庙者祖考而已。

”一说,指诸侯所荐仕于天子之士和诸侯之士有功而王朝颁授爵命者。

宋张载《正蒙〃王禘》:“适士,疑诸侯荐於天子之士及王朝爵命之通名。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诸侯所荐仕於天子而受王命为士者,与诸侯之士有功而王命之者,皆曰适士。

适士,对庶士之称。

”)都建立宗庙,其中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适士二庙。

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便在宗庙中举行。

庶士(官府小吏。

《国语〃鲁语下》:“自庶士以下,皆xx。

”xx注:“庶士,下士也。

”《礼记〃祭法》:“庶士、庶人xx,死曰鬼。

”xx疏:“庶士,府史之属。

”《汉书〃王莽传中》:“更名秩,百石曰庶士。

”)、庶人没有资格建立宗庙,只能“祭于寝”,即在住处的厅堂中祭祀祖先。

祭祀时,卿大夫可用“少牢”,即一羊、一豕,即比“太牢”少一头牛。

士和庶人可用一豕。

先秦时,祭祀祖先,都要立“尸”,即通过卜筮来选择一位代替祖先、坐在祖先座位上来接受祭祀、享用祭品的活人。

立“尸”的原因。

按汉代大儒郑玄的解释,是因为“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

民间祭奠礼仪-三献礼仪之一-成服礼

民间祭奠礼仪-三献礼仪之一-成服礼

民间祭奠礼仪-三献礼仪之一-成服礼湖南省邵东县范家山镇井冲村灵官庙坱谢秉直周志军整理通:行成服礼,陈设备,内外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升炮。

引:升三炮。

通:击鼓(或:发鼓)。

引:击鼓三通。

通:鸣金。

引:鸣金三匝。

通:大乐。

引:大乐三吹。

通:细乐。

引:细乐三奏。

通:金鼓。

(或:合奏)引:金鼓齐鸣。

通:更细乐。

引:更细乐长奏。

通:就位。

引:主祭孝男,执杖,率孝孙等,含哀悲泣,皆整冠服,匍匐,出帏,就位。

通:参神。

(或:参灵)。

引:皆参神(躹一个躬)。

通:盥洗。

引:行盥洗礼,主祭孝男,执杖,匍匐诣盥洗所,就位,搁杖,授巾,盥洗,巾落,盥洗毕。

通:上香。

引:行上香礼,主祭孝男(看情况是谁,就喊谁,如"孝孙,孝女,……)执杖匍匐诣香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通:卧杖。

引:皆卧杖。

通稽颡。

引:皆稽颡稽首。

通:上香。

引:执事者,初上香,亚上香(或“亚敬香”),三上香(或“三焚香”),初献茗,亚献茗,三献茗,执事者举壶酌酒,献酌(或“敬酌”),祼地,翻酌,俯伏。

通: 乐止。

引: 读文。

(念祭文)-读文毕,复乐。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上香礼成。

通:复位。

引:主祭孝男降复初位,就位。

(说明: 有的这里跪下三稽颡)通:初献(或“奠”)。

引:行初献礼,主祭者由东阶升诣xxx老大人(孺人)之食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通: 卧杖。

