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记录(空)

合集下载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一、检测目的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健康,本次检测旨在评估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检测范围本次检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毒有害气体:1. 一氧化碳(CO):由于燃烧、燃料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容易导致中毒,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2. 氧气(O2):大量氧气的缺乏会导致窒息,高浓度氧气可能加速火灾的发生。

3. 二氧化碳(CO2):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窒息,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4. 氮气(N2):高浓度氮气会导致窒息,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5. 硫化氢(H2S):天然气等有机物腐烂或工业过程中产生,有毒,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及环境有严重危害。

三、检测设备和方法1. 本次检测使用的设备包括可燃气体检测仪、多参数气体检测仪和甲烷检测仪等。

所有检测设备均经过校准和验证,确保准确、可靠。

2. 检测员将检测仪器放置在目标区域,并保证其周围没有明显的干扰物,如电器设备、风扇等。

3. 根据检测需要,采取点测和线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检测范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情况。

4. 检测过程中,检测员将记录每个点位的测量数值和检测时间,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检测以确保准确性。

四、检测结果与分析1. 检测区域:工厂车间2. 检测目标: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3. 检测结果:- 工厂车间一氧化碳浓度保持在国家标准要求以下,未超过安全范围。

- 氧气浓度正常,未发现异常情况。

- 二氧化碳浓度在正常范围内,未超过国家标准。

- 氮气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 工厂车间未检测到有害气体硫化氢。

五、安全建议根据本次检测结果,工厂车间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但为了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 提供员工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对有毒有害气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井下作业有毒有害气体防护 (2)

井下作业有毒有害气体防护 (2)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发生H2S中毒的特点: • ①H2S最大的危害是意外接触造成突然死亡。 • ②不能根据臭鸡蛋味来判断作业场所的是否存在H2S和
H2S浓度。
• 发病机制
• (1)血中高浓度H2S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 受器,导致反射性呼吸抑制。
• (2)H2S可直接作用于脑,低浓度起兴奋作用,高浓度起抑制 作用,引起昏迷、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因H2S是细胞 色素氧化酶的强抑制剂,能与线粒体内膜呼吸链中的氧化型细 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而抑制电子传递和氧的利 用,引起细胞内缺氧,造成细胞内窒息。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 感,故最易受损。
• 另外,美国石油学会的API 指出:
• (1)接触H2S浓度超过750 mg/m3,无论时间长短都可能是致命 的,受害人会在没有任何危险征兆的情况下迅速失去知觉,并 在随后的几秒钟内会由于呼吸中断而死亡,除非及时的将受害 人移至安全场进行抢救。如果受害人能够得救,大部分可以痊愈。
• 接触浓度为300 mg/m3或300 mg/m3以上的H2S超过30分钟会引起 肺水肿。浓度超过15 mg/m3的H2S会刺激眼睛、鼻腔粘膜、喉咙 或肺。H2S浓度在0.04 mg/m3到150 mg/m3范围内,可以闻到臭 鸡蛋味,但在浓度超过150 mg/m3时由于嗅觉迅速麻痹而无法闻 到臭鸡蛋味。
或放空。 • (7)停止冲洗,打开阀门,除去杂物并且将湿碎片转移到专用
容器内。注意自燃硫化亚铁的影响。 • (8)进行采样分析,合格后进行工作的两个人佩带呼吸器进入
油罐进行清理。 • (9)除去用于本工作的所有设备并且按照废物管理程序处理垃
圾。
• 个人防护装备 • 如果工作场所的硫化氢浓度超过15mg/m3(10ppm)或工作场所

有限空间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67题)

有限空间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67题)

有限空间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67题)1.发生以下哪些事项时作业者应及时向监护者报警或撤离受限空间()A、已经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症状和体征;B、监护者和作业负责人下达了撤离命令;C、探测到必须撤离的情况或报警器发出撤离警报。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2.受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

A、标示B、指示牌C、障碍物(正确答案)D、任何物体3.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OA、硫化氢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4.进入受限空间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因素()A、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缺氧、富氧的状况;B、空间上部及周边附着物等脱落伤人;C、被突然出现的介质淹没、埋没;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5.受限空间内氧浓度应保持在()。

A、23%〜38%B、12.5%-21.5%C、19.5%〜23.5%(正确答案)D、17%〜29%6.在有限空间外进行气体检测应选择O气体检测报警仪。

A、泵吸式(正确答案)B、扩散式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7.下列不属于有限空间事故高发的原因是()。

A、安全投入不足B、安全培训未落实C、应急救援能力差I)、作业人员身体情况欠佳(正确答案)8.硫化氢气体爆炸下限为()。

A、4.0%(正确答案)B、8.0%C、46%D、50%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

A、本单位负责人(正确答案)B、安全主管C、安全技术人员D、现场负责人10.一般来说,氧气低于O时检测报警仪会发出报警提示。

A、8%B、10%C、19.5%(正确答案)D、23.5%11.O属于地上有限空间。

A、电力隧道B、贮罐C、密闭垃圾楼(正确答案)D、通信人孔12.对于硫化氢中毒的病人,错误的救护方法是()。

A、让病人留在原地(正确答案)B、使病人呼吸道畅通C、拨打120急救电话D、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抢救13.作业期间发生以下哪种情况时,作业者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3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3.1 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2 工作地点(Work Site)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3 采样点(Sampled site)指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

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远程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

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远程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

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远程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发布时间:2021-04-09T11:21:15.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作者:罗小青高德泉[导读] 摘要:地下矿山采掘作业中,使用炸药进行爆破,在通风条件不良、通风时间不够情况下,人体吸进一定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后,会引起不适甚至死亡的问题。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地下矿山采掘作业中,使用炸药进行爆破,在通风条件不良、通风时间不够情况下,人体吸进一定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后,会引起不适甚至死亡的问题。

