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顿将军》看管理

合集下载

目标巴顿读后感

目标巴顿读后感

目标巴顿读后感
《目标巴顿》是一本以管理方法为主题的书籍。

该书的作者是艾略特.杰克逊,书中讲述了美国陆军将领乔治.巴顿如何
将一支“徘徊不前”的军队转换成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并赢
得二战的故事。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现实和实用的管理指南,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使一个组织变得高效,从而取得良好的业绩。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例如,在巴顿的例子中,他使用了很多有趣的技巧来对军队进行管理,如将士兵们分为小组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另外,他还使用了幽默和亲和力来打消军队士兵的心中恐惧或对未知的恐惧感,从而使他们更积极地面对战争。

阅读本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管理的热爱和对于组织的向往。

此外,这本书内容上也非常有助于人们的职业生涯。

对于企业管理者或者团队领导者来说,如何将组织变得高效并能够产生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巴顿》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改善组织业绩和提高领导能力的方法,在努力让团队发展和提高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不仅如此,本书还让我们了解到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为了使组织更加卓越,巴顿采用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管理策略,他自己也不断变化着思考和行动方式。

这种追求新思维和方法,
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组织的创新和发展,并且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总而言之,本书对于读者们来说,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管理能力,也可以使我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加积极和乐观地面对困境。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与创新之间的紧密联系,探索如何为团队或组织创造出更多的机遇。

这本书极度值得推荐给所有追求更好自己的读者们。

向巴顿将军学团队执行力

向巴顿将军学团队执行力

巴顿,毕业于西点军校,二战中著名美国军事统帅,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一、如何选拔人才?巴顿将军说:“选拔合适的领导者是每一个指挥官的最大任务。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们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这么多。

我有一个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

候选人正在检查工作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

我看到伙计们把铁锹和镐都放到仓库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

他们有人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应该用动力设备挖,另外的人会说挖战壕太热或者太冷。

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活。

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绝不要因为人爱说好话就提拔他。

很多指挥官都挑选唯唯诺诺的人到他们的参谋部工作。

这种唯唯诺诺的人除了会说‘是‘以外从不知道干正事。

这样的人不是领导者,挑选这种人的人不能成为领导者,要挑选能完成任务的人。

”管斌全点评: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

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我在挑选合作学校时,非常看重校长的执行力,一个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校长,我是不大看好他能够带领一支出色教师团队,干出出类拔萃的成绩。

二、在11天之内把乌合之众打造成钢铁之师话说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惨遭失败,第2 军军长弗雷登道尔被就地免职,巴顿临危受命。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指示,巴顿必须竭尽全力在11天内恢复美军的士气和纪律,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

巴顿是在1943年3 月6 日正式接管第之军的,而亚历山大把军事进攻的日期定在3 月17 日,也就是说,他只有11 天的时间整顿军队,进行战斗准备。

《巴顿将军》: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巴顿将军》: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摄影 :弗莱德 ・ 康恩 肯普
主 演 :乔 治 ・ 科 特 ( 巴顿 ) 斯 饰 卡 尔 ・ 尔登 ( 布 莱 德 雷 ) 马 饰 迈 克尔 ・ 茨 ( 蒙哥马利 ) 倍 饰
本 片 获 17 年 美 国奥 斯 卡金 像 奖最 佳 影 片 、 最佳 导 91
演 、最 佳 男 演 员 、 最 佳 编 剧 、最 佳 美 工 、 最 佳 剪 辑 、 最 佳
军 》了 。
战争形势对 英美联军越 来越有 利 ,北 非战场上 盟军 已取 得 决定 性 的胜利 。 巴顿 制定 了攻 占西西 里 岛的计 划 ,总部 却 决定 执行蒙哥 马利将 军的计 划。但 巴顿并没有按 照命令 行 事,他很快攻 陷 了巴勒莫 ,并 且不顾美 军 的伤 亡 ,要 求再 来 一次两栖登 陆 ,先 英军进入 墨西拿 ,赢 得 了荣 誉 ,但 也
巴顿被 盟军总部任命 管理 第二军 ,布莱德 雷作为 巴顿的 副 手 留在第 二军。 巴顿一上任 ,就严 肃整顿 军纪 ,第 二军 因 此在实力上 强大 了不少。美 军不久后 截获 了德 国的通 信 , 得知隆美 尔的第十 装 甲师将在 盖古塔 攻击美 军。 巴顿率领
美 军 提 前 做 好 准 备 突 袭 德 军 , 取 得 了盖 古 塔 战 役 的胜 利 。
重读经
《 巴顿将军 》: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吴 亚 军
1 7 年 彩 色片 1 0 钟 90 7分
大战 (《 卡萨布兰卡》 (92 、 《 14) 黄金时代》 (96 、 14) 《 桂河大桥 》 (97 、 《 15 ) 巴顿将 军》 (90 、 《 鹿 17 ) 猎 人》 ( 9 9 《 17 )、 辛德勒名单》 (93 、《 19) 英国病人》 (96 )到越 南 战争 (《 战排 》 ( 9 6 ),在 19) 野 18 )