引: 皆卧杖,执事者,酌酒,初献酌,祼地(或“酹酒),献膞,呈箸,初献毕。

通: 稽颡。

引: 皆稽颡稽首。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初献礼成。

通:复位。

引:主祭孝男由西阶降复初位,就位。

通:亚献。

引:行亚献礼,主祭者(看情况,是谁去献,就喊成是谁) 由东阶升诣xxx老大人(孺人)之食案前,就位。

通:跪。

引:皆跪。

通: 卧杖。

引: 皆卧杖,执事者,酌酒,献酌,祼地,翻酌,献禽,呈箸,亚献毕。

通: 稽颡。

引: 皆稽颡稽首。

通:兴平身。

引:皆兴平身,亚献礼成。

通:复位。

引:主祭者,由西阶降复初位,就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外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擂鼓三通鼓严鸣金三阵鸣金 奏大乐大乐止奏小乐小乐止起丝竹之音丝竹之音止擂鼓鸣金焚香炳烛发炮燃灯奏大乐乐止执事者排班净堂听歌裳衣授尸名器陈述东西并列上下攸宜玩好法物灿然具厘煅修攸设布陈多品乃贵笾豆具盈歌毕孝子哭出丧次四叩首下阶更服听歌去尔玄冠授尔齐衰遂制成服恪守丧次歌毕主祭孝子就位跪俯伏三亚初三亚初听歌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所乐思其所嗜爱乎有见忾乎有闻洋洋如在陟降其灵歌毕四叩首兴平祭孝子诣东堂浣洗所着水浸巾听歌以浣以濯用涤其尘明洁其体内肃厥心歌毕执事者引主祭孝子诣香案前就位跪三上香上香 进香俯伏听歌黄云如盖青烟如丝芬芬郁郁神其鉴兹歌毕倚仗立下阶复执事者排班迎神听歌游神为变精气为神既求诸阳求复诸阴恍兮惚兮陟降其庭三亚初三亚初神之吊矣来格来歆歌毕四叩首兴平身执事者引主祭孝子诣酒樽所执事者举杯着酒授酒听歌瑟瑟玉瓒黄流在中求神于阴对越雍雍歌毕捧酒绕堂听歌溯丧礼之攸隆每灌地而降神未脂膏而求阳先沥酒以求阴通明烟而一滴祈灵爽之式凭思昊天之枉极俨陟降以来临绍庭酌酒而再三 哀思耿耿而沸腾歌毕诣降神位释仗跪启帏三沥 沥酒沥酒盖帏俯听歌巨福郁郁而青青 旨酒必必而芬芳钦此醇醪而有恪 灵其旨吐以来临歌毕倚仗立奏大小乐下阶复位跪释仗 二叩首兴平身 乐止三亚初行三献礼主祭孝子诣大人灵柩位前跪初献帛听歌既作既组玉帛光扬匪物则盛恭敬昱将歌毕初进帛 初献爵伏俯听读祝文清酒既载我将我享酌言尝之神保是享歌毕初进爵 初献听歌嘉肴脾居炮之 之是用初献 孔惠孔时歌毕初进扶仗立下阶倚仗二期颡 扶仗执事者引主祭孝子升堂亚献仪物释仗跪亚献帛俯听歌币帛盈吕式礼再陈以孝以亨 来止薰薰歌毕亚进帛亚献爵俯伏听歌华酌既陈 室人入又乐具入奏以妥以郁歌毕亚进爵亚献肝俯伏听歌有必其香有椒其馨以蒸以享祀事孔明歌毕亚进肝倚仗立下阶复位二期颡倚仗执事者引主祭孝子升堂终献仪物就位跪俯听歌厥匪玄薰用献至三神保之格 无有后艰歌毕终进帛终献爵俯伏听歌洗爵奠假饮酒之玉不醉无归式燕且喜歌毕终进爵终献鱼俯伏听歌其肴淮河举网得鱼熟而蔫之勿荐勿餐终进鱼倚仗平下阶复位二期颡倚仗立侑食礼主祭孝子升堂奠侑食就位跪执事才以题箸授以羹饭授架题箸听歌餐餐人子可以乐饥佐以刑羹式餐庶几歌毕进羹进饭倚仗立下阶复位二期桑倚仗立孝子退位西阶孝妇升堂奠茶俯伏听歌维山有茗 