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特点、来源

合集下载

成语ppt课件

成语ppt课件

成语的语法特点
结构类型
成语的主要结构类型是并列式 和偏正式。
并列式
并列式成语由两个或多个意义 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并列组成, 如“风雨无阻”。
偏正式
偏正式成语由一个中心词和一 个修饰词组成,如“一目了然 ”。
语法功能
成语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 词,不能拆分使用。
成语和谚语的区别
定义
用法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 ,多为口传耳授,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 和智慧。
详细描述
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成语词典,可以增强对成语的兴趣和理解。同时,可以更 好地掌握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建议在阅读过程中结合多种感官,如听音 频、看图片等,以增强记忆和理解。
参与成语填空和成语接龙等游戏
总结词
锻炼应用能力、加深记忆
详细描述
通过参与成语填空和成语接龙等游戏,可以锻炼应用成语的能力,加深对成语的 记忆。建议在游戏过程中注重游戏的规则和要求,积极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
语义特点
成语的语义通常具有整体性、描述性、比喻性 和文化性。
整体性
成语的意义不是其组成词汇的简单组合,而是一 个完整的意义。
描述性
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如“千钧一发”形容 情况危急。
比喻性
成语经常使用比喻来表达意思,如“火冒三丈” 形容愤怒到极点。
文化性
成语通常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文化和传统。
社会现象
部分成语描述了社会现象,如“买椟还珠”、“掩耳盗铃 ”等,这些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
社会价值观
一些成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如“重义轻利”、“ 忠孝两全”等,这些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道德、荣誉和 利益的看法。

成语和注释

成语和注释

成语和注释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成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具有简洁、明了、形象、富有韵律美和文化内涵等特点,是中国语言和文化中的珍贵财富。

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来源、注释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成语这一重要的语言符号。

一、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由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内涵,被广泛地应用于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中,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语的特点1.简洁明了:成语的语言表达非常简洁,只用几个字就能表达出复杂的含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形象生动:成语的语言表达往往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进行的,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富有韵律美:成语的语言表达往往具有一定的韵律美,使人们感到愉悦。

4.文化内涵:成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成语的分类成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照意义分类: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达的意义进行分类,如动物成语、人物成语、自然现象成语、社会生活成语等。

2.按照来源分类:成语可以按照它们的来源进行分类,如古代文献成语、民间故事成语、历史典故成语等。

3.按照结构分类:成语可以按照它们的结构进行分类,如四字成语、六字成语、八字成语等。

4.按照用法分类:成语可以按照它们的用法进行分类,如谚语、俗语、歇后语等。

四、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文献:中国古代文献中流传着大量的成语,如《论语》、《诗经》、《楚辞》等。

2.历史典故: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人物和故事都成为了成语的来源,如“三顾茅庐”、“刻舟求剑”等。

3.民间故事:中国的民间故事中也出现了很多成语,如“卧薪尝胆”、“杀鸡取卵”等。

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VS
详细描述
例如成语“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心中 有完整的竹子形象,现在引申为对某事有 充分的准备和信心。其中“心中有完整的 竹子形象”是原意,“充分的准备和信心” 是引申出的新含义。
03
成语的修辞手法
比喻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两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
04
成语的运用
文学作品
1 2
丰富语言表现力
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丰富语言的表达,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使用成语,文学作品可以更准确地刻画人物 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
营造意境
成语的运用有助于营造特定的意境和氛围,使读 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出自《吕氏春秋》,形容自欺欺人、 不顾事实的行为。
画蛇添足
出自《战国策》,形容多此一举、弄 巧成拙的行为。
神话传说
精卫填海
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形容意志坚定、不畏艰难的精神。
夸父逐日
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形容人追求目标、不畏艰险的决心。
民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形容人悲痛欲绝、情感真挚。
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成语被翻译成外文,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 语言财富。
保护和传承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机构致力于成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 过各种方式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成语。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成语的特点、来源

成语的特点、来源

成语的特点、来源成语:即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上像短语或小句但有了定型的语言备用单位。