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是一部老电影,曾经获得1970年奥斯卡金奖。

游鱼偏爱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情片,尤其人物传纪,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都能听到地道的好故事。

在电影中,大人物常关联历史,小人物常关乎生活,各有其长,但是他们都关于人性。

二战虽然惨烈但毕竟已经远去,对于战后出生的普通人而言,它已经那么模糊。

所以后人口中流传的都是关于英雄的传说,尤其富有个性魅力的英雄。

譬如巴顿将军。

游鱼原来以为电影《巴顿将军》有点闷——作为一部能代表美国军方思想的电影,应该非常严肃正统,其实不然,相反电影比较有趣。

这全因为巴顿将军本人非常有趣。

巴顿将军是个口无遮拦的人,爱出风头,大胆冒险。

巴顿将军断送政治前途,就是因为他心中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个性,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

玩政治的人,基本上挂着标准却没有诚意的微笑,说着滴水不漏的外交语言,即使心中非常憎恨对手,也会表现的彬彬有礼。

可巴顿将军并不这样。

在电影中,最了解巴顿将军的不是上司,不是同僚,不是副官,不是士兵,而是德国的一位军官,他说巴顿是活在十六世纪的人,和二十世纪格格不入。

在德国战败之后,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真正死去的是巴顿,因为巴顿是为战争而生存的。

事实上,战争胜利之后,巴顿因为说错话被解除职务。

在电影最后,巴顿将军牵着他的爱狗走过一辆风车面前,背影落寞萧瑟。

这时,游鱼突然强烈地感到——巴顿就像堂吉诃德,一个充满理想和世界格格不入的浪漫骑士。

说巴顿是堂吉诃德,并不唐突。

巴顿将军在一次战争之前,对副官说过那么大意如此的话:写一首诗歌给对手,约他开着坦克来和我决斗,以此来决定战争的输赢。

这句话最能表现巴顿的个性,完全是十六世纪骑士的作风。

游鱼认为,这是巴顿将军和世界别扭着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也是巴顿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地方。

正常人不会真正地喜欢一个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的英雄,因为他只会让凡人感到自己的猥琐(假设有这样完美的英雄)。

相反,像巴顿这样满是缺点的英雄才是可亲的。

巴顿,一位浪漫骑士,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直无法和这个世界妥协。

巴顿将军影评

巴顿将军影评

《巴顿将军》小影评《巴顿将军》是拍摄于1970年的战争题材传记片,主角巴顿将军性格强势,行事雷厉风行、铁血,被称为“血胆老爹”。

他奉命经历了西西里战役、佯攻法国北部、解放巴黎等诸多战役,功绩卓绝。

但由于口头之失,常常得罪人。

尤其是在佯攻法国北部的战役中,心中愤懑难消,竟将一腔怨气发泄到盟友俄国人的头上,在影片最后更是当面对俄国元帅朱可夫直言不是。

终于葬送了自己酷爱的军事生涯,被撤了职,勒令退休。

该影片十分出众,男主角(巴顿将军饰演者)更是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这部影片之所以如此精彩,既有演员出色的演技,更有导演组对影片的整体把握,下面我们从视听的角度来略析影片。

