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
2010年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安徽省淮南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淮南实验中学鲍瑜一.试卷的结构分析与试题特点:2010安徽省化学中考试卷命题以“化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为依据,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考查,使三者有机地融合和渗透在一起。
注重考查义务教育阶段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科特色,着眼终身发展。
综观今年中考化学卷,没有偏题、怪题和高难度题,题型、题量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总体难度比去年有所降低,但灵活性有所提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对素质教育都将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1.内容结构分析:题型比例与试题内容分布2.试题特点:1)试题紧扣课本和考纲,突出化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全卷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兼顾学科知识体系;加强对知识运用的考查,并严格控制了试卷的难度,确保试题活而不难。
试题加大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属于常识性的、极易得分的题目达到70%以上。
整套试卷涉及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核心观念,例如: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金属的性质、饱和溶液、化学用语、实验现象的描述等,考察较为全面。
2)突出学科特点,加大实验与科学探究考查力度,尤其重视对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同时还考查了物质鉴别、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求学生注意细致观察并全面准确描述,注意常规试验和操作的细部特征,力求区分“做实验”和“讲实验”的差距,从而达到促进学校学生实验的正常化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
“关注健康、关注环境、关注能源、联系社会”是此次中考命题的鲜明特点之一。
全卷涉及到“人体健康”、“环境保护”、“能源问题”、“材料科学”等,体现了化学与人文知识的密切联系,强化化学在解决各类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充分地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以致用”的思想。
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一. 考的就是生活––––突出化学的实用性许多试题都是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熟知的自然现象中选择素材,生活气息浓郁,拉近了生活与化学知识间的距离,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能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
例1. (辽宁大连)某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标签上的内容如下: 主要原料:碳酸钙食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片,嚼食(1)该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2)服用后,该保健食品中的碳酸钙与胃酸中的盐酸发生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食用方法中嚼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评析:答题时,同学们会潜意识地发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碳酸钙可用于人体补钙以及如何食用效果更好,体验到生活常识中蕴含着化学知识。
答案:(1)补钙;(2)CaCO HCl CaCl H O CO 32222+=++↑(3)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钙的吸收二. 以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试题背景–––––感悟化学的科学价值所在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等重大问题,以及全国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试题背景,是近年中考试题的一大热点。
新颖、真实、可信的素材,容易激活思维、活化思想、震撼心灵。
同学们回答问题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会自觉孕育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同时在应用化学知识、能力、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会理解化学在促进科学进步和人类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感悟化学的科学魅力与价值。
例2. (福建厦门)下列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 某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B. 某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C. 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D. 中科院开发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剧院––––材料问题评析:此题能让同学们感受到化学在解决能源、环境、材料、资源问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答案:C三. 以“双基”为载体––––渗透科学方法、化学独特思维方式的考查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与观察、实验、分类、变量控制、模型化等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
2023年长春中考化学试题评析

2023年长春中考化学试题评析2023年中考化学试题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实验探究和化学史实等情境素材,聚焦学科核心知识,创新试题呈现形式,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提升了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起到了全面助力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功效。
2023年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评析聚焦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3年中考化学学科试题体现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
试卷融入最新科技发展成就,展示化学学科价值,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1.关注化学新成就,彰显学科育人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试题选取我国最新成就作为情境素材,凸显化学学科价值。
如第12题,取材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的机壳材料,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增强其热爱化学、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2.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试卷开宗明义,第1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工艺、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等文化传承。
再如14题,赞美我国科学家执着坚毅的优秀品格,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向爱国科学家学习的理想信念。
3.精选化学家研究成果,感悟科学精神化学家在化学学科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试题第9题,以科学家拉瓦锡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系统认识化学反应的思维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聚焦学科素养,促进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化学学科关键能力要求学生面对与化学相关的生活情境时,具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所必需的能力基础。
2023年中考化学试题,突出了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考查,借此发挥了中考引导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功能。
夯实基础知识 培养创新能力——对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的思考

2012.No1911进入新世纪后,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将中国的教育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从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在教育改革中的决心和期望:即要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青少年,让他们拥有一个独立、健康、幸福的明天。
教科书在改变,评价机制在改变,被人们无形中当作教学指挥棒的升学考试也在变,变得更灵活,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进入新世纪后的这十几年,中考化学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新形式下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还能保证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强调基础,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化学素养。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考试的宗旨就是让所有学生具备初中阶段最基本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并能解决生产、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
比如历年来我市的中考题中基础题型几乎都占70%,中难题约占30%。
在重视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基础为载体,普遍关注对考生在具体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如能在基础知识上过好关,中考也就具备了最根本的武器,也为学生走上社会具备了最基本的化学素养。
二、走出辅导误区,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我们的考题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如开放性、探究性试题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纵观近年来的考题,把一个个知识点放入具体的场景中,通过列举资料、辨析等手段考察学生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这类题目前成了填空题、实验题的主要方向。
如(重庆市2010、23).(7分)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名师评析成都中考化学试题:稳中有变,突出探究强化应用

