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2022届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同步课堂课件

合集下载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四地球的公转一__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四地球的公转一__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B.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C.它是太阳真实的运动轨道D.它是太阳每日的运行轨迹2.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解析:1.B 2.B 第1题,“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B对,A错。

它是模拟的太阳运动轨道,C错。

它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D错。

第2题,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夏至到小暑,B对。

读地球上极昼边界纬度随时间的移动路径图,回答3~5题。

3.a是二分二至日中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4.b纬线的纬度是( )A.0° B.23°26′C.66°34′ D.90°5.造成图中两个阴影面积大致相等的因素是( )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③黄赤交角④地方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3.C 4.C 5.D 第3题,图示a位置为北极地区极昼从最大缩小到最小,过渡到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判断为秋分日。

第4题,图示阴影区为极昼的边界,可知最高为90°,最低是66°34′。

第5题,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了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两极地区出现了极昼极夜现象。

2020年11月8日,甲、乙两市同时看到日落,甲市夜长14小时,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据此回答6~7题。

6.甲市在乙市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7.这一天,甲市的日出地方时为( )A.6时 B.5时C.8时 D.7时解析:6.B 7.D 第6题,2020年11月8日,甲、乙两市同时看到日落,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昏线上。

(自然地理)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25高考地理备考

(自然地理)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25高考地理备考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位置的判断2022浙江1月,T19【综合思维】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分析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区域认知】分析不同区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五带的划分。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认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实验,测量当地昼长,描述其变化规律;尝试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当地纬度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判读2023山东,T14—152021河北,T7—8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2021江苏,T12021浙江1月,T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2023海南,T14—152022广东,T8四季变化的分析2023北京,T1—2命题分析预测以示意图、地理事件等为背景设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征;运用示意图、光照图、统计图表等新情境设题,要求比较两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等;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设题,考查四季和五带备考策略在备考过程中,运用示意图、地理事件等情境,复习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运用光照图、统计图等各种图来呈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且能计算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打好扎实基础考点1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1.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概念、方向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自[1]西向[2]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轨道与速度不同时段的公转速度:春分日到夏至日,不断减慢;夏至日到秋分日,先减慢后加快;秋分日到冬至日,不断加快;冬至日到春分日,先加快后减慢2.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1)概念①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②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③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公转一__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公转一__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1.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 A 点和 B 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 个位置。
2.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 B 点和 C 点,太阳直射点位于不同 半球,但纬度数相同。
在“解决问题”中用起
[典例] (2019·江苏高考)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 2 118 m,
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
核心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地理实践”中探起
为了方便行人和车辆安全出行,大部分城市街道、城乡主干道都有路灯设置。 然而,当前我国城市中的路灯绝大部分都是按照统一时间开关的。城市中的路灯 一直是晚上六点开,早上统一关闭,结果就造成了夏天天还没黑,路灯就亮,资 源浪费;冬季天已经黑了,路灯却还没有开放,使路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解析:第 3 题,根据昼长时间等于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可以计算出天安 门广场此时昼长小于 12 h,昼短夜长。第 4 题,结合上题分析,太阳直射点 在南半球,A、B 错。北京昼长时间在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 对, C 错。 答案:3.C 4.D
[析题] 第(1)题,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全球各地一日中昼夜长短的差 值越小,即昼长和夜长越接近 12 小时。根据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可 算出表中①~④四个日期雾灵山的昼长分别为 9 小时 36 分钟、11 小时 44 分 钟、 14 小时 54 分钟 、9 小时 27 分钟。第(2)题,7 月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 日出 东北 日落 西北 。雾灵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观测者以南。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含义 A 地球公转轨道 平面(即黄道平面)同 B 赤道 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3°26′。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2)完成图 b,认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1)(由图 c 可以看出)与黄赤交角相关的角度及其关系:

2022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义(经典打印)

2022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义(经典打印)

2022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义(经典打印)考点一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1.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A点B点公转位置近日点远日点时间1月初7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较慢注意: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①“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②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a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b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2)黄赤交角的影响:①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直射哪条经线,哪条经线地方时为12时。