其叶青青于以奠之既青且芬歌毕四期颡哭归丧次引主祭孝子升执事者排班送神起丝竹之音听歌瞻之洋洋人兮若有酌彼金既醉以酒神其去矣矧敢多又白央央适彼乐土歌毕歌肴核维旅既又享之笾豆有楚我其收之钟鼓送尸神保聿归既齐既稷废撤不迟歌毕化钱化帛四期颡倚仗立孝子哭归丧次奏大乐循彼南陔言采其阑 眷恋庭帏心不惶安彼居之子罔或游盘馨尔夕膳洁尔晨餐循彼南陔厥草油油 彼居之子色思其柔眷恋庭帏心不惶留馨尔夕膳洁尔晨羞有獭有獭在河之洲 凌凌赴汨噬鲂捕鲤嗷嗷林鸟受哺于子 养隆敬薄惟禽之似最增尔虔以介丕祉茶是君山茶水是井中水亡人来漱口欲饮甚堪夸一杯茶奠一声哀 痛哭堂前口莫开今晚不知风雨夕 何日魂梦又归来二杯茶奠二声哀 手捧椒花献灵台千呼万请不应要的相见梦中来三杯茶奠三声哀一别幽冥再见难今日灵前空奠泪明日山头土一堆一杯酒酒味香叹人生草上霜日月如梭过光阴似箭忙且看人老如花谢惟有西风吊夕阳二杯酒酒味甜叹人生弓上弦日月壶中转乾坤洞里仙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三杯酒酒味佳叹人生 水上花白发风前烛红颜浪里沙从此敬荐音容远西望长安不见家孝眷迎宾歌挽章 无歌空断九回肠请歌春夏秋冬景 荐送亡人裕后昌春色到人家 满地莺花 马蹄芳草夕阳斜 杜字一声春去了减却芳华叹人生少年春色老来赊长夏火光红 绿树阴浓 密罗江上鼓冬冬 招魂屈子归来未剩有骚风叹人生 莫辞长夏醉何筒秋月不寻常 桂子飘香 天风吹下舞芬芳 想见广寒仙子咏舞罢霓裳叹人生 团圆秋月晦无光娘爹残冬冻不开 一段香来暮年光景瘦如梅 头上戴霜霜戴雪白发皑皑叹人生断送残冬酒几杯春日气氤氲 柳嫩花新锦城丝管日纷纷 眼看春色如流水昼夜无停叹人生 一年又过一年春夏日永如年 绿橘红莲点溪荷叶叠青钱 水晶帘动微风起枕簟安然叹人生 何须苦苦受熬煎秋月挂银河 山瘦云罗枫岸纷纷落叶多 独怜一雁飞南浃受尽奔波叹人生 得蹉跎处且蹉跎冬日物凋零 柏翠松青北风吹雁叶纷纷 试问相思似春色今日何存叹人生 遮盖英雄一古坟春日晓光融 万紫千红少年景象宛相同 莫谓青春长不老瞬夕成翁叹人生 伊谁常是耍孩童夏日似年长 暑热非常松阴竹下送清凉 为与同心频一醉无事恕伤叹人生 休牵利锁与名缰秋日雁横头 木落空山今时不比旧时颜 遥忆千秋停止客仙境幽闲叹人生 几人去后几人还冬日雪霜天 一岁周全功成身退感时迁 纵到荣华无敌处也是徒然叹人生 只有芳名万古传拐李先生道法高钟离老子把扇摇洞宾背剑青风起湘子神仙奏玉箫国舅手执云游板采和童子献蟠桃仙姑果老正月旦 是新春春宵一刻值千金 且看欲尽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伤心处 何人不起故园情二月至 春社还 呢喃燕子绕梁间 去日渐多来日少 别时容易见时难伤心处 更无人去倚阑杆三月三 上巳辰 清明时节雨纷纷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伤心处 不知何日吊湘君四月至 麦秋期 不知春去几多时 莫辞盏酒十分醉 只恐风花一片飞伤心处 青山一路鸟归辞五月五 属端阳 凭阑十里支荷香 弓梦还香归故里 何人冷客吊潇湘伤心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六月六 小暑天 点溪荷叶叠青钱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好无限月常圆伤心处 一滴何曾到九泉七月七巧辰 卧看牵牛织女星 去日儿童皆长大 昔年亲友丰凋零伤心处 愁见河桥酒慢清八月半 月光华 