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产前超声筛查质控制度

合集下载

产前超声质量管理制度

产前超声质量管理制度

产前超声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规章制度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是医疗行为的“法律”,贯穿整个医疗行为过程,是医疗行为准则的重要依据。

严格落实贯彻医疗规章制度,是医院医疗管理的根本措施、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基础,是医疗安全保证的前提。

一、产前超声诊断室工作制度1.从事超声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母婴保健法》。

非医疗目的不得将胎儿性别告知病人。

2.每一位超声诊断医务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卫生部下发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超声产前诊断技术规范和各种规章制度。

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实行三级医师诊断制。

首诊医师发现可疑病例时,必须经科内两位以上医师检查后,方可出具超声诊断结果。

必要时转到超声专家会诊后再确定诊断。

4.产前彩色超声检查中对胎儿的各系统、各脏器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彩色超声报告单必须按照内容要求填写完整,签名清楚。

5.对产前超声诊断的各种明确的胎儿畸形,或可疑畸形病例,必须实行追踪随访,并将声像图储存备查。

6.凡经超声诊断的各种胎儿发育异常,由专人负责登记、随记、收集有关资料。

7.超声诊断医师负责与产前诊断医生一起配合进行产前诊断的介入手术,并按要求做好一切有价值的资料记录存储存档工作。

二、产前超声人员管理及培训制度合理配置产前超声人力资源,确保有足够的经过充分培训和有经验有资格的工作人员满足工作需要。

1.产前超声独立操作人员要求:具有执业医师证及医师资格证,接受过产前超声的系统培训,在本岗位从事妇产科专业超声检查工作5年以上。

2.人员培训及考核:工作人员应每1~2年至少参加1项省级或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

3未取得上岗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内参加技术培训。

4.定期组织内部人员学习,更新超声产前诊断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理论和操作水平,并作好培训记录。

5.科室人员每年应至少提交1篇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作为年度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

产前超声筛查的质量控制

产前超声筛查的质量控制

怀疑有异常时,最好嘱病人再进行下述详细系统
的胎儿畸形超声检查。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或有经
验的医师会诊。
精选课件ppt
33
胎盘:记录胎盘的位置、形态、厚度、成熟 度以及其与宫颈内口的关系,与脐带入口的 关系。 经腹、经会阴或经阴道探查有助于 明确宫颈内口和胎盘的关系。
胎盘异常有胎盘实质异常(钙化、局部
多普勒血流观察判断早发性IUGR
精选课件ppt
28
确定孕周、生长发育及体重估计
在初次超声检查时应联合应用头颅的测量如 BPD、HC和肢体长骨测量如FL、HL来综合估 计孕周大小。BPD、HC、FL、HL应在标准平 面上测量。
妊娠晚期测量值常不能准确反映孕周,如果 此前进行过超声检查并进行了测量,此次检 查应根据前次检查所测得的数据如CRL、 BPD、HC、FL等进行推算。
精选课件ppt
12
妊娠早期常规超声检查
1、确定宫内妊娠,胎儿是否存活,排除早 孕期妊娠并发症。
2、证实是否是多胎妊娠,确定绒毛性。
3、估测孕龄,确定预产期,为中晚期胎儿 生长评估打下基础。
4、早期发现胎儿严重的结构异常。
5、检查子宫、附件结构及子宫直肠窝。
6、NT的测量能够筛查染色体疾病,并能够
作为其他综合征和结构异常的标记,特别是
精选课件ppt
16
如何确定绒毛膜性
两胎儿性别不同为双卵双胎;两胎儿
性别相同,显示两个胎盘,双胎之间的间
隔膜较厚(由两层绒毛膜两层羊膜组成,
即双绒毛膜双羊膜),多为双卵双胎;两
胎儿性别相同,仅显示一个胎盘或显示两
个胎盘,但双胎之间的间隔膜较薄(仅由
两层羊膜组成,即单绒毛膜双羊膜),单
卵双胎可能性大;若两胎儿间不能找到间

产前超声筛查质控制度

产前超声筛查质控制度

产前超声筛查质控制度1.提高筛查准确性:质控制度可以确保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流程,从而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降低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

2.保证医疗安全:质控制度不仅可以确保超声设备的安全性能,还可以规范超声操作流程,减少操作风险,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3.提升医务人员素质:质控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这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产前超声筛查的质量。

1.设备质控确保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1)定期维护:制定超声设备的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定期校准: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培训计划:制定医务人员培训计划,确保医务人员具备产前超声筛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异常的识别和评估、筛查操作的规范等。