在影片开头时,便运用远景的方法,将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布满全屏,暗示了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的国度,也暗示了美国在二战中的强势霸权地位。

接着主人公巴顿将军在镜头的几何中心出现,虽然在国旗的衬托下显得非常微小,但手敬军礼,身姿笔直,显出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军人,与此同时,响起音乐,整个场景变得肃穆庄严。

突然,镜头拉近,将巴顿将军的身子瞬时放大,跟着更是一连串的特写镜头:手戴金戒指、握着权杖、胸前肩头挂着的勋章、腰间别着的精致手枪、盔头上印着的四颗星星等,都向我们揭示了这是一位富有同时又是立功无数的军官,这些特写镜头给我们造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

问题跟着来了,这位军官是如何获得这些代表荣誉的勋章的?他站得笔直、手敬军礼又是在做什么?镜头一转,又是一幅远景,将美国国旗和巴顿将军显现出来,同时,巴顿将军说道:“坐下”,但整个镜头除了国旗和巴顿将军外别无一物,,给人一种疑惑的感觉:这穿着军服、戴着军帽的老头在和谁说话?此后巴顿将军开始了长达5分钟的讲话,在讲话中,我们完全可以得知这位四星将军的性子。

尤其是在说:“我们要牵住敌人的鼻子,打得他屁滚尿流,把他们杀的望风而逃”这些话时,运用了全景的景别,完整的展现了巴顿将军挥动权杖的形体动作,通过这个挥动权杖的动作,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位将军,强势、好战、英勇的性格,这些都为影片的后续发展做了铺垫,以致有“被华盛顿方面强制要求为自己言语之失道歉”、“被艾森豪威尔撤销第三兵团司令的职务”等事情的发生,我们可以说是巴顿将军不懂政治所导致的缘故,但与他这种粗直的性子也不无关系。

专制思想的表露

专制思想的表露

专制思想的表露“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理念的提出,处处充斥着一种视员工为机器,视员工为奴隶的霸气,甚至透射出一种专制的法西斯主义的管理风格。

在《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作者试图把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将军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超级偶像,还多次讲到了巴顿的故事,故事是这样写的:巴顿将军有一次决定提拔新人,他让所有候选人到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

然后,这位名将躲到暗处看这些候选人的反应。

这些人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为什么要挖这么浅的一条战壕,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而且这样的战壕不是太热就是太冷。

只有一个人对大家说:“那个老畜牲让我们挖就挖吧,管他干什么呢。

”结果是,巴顿提升了这个执行命令的人。

作者试图告诉我们的是,听话吧,没错的,你将得到提升。

可是,除了这个毫不负责、只是盲从的家伙被提升以外,我们看不出这个士兵有任何优点,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巴顿专制、跋扈以及膨胀的权力欲望。

当这种权力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其他人的建议和抉择都是多余的、无用的。

而权力者也可能因此受到报应。

不妨,让我们再看看另一则关于巴顿的故事吧: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

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

“让我尝尝这汤!”巴顿将军向士兵命令道。

“可是,将军……”士兵正准备解释。

“没什么‘可是’!给我勺子!”巴顿将军拿过勺子喝了一大口,立即怒斥道:“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战士喝这种东西?这简直就是刷锅水!”“我正想告诉您,这的确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

”士兵答道。

没想到吧,鼎鼎大名的五星级上将也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不是士兵不想提醒他,而是巴顿根本就不给士兵任何提醒的机会,不想听任何理由,不想听任何“可是……”,结果弄出个大笑话。

也许,只有巴顿这样坚持奉行“没有任何借口”的人,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专制主义的不讲道理的地方正在于此,不问理由,不问是非,只要求员工绝对服从、绝对忠诚。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作者:李孟哲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5期摘要《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关键词电影巴顿将军评论赏析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作品。

