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完整版

合集下载

文艺美学尔雅满分答案

文艺美学尔雅满分答案

—————————————————————————————文艺美学(上)已完成1审美对象不包括?A、自然美B、心灵美C、社会美D、艺术美正确答案:B2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A、审美对象B、审美经验C、审美体验D、审美提升正确答案:D3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内容是A、文学文本B、文学史C、文学批评D、社会学正确答案:D4美学主要谈什么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都是正确答案:D5《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重要著作。

()正确答案:√6自然美没有阶级性正确答案:√7孔子删定以后《诗经》多少首A、100.0B、205.0C、305.0D、450.0正确答案:C8不属于审美经验特点的是A、客观的B、共通的C、历史的D、个人的正确答案:D9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统称为什么A、审美原则B、审美主体C、审美对象D、审美经验正确答案:C10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区别就是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区别正确答案:√11美学主要谈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正确答案:√12美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心灵美正确答案:D13审美对象的内容包括四类。

正确答案:×14审美体验指的是个人的。

正确答案:√文艺美学(下)已完成1关于审美经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客观的B、共通的C、变化的D、历史的正确答案:C2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用什么看艺术美?A、审美经验B、审美体现C、审美体验D、审美对象正确答案:C3审美主体包括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

正确答案:√4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A、清华B、人民大学C、北大D、川大正确答案:C5宗白华是艺术美学论正确答案:√6朱光潜是主客观统一论正确答案:√7《美学散步》作者是谁A、朱光潜B、宗白华C、李泽厚D、高尔泰正确答案:B8《西方美学史》作者是谁A、朱光潜B、宗白华C、李泽厚D、高尔泰正确答案:A9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是艺术论美学正确答案:√10哪位学者的美学是主客观统一论A、朱光潜B、宗白华C、高尔泰正确答案:A11提出散步美学的学者是A、朱光潜B、宗白华C、高尔泰D、李泽厚正确答案:B12认为美是自由的象征的学者是A、朱光潜B、宗白华C、高尔泰D、李泽厚正确答案:C13李泽厚的美学研究偏向客观,强调历史正确答案:√14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A、文学文本B、文学史C、文学批评D、文学概念正确答案:D15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区别在于经验和体验的区别。

文艺美学教程 第四章

文艺美学教程 第四章
▪ 形象:各种艺术符号按一定结构规则组合起来, 在接受者的感官和想象中呈现的生活情境、审美 意境。
▪ 意蕴:文本的整体意义。
▪ 三、艺术文本与审美经验 ▪ 只有在观者审美经验中经过解读的文本才能成为
艺术文本。 ▪ 首先,文本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 其次,文本是与接受者联系起来的概念。 ▪ 再次,文本具有多义性。 ▪ 文本概念为我们理解艺术的审美经验提供了新视
▪ 其次,在符号与意义的关系上,如果说一般 符号是外指性的,那么,艺术符号则是内指 性的。
▪ 外指性是指符合生活之理。
▪ 内指性则是指符合艺术创作之理,也就是文 本语境虚构、创造出来的内在合理性。这里 重要的不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而是他们的 区别。创作者通过想象、虚构创造的艺术世 界已经与现实生活划开了界限。
开始的。 ▪ 狭义:最偶家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则书写出来或印
刷出来且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语言产品。 ▪ 广义:不仅指文学作品,而且包括艺术作品,甚
至包括一切经典著作。
▪ 二、艺术文本的构成
▪ 文本包含符号、形象、意蕴三个层次。
▪ 符号:包括文字、线条、音响、色彩等因素以及 由这些因素构成的文本符号整体。
▪ 总而言之,运动性、有机性、节奏性和规律性是艺术 形式必须具有的四个特性,各种形式要素同样具有其 中的特性,在朗格看来,只有当某种艺术中的形式与 生命的形式相类似时,艺术才能以隐喻的形式表现人 类意识,因此可以说,艺术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 创造和加强生命的形式。
▪ 第二,情感。朗格认为艺术不是情感的“征兆 性表现”,而是感觉形式的“符号性表现”, 是对人类的“内在生命”的理解。以音乐为例,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音乐不是情感的引发和慰 藉,它是逻辑的表现,最能表达某种符号性的 情感,表达接受者过去不能感觉到或不知道的 情绪。因此,“表现性形式”作为一个整体包 蕴着情感,整体中的多种形式要素同样也具有 “表现性”,也具有情感,如音乐中的音符、 线谱、节奏,绘画中的线条、色彩,舞蹈中的 姿势,文学中由语言组成的场景、角色、故事 情节等等,都体现出了生命情感的特性。

