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正义·郑徐吾犯之妹美
左传——精选推荐

《春秋左传全译》(卷二桓公) 2008-10-20 19:43:58| 分类:四书五经|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书名:《春秋左传》来源:原文来自国学网;译文《白话左传》由emule下载自互联网(译者:杨伯峻、徐提)整理:桓公(元年~十八年)(公元前711-前694年)桓公元年(公元前711年)【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秋,大水。
冬十月。
【传】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郑。
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
公许之。
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元年春季,鲁桓公即位,对郑国恢复友好。
郑人请求重新祭祀周公、完成祊田的交换。
桓公答应了。
三月,郑庄公用璧玉来作许田的交易,这是为了请求祭祀周公和以祊交换许田的缘故。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结祊成也。
盟曰:“渝盟无享国。
”夏季,四月初二日,鲁桓公和郑庄公在越地结盟,这是为了祊田的交换表示友好。
誓辞说:“如果违背盟约,就不能享有国家。
”秋,大水。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秋季,发大水,凡是平原上被水淹了叫做大水。
冬,郑伯拜盟。
冬季,郑庄公前来拜谢结盟。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宋国的华父督在路上见到孔父的妻子,他目迎她从对面走过来,又回头从后面盯着她走过去,说:“既美丽,又光彩动人。
”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经】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
滕子来朝。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
戊申,纳于大庙。
秋七月,杞侯来朝。
蔡侯、郑伯会于邓。
九月,入杞。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
【传】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
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
会于稷,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
二年春季,宋卿华父督攻打孔氏,杀死了孔父而占有他的妻子。
宋殇公发怒,华父督恐惧,就把殇公也杀死了。
君子认为华父督心里早已没有国君,然后才产生这种罪恶行动,所以《春秋》先记载“弑其君”。
郑袖嫉美文言文翻译

汉有郑袖,才貌双全,楚王之宠妃也。
郑袖性嫉妒,闻宫中有女子新进,色艺俱佳,心中甚恶之。
郑袖思所以陷之,使不得近王侧。
一日,郑袖设宴于宫中,邀新进女子同席。
宴间,郑袖以言语挑拨,曰:“尔等女子,得幸于王,实乃天命。
然吾观汝等,容貌虽美,才情却薄。
汝等宜勤学诗书,修身养性,方不负王之宠爱。
”新进女子闻言,心中不悦,但不敢与郑袖争执。
郑袖又曰:“吾闻楚王好剑,汝等可习剑术,以博王之欢心。
然剑术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
”新进女子知郑袖之意,欲使其自败,遂答曰:“剑术诚然难练,然吾等虽不才,亦愿一试。
愿郑夫人赐教,吾等愿听命。
”郑袖闻言,笑曰:“善。
”乃命宫中剑士,教新进女子剑术。
郑袖暗自观察,见新进女子剑术渐精,心中愈怒。
一日,郑袖假意请教剑术,暗设陷阱,诬陷新进女子舞剑时,剑尖所指,意欲加害于王。
楚王信以为真,大怒,下令将新进女子逐出宫外。
新进女子含冤莫白,痛哭流涕,辞别宫门。
郑袖见计谋得逞,心中暗喜。
然楚王逐女子之后,心中郁郁不乐,饮食减少,日渐憔悴。
郑袖知王心中仍念新进女子,心生一计,曰:“王之所以不乐,必是新进女子离宫之后,心中有所牵挂。
吾有一计,可解王之愁。
”楚王问:“何计?”郑袖曰:“王可召新进女子回宫,赐以高官厚禄,封为贵妃。
如此,王心中之愁,自然消散。
”楚王依计而行,召新进女子回宫。
新进女子见王,泪如雨下,痛诉郑袖陷害之状。
楚王闻言,恍然大悟,知郑袖之奸诈。
楚王怒斥郑袖,逐出宫外。
郑袖自以为得计,不料反被新进女子所害。
新进女子被封为贵妃,深得楚王宠爱。
郑袖之嫉妒之心,终不得逞。
古云:“嫉妒之心,犹如毒蛇,吞噬人心。
”郑袖之例,足以警戒后世。
愿世人勿效郑袖,以嫉妒之心,败坏自己之名誉,损害他人之幸福。
春秋时期卿大夫世族的分化