名师评析成都中考化学试题:稳中有变,突出探究强化应用
6月13日下午,成都进行了中考化学科目的考试,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化学老师高山认为,今年的化学试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稳中有变
试题在题量和难度等方面与近年保持了基本稳定,题型略有调整,增加了推断题。
试题体现了成都中考作为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二考合一”的特点,反映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能由此观察深化课程改革的成效。
重视基础,突出探究,强化应用
试题重点考查化学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素材大多源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
其意图是引导教师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实验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题重视科学探究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例如,19题以教材中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为背景,对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进行了探究,重点考查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收集化学事实和证据,进而对事实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得出科学结论,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联系生活
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取得重大突破为背景的试题,展现了我国现代化学研究的贡献,突出了学科的育人功能。
直饮水机的净水、烧烤食物和冷敷袋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为背景,考查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概念。
在化学试题中普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传递化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巨大价值和神奇魅力,引导学生喜欢化学、学习化学、应用化学,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封面新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4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2024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一、化学试题整体分析。
2024年陕西省化学中考试题满分60分,共18道题,第一部分客观题共选择题9道,第二部分主观试题,包含填空及简答、实验及探究、计算及分析共9道小题,题目的结构变化不大,从题型设计、考察点、难度系数上看,符合陕西省中考特点。
相较于2023年陕西省化学中考试题,今年中考试题整体呈现“稳中有变、突出思维”的特点,试题紧扣教材、生产生活,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通过化学视角解决真实情景的问题,科学有效的融入了《2022版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为课程育人、全面育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
二、试题分析。
(一)客观题分析。
选择题共9道,以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技能为主,紧扣新课标下核心素养的考核要求,试题灵活。
第1小题,一改往年物质分类,仍以物质分类为载体,考查的是元素分类,降低了试题难度。
第2小题,考察食品营养素,培养学生合理饮食的科学理念。
第3小题,考察绿色发展,常识题,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
第4小题,考察物质分类。
第5小题,考察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操作,包括装置气密性检验,固体药品加入,气体收集,验满,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实验观。
第6小题,考察实验方案评价,包括冰箱去异味、铁的锈蚀保护、蒸发结晶、改良酸性土壤,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7道,考察金属的性质,涵盖物理性质应用及三个化学性质应用,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更全面。
第8小题,以教材上分子运动实验为背景,考查内容涵盖浓盐酸挥发性,酸碱性与指示剂变色,酸碱中和反应,分子运动理论。
第9小题,以等质量乙烯和丙烯为背景,渗透了高中知识,可以直接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消耗氧气质量。
以上题目中1-5为容易题,6为较易题,7-9为较难题,符合我省中考的考察梯度。
(二)主观题分析。
填空简答题仍然是6小题,共计24分。
和往年中考试题比较没有考察较难的推断题,个别题题位稍有变动,(13、14、15题题位稍有变动,题型未变,内容未变,难度降低)整体难度降低,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第10小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物质化学式的书写;11题考查燃烧条件,合金性质,化石燃料的种类,化合价的计算;12题考查围观示意图;13题考查工艺流程图;14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即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15题溶液烧杯图题,考查了溶解度、溶液状态的判断、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以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目录一、考试范围及试卷结构 (2)二、中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 (3)三、近四年考点分布 (5)四、试题解析 (6)五、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建议 (12)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一、考试范围及试卷结构1.考试范围2020河南中考题目更贴近生活,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考查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依旧考查25道题,题型及题量没有发生变化,难度适中。
1.贴近生活实际,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第1题的“河南小麦”、第2题的“传统工艺”、第3题的“环境保护”、第6题的“金属用途”、第8题的“环保燃料”、第9题的“生活消毒”、第13题的“尾气处理”、第21题的“低碳生活”、第25题“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等题目情境具体真实,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使试题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2.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对课标中要求层次较高的酸、碱、盐、金属的性质、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都作为重点内容考查,体现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核心知识年年考”的特点。
而且题目的设置综合性较强,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
3.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体现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八个学生必做实验进行了重点考查,如:第7题“稀释浓硫酸、液体倾倒、气密性检查”、第17题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18题的“工业炼铁原理”、第19题的“燃烧的条件”、第25题的“物质的检验、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等基础实验的考查。
三、近四年考点分布四、试题解析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卷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分析中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体验、感受
(经历水平)
课程理念
“增强兴趣、自信——面向全 体学生——起点低 、目标实 — —探究之中发展 ——渗透德育、 人文——科学评价导向。”
2.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脉络, 沿着知识的脉络进行有序复习。注重对基础 知识的加工整理,将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成 知识网络,既有利于知识的联想和应用,又 有利于思维的联想,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 3.分类整理,总结规律。
4.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 学精神。 6.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 1 化学的志向。
在《课程标准》中,对目标要求的层次水平是采 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表述的,依据学习内容的不 同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三类: ①
几点思考:
1、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全面发展
学习方式的5个基本特征: ⑴主动性 ⑵独立性 ⑶独特性 ⑷体验性 ⑸问题性
2、把握《课程标准》,抓好基础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4、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5、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学科能力培养
2010年中考复习思路和策略
1.复习时立足《化学课程标准》及《考试说 明》、立足教材、夯实双基,不要盲目地 拔高、追新,一味追求高难度。
分析中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及 命题趋势,把握2011年复习的 方向。
中考试题命题特点
1.题型稳定,结构合理
化学部分的题型仍然是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 题、计算应用题四个题型,各大题的小题数与分值保持了相对 稳定。试卷的结构能较好的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各项知识体现 均衡。
2.坚持原创,体现公平
试题的命制原创性很强,素材的选取兼顾我省现行四个 版本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湖 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既保证了考试的有效性,又体现了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学生考试 的公平性。试题紧贴教材,题目素材多来源于教材,但又区别 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
2019初三一模考试已过,针对中考化学试题有哪些特点呢?大家接下来又怎样复习呢?为此,查字典化学网的小编为大家分析了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给大家提供了几点复习建议,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本篇文章对考生复习中考化学有帮助!