1、特点:结构的稳固性,不可改动,如:背信弃义、移风易俗。

意义的整体性,并非字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特定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意义。

如:胸有成竹、三人成虎、水中捞月、快马加鞭、得寸进尺、斩草除根、下落不明、口耳相传、心如刀割、不义之财。

古代神话寓言,如: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叶公好龙、愚公移山、朝三暮四、黔驴技穷、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破镜重圆、请君入瓮、闻鸡起舞、望梅止渴、四面楚歌、曲高和寡、举案齐眉、东山再起、败军之将、韩信将兵。

古代典籍、诗文,如:文质彬彬《论语•雍也》、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切磋琢磨《诗经•卫风》、闻过则喜《孟子・公孙丑》、洋洋大观《庄子•天地》群众的口头语言,如: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敝帚自珍《典论•论文》、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一干二净、三长两短、拐弯抹角、分秒必争、爱财如命、安家落户、白纸黑字、百年大计、人山人海、指手画脚、直来直去、大男大女。

3、作用:恰当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言简意赅,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愚公移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使文章生动形象,如:“掩耳盗铃”喻自欺欺人、“口蜜腹剑”喻嘴甜心狠、“异想天开”喻想法不切实际、“千言万语”喻话语很多。

能够协调句式,增强节奏感,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附录一:成语中易写错的字(括号中为正确)出人投地(头)走头无路(投)众口烁金(铄)中流抵柱(砥)乌和之众(合)直接了当(截)(罔)真知卓见(灼)张慌失措(皇(贷)再接再励(厉)运筹帷握(幄)欲盖弥张(彰)(杳)同仇敌慨(忾)投机捣把(倒)图穷匕现(见)(饰)无耻滥言(澜)相形见拙(绌)消声匿迹(销)(销)修茸一新(葺)诩诩如生(栩)暇思迩想挺而走险(铤)叹为观只轻歌漫舞(曼)前踞后恭披肝历胆(沥)篷筚生辉暗然失色(黯)按步就班并行不背(悖)不加思索陈词烂调(滥)穿流不息愤发图强(奋)蜂涌而至感人肺腹(腑)膏梁子弟汗流夹背(浃)好高鹜远涣然一新(焕)积毁消骨 修养生息(休)宣宾夺主(喧)(遐)一张一驰(弛)一愁莫展(筹)言简意该(赅(止)世外桃园(源)如法泡制(炮)磬竹难书(罄(倨)迫不急待(及)破斧沉舟(釜)披星带月(戴(蓬)沤心沥血(呕)奴颜卑膝(婢)弄巧成绌(拙(部)白璧无暇(瑕)别出新裁(心)病入膏盲(肓(假)草管人命(菅)层峦迭嶂(叠)缠绵悱测(恻(川)惮精竭虑(殚)耳儒目染(濡)飞扬拔扈(跋(拥)斧底抽薪(釜)富丽堂黄(皇)肝脑途地(涂(粱)功亏一匮(篑)鬼计多端(诡)海角天崖(涯(骛)和霭可亲(蔼)轰堂大笑(哄)怙恶不俊(悛(销)急流勇退(激)坚如盘石(磐)金榜提名(题)金壁辉煌(碧)精神焕散(涣)苦心孤旨(诣)口干舌躁(燥)烂竽充数(滥)离经判道(叛)礼上往来(尚)历兵秣马(厉)历精图治(励)缭原烈火(燎)留芳百世(流)流言非语(蜚)龙盘虎据(踞)录录无为(碌)落英宾纷(缤)貌和神离(合)美玉无暇(瑕)明辩是非(辨)名列前矛(茅)明火直仗(执)名记不忘(铭)摸糊不清(模)莫不关心(漠)默守成规(墨)目不交捷(睫)脑羞成怒(恼)凤冠霞佩(帔)振人心魄(震)民生凋弊(敝)不温不火(瘟)坐想其成(享)前扑后继(仆)兵慌马乱(荒)融汇贯通(会)巾国英雄(帼)日新月益(异)背景离乡(井)如洪气势(虹)空空如野(也)淋漓尽至(致)蛋丸之地(弹)怨天由人(尤)无可非异(议)洁然一身(孑)直言不诲(讳)锋芒必露(毕)故名思义(顾)相反相承(成)事得其反(适)劳役结合(逸)占了上峰(风)包罗万项(象)轻而一举(易)不可名壮(状)道貌暗然(岸)无精打彩(采)浮想联篇(翩)物及必反(极)无可质疑(置)及及可危(岌)人才倍出(辈)养尊处悠(优)受益非浅(匪)不求慎解(甚)出类拔粹(萃)自立更生(力)不可就药(救)忧心重重(忡)孩啼时代(提)争争日上(蒸)功不可抹(没)致关重要(至)应辨能力(变)珊珊来迟(姗)人至义尽(仁)义气用事(意)余勇可估(贾)永保青年(葆)举旗不定(棋)无则加免(勉)冒然行动(贸)哀声叹气(唉)针贬时弊(砭)当物之急(务)辛辛学子(莘)腆不知耻(恬)彼彼皆是(比)苇编三绝(韦)百孔千窗(疮)炉火纯清(青)自名得意(鸣)胜气凌人(盛)一本万历(利)势均利敌(力)悬梁刺骨(股)名思苦想(冥)珠丝马迹(蛛)全宜之计(权)老声常谈(生)一獗不振(蹶)立杆见影(竿)大气晚成(器)精兵减政(简)委屈求全(曲)棉里藏针(绵)合盘托出(和)举止安祥(详)大名顶顶(鼎)立案侦察(查)勾通南北(沟)纷至踏来(沓)以老卖老(依)口密腹箭(剑)山青水秀(清)不及不离(即)一泄千里(泻)嘻笑怒骂(嬉)滥芋充数(竽)卑躬曲膝(屈)岂人忧天(杞)吊以轻心(掉)震聋发聩(振)惩前必后(毖)坐地分脏(赃)装黄门面(潢璜)。