乔治·斯科特主演,是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大奖,片长170分钟。

《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

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由于《巴顿将军》是如此成功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笔者将从影片剧情分析入手,在就编剧弗朗西斯·科波拉及《巴顿将军》人物刻画、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及《巴顿将军》拍摄手法和情节展现以及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的出神入化表演等方面做较为细致分析和赏析。

一、剧情分析1943年2月,美军在北非惨遭失败。

突尼斯境内卡塞林山口的战场上美军横尸遍野。

损失惨重。

布莱特雷将军奉命前来视察,发现美军第二兵团司令部一片混乱,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决定将乔治·巴顿将军调任第二兵团司令,由布莱德雷将军任副手。

50多岁的巴顿将军军装整洁,气宇轩昂,到任之初,便立即下令整顿军纪,雷厉风行。

果然不出旬日,军容一新。

巴顿虽然脾气暴烈。

出言粗鲁,却是一员儒将,不仅熟读古代兵书,而且还在军务繁忙之际,寻访古战场,赋诗明志。

战火很快又起。

德军为先发制人,向巴顿发动进攻。

由于美军窃听到了对方密电,早已作好准备。

巴顿初战告捷。

英美联军在北非战场上连连获胜,终于把德军全部赶出了非洲。

但当巴顿得知,他在这场战役中。

对手德军统帅隆美尔不在非洲。

而在柏林养病,感到自尊心大受损伤。

在准备进行西西里战役之前,巴顿和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在战略上发生了冲突。

管理故事:潘兴将军的赏识术

管理故事:潘兴将军的赏识术

管理故事:潘兴将军的赏识术英雄虎胆的巴顿将军,被誉为美军的骄傲,但他的成长道路却充满了艰辛与坎坷。

巴顿在幼年时,就患了“阅读失常症”,因此学习非常吃力,不得不付出比别的孩子几倍的努力。

即便如此,他的成绩也非常糟糕。

他不仅要克服在阅读和拼写上的生理缺陷,而且还要忍受同学们的羞辱和嘲笑。

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模仿他发音不准的朗读,有些同学则在黑板上模仿他不规则的拼写,这让巴顿感到非常愤怒。

但老师却非常喜欢这个有韧性的孩子。

每当巴顿能够清楚地读出一个单词或正确地写出一句话,老师都要在课堂上表扬他、鼓励他。

老师的支持使巴顿更加勤奋地学习。

终于,学习刻苦的巴顿考入了他梦想中的西点军校。

但由于他有“阅读失常症”,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成绩却并不理想。

最终,他用了5年时间学完了4年的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了业。

1915年,美国与墨西哥发生了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的指挥官是潘兴将军。

正是由于他,才使巴顿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崛起的机会。

那时的巴顿只是一名上尉,由于他脾气火爆,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但是,潘兴将军总是不断鼓励他,即使是一些小小的成绩,潘兴也会举高采烈地说:“巴顿,好样的,小伙子。

”这让巴顿备受感动,他决定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来回报潘兴将军。

一次,巴顿奉命向部队驻地附近的农民收购玉米送往司令部。

他只带了15名士兵,分乘3辆卡车前去执行任务。

不料,途中他们却遭遇了五十多名匪徒的围攻。

巴顿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将匪首击毙后,指挥美军士兵撤退。

本来这只是一次小小的遭遇战,并无特别之处。

但是,事后查明,巴顿击毙的匪首竟是赫赫有名的大土匪卡德纳斯。

于是,潘兴将军决定要重奖巴顿。

因为,他觉得巴顿是一员虎将,他要将巴顿内心那无比强烈的求胜欲望彻底激发出来。

首先,潘兴将军通令全军嘉奖巴顿,然后,又召集新闻记者,将巴顿的英勇事迹讲述给他们。

这样,巴顿的事迹上了美国各大报纸,成了美利坚民族的英雄,“巴顿神话”第一次在全国传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巴顿将军》看领导力之一:别开生面的现场联合办公2008-7-2 5:09:00文:jk02好来坞电影《巴顿将军》堪称最经典的“领导力”培训教科书,俯拾皆是领导力核心内容的典型案例,本文只选其中一幕为证。