3.操作规范确保筛查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1)制定操作指南: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明确筛查流程和操作要求,避免操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质量监控:建立评价指标,监控筛查操作的质量,在筛查结束后进行案例评估和讨论。

4.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估定期对筛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1)数据收集:建立数据收集系统,将筛查结果和评估信息进行归档和分析。

(2)质量评估:定期对筛查数据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筛查准确性和质量。

5.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筛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1)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册、海报等,向公众传达产前超声筛查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2)专题讲座: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向医务人员传授最新的产前超声筛查知识和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总结:。

医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产前筛查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医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指导全院产前筛查工作。

2.各科室设立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产前筛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三、工作职责1.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定、修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

(2)组织全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3)监督、检查、指导全院产前筛查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4)定期召开产前筛查质量分析会,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产前筛查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筛查流程规范、准确。

(2)严格执行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筛查质量。

(3)对筛查结果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报告准确、及时。

(4)对筛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协助解决。

四、筛查流程及质量控制1.筛查流程:(1)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咨询,了解筛查项目及注意事项。

(2)孕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筛查项目,填写知情同意书。

(3)医务人员进行筛查操作,采集相关样本。

(4)将样本送至产前筛查实验室,进行检测。

(5)检测结果反馈给孕妇,进行后续咨询和指导。

2.质量控制:(1)严格执行筛查操作规程,确保筛查结果准确。

(2)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3)对筛查结果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报告准确、及时。

(4)定期对筛查流程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培训和考核1.对从事产前筛查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定期组织产前筛查质量考核,确保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监督与检查1.医院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全院产前筛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各科室产前筛查质量管理小组对本科室筛查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产前筛查超声工作制度

产前筛查超声工作制度

产前筛查超声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产前筛查超声工作的质量,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母婴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产前筛查超声检查的程序、操作标准、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和设备维护等方面,以提高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开展产前筛查超声检查的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妇幼保健院、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等。

三、工作原则1. 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开展产前筛查超声工作。

2. 质量第一:确保产前筛查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母婴安全。

3. 规范操作:遵循国际妇产超声指南和我国产前筛查超声操作规范。

4. 人文关怀:尊重孕妇意愿,充分沟通,确保孕妇权益。

四、工作内容1. 筛查对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孕妇进行产前筛查超声检查。

2. 检查时间:按照我国产前筛查超声检查的标准程序,确定检查时间。

3. 检查内容:包括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儿结构畸形、胎盘位置、羊水量、胎位等。

4. 报告出具:筛查超声检查结束后,由具备资质的超声医师及时出具筛查报告。

5. 结果解读:对筛查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向孕妇及家属说明检查结果和后续处理意见。

6. 转诊指导:对筛查发现异常的孕妇,及时给予转诊指导,确保母婴安全。

五、操作规范1. 检查准备:确保超声设备性能良好,检查室环境整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 检查操作:超声医师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查,确保图像质量。

3.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检查数据,包括孕妇信息、检查时间、检查结果等。

4. 图像保存: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存检查图像和数据。

六、质量管理1. 质控措施:实施常规质量控制,包括设备校准、图像评价、结果审核等。

2. 质控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确保筛查质量。

3. 质控培训:加强对超声医师的培训,提高筛查技能和质量意识。

七、人员培训1. 超声医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资质,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

2. 辅助人员:具备相关岗位资质,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产前超声筛查的质量控制

产前超声筛查的质量控制

产前超声筛查的质量控制目录: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二、质量控制原理及要求2.1 超声筛查原理2.2 质量控制要求2.2.1 设备校准2.2.2操作规范2.2.3 检查技术要求三、质量控制措施3.1 人员培训3.2 设备维护3.3 质量监控3.3.1 内部质控3.3.2 外部质控3.4 数据管理和分析3.4.1 数据收集3.4.2数据分析四、质量控制评价指标4.1 效率指标4.2 准确度指标4.3 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五、质量控制结果与改进措施5.1 结果评价5.2 改进策略5.2.1人员培训提升5.2.2设备更新升级六、附件附件一:超声筛查操作规范附件二:质量控制数据收集表附件三: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产前超声筛查:即通过超声波技术对孕妇进行的胎儿筛查,用于检测可能存在的胎儿异常。

2.质量控制: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监控和评价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3.设备校准:对产前超声筛查设备进行定期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4.操作规范:对产前超声筛查操作流程、步骤、方法等进行规范化的要求和说明。

5.内部质控:由机构内部进行的质量控制,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数据管理等。

6.外部质控:通过外部独立机构或专家进行的质量控制,以评估和监测产前超声筛查的质量。

7.效率指标:评价产前超声筛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的指标,如检查时长、筛查结果报告时间等。