成语的特点有

成语的特点有

题目成语的特点答案解析成语不同于一般的词语临时性组合,它有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1.历代沿用:成语极多是历代沿用下来、重要历史事件、古籍中的神话寓言、经典名言等。

即使是民间俗语,也有不少是自古有之,它们被使用了上千年,故明显带有文言色彩。

能流传至今者,均久经时间洗礼,故它们都是千锤百炼的精彩之作。

2.完整意义:成语大多从历史故事。

神话寓言或经典名言概括而来,故不能单凭成语字面意思来理解,否则容易发生误解。

故使用时,必须了解该成语的来源。

典故及其发展变化,才能真正理解真正含义。

3.结构凝固:成语多数由四字构成(又称四字格成语),在长期使用时,已凝固成一个整体,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

成语中每个字一般不能随便更换。

例如:“掩耳盗铃”不能说成“掩耳偷铃”,“亡羊补牢”不能说成“亡牛补牢”。

4.词语次序一般不能随意颠倒:例如:“深谋远虑”不能说成“远虑深谋”,“标新立异”不能说成“立异标新”。

5.民族性内容:成语跟汉族的历史背景((如朝秦暮楚、三国鼎立)。

地理环境((如逐鹿中原、泾渭分明)。

经济生活((如雨后春笋、茶余饭后)及文化风俗((如棋逢对手、龙飞凤舞)等,有着密切联系。

6.形式简洁: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但原文多是一段话语,这就需要改造原文,压缩成四字。

这格式能符合汉人成双作对的心理,容易上口,内容又含蓄丰富。

例如:北朝乐府( 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压缩成“扑朔迷离”。

( 诗经·国风》:“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压缩成“一日三秋”。

7.形义多变:⑴异形成语:同一个成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却有两种以上的形式。

这主要指成语中个别字的不同。

例如:走马看花──走马观花拔苗助长──揠苗助长了如指掌──了若指掌不可救药──无可救药⑵同义成语:形式不同,意义却相近或相同。

例如: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土崩瓦解自高自大──妄自尊大──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⑶反义成语:两个成语意义相反,有的各由一个反义词构成。