文艺美学教程第一章

文艺美学教程第一章
文艺美学教程
第一章 艺术的审美经验
第一节

审美经验是最基本的审美事实
一、从具体的艺术审美活动中寻找最基本的 审美事实
内心被激起的情感体验、想象和感悟中,那些无 生命的乐谱符号、乐队奏出的那些物理性的声波 震动,才变成动人的乐谱和旋律。
二、对审美经验作为最基本的审美事实的 理论说明。(审程是相反的。在创 作的审美经验中,艺术家的审美想象力、审美传达 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欣赏的审美经验中,欣赏 者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占有更重要的位 置。
2.与心理过程相反有关,两种审美经验的 心理指向也不一样。在创作的审美经验指 向作品的生产;欣赏审美经验指向作品的 接受。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 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 意义……”——马克思
“最基本的审美事实”:是在一切理论预 设之后遗留下来的再也不能化简的审美事 实,是我们在进入艺术的审美活动之初最 先真切感受到的审美事实。
三、艺术的审美经验一直是中西美学研究 的重要内容。(英国感性派的审美经验论、 德国理性派的审美经验论、杜威代表的实 用主义的审美经验论、现象学的审美经验 论、中国古代美学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式的、 感悟式的美学,而非“美本身”的探索。)
三、艺术审美经验的心理内涵 审美经验的内涵主要涉及:审美心理的发 生条件、审美心理的构成要素、审美心理 的运行机制等。
四、艺术审美心理的人文内涵 审美经验通过审美心理感受,特别是审美 感受的“高峰体验”,实现一种从感官到 精神上的感染人、教育人、提升人的作用。
第二节 艺术审美经验的外延界定
一、“艺术的”审美经验 它是关涉“艺术的”审美经验,所有与艺术无关 的经验,都不是这种经验。 二、“审美的”艺术经验 它是关涉“审美的”经验。

文艺美学--第二章文艺审美生成

文艺美学--第二章文艺审美生成


让 人 震 惊 的 中 国 地 图
(四) 审美活动是人类全面的认识自身, 实现自身,使自身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 的活动
⒈ 自由的人是“高峰体验”状态下的人,也
是审美意义上的人。
⒉ 审美活动中自由人的追求表现了人生的艺
术化和诗意的人生。 ⒊ 审美活动锻铸人的灵性,生成美的人格。
五牛图
李可染
五牛图
竹 石 轴
己 见 , 惟 在 活 而 已 矣 。
外 也 。 不 泥 古 法 , 不 执
竹 , 多 于 竹 , 又 出 于 格
以 石 辅 之 。 今 石 反 大 于
意 在 画 竹 , 则 竹 为 主 ,
作 石 , 固 无 取 于 枯 木 也 。
则 黯 然 无 色 矣 。 余 作 竹
石 , 使 有 枯 木 石 而 无 竹 ,
(二)文艺活动灌注着艺术家的情感体验
⒈ 人的自然生命的冲动要升华为艺术审 美的情感活动。
⒉ 人的理智性情感活动需要进行艺术审
美的转化。
⒊ 人的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成为审美情
感活动内在的支撑。
⒋ 艺术活动的审美情感是人的多种情感体
验的综合效应。
(三) 文艺活动是激扬着人的生命价值的活动
⒈ 艺术家激扬自身和创造自我的审美价 值,他所创造的艺术品实际就是自身人生价值 的写照,艺术家在生命体验中所创造的审美意 象和艺术形象已经成为其人格品质的象征。 ⒉ 艺术作品激扬着接受者的人生价值。 人们可以说作品就是“生活的教科书”,但有

