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建筑基础结构类型

建筑基础结构类型:
1.独立基础:用于单层或多层建筑,直接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
下层土体中。
独立基础按构造形式可以分为普通独立基础和扩展独立基础。
2.条形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将建筑物荷载通过一块较大的
混凝土板均匀传递到下层土体中。
条形基础按构造形式可以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3.筏板基础:将建筑物荷载通过一块较大的混凝土板均匀传递
到下层土体中,常用于地下室、车库等建筑中。
筏板基础按构造形式可以分为平板基础和梁板式基础。
4.箱形基础: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构成,
常用于高层建筑中。
箱形基础按构造形式可以分为平板基础和梁板式基础。
5.桩基:将建筑物荷载通过桩传递到下层土体中,按构造形式
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桩基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如淤泥、软土等地区。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监理工作重点和难点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监理工作重点和难点
摘要:
一、独立基础
1.独立基础的定义和作用
2.独立基础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3.独立基础的监理工作重点和难点
二、条形基础
1.条形基础的定义和作用
2.条形基础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3.条形基础的监理工作重点和难点
正文: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是建筑物基础结构中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土壤中。
独立基础的施工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独立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基础的尺寸和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土壤的承载力进行设计。
2.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础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以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独立基础的监理工作中,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
1.对基础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设计要求。
2.对混凝土强度和配合比的检查和控制,防止因强度不足或配合比不合理而导致基础质量问题。
3.对基础施工中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和督促,防止因施工不当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另一种常见的建筑物基础结构,它通常用于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土壤中。
条形基础的施工要求和独立基础类似,也需要注意基础的尺寸、深度、混凝土强度和配合比等方面的问题。
在条形基础的监理工作中,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
1.对条形基础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设计要求。
2.对条形基础混凝土强度和配合比的检查和控制,防止因强度不足或配合比不合理而导致基础质量问题。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适用于单独承受建筑物重量和水平荷载的小
型建筑物。
独立基础工作原理是通过基础的承载面积和深度来平衡建筑物的荷载,将荷载传递到地基土层。
独立基础的优点是施工简单、造价低廉,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一种独立基础的变化形式,通常用于长条状建筑物的基础设计。
条
形基础的特点是有多个独立的柱子,它们各自承载一部分建筑物的荷载。
在实践中,条形基础的设计中一般采用网格式排列的柱子,以提高整个基础的承载能力。
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也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如高层建筑或桥梁
等的基础设计。
筏形基础与独立基础不同之处在于,筏形基础的承载面积要大于独立基础,且通常为整个建筑物的底部面积。
筏形基础的优点是可在软土层上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筏形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考虑土层的稳定性和荷载的平衡等问题。
桩基承台
桩基承台是一种特殊的基础形式,通常用于大型建筑物或工程的基础设计。
桩
基承台是通过桩的承载能力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层土层中,然后通过承台将荷载再分散到桩顶部分。
桩基承台的设计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其长度和受荷性能需根据桥墩高度、大小和地基情况等因素确定。
总结
以上介绍了常见的四种基础形式: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桩基承台。
它们各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质条件和土层稳定性,以及考虑荷载的平衡和分散等问题。
6.独立基础以及条形基础设计

C201.截面: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两个方向坡度不宜大于1:3;阶形基础每阶基础高度宜为200~300mm2.配筋:受力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一般按最小配筋率来初定截面);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mm;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不应小于100mm;分布筋:墙下条形基础纵向分布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筋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3.保护层:当有垫层是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4.垫层:厚度不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等级不宜小于C10;5.计算:(计算过程均由探索者完成,直接看结果即可)由JCCAD中读取目标组合中最大轴力组合。
在探索者中,注意由于模型生成的是组合值,最好输入组合值,然后输入一个折减系数Ks。
探索者会计算地基的承载力(此时会自动算标准值)和基础配筋(此时自动使用组合值)a.冲切计算:对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锥体在基础底面以内时,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b.剪切计算:对当冲切破坏锥体在基础底面外时(即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的独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基础受剪承载力。