关于成语特点和来源

关于成语特点和来源

成语解释解释基本解释[idiom;set phrase] 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

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组成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的特征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举例说明成语的特点和主要来源

举例说明成语的特点和主要来源

举例说明成语的特点和主要来源
(1)成语的特征
①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②结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

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更为“道远任重、任重路远”或“任重又道远”。

③风格典雅性
成语大都来自古代文献,其语体风格至今仍保留着原书面语庄重、典雅的特色。

在构成上大都保留着古语词、历史语词和古代语法结构。

这与惯用语、歇后语通俗、平易的风格不同。

(2)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寓言:如精卫填海
②历史故事:如望梅止渴
③诗文语句:如发号施令
④口头俗语:如狼子野心。

成语的特点

成语的特点

成语的特点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chénɡyǔ,idioms(周祖谟)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存有紧固的结构形式和紧固的观点,则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就是做为一个整体去应用领域的。

比如: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相反相成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经年累月千钧一发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七手八脚细大不捐坐井观天成语存有非常大一部分从古代相续延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存有古书上的成句,也存有从古人文章中放大而变成的词组,除了源自人民口里常说道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认知,有些从字面上就难于认知,特别就是典故性的。

例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据一定的比例。

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就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存有一定的原文。

例如“狐假虎威”自身利益《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自身利益《燕策》,“画蛇添足”自身利益《齐策》,“刻舟求剑”自身利益《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自身利益《韩非子·难势》,都就是古代的寓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的特点、来源
成语:即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上像短语或小句但有了定型的语言备用单位。

1、特点:
结构的稳固性,不可改动,如:背信弃义、移风易俗。

意义的整体性,并非字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特定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意义。

如:胸有成竹、三人成虎、水中捞月、快马加鞭、得寸进尺、斩草除根、下落不明、口耳相传、心如刀割、不义之财。

古代神话寓言,如: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叶公好龙、愚公移山、朝三暮四、黔驴技穷、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破镜重圆、请君入瓮、闻鸡起舞、望梅止渴、四面楚歌、曲高和寡、举案齐眉、东山再起、败军之将、韩信将兵。

古代典籍、诗文,如:文质彬彬《论语·雍也》、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切磋琢磨《诗经·卫风》、闻过则喜《孟子·公孙丑》、洋洋大观《庄子·天地》。

群众的口头语言,如: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敝帚自珍《典论·论文》、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一干二净、三长两短、拐弯抹角、分秒必争、爱财如命、安家落户、白纸黑字、百年大计、人山人海、指手画脚、直来直去、大
男大女。

3、作用:恰当运用成语,可以
使文章言简意赅,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愚公移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使文章生动形象,如:“掩耳盗铃”喻自欺欺人、“口蜜腹剑”喻嘴甜心狠、“异想天开”喻想法不切实际、“千言万语”喻话语很多。