22 旧 石 器 时 代
劳 塞 尔 的 维 纳 斯
公 石元 灰前 石 20000-18000 43
高 :
厘 米 年
法国拉斯科壁画 (发现于1040年)

文艺美学--第五章_意境与典型

文艺美学--第五章_意境与典型

三、“意境论”:意、情、心与境、 景、物之有机融合
王昌龄说: “诗有三 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 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 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 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仇怨,皆张 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 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 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 真矣。 ”
晏殊
•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 去。后明月不谙离恨 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青玉案
• 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 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 饮酒
• 陶渊明

• 颍亭留别
• 元好问
• 故人重分携,临留 驻归驾。乾坤展清眺, 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 雪,太素秉元化。九山 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 寒波澹澹起,白鸟 悠悠下。怀归人自急, 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 啸,尘土足悲咤。回首 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蝶恋花

• •
• 凤栖梧
•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文艺美学完整版

文艺美学完整版

一、选择1、文艺美学这个学科的名称首先由中国台湾学者王梦鸥提出。

2、《声无哀乐论》作者是嵇康3、盛行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开始流行,学术界对文学艺术的内在审美特性及其规律重新重视。

4、审美经验论之发端是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

5、真正打出艺术的审美经验旗帜的则是杜威,1934年,杜威出版《艺术即经验》一书,标志着经验派美学逐步走向成熟。

6、经验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鲍姆嘉通有关美学是"感性学"的一种恢复。

7、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一文中认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

8、现象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其创始人是胡塞尔。

9、审美对象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审美活动之中,也就是存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遭遇、相互作用之时。

10、杜夫海纳说:"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区别是:要有审美对象的呈现,必须在艺术作品之上加上审美知觉11、艺术的审美经验就是在审美主客体" 相遇"的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一切审美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12、中国古代美学始终以文艺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

1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很明显,这里说的"境界"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体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的理论提升。

14、古希腊时期所说的"艺术"包括了一切"技艺性" 的活动。

15、1746年法国学者查理斯*巴托首次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

16、欣赏与创作这两种形态的审美经验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的。

17、"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刘勰所说。

18、欣赏和创作这两种审美经验由于心理指向的不同而导致的诸多差别。

19、创作的审美经验是欣赏审美经验的前提,欣赏审美经验又是创作审美经验的延伸。

文艺美学教学课件

文艺美学教学课件

三:回忆说
柏拉图通过“回忆说“,揭示了在人的“知道”和 “不知道”这两种认知状态之间,存在着“忘却” 的认知状态,以此克服这一逻辑困境。简单地说, 那就是过去曾经知道的东西,在现在这个时间点 上忘掉了,那么通过学习就可以重新获得关于那 种东西的知识,这即为学习。因此,所谓学习, 并不是以完全不知道的东西为对象,而是以过去 曾知道,而现在已经忘却的东西为对象。所以学 习就可以定义为是对忘却了的东西的回忆。
洞喻:关于人的生存状况描写的特征
人无法超越来自社会和肉体的双重束缚,人 有逃离的可能,但必须回归,这为其生存 义务(哲人王):人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 局限,在这种自觉的基础上寻求超越的可 能。
(二)洞内、洞外 洞内:一个由自然原理与社会原理共同构成的人之
存在的“现实”的世界。 洞外:人类期盼的“理想”世界,是一个开放的没
问题:(1)为何要把事物分成两大类进行论 证
上述的两大类型划分的目的或意图,是为了 进入后面的讨论而产生的一种思维的展开 过程,起到了从感觉认识向抽象认识发展 的上升作用,是为了把回忆说引入新的探 讨阶段,而架起的一座思维的桥梁
(2)回忆的事例讨论中,为何只探讨其种一 种类型即相似性
不管模写和原物多么的相似,都不可能把原 物原原本本地模仿出来。那么这就意味着 在感觉事物的类似问题上,非类似性已经 包含在类似的事物中。
有束缚的世界。 “洞喻”中柏拉图在描写“洞外”的世界时,强调
指出在那里事物都是“真实”的,是洞穴“内部” 一切事物存在的原因和根据。 人的存在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追求“理想” 的过程,教育就是让人们的灵魂达到对这种生存 现实的清醒自觉。
(三)通道
1、以“自知其无知”为契机,灵魂开始“转 向”,开始相信并追求 “本真存在”(自 治其无知;回忆说)