冷露无风湿桂花 同来玩月人何处 北斗阑杆南斗斜伤心处中庭坐白树凄鸦九月九又重阳漾漾白露结为霜风吹满地无人扫 三湘楚泽泪沾裳伤心处死后犹留枯骨香十月到小阳春百岁曾无百岁人冬景苍苍多少影 阴风切切尽悲声伤心处胡卢河上泪沾巾葭月到雪漫天朔风吹絮泪潺然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阑关马不前伤心处满眼蓬蒿共一尖腊月满一年周人自伤心水自流有钱浪子皆空手 没齿儿童尽白头潇湘夜雨最凄清听罢潇湘百感生 已是恼人眠不觉 况添尘世别离情叹人生谁长风雨听鸡鸣山市晴岚若画屏日中买卖不留停 朝开暮罢人归去 惟剩风峦几点青叹人生往来聚散若浮萍远浦归帆趁落晖钓舟也解泊鱼矶 为何一棹瀛洲客 望断天涯竟不归叹人生脱却红尘去似飞烟似晚钟云树边钟声嘹亮出深烟 敲门试问禅和子 佛日为何不久延叹人生自古从无不夜天渔村夕照射蓬门洒网烹鱼酒一樽 共道夕阳无限好 匆匆只是近黄昏叹人生谁能在世并乾坤平沙落雁水云湄饮啄飞鸣各适时 君有人兮惊又起 浮生聚散一犹之叹人生 谁能长聚不分离洞庭秋月照波心 荡漾明珠落水深 月正光华人忽掩 少年不觉二毛侵伤心处今日花开又一叹人生长生可买岂无金江天暮雪玉成堆野外梅花对雪开何不跨驴偏跨鹤几时踏雪再寻梅叹人生风光留待后人来秀野春光景色新踏青斗草乐芳辰今春已去来春又未必年年趁好春叹淑媛一辈新人换旧人碧潭秋月映清华水月交辉夜色赊木道素娥霜怨苦故招仙侣宴流霞叹淑媛冰轮白满又西斜桃洞朝霞日正迟晓妆楼上望迷离狂风落尽深红色柳叶成荫子满枝叹淑媛红颜虽好几何时梧桐暮雨暗纷纷似雾如烟掩落熏细点几催萱草萎恨声还杂挽歌闻叹淑媛春荣秋悴死生分九曲清流弯复弯滔滔西去接螺寰芳坟已逐烟波远知入瑶池第几班叹淑媛水不回头人不还三峰叠嶂势参天搔首天关可问仙瑶姬真固有后人岂尽不心虔叹淑媛白日飞升恐未然腾去翠碧暮而朝入世峨嵋翠易消若与青山长不老 玉颜何至暗中凋叹淑媛无常一到孰能逃幕阜丹崖欲上难徒闻仙子炼金丹欧桃柳母名钟鼓 未食长生药一丸叹淑媛有好名山仙一般亡人一去不复还魂升魄降天地间 绕柩挽章歌几遍 归山好 好归山归山好 归山好世事将来一笔扫红尘傀儡线提牵线断之时身跌倒无贵贱 没老少年年岁岁埋芳草 归山好归山好急急回头莫说早光阴似箭日如梭没齿孩童形又稿 休忧虑免烦恼 前程到底难分晓归山好归山好休道儿孙果是宝高曾祖考妣生前喜得儿孙个个好柩在堂前家里绕只怕在生不得了 归山好归山好 神仙做得也心燥服气炼形历几秋难逃霹雳一声讨 吕纯阳张果老 至今未见游街道高山本是千年屋大厦如同借住般 盖棺定长夜间 江流不断水潺潺好归山好归山看破丛来生死关那分富贵与贫贱 不论痴呆与奸巧月既望形又弯盈灵消长总循环 好归山好归山 清明祭扫各班班陈肴布奠哭声失焚钱化帛泪潺潺即诰赠宠锡颁焚 黄墓道 不心关好归山好归山报晓金鸡闹市寰 黎明发引轩车驾 绕柩家人泣泪潺亲友送路际扳 亡人就道笑开颜 送归山送归山 悼恸亡人去不还车声已驾别人寰明朝路上迢迢往 风飘飘雨凄凄 亡人别了几时归送归山送归山 送到南天白石关白石关头多景象 亡人收拾出尘凡金鸡叫天将明 孝子堂前恸哀情 送归山送归山 却笑华胥是梦间无情路鬼门关 别是容易见时难 鸡既明天又光 孝子扶柩泪汪汪归山好归山好 归到山头起华表 青龙白虎绕灵堂 子子孙孙荣耀耀着紫袍 授官诰 千秋万载回光照 子孙罗拜柩之前 恍惚神灵在几筵时物敬重无别祝 愿灵垂荫万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