8.准确度指标:评价产前超声筛查结果的准确程度的指标,如阳性率、阴性率等。

9.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评价产前超声筛查筛查效果的指标,敏感性指标表示筛查敏感度,特异性指标表示筛查特异度。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超声筛查操作规范附件二:质量控制数据收集表附件三: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表。

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___开展产前筛查技术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一、人员岗位职责产前筛查工作人员应具备从事产前筛查技术所需的资质和条件,专业能力和经验,并熟悉产前筛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非本机构人员不得在本机构从事产前筛查技术。

所有筛查病例必须落实后续诊断,并向有指征的孕妇提供产前诊断信息并建议进行产前诊断。

所有进行产前筛查的病例应在本机构内实施,符合保密、知情和自愿的原则,并签定知情同意书并登记备案。

所有产前筛查应保证资料的完整和进行追随踪。

尊重病员的隐私权,对实施产前筛查的所有病例予以保密。

优生遗传咨询人员应尊重咨询对象的隐私权,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并告知病症可能的发生风险,建议采用的产前诊断技术的目的、必要性、风险等。

二、自查制度本机构应建立自查制度,对产前筛查技术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自查内容包括产前筛查技术的操作规范、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标本采集与管理制度、疑难病例转会诊、追踪观察随访制度、资料管理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制度等。

三、实验室操作规范本机构应建立实验室操作规范,保证产前筛查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操作规范包括实验室环境、设备维护、试剂储存、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本机构应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保证产前筛查技术的质量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控制记录、质量控制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五、标本采集与管理制度本机构应建立标本采集与管理制度,保证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本采集与管理制度包括标本采集方法、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人员、标本运输、标本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六、疑难病例转会诊本机构应建立疑难病例转会诊制度,对产前筛查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进行转诊。

疑难病例转会诊制度包括转诊条件、转诊流程、转诊记录等方面的规定。

七、追踪观察随访制度本机构应建立追踪观察随访制度,对产前筛查技术的结果进行追踪观察和随访。

超声室孕产妇产前检查工作制度

超声室孕产妇产前检查工作制度

***人民医院
超声室孕产妇产前检查工作制度
一、科室人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严格执行《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

三、科室人员应告知孕妇超声检查的安全性,掌握检查适应症,在最低超声暴露条件下获得必需的诊断信息。

四、对胎儿有可疑发育异常者,必须进行全面的超声检查,并做必要的记录,建议孕妇到省级产前筛查中心或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查、确诊。

五、孕产妇检查应有专人对专用登记本进行管理。

六、做好对产前超声筛查技术信息资料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每年应填写《陕西省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工作报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费产前超声筛查质控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免费产前超声筛查质控制度
一、超声科设专人负责机构的产前超声筛查质量控制,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质量控制,并提交机构负责人进行分析、评价。

每次质控要填写质控记录和质控小结,记录要完整,小结要明确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并确保改进效果。

参加质控人员和质控对象都要签字确认。

机构认真做好筛查资料和质控资料的存档工作,保证孕妇临床资料和质控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

二、免费产前超声筛查医师必须按照省卫生计生委要求,经省级统一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

产前超声筛查医师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对每位孕妇进行筛查,严禁非法胎儿性别鉴定。

在做出明确诊断前,不得随意为孕妇做终止妊娠的建议或处理。

每胎次检查需在工作站中留取至少9张以下图像:NT及CRL测量切面、胎心率测量切面(M型)、双顶径切面、脐带入口切面、脊柱切面、上下肢切面、胎盘及宫颈内口切面,并向民生实事信息系统至少上传NT和CRL各1张图片。

三、对筛查中发现有NT≥3mm、无脑儿、脑膜脑膨出、脊柱裂、前腹壁缺损等可疑胎儿结构异常等胎儿生长发育异常的高风险孕妇,需由具备资质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超声筛查医师对结果进行解释,给予医学建议,发放转诊单,督促和协助高风险孕妇转诊到片区产前诊断机构行进一步产前诊断,高风险孕妇转诊率达到80%以上。

四、超声科、围保门诊要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孕妇按照《河南省免费产前超声筛查孕妇随访登记表》要求进行随访。

其中孕中期(孕20~24周)、孕晚期(孕28~34周)和产后半年内各1次。

主要随访孕产妇及胎儿健康情况和妊娠结局。

对高风险孕妇,重点随访产前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

五、超声科质量管理人员每月抽查超声筛查医师技术规范执行情况,连续两次不合格者暂停筛查,重新培训进修考核合格后并方可上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