文艺美学教程 第三章

文艺美学教程  第三章


二、物化传达的过程 物化传达过程:审美意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 完成三个层次: 1、自我确认——形成艺术概念, 2、创造物性对象——由艺术符号表现。 3、情感同化——创作主体与与接受主体的感情接 入与传递。
第五节

艺术创作中的价值追求
一、艺术创作与价值活动 艺术创作的价值追求的二重性: 1、指向种种生活价值。 2、固守审美价值。 二、艺术价值与功利价值 功利价值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艺术价值是精神价值。
五、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 杜威:科学是陈述,艺术是表现 联系:都是对于现实的概括性认识,都能达到把 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深度。 区别: 科学 把握事物的概念 艺术 展示事物的外观 展现丰富多彩的世界 主观 是艺术的深层内容
目的
终极目标 简单、抽象的结论 活动方式 客观 情感的作用 提供动力
三、艺术价值与道德价值 联系:道德价值满足人们协调相互之间社会关系 的需要。 在艺术价值中也渗透着伦理道德的因素。 区别:道德价值体现在对伦理规范的遵守上;艺 术通过精神陶冶的方式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四、艺术价值与宗教价值 宗教是信仰主宰的领域,艺术是情感主宰的领域。 联系:富于情感性和情绪性;宗教观念通过艺术 形象获得生命力;宗教幻想为艺术创作提供材料。 区别: 1、宗教情感是超验性的,艺术情感是经验性的 2、宗教情感是非理性的,艺术情感是理性的。 3、宗教情感是简单联想,艺术情感是丰富联想。
二、艺术创造心理中情感与理智的适度性 1、想象中情感与理智的活动要强度适中。 2、情感与理智要相互协调。 3、艺术想象中情感与理智要具有假定性、距离感 和超越感。 4、艺术想象中情感与理智要在长期锤炼中得到升 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1、文艺美学这个学科的名称首先由中国台湾学者王梦鸥提出。

2、《声无哀乐论》作者是嵇康3、盛行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开始流行,学术界对文学艺术的内在审美特性及其规律重新重视。

4、审美经验论之发端是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

5、真正打出艺术的审美经验旗帜的则是杜威,1934年,杜威出版《艺术即经验》一书,标志着经验派美学逐步走向成熟。

6、经验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鲍姆嘉通有关美学是"感性学"的一种恢复。

7、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一文中认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

8、现象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其创始人是胡塞尔。

9、审美对象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审美活动之中,也就是存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遭遇、相互作用之时。

10、杜夫海纳说:"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区别是:要有审美对象的呈现,必须在艺术作品之上加上审美知觉11、艺术的审美经验就是在审美主客体" 相遇"的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一切审美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12、中国古代美学始终以文艺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

1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很明显,这里说的"境界"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体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的理论提升。