这一幕发生在电影开始后不久,看似漫不经心的,却又意味深长。

美军三星上将巴顿受命到北非抗击纳粹,迎接他的是一次盟军空前的惨败和德军的大胜,数千美军被俘,战线溃退数百里。

前任指挥官的低能和美军的士气让他感觉到,要想战胜对手绝非易事。

在他驾着吉普车开往军部的路上,已经想好两件大事,一是恢复美军的士气,二是寻求英军的空中保护。

待他整顿好士气低落的美军第二军后,立即召集部下将官们商讨打击德国隆美尔非洲军团的方略,手下人来报英军空军少将肯尼汉和布福德到访。

巴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二人。

之前,英、美两军发生了一些争吵,美军指责英国皇家空军未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致使地面部队不断遭到德机的轰炸。

而英军却认为这是美国人在为失败找借口,英国空军在地中海沿线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德国人在北非不可能有飞机能起飞。

面对英国人,巴顿出人意料地热情,完全没有往日骂娘的作风(有点反常),他只是提出了希望英国朋友适当地派出一些飞机保护美军地面部队的建议。

看到巴顿的客气,肯尼汉将军立马把官腔打得更高了,反复强调他的下级报告的是英军的空中优势是如何如何的强大,德国飞机早被打得不敢上天了。

他还向满脸微笑的巴顿(是不是有点阴)夸下海口,说从此以后再也看不到德机了,哪怕你很想看。

这时,两架德机不请自来“参加”巴顿的办公会,把会场内外炸得一塌糊涂,第二军毫无还手之力,在机关枪和炸弹面前三位将军也只有抱头鼠窜的份,好容易躲到会议桌下。

在桌下,三位将军继续“开会”,巴顿笑着对肯尼汉说,你刚才不是说再也看不到德国飞机了吗?肯尼汉一脸狼狈,说不出话来。

其实,巴顿的部队,包括他的指挥部几乎天天都挨德国人的轰炸,而英国人却不承认这一事实。

所以,巴顿精心安排了这次“炸弹下的会面”,让英国人重视了他的意见。

这位美军历史上最有性格的将军也第一次按住了心中的火气,让事实教育了古板高傲的英国人,为今后双方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个小插曲堪称“现场联合办公”的典型,巴顿狡黠的微笑背后隐藏了无穷的智慧。

在酒店里,时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向兄弟单位\部门提出协助的请求时,对方的领导往往会说,我早已安排下属全力配合你了。

他说的可能是对的,但也许只是真相的一部分。

领导的姿态不一定能打破单位之间的官僚藩篱,有时反而会是滋生推诿的温床。

你不能去插手指挥对方的下属,而从上司那里传来的反馈往往又对你不利。

眼看着就要成为一只替罪羊了。

这时,你心中是多么的无助啊!如果当面指责对方,结果可能是在对方下属的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毕竟是他的下属在与你的下属合作,不是双方领导人在合作。

巴顿想告诉我们的是,在合作中遇到问题,指责是没有用的,无论是指责对方的领导,还是他的下属,召集一个别开生面的现场联合办公会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没有必要像他那样冒生命危险,把会场设在枪林弹雨中。