总的来看,化学考试“简单”是主题,70%以上的题目均为基本知识的考查;对“酸和碱”、“盐、化肥”的考查尤为突出。
分析近五年的天津市中考化学试题,可以看出第一单元每年考两道单选,一道“物质变化”,一道“实验基本操作”;“空气、酸与碱、盐和化肥、溶液”四个单元每年几乎都占了一半以上的分数,为重点考查部分,其他单元所占比例每年都有所变化。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
从2019年试题看,加大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盐和化肥”两章的考查,“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燃料及其利用”明显减少,题目的灵活性增强,总体难度提升。
试卷的丢分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探究或实验设计的综合题上。
“物质变化”、“溶解度曲线”、“化学方程式书写”为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元素的化合价”、“溶液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为连考三年的知识点。
“身边的化学物质”而以“空气”、“碳”、“酸、碱、盐”
的性质及用途为主,它涵盖了一部分单选题和大部分的多选题,单选题知识点分散但难度不大,多选题基本考查的都是酸碱盐的内容,一道题考查多个知识点,稍不留神就容易失分。
“化学实验”部分,必考的有“实验基本操作”、“三大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
除此以外“配制溶液”、“分子不断运动”、“海水淡化,除杂提纯”、“硫燃烧、浓硫酸稀释、氢气验纯”、“物质组成、节水方法、除杂”、“铵态氮肥检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水资源”等也是填空题或实验题中考查的知识。
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1.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重点是回归教材分单元复习,也可以将各单元的内容重新组合,按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块复习。
第二轮复习重点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题复习。
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见的物质、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物质的推断、化学用语、图像题、新情景题、社会热点题、综合计算题等。
同时本阶段还应注意试题的训练和题型的分析。
第三轮复习重点是阅读课本,通读加精读,把缺漏的知识,不扎实的概念,设计成专项训练题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学生
要关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家庭小实验、课本注解、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和解释、课本中的图和表以及课后习题。
2.运用适当、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复习物质性质时,要将所学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碳、铁、铜、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氧化铁、氧化铜、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看看它们相互之间能发生哪些反应。
3.注重复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讲究质量:不要只追求做题数量,而要追求做题的质量。
建备忘录:对疑难问题和错误随时记录,不能轻易放过。
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以备以后解决。
跟着老师走:认真听课很关键,只有认真听课才能领会到老师的精华,才不会落后于老师的时间表。
4.注意审题、答题要规范
不管是在平时练习,还是考试,都要认真审题,看好是让写序号还是化学式、名称;描述实验现象或实验步骤;一定要语言规范,描述现象的语言中不要出现结论性语言,实验方法要由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三句话组成。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分析:
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盐的检验: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确定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
③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测定纯度即测定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含量;
④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即杂质,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钠。
解答:
①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根据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采取滴加盐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方法,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时,即可证明溶液中混有碳酸钠;故①正确;
②确定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采取加入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此时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②不正确;
③测定纯度即测定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含量,采取加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用固体氢氧化钠吸收放出的二氧化碳,通过称重测定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但由于氢
氧化钠还能吸收水,因此所测得重量并非二氧化碳的质量;故③不正确;
④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钠,采取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全部转变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滤去碳酸钙沉淀即可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④正确; 此题选D。
点评:利用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性质不同及变化规律的不同,选取恰当的试剂,可以检验、测定、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① 证明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② 确定成分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 测定纯度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④ 除去杂质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序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