据图观测: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②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五带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季节的变化扩大(缩小)扩大(缩小)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变化明显(不明显)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黄赤交角等于0直射赤道无极昼、极夜现象无五带划分无变化始终昼夜平分无季节变化(高考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

(1)黄赤交角为 24°1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 4 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 22°6′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据此完成 3~4 题。 3.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4.当天可能是( ) A.4 月 28 日 B.6 月 28 日 C.9 月 2 日 D.11 月 2 日 解析:第 3 题,根据材料可知,丁向北望去,看到极 光,说明北极地区出现了极夜,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丁 看到极光,说明位置在四人中最靠北;乙冬季临近,位置 在丁以南;丙快入秋,说明丙位于丁和乙以南,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_太__阳__的运动。
逆时针 顺时针
(3)周期: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叫作一个__恒__星__年。 (4)轨道与速度:
慢 南

思考探究 1:远日点与夏至日,近日点与冬至日的天
文含义相同吗? 答案:不相同。远日点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太阳
的最远位置,发生在每年 7 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 北回归线之间,而夏至日是指每年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近日点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离太 阳的最近位置,发生在每年 1 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与南回归线之间,而冬至日则是指每年 12 月 22 日前后,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 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 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公转一_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1002199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公转一_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1002199

解析:第(1)题,当黄赤交角为 24°14′时,即黄赤交 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 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 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 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第(2)题,黄赤交角是产生 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 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 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
答案:(1)B (2)C
(2017·浙江衢州质检)读下图,图中 A 平面为黄道平 面,B 平面为赤道平面,据此回答 1~2 题。
答案:1.B 2.C
(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 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 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 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
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 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 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 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典题】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 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 23°26′,最大时可达 24°14′,最小 时为 22°6′,变动周期约 4 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 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2022-2023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9张) (2)