从《巴顿将军》看领导力之二:没有纪律何来战斗力?2008-7-3 8:23:00文:jk02如果军队是企业,那么士兵就是员工。

军队要打胜仗,或者说少打败仗,士兵就一定要有比对手更强的战斗力;企业要想赢利,或者说少亏本,员工就一定要有比对手更高的综合素质。

但如何提高战斗力呢?且看巴顿是如何做的。

地球人都知道,最难带的兵是屡败或屡胜的兵,前者馁惧,所谓兵败如山倒,后者骄狂,所谓骄兵必败。

巴顿将军刚到北非时,欢迎他的就是几天前刚吃了大败仗(兵力损失三分之一,坦克、火炮、锱重过半)且参战以来一场战斗未胜的美国陆军第二军。

有史料说这支部队虽名为第二,但并不是战斗力排名第二,其战斗力之差,比垃圾好不了多少。

提到沙漠之狐——隆美尔,第二军官兵个个谈虎色变。

隆美尔本人也对部下说,美国人怕死,早晚会被他赶出非洲。

他在机场轻蔑地看了看上千美国战俘,对助手说,按我的计划打败巴顿,就坐上飞机回柏林休假去了。

巴顿是一头雄狮,现在却交给他一群羊,跟强悍的德国人作战,能保命就不错了,要取胜似乎不大可能,要大胜更是天方夜谈。

情形似乎不妙!一到部队,巴顿就开始整顿军纪,从规范着装到统一早餐时间,从办公室整洁到军营墙壁文化,动辄就罚款。

士兵和将官们一下子就瞢了,开始怕了巴顿。

其实,他不过是把美军的正规条例拿出来逐一严格执行而已,不是他个人的发明。

因为他始终信奉一个准则,没有纪律就没有战斗力。

不到半月(电影里夸张一些,只用了一个上午),部队面貌一新。

奥妙在于,巴顿本人就是最职业化的军人,对钱财、女人全无兴趣,是一名标准的清教徒,是一名遵守军纪的模范。

他从军的唯一兴趣就是打败敌人。

领导示范,上行下效,军纪自然严谨。

十多年前,我刚进入酒店行业时,就听过一句话,酒店是半军事化管理,其中一条就是严格的纪律。

准时出勤是纪律,统一着装是纪律,讲普通话是纪律,礼貌礼仪是纪律,不准使用客用设施是纪律,班前班后会是纪律,连走路跑步都是纪律……总之,但凡必须和不准(MUST & MUS T NOT)都是纪律,违反纪律就要签黄单(过失单)。

当我拿到一本印刷精美的《员工手册》时,里面尽是“不准”加“必须”,后面几大篇都是过失,还分成轻微过失、严重过失、重大过失三大类,或A类、B类、C类等。

当时的我想问一个问题,这个东西是哪个高人发明出来的?当然我没敢问出来。

什么东西都是要求出来的,尤其是“管理”这个东西。

你想得到什么,你就要要求什么,当然要从自己开始,而不是从别人开始。

开始我不习惯,更不理解,但为了生活也只有服从。

习惯成自然,习惯了总会慢慢地理解的,当我有一天可以超越纪律时(做到高管),才发现纪律已深入到我的骨髓中,不用死记,自然就会做必须做的事,不做不准做的事了。

一名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都需要领导力,哪怕只是一名基层的领班,即领导一个团队完成一个使命的能力。

这个能力虽有若干内容,但锻造纪律却是其中最基础的。

有了它,才能令行禁止,才能逐一做到标准化。

如果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那么计划和目标也会成为一张废纸,市场和利润更是镜中月水中花了。

但现实中,有多少管理者能像巴顿一样,用最原始的古希腊斯巴达人的古板精神来坚持纪律呢?有多少管理者已经意识纪律的重要性,却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已呢?从《巴顿将军》看领导力之三:勇于向对手学习2008-7-4 9:41:00文:jk02还记得电影《巴顿将军》里的第一次战斗,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德军坦克装甲兵团。

巴顿从望远镜里看着整个战场,德军坦克分队像他预料的那样穿过山谷,而他就看着那些坦克。

在第一辆坦克上,站着一位军官,手里拿着马鞭。

巴顿盯着他,说道:“隆美尔,我读过你的书。

”那不是隆美尔本人,此时他正在柏林养病。

但他确实读过隆美尔的书,很清楚隆美尔会怎么做。

然后,战斗打响了。

进攻,侧翼机动,佯装撤退,再次进攻,空中支援,后备队到达。

巴顿只是看着,根本没有下达哪怕一条命令,因为他早已部署停当。

美国人拍的电影,结局当然是美军全胜,德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这是巴顿到达北非指挥第二军的处女战,为此他花费了不少功夫,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详细研读了对手隆美尔的著作《步兵进攻》和《坦克攻击战》两书。