c.底板配筋计算:直接按抗弯计算确定。
d.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基础混凝土等级小于柱混凝土等级时需进行验算。
6.其它:a.独基和条基宽度大于2.5m时,底板受力筋的长度可截断10%。
b.当柱为小偏心或轴心受压且基础高度≥1200或者大偏心时基础高度≥1400时,可仅将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钢筋锚固在基础内(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7.条形基础的其它要求:(条基计算结果由PKPM得出)a.条基的基础梁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小于200mm,当大于250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顶面坡度宜≤1:3;b.条基端部应挑出,挑出长度宜为第一跨的0.24倍c.柱与条基连接处,柱边到条基边距离不小于50mmd.条基基础梁顶筋全部贯通,底部贯通筋不应少于顶筋的1/3;e.其它详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3节。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前期发表的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并未收录到本专栏,读者反映查找不便,特汇编为一篇文章以成系列第一篇独立基础识图结构工程识图重点分五大部分:①基础、②柱(墙)、③梁、④板、⑤楼梯,其中基础又分为独立基础、桩基础、筏形基础等形式,先讲独立基础,见下图:图1:基础平面图【例1】识读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
1、首先了解独立基础编号及其代表的形式,见下表:注: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以确保独立基础的坡面浇筑成型、振捣密实。
2、图1为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该建筑基础为普通独立基础,根据选用的符号分析是坡形截面和阶形截面两种形式。
图中普通独立基础有三种编号,分别为DJP01、DJP02、DJP03;阶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有一种编号,为DJJ01。
每种编号的基础选择了其中一个进行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2)以DJP01为例进行识读。
从标注中可以看出该基础平面尺寸为2500mm×2500mm,竖向尺寸第一阶为300mm,第二阶尺寸为300mm,基础底板总厚度为600mm。
柱子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基础底板双向均配置直径12mm的HRB335级钢筋,分布间距均为150mm。
各轴线编号以及定位轴线间距,图中都已标出。
第二篇条形基础识读1、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自建房等,如图2-1所示。
图2-1 条形基础2、基础的构造组成以条形基础为例,介绍一下基础的构造组成,如图2-2所示图2-2 条形基础的构造组成(1)地基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递的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条形基础分布钢筋与独立基础钢筋的搭接长度

条形基础分布钢筋与独立基础钢筋的搭接长度一、引言钢筋的搭接长度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在条形基础分布钢筋与独立基础钢筋的搭接长度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条形基础分布钢筋与独立基础钢筋的搭接长度1. 概述条形基础分布钢筋与独立基础钢筋的搭接长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两根或多根不同位置或不同层次的钢筋需要连接在一起时,需要有一定的重叠长度。
这样可以保证连接部位强度足够,避免出现裂缝和断裂等问题。
2. 搭接长度计算方法(1)按规范计算《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50009-2012)规定了条形基础分布钢筋与独立基础钢筋的搭接长度计算公式:L=Φ×fy/4τb其中,L为搭接长度;Φ为钢筋直径;fy为抗拉强度;τb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
(2)实测计算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更好地控制搭接长度,可以采用实测计算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根据结构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进行钢筋搭接的位置和数量;②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钢筋连接,然后将两根钢筋在连接处打上标记;③将两根钢筋分别拉出一段长度,然后将它们对准标记点重叠在一起;④用卡尺等工具测量重叠部位的长度,即为搭接长度。
3. 搭接长度应注意的问题(1)保证钢筋连接处强度足够:搭接长度不能过短,否则会影响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也不能过长,否则会增加工程成本和难度。
(2)考虑混凝土开裂问题:如果搭接长度过短或者过长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
在设计时应该结合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进行合理计算。
(3)考虑施工难度:在施工时需要考虑到搭接长度是否合适,以及连接处是否容易操作。
如果搭接长度过长,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时间。
三、结论条形基础分布钢筋与独立基础钢筋的搭接长度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参数之一。
在设计时需要按照规范进行计算,同时也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施工难度等问题。
只有合理的搭接长度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试述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及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要点

试述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及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要点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施工要点:1.基础设计:首先,根据工程要求和土壤条件进行基础设计,确定基础的形状、尺寸和深度。
2.地基处理:对于较松软的土壤,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增加承载能力。
地基处理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振动加固、压实加固等。
3.模板搭设:在施工现场搭建好基础的模板,确保基础的准确形状和尺寸。
模板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混凝土的浇筑压力。
4.钢筋布置:根据基础设计要求,在模板内布置钢筋筋架。
钢筋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注意钢筋的间距、保护层等细节。