春秋时期卿大夫世族的分化作者:关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5期作者简介:关也(1985.9-),男,汉族,重庆市人,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3(一)有一种观点颇为常见:春秋时期是宗法贵族社会的衰亡期。
“贵族在当时是一个正在死亡的阶级。
……《左传》可以说是一部贵族末世的百科全书,是一部贵族衰亡的历史记录”。
[1]诚如斯言,自犬戎之乱后,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王室处境每况愈下。
伴随大国的蚕食鲸吞,周初分封小邦渐次消亡。
而在政治倾轧中,公卿大夫也往往朝不虑夕,动辄破家亡身。
齐国大夫晏婴便曾对晋国公族叔向叹息:“此季世也。
”而叔向抚今追昔,亦不胜感慨,称:栾、郄、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君日不悛,以乐慆忧。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晋之公族尽矣。
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
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2]以上种种迹象,似乎都可以为宗法贵族的没落做一注脚。
然而本文以为,“贵族衰亡”一词实在不能概括春秋时期整个社会形态的复杂性。
若举具体的卿大夫世族而论之,晋国之赵、魏、韩三家,鲁国之孟孙、叔孙、季孙各支,齐国之陈氏,卫国之南氏,宋国之乐、皇,郑国之罕、驷等,都历经大浪淘沙,走出了春秋这个历史阶段而绵延至战国,展现出极强的韧性。
尤其是春秋战国之交,上述这些族群组织枝蔓众多,势力日益壮大,《左传·哀公十一年》便记载: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
子何患焉?[3]鲁国三桓的兵车总数竟比齐国的攻鲁军队还多,仅季孙氏一家的实力便足以抵抗来犯的齐军,足以窥见部分卿族急剧扩张的速度与规模。
哀公年间,鲁非大邦,尚且如此,那么晋、楚、齐、秦等国也可想而知。
顾栋高《春秋列国卿大夫世系表》曾总结:孟子曰“立贤无方”,又曰“士无世官”,故《春秋》“讥世卿”。
《子产不毁乡校》的注解及赏析

《子产不毁乡校》的注解及赏析【原文】我思古人,伊郑之侨①。
以礼相国②,人未安其教。
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
曰:何患焉,可以成美。
夫岂多言,亦各其志。
善也吾行,不善吾避。
维善维否③,我于此视。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④。
下塞上聋,邦其⑤倾矣。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⑥。
及其已衰,谤者使监⑦。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之式⑧。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
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⑨,施及无垠。
於虖⑩!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
谁其嗣之,我思古人!【译文】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
(他开始执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
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
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
”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
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
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
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
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
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这子产啊,执方式(难得)。
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
真的都用子产执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通景明,达到无限。
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
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
【注解】①伊:句首助词,无实义。
侨:子产的名字叫做公孙侨。
②以礼相国:用礼法治理国家。
相,治理。
③维善维否(pǐ):是善是恶。
④弭:堵塞,制止。
⑤其:将要。
⑥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古代的一种礼制。
《诗经》里讲周文王的祖先公刘,举行养老典礼,尊崇年高德馨的老人,并请他们提出一些建议,作为施参考。
⑦谤者使监:派人去监视议论国人。
⑧式:法式,榜样。
⑨旁:通溥,普遍。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登徒子好色赋》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辞赋作品。
此赋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了美女,不少辞句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等历来被视为展示女性之美的经典之笔。
文章还刻画了一个丑女形象说明登徒子的好色,并借章华大夫之口,表明自己的爱情观。
全文寓理于事,刻画生动形象,比喻精巧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作品原文登徒子好色赋1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2,短宋玉曰3:“玉为人体貌闲丽4,口多微辞5,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6,无说则退。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7。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8,施朱则太赤9;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10,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11。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12,至今未许也13。
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14,齞唇历齿15,旁行踽偻16,又疥且痔17。
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18。
王孰察之19,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20,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21;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22。
且夫南楚穷巷之妾23,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试为寡人说之。
”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24,足历五都25。
出咸阳26、熙邯郸27,从容郑、卫、溱、洧之间28 。
是时向春之末29,迎夏之阳30,鸧鹒喈喈31,群女出桑32。
此郊之姝33,华色含光34,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35:‘遵大路兮揽子祛36’。
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37,忽若有来而不见38。
意密体疏39,俯仰异观40;含喜微笑,窃视流眄41。
文言文《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子产却楚逆女以兵》记载了子产揭穿了楚国以联姻为借口意图进攻郑国的事情。
子产的外交思想在危急时刻成功地挽救了郑国,而在漫长的艰难岁月中,郑国之所以不亡,则是他们多次如此这般地,牢牢守住了小国与大国外交的底线!【原文】《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出处:《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①,且娶于公孙段氏②。
伍举为介③。
将入馆,郑人恶之④。
使行人子羽与之言⑤,乃馆于处。
既聘,将以众逆⑥。
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听命⑦!”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对曰⑧:“尹辱贶寡大夫围⑨,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⑩。
’围布几筵⑾,告于庄、共之庙而来⑿。
若野赐之⒀,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⒁,将不得为寡君老⒂,其蔑以复矣。
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⒃。
将恃大国之安靖己⒄,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⒅。
小国失恃而惩诸侯⒆,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⒇!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21),其敢爱丰氏之祧(22)?”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23)。
许之。
【注释】①公子围:楚康王的弟弟,当时担任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②公孙段氏:郑大夫,名子石。
③伍举:又称椒举,伍子胥的祖父。
介:副使。
④恶:讨厌、憎恨。
⑤行人:官名。
管朝觐聘问之事。
类似于后世的外交官。
⑥逆:迎。
⑦墠(shàn):郊外祭祀的场地。
⑧令尹:指公子围。
太宰:官名,掌管王家内外事务。
伯州犁:楚人。
⑨贶(kuàng):赠送,赐予。
寡大夫:对于他国自称本国大夫的谦词。
⑩丰氏:即公孙段氏。
公孙段食邑一丰,故称丰氏。
而,通“尔”,你。
“抚有而室”,就是做妻室。
“将使丰氏抚有尔室”是引郑君的话。
⑾布:设置。
几筵:古时的一种祭席。
⑿庄、共:楚庄王、共王。
庄王是公子围的祖父,共王是他的父亲。
⒀若野赐之:意谓在城外成婚礼。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诗词鉴赏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诗词鉴赏《子产却楚逆女以兵》诗词鉴赏子产却楚逆女以兵(选自《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①。
将入馆,郑人恶之。
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②。
既聘,将以众逆。
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听命③!”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对曰:“尹辱贶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④。
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而来。
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⑤!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⑥。
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⑦。
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⑧。
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⑨。
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⑩”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11}。
许之。
【注释】①却:使退却。
逆:迎。
公子围:又称“王子围”,其时是楚令尹,次年自立为王。
聘:《礼·曲礼》云“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
且:将。
公孙段氏:郑大夫,名子石,食邑于丰,又称“丰氏”,公子围将要娶其女。
伍举:伍子胥祖父椒举。
介:副使。
②行人:主管朝觐聘问的官员。
子羽:公子挥,字子羽。
馆于外:住在城外。
③辞:以言辞拒绝。
■(shàn):平整地面。
古代迎亲,新郎本应从女方祖庙迎回新娘,因子产怕楚迎亲兵众乘机偷袭,故在城外整地为■,代替祖庙行迎亲之礼。
④令尹:即公子围。
太宰:协助令尹掌政的官员。
辱:犹言“承蒙”。
贶(kuàng):赐给。
寡大夫:对别国自称本国大夫。
丰氏:指公孙段女。
抚:也是“有”的意思。
而:同“尔”,你。
室:女以夫家为室。
⑤野赐之:谓在城外为■迎女而归。
委:弃。
不得列于诸卿:指迎娶不成礼,无颜列于卿位。
⑥宁:语助词。
唯是:仅此。
先君:此指庄王、共王。
老:大臣。
此言因辱君命,惧被黜退。
其: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可能”。
复:复命,回报。
⑦恃实其罪:杜预注“持大国而无备,则是罪”。
左传读书笔记