特别是后者,是巴顿床头的必读书。

熟悉二战史的朋友知道,巴顿是美军坦克部队第一人,美国第一支坦克团是由他组建的,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但专家也需要学习,尤其是向对手学习。

巴顿知道,他没有隆美尔之前在波兰、法国、北非战役的经验,特别是在德军对波兰发动闪电战中,隆美尔指挥的机械化部队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波兰几乎一周就灭亡,后来强大的法国也是被德国的闪电战打得两周就亡国,让全世界一夜之间对坦克装甲部队有了重新的认识。

于是,他在受命北非之后,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研究隆美尔,读他的书,研究他的战法,为后来取得胜利打下了基础。

当然,之前美军在北非登陆后的惨败,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差点成了德军坦克部队的俘虏,他只得请求美国总统,派出最不好管教的巴顿,才让他俩人一朝扬名立万。

在电影里,德国统帅部也研究了巴顿的特点,只是演得有点搞笑。

真实的情况未必如此,他们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

学习力也是领导力的重要内容。

二十一世纪最优秀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是靠领导带动出来的。

酒店业是不断发展的行业,每家酒店都在挖空心思讨好客人,服务手段花样百出。

完全靠自己苦想,搞原创毕竟是有限的。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别人学习,取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但如何学习呢?这是每个酒店人,尤其是管理层需要深思的问题。

我的建议是向同一城市中生意最好的酒店学习,既然别人的酒店生意好,一定是有让客人满意的成功经验。

客人为什么喜欢这家酒店?同样的问候,是不是他们做得更好一些?同样的客房,是不是他们的清洁更好一些?同样的餐饮,是不是他们的服务更好一些?……现实中,虚心向同行求教往往被一些管理层看作是没面子的事情,明明没有别人做得好,心里却不太服气,找一些客观的理由来“掩耳盗铃”。

要么说别人的位置好,客源消费力强;要么说别人硬件好,有先天优势;要么说别人工资高,招得到更好的员工……太多的理由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两个字:借口。

但我们却忘了一本书的名字:《没有任何借口》。

不知道是不是这本书只发给员工看,管理人员只把它放在书柜里当摆设。

还有一种常见的学习心态,我称之为“酸葡萄”心态。

有些酒店也经常走出去考察,但回来之后却是总结别人的短处,哪怕是参观了一些行业内公认的好酒店,也要挑出别人的诸多不足来,对闪光点一律作盲。

这也是要不得的。

无论自己做得好不好,都应该向同行甚至竞争对手学习,学习对方的长处。

即使对方不如我们,也总有一些亮点是值得借鉴的,更何况天下之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象巴顿这样的美军坦克之父不是也向比他小六岁的德国军事天才隆美尔虚心学习吗?一天不学习,一天就不进步。

学习不是闭门造车,重要的是多向酒店外面的同行学习,学一种新菜是学习,学一种开夜床的方法是学习,学一种装饰是学习。

只要肯用心,处处皆学问。

话又说回来,向同行虚心求教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特别是相当多的酒店人都有若干年从业资历,自信心是相当强的,不服输的心态也是相当强的。

其实,放下架子,收起面子向别人学习,将别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把自己的酒店经营管理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毕竟酒店成功了,自己才成功。

当你有一天把自己的酒店做成一个城市里生意最好的酒店时,你就要放眼全国,向其它城市的好酒店学习了。

从《巴顿将军》看领导力之四:必要时,亲力亲为2008-7-6 7:52:00文:jk02镜头:意大利西西里岛中部山区,盟军仰攻德军重兵把守的高山阵地,久攻不克。

巴顿命令坦克部队从侧冀绕过去,先锋队开进至河边停滞不前,团长打开地图研究,命手下士兵找工具下河测水深,看坦克能否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