本文开发设计了一套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远程监测与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气体监测仪表对爆破后产生的CO、CO2、O2、N2、NO等5种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报警记录、数据记录和数据导出等功能。

该系统能够满足矿山企业的工作需求。

关键词: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系统;CO1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1.1一氧化碳(CO)CO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kg/m3,能够均匀地散布于空气中,不用特殊仪器不易觉察。

一氧化碳微溶于水,爆炸界限为13%~75%。

CO极毒,在空气中含有0.4%时,很短时间内人就会死亡。

1.2氮氧化物(NOx)NOx主要来源于矿井炸药爆破和柴油机工作时的废气。

NOx中的NO极不稳定,与空气中得氧结合生成NO2。

NO2是一种红褐色、有强烈窒息性的气体。

NO2易溶于水,而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硝酸。

所以高浓度的NO2遇人体粘液膜,如眼、鼻、喉等会引起强烈刺激,导致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破坏肺部组织,引起肺水肿。

1.3二氧化硫(SO2)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分子量为64,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86kg/m3,是空气密度的2.2倍。

当空气中SO2浓度为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硫磺味。

它对眼和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在高浓度下能引起激烈的咳嗽,使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反射性支气管狭窄,严重的时候会造成肺水肿、肺心病。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考试题答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考试题答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考试题答案1、有限空间是( A ),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抚养不足的空间。

A、封闭或半封闭B、完全封闭C、部分封闭D、密闭2、( A )应了解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A作业负责人 B作业人员 C许可人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釆取通风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B、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C、氧含量不足时,可以向有限空间充纯氧或富氧空气D、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正向通风即送风方向可使作业人员有限接触新鲜空气。

4、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 A )。

A、一氧化碳B、氧气C、二氧化碳5、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 B ),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A、现场位置B、安全环境C、指定位置D、有限空间内6、氧气检测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检测报警值,缺氧报警值应设定为( A )%。

A 19.5B 20.9C 23.57、生产部门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项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 B ),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8、A、存在不安全因素 B、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C、防控措施D、检查空间内有害气体及易燃物质8、目前采用有害气体测试仪对人、手孔进行测试,可探测以下几种气体情况( D )A、一氧化碳、硫化氢缺氧B、硫化氢、缺氧C、缺氧、一氧化碳D、可燃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缺氧9、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 C )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A作业负责人 B作业者 C监护者 D生产经营单位10、以下不属于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的选项是( D )。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范本(三篇)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范本(三篇)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范本**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一、引言现如今,井下作业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气体已成为最主要的安全隐患之一。

为了保障矿井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一个有效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并提出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可能的危险。

二、目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矿井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以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监测范围1. 井下空气中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甲烷和一氧化碳等。

2. 监测范围包括矿井的主运输通道、作业区域以及其他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积聚的区域。

四、监测基准根据国家标准和矿井安全规程,制定以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监测基准:1. 二氧化硫:不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浓度。

2. 甲烷:不高于1.25%。

3. 一氧化碳:不高于30ppm。

五、监测方法1. 安装固定式传感器:在矿井的关键位置安装固定式传感器,通过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气体浓度,并发送警报信号。

2. 定期采样分析:定期对矿井空气进行采样,并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安全监测员巡查:安排专门的安全监测员进行定期巡查,通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六、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1. 风险评估: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评估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危险程度。

2. 控制措施:a. 气体排除: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b. 防护设备:要求矿井工人必须佩戴合格的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等。

c. 培训和教育:对工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事故应急预案1. 事故预警: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安全基准时,即刻发出警报信号。

2. 疏散措施:矿井内应设立疏散通道,并制定详细的疏散方案,确保工人能够安全撤离。

3. 救援和医疗: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救援和医疗机制,为受伤的工人提供紧急救助并送往医院治疗。

(完整版)环境监测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完整版)环境监测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完整版)环境监测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1. 简介本文档旨在对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危害分析2.1 物理危害1. 噪音和振动:在环境监测工作现场,可能会遇到噪音和振动的危害,如使用噪音较大的设备和仪器,或者处在振动源附近。

长期暴露于噪音和振动中会导致听力损失和骨骼肌肉疲劳,甚至引发职业病。

噪音和振动:在环境监测工作现场,可能会遇到噪音和振动的危害,如使用噪音较大的设备和仪器,或者处在振动源附近。

长期暴露于噪音和振动中会导致听力损失和骨骼肌肉疲劳,甚至引发职业病。

2. 高温或低温:在一些环境监测工作中,可能需要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工作,如在实验室或户外工作。

长时间暴露在极端温度下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危及工作人员的健康。

高温或低温:在一些环境监测工作中,可能需要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工作,如在实验室或户外工作。

长时间暴露在极端温度下可能导致中暑或冻伤,危及工作人员的健康。

2.2 化学危害1. 有毒气体和蒸汽:环境监测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有毒气体和蒸汽,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氨气等。

吸入或接触这些物质会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等造成损害,甚至引发中毒。

有毒气体和蒸汽:环境监测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有毒气体和蒸汽,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氨气等。

吸入或接触这些物质会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等造成损害,甚至引发中毒。

2. 化学品泄露:在处理样品和试剂时,可能发生化学品泄露的情况。

如若不及时处理,对工作人员造成直接接触和吸入等危害,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

化学品泄露:在处理样品和试剂时,可能发生化学品泄露的情况。

如若不及时处理,对工作人员造成直接接触和吸入等危害,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

2.3 生物危害1. 病原微生物:在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

暴露于这些微生物会导致感染疾病,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

病原微生物:在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