2022-2023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9张) (2)
第一单元 地球公转的意义
1.2 地球公转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者地球仪与其他工具,或者地理信息技术软件, 模拟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说出公转特点与黄赤交角,分析 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规律,熟练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利用教具、示意图或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演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归纳正 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闸释其原因;探究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与物体影 长的变化规律。 3.分析长短变化的纬度分布规律,闸释其变化原因,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 思维。分析五带的划分依据四季更替的纬度差异及其原因,培养综合思维和 区域认知。
秋分 9•23 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冬至 12•22
南北半球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春分 3•21 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 下图为“我国北回归线标志塔景观图”和“塔影朝向图”。
图中能反映标志塔正午塔影年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地 球 公 转 — 昼夜长短变化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第一天
7:02 18:58
第二天
7:00 19:00
第三天
6:58 19:02
上表为我国某地某月连续三天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1.该地此时节气为
A.春分前后 B.夏至前后
C.秋分前后
D.冬至前后
2.该地的经度为
A.100°E
B.105°E
C.110°E
达到一年最大值;北回归线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小值; 北极圈出现极夜,南极圈出现极昼
地 球 公 转 - 正 午 太阳高度角
地 球 公 转 - 正 午 太阳高度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考点二
(2) 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字母是 B ,目前其值为 23°26' 。 (3)由图可知,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是 90° ,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66°34' 。 (4)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如下图所示,请补充完整。
(6)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 回归年 。
考点一
考点二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D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实际 上是地球处于冬至点两侧的对应点,公转速度不同,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不 同,日地距离也不同。甲、乙两点位置上,太阳直射地表的纬度相同,所以日 出方位相同。故A、B、C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2.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昼夜状况
昼=夜
昼>夜
昼=夜
昼<夜
日出 时刻(地方时) 6时
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
6时
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
方位
正东方
东北方
正东方
东南方
日落 时刻(地方时) 18时
晚于18时,夏至日最晚
18时
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
短 变为最 长 ,黑夜逐渐变 短 ,由最 长 变为最 短 ;南半球相反。
考点一
考点二
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变化中的“看”与“定” (1)看“位置”,定状况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 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 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考点一
考点二
(4)近日点公转速度 最快 ,远日点公转速度 最慢 。从近日点过春分日到 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 变慢 ;从远日点过秋分日到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
变快 。
考点一
2.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二
(1)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叫 赤道 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叫 黄道 平面,两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图甲
考点一
考点二
图乙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D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图中的天赤道与地球赤道位 于同一平面。黄道与地球公转轨道位于同一个平面。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 以地球为参照系,视觉上感觉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当太阳运动到夏至点时, 实际上是地球处于夏至日。6月初,地球公转至接近夏至点位置,且距离春分 点较秋分点近,故D项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和读图能力。从重庆到遵义是向南行驶, 由遵义到毕节是向西偏南行驶;由图中各路段的里程和限速可以推知这一行 程的总时间约为5小时,为免受阳光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应坐在背光一侧 靠窗座位;上午8:00出发,在到遵义之前太阳位于偏东方向,背光一侧应是右侧 座位,到遵义后太阳位于偏南方向,右侧座位同样是背光,B项正确;上午左侧 靠窗是迎光一侧,A、C项错误;12:00以后,太阳位于偏西方向,右侧迎光,D项 错误。
考点二
规律总结 (1)太阳直射点直射某地(除赤道外),该地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最长 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 是同样道理。
方位
正西方
西北方
正西方
西南方
误区警示 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 正北,日落正北(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南, 日落正南(0时日出,24时日落)。
考点一
考点二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1)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考点一
考点二
日出、日落的区时早于6时和18时,说明观测点在时区中央经线的东侧;反之, 则在时区中央经线的西侧。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 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小时29分,则 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 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据图中小明发朋友圈的时间(7时29分)、爸爸回复的时间(7时31 分)和天津的经纬度位置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小明和爸爸 所在城市同时位于晨线上,小明所在城市位于天津的东北方向或西南方向,呼 和浩特位于天津西北方向,A项错误;杭州位于天津东南方向,C项错误;小明和 爸爸所在城市日出时间(北京时间)相差2分钟,而兰州与天津的经度相差13°, 地方时相差52分钟,不符合实际,B项错误,所以,小明所在城市最可能是南宁, D项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一日,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 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 期,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规律总结 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 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 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以春分日为例,如果观测到的
考点一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考点二
特别提醒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 化,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气候类型也会消失。
考点一
考点二
考向一 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影响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甲是天 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乙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下面 两题。
考点一
解析 具体分析如下: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读下图,补充下列内容。
考点一
考点二
(1)图1太阳直射① 南回归线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 昼② 短 夜③ 长 ,纬度越高,昼越④ 短 夜越⑤ 长 ,北极圈内出现⑥ 极夜;南半 球相反。赤道⑦ 昼夜平分 。 (2)图2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⑧ 昼夜平分 。 (3)图3太阳直射⑨ 北回归线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 昼 长 夜 短 ,纬度越高,昼越 长 夜越 短 ,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 ;南 半球相反。赤道 昼夜平分 。 (4)图1→图2→图3,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白昼逐渐变 长 ,由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向二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视运动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 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考点一
考点二
3.(2018课标Ⅰ,10,4分)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 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B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考点一
考点二
二、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
考点一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纬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2.影响 (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
考点一
考点二
2.(2019天津文综,11,4分)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C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 据图文信息分析可知,天津的日出时间为7时31分,说明此时北半 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全球各地的日落方向均为 西南,所以,可以推测出甲城市当天日落的方向,C项正确。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 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一
考点二
(1)图中地球公转是从① 北 (南、北)极上空看的,原因是图中地球公转方向为 ② 逆 时针,而地球公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③ 一致 。 (2)地球公转轨道是④ 近似正圆 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⑤ 焦点 上。图中能正确表示近日点的是⑥ 甲 ,大约在每年的⑦ 1 月初;正确表示远 日点的是⑧ 丙 ,大约在每年的⑨ 7 月初。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如果以太阳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 365日5时48分46秒 称为 回归年 。如果以其他恒星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 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恒星年,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解析 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各地昼夜等长,也
不会有四季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