能够协调句式,增强节奏感,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附录一:成语中易写错的字(括号中为正确)
出人投地(头)走头无路(投)众口烁金(铄)中流抵柱(砥)乌和之众(合)直接了当(截)自曝自弃(暴)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张慌失措(皇)仗义直言(执)责无旁代(贷)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欲盖弥张(彰)营私舞敝(弊)沓无音信(杳)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图穷匕现(见)退化变质(蜕)文过是非(饰)无耻滥言(澜)
相形见拙(绌)消声匿迹(销)心浮气燥(躁)形消骨立(销)修茸一新(葺)
修养生息(休)宣宾夺主(喧)诩诩如生(栩)暇思迩想(遐)一张一驰(弛)
一愁莫展(筹)言简意该(赅)挺而走险(铤)叹为观只(止)世外桃园(源)
如法泡制(炮)磬竹难书(罄)轻歌漫舞(曼)前踞后恭(倨)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披星带月(戴)披肝历胆(沥)篷筚生辉(蓬)沤心沥血(呕)
奴颜卑膝(婢)弄巧成绌(拙)暗然失色(黯)按步就班(部)白璧无暇(瑕)
别出新裁(心)病入膏盲(肓)并行不背(悖)不加思索(假)草管人命(菅)
层峦迭嶂(叠)缠绵悱测(恻)陈词烂调(滥)穿流不息(川)惮精竭虑(殚)
耳儒目染(濡)飞扬拔扈(跋)愤发图强(奋)蜂涌而至(拥)斧底抽薪(釜)
富丽堂黄(皇)肝脑途地(涂)感人肺腹(腑)膏梁子弟(粱)功亏一匮(篑)
鬼计多端(诡)海角天崖(涯)汗流夹背(浃)好高鹜远(骛)和霭可亲(蔼)
轰堂大笑(哄)怙恶不俊(悛)涣然一新(焕)积毁消骨(销)急流勇退(激)
坚如盘石(磐)金榜提名(题)金壁辉煌(碧)
精神焕散(涣)苦心孤旨(诣)
口干舌躁(燥) 烂竽充数(滥)
离经判道(叛)礼上往来(尚)历兵秣马(厉)历精图治(励)缭原烈火(燎)
留芳百世(流)流言非语(蜚)龙盘虎据(踞)录录无为(碌)落英宾纷(缤)
貌和神离(合)美玉无暇(瑕)明辩是非(辨)名列前矛(茅)明火直仗(执)
名记不忘(铭)摸糊不清(模)莫不关心(漠)默守成规(墨)目不交捷(睫)
脑羞成怒(恼)凤冠霞佩(帔)振人心魄(震)民生凋弊(敝)不温不火(瘟)
坐想其成(享)前扑后继(仆)兵慌马乱(荒)融汇贯通(会)巾国英雄(帼)
日新月益(异)背景离乡(井)如洪气势(虹)空空如野(也)淋漓尽至(致)
蛋丸之地(弹)怨天由人(尤)无可非异(议)洁然一身(孑)直言不诲(讳)
锋芒必露(毕)故名思义(顾)相反相承(成)事得其反(适)劳役结合(逸)
占了上峰(风)包罗万项(象)轻而一举(易)不可名壮
(状)道貌暗然(岸)
无精打彩(采)浮想联篇(翩)物及必反(极)无可质疑(置)及及可危(岌)
人才倍出(辈)养尊处悠(优)受益非浅(匪)不求慎解(甚)出类拔粹(萃)
自立更生(力)不可就药(救)忧心重重(忡)孩啼时代(提)争争日上(蒸)
功不可抹(没)致关重要(至)应辨能力(变)珊珊来迟(姗)人至义尽(仁)
义气用事(意)余勇可估(贾)永保青年(葆)举旗不定(棋)无则加免(勉)
冒然行动(贸)哀声叹气(唉)针贬时弊(砭)当物之急(务)辛辛学子(莘)
腆不知耻(恬)彼彼皆是(比)苇编三绝(韦)百孔千窗(疮)
炉火纯清(青)
自名得意(鸣) 胜气凌人(盛) 一本万历(利)
势均利敌(力)悬梁刺骨(股)
名思苦想(冥)珠丝马迹(蛛)全宜之计(权)老声常谈(生)一獗不振(蹶)
立杆见影(竿)大气晚成(器)精兵减政(简)委屈求全(曲)棉里藏针(绵)
合盘托出(和)举止安祥(详)大名顶顶(鼎)立案侦察(查)勾通南北(沟)
纷至踏来(沓)以老卖老(依)口密腹箭(剑)山青水秀(清)不及不离(即)
一泄千里(泻)嘻笑怒骂(嬉)滥芋充数(竽)卑躬曲膝(屈)岂人忧天(杞)
吊以轻心(掉)震聋发聩(振)惩前必后(毖)坐地分脏(赃)装黄门面(潢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