14、古希腊时期所说的"艺术"包括了一切 "技艺性" 的活动。

15、1746年法国学者查理斯*巴托首次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

16、欣赏与创作这两种形态的审美经验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的。

17、"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刘勰所说。

18、欣赏和创作这两种审美经验由于心理指向的不同而导致的诸多差别。

19、创作的审美经验是欣赏审美经验的前提,欣赏审美经验又是创作审美经验的延伸。

20、心理经验主义一派包括:格式塔、原型、移情、内模仿。

21、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

22、人的心理功能的三个方面认知、情感、意志。

23心理愉悦是指人的想象力受到鼓舞。

24、并不是任何人的任何一次审美活动都能达到精神层面的"高峰体验",这取决于具体的审美对象和具体的审美个性。

25、亚里士多德提出"净化说",认为对艺术的欣赏不仅使人愉快,还可以起到净化人的灵魂、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净化说属于人文内涵)26、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思者道说存在,诗人命名神圣"的命题。

27、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和理论代表姚斯,重新举起了席勒所奠定的人道主义审美教育思想的旗帜。

28、中国历史上关于优美的研究起源于对祭祀仪式的思考。

29、艺术接受审美经验的直接性指的是它对对象的感性直观的把握方式具有直觉的特点,一个审美客体能否为审美主体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首先取决于审美主体的鉴赏力。

30、"期待视野" 是德国当代美学家姚斯接受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31、伊瑟尔认为虚构化行为是最重要的,它是超越现实和把握想象的关键所在。

二、填空1、整个西方古典美学从柏拉图开始都侧重于 "美本身"。

2、1830年黑格尔的逝世,宣告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终结。

3、我们将文艺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文学艺术的审美经验,这个经验包含这样两方面内容:一个是直接经验,就是审美者对文学艺术作品直接的审美经验。

另一方面内容是间接经验。

4、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审美判断力作为"主观的合目的性"。

5、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是开了将经验与情感表现相联系的当代美学之先河。

6、当代文艺美学的审美经验理论包括两个相关的有机部分,一个是审美的生活化,一个是生活的审美化。

7、从先秦时期的 "兴观群怨说" ,到汉魏时期的 "言志说"、 "意象说"到唐宋时期的 "意境说" 、"妙语说" 、 "心物说",到清代的"情景说"、 "性灵说" 与"境界说"等,可谓一脉相承,都是对文艺审美经验的独特表现。

8、文艺美学的产生就是一种由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的转向,因此文艺美学当然应该以内部的研究为主。

9、必须具备三个前提,即文本、演奏、听众,一次实际的欣赏《命运交响曲》的审美活动就可以进行了。

10、一切艺术的审美活动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审美事实之上。

11、从艺术的审美本质出发的体系建构中也必然包含着抽象的"逻辑演绎" 。

12、现象学美学的代表人物杜夫海纳在1953年阐述了"审美对象的呈现离不开审美知觉"的核心观点。

13、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美只是指"优美",而广义的美是指称范围也在不断地延伸、扩展。

14、艺术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的方式上是存在着两种形态的:一种是欣赏,一种是创作。

15、创作审美经验的过程就是从最深层的"意蕴"到"形象"再到表层的"语言" 。

16、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是一个体现"外显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将其划分为历时态的三个阶段或环节,即酝酿、构思、传达。

17、欣赏者接受作品并非仅仅是被动地回复到作品的"原义",而更多的是对作品文本的积极的 "重构" 和"再创造"。

18、艺术审美经验的内涵分为:哲学、心理、人文。

19、把审美经验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审美客体,这就是所谓哲学唯物主义的解释,如英国经验派美学的重要代表柏克就认为美和美感来自"物体" 。

20、人的审美经验的发生取决于人的审美能力。

21、壮美是优美和崇高的混合形态。

22、喜剧既是一种艺术类型,也是一种审美范畴。

23、机智常常是喜剧性的重要基础。

24、物化传达过程,即体验、构思、传达。

25、艺术创作的价值追求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指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指审美价值。

26、艺术文本表现为形式的意味和形象的意蕴。

27、形象的美学内涵首先表现为形象体系的审美意蕴。

28、今天人们普遍接受的现代艺术体系以及有关的分类原则,主要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前后。