5.浇筑混凝土:在钢筋布置完毕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均匀、连续,避免空隙和气泡的产生。
浇筑后,使用振捣器进行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6.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养护包括保持湿润、覆盖防护层等操作,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几天至几周。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要点:1.基础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土壤条件,进行条形基础的设计,确定基础的形状、尺寸和深度。
条形基础通常是长条状,用于承载较长的结构或墙体。
2.地基处理:对于松软的土壤,进行地基处理以增加承载能力。
地基处理可以采用振动加固、压实加固等方法。
3.模板搭设:在施工现场搭建好基础的模板,确保基础的准确形状和尺寸。
模板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混凝土的浇筑压力。
4.钢筋布置:根据基础设计要求,在模板内布置钢筋筋架。
钢筋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注意钢筋的间距、保护层等细节。
5.浇筑混凝土:在钢筋布置完毕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均匀、连续,避免空隙和气泡的产生。
浇筑后,使用振捣器进行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6.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养护包括保持湿润、覆盖防护层等操作,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几天至几周。
以上是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施工要点。
独立基础跟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跟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是建筑中常见的两种基础形式,它们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基础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
独立基础是指建筑物中每个柱子或墙体都有独立的基础来支撑的形式。
它适用于较小的建筑物或单个柱子的情况。
独立基础的设计和施工相对简单,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负荷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
独立基础的优点是结构稳定,可以有效分散建筑物的荷载,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然而,独立基础的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限制空间的场所。
条形基础是一种长条形的基础,适用于多柱结构或长墙的情况。
它通常沿着建筑物的长度方向铺设,可以有效地分散荷载并提供良好的支撑。
条形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整体荷载和地基的承载力,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与独立基础相比,条形基础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适用于限制空间的场所。
然而,条形基础的施工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材料和人力成本。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在选择上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
对于小型的建筑物或单个柱子,独立基础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而对于多柱结构或长墙,条形基础更为适用。
其次是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基础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建筑物的负荷和使用条件也是选择基础形式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还可以结合使用。
例如,在大型建筑物的柱子上使用独立基础,而在墙体的部分则采用条形基础。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基础的优点,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效果。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是建筑中常见的两种基础形式。
它们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土壤条件以及负荷要求等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甚至结合使用,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的特点是:1、单独开挖的独立基础中浇筑钢筋混凝土,2、对不均匀的土质施工,3、施工不复杂
柱下独立基础,可以不打桩,通常是一柱用一基础,(是很小形的基础)
在结构构件中,基础的定义是“将上部重力传递给土壤”的构件才叫做“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当地基比较软弱,桩承载力或者地基压缩性分布不均匀,以至于使用柱下独立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此时一般将同一方向活同一轴线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联系成一体而成为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特点:抗弯刚度较大,
能将集中柱荷载较均匀分散到整个基地面积上。
简单来说,当上部荷载不太大时,独立基础截面在4m左右时,采用独立基础还是可以的;当上部荷载较大,独立基础截面都已经超过4m时,采用独立基础就比较勉强了,主要是比较浪费,这时采用条形基础应该是首选。
当然荷载更大时,选用筏基、桩基。
其次,当地质不均匀,各独立基础沉降差异较大时,即便是基底面积不大也应该采用条基。
桩基础一般是用在高层建筑,或地基承载力较低或很低的土层上,因地基承载力很小,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故采用桩基础。
柱下独立桩基础是柱建在独立的桩承台上,桩承台下面是桩(桩的长度、根数由设计计算得出)。
条形基础就是条状基础,砖墙下的基础是条形基础的一种,框架结构柱下如果独立基础承载力不够,也采用柱下条形基础,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有两种:一种是带梁的,一种是无梁的,条形基础又叫帯形基础。
另外,一个是连续的,一个是单个独立的。
一般是层数较少,荷载不大的框架结构下用独力基础,当层数较多(4层以上)地基承载力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用柱下条基,这样可以增加基础面积,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
当然框架结构条基也可以做成独立基础,就是你说“柱下独立桩基础”那是因为地基承载力不够单独把独立基础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独立基础满足了设计要求,当然做独力基础也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