三、名词解释1、文艺美学文艺美学学科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

它既不是美学与文艺学的分支,也不是两者之间的中介,更不同与传统的艺术哲学,而是既同文艺学、美学、艺术学密切相关,但又与它们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兴学科。

2、优美通常亦称为美,是美学和文艺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优美指以和谐为基本特征,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可亲可爱的审美对象和审美类型。

3、文本也译为"本文"、"原文"。

狭义的文本概念是在文学范围内使用的,指作家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则书写出来或者印刷出来且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语言产品。

广义的文本概念则不仅指文学作品,也包括艺术作品,甚至包括一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

4、艺术接受审美经验的自由性是指艺术接受审美经验能够把人从日常功利意识中解放出来,达到一种暂时的,由艺术对象所激发的自由状态。

5、视觉艺术是指通过人的视觉功能可以感受和欣赏的所有艺术门类。

人的视觉功能是眼睛对事物识别能力的总称,包括色觉、中心视力、周边视力、周边视力、夜视力、立体视力等。

视觉艺术既包括了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通过塑造占据一定静态空间的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建筑、工艺等艺术门类,也包括了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6、价值价值意味着那使一件东西成为值得欲求的、有用的或成为兴趣的目标的性质。

价值也被看作是主体的主观欣赏或是主体投射入客体的东西。

7、愉悦从接受主体这一方面说,艺术价值则体现为艺术对象所给予他的在感觉、情感等方面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又被称为"愉悦"。

玛克斯·德索将"愉悦"解释为"活跃的内心活动";英国学者梅内尔则将"愉悦"看作是由优秀的艺术作品所激发出的综合情感。

8、雕塑是运用雕刻和塑造等造型手段,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创造三维立体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

9、综合感觉艺术是指那些兼具各种门类艺术特征和兼具各种艺术感受的艺术门类。

四、简答1、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的区别?(1)科学的目的是把握事物的概念,艺术的目的是展示事物的形象,尽管艺术也涉及概念,但这里的概念始终保持鲜明生动的形象外观。

(2)科学达到其把握概念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抽象化的途径,即从大量感性现象出发,不断地粉碎和扬弃感性现象的具体性,逐步蒸发出一些理性的规定,最终达到简单、抽象的结论。

它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不像科学结论那样抽象、枯燥,而且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彩,因此,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

(3)科学活动是主体不断接近客体的活动,必须按照宇宙的尺度进行。

艺术活动则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充满了主观色彩。

(4)科学活动也与情感有关,情感只能成为人们投身于科学研究、追求真理的巨大动力,却不能成为科学理论的内容,艺术则以情感为魂魄,情感不仅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原动力,而且是艺术的深层内容,,失去了情感,也就失去了艺术本身。

2、物化传达的过程?(1)创造主体将主观外在化、物质化,是模糊的心里直接呈现出来。

(2)它是一种操作性行为,主体通过符号系统或结构把审美意象整理成为艺术形象。

(3)它还具有情感同化的意义,达到创造主体与情感主体之间的情感连接和情感呼应。

上述三种意义是互为补充、合而为一的。

艺术传达是以情感为目的,以塑造物质化艺术形象为具体内容的操作性行为过程。

3、"意蕴"是怎样形成的?(1)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形象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艺术创造是艺术家的感性与理性、情感与意志等多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复杂多重的综合作用使艺术形象凝聚相当丰富的意义于一身。

(2)在具体的艺术文本中,形象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以其类似生活情景的完整性蕴含了相当丰富的意义内容。

(3)形象意蕴具有了多重生成向度,艺术形象的艺术符号形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意蕴具有了稳定性。

4、姚斯选择"期待视野"作为理论的基础,有哪几个方面的考虑?(1)是为读者的文学经验和阅读理解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基础。

期待视野作为一种特殊的指令,规定着读者的感知方向,防止接受活动变成只凭主观印象的任意罗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