从子产看《左传》人物形象刻画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丘明. 左传:春秋经传集解[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左传》作为文学的权威,据不完全统计,共描写了三千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四类:建功立业,叱咤政治风云的成功形象;昏庸无能、残暴奢靡的失败形象;善恶分明,对历史发展有影响的女性人物形象和蕴含着巨大潜力价值的下层人民。
而第一类,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建立功业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子产是非常光彩夺目,绚烂如冉冉升起之新星一般人物。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美,谥号成子,郑穆公的孙子,执掌郑国相国二十余年,励精图治,功绩卓著。
清人冯李骅说:“《左传》大抵前半出色写一管仲,后半出色写一子产,中间出色写晋文公、悼公、秦穆、楚庄数人而已。
”可见子产在《左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子产首先令人尊敬的是其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原文记录这样一件事,郑国大夫建议毁掉乡校,原因是人们会在此议论朝廷政策的好坏。
而子产认为,民众发表不同意见,针砭政事,对执政者来说是治病良药,执政者要去实施民众认为应该实施的政策;对于民众反对的政策要积极改正,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安定和谐,才更有利于执政者治理国家。
这个事例说明子产已充分意识到民意的重要性,正是其开明的政治作风,使得子产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也促使其政治改革得以成功。
其次,作为孔子最为推崇的义兄,从孔子对其的评价角度来欣赏子产,侧面出反映子产有目共睹的君子风范与学识渊博,亲民爱民特点。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 论语译注.第2版[M]. 中华书局, 1980.]孔子认为其仁体现为“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意思是子产执政能促使经济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左传正义·郑徐吾犯之妹美》
郑徐吾犯之妹美,犯,郑大夫。
公孙楚聘之矣,楚,子南,穆公孙。
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
禽,雁也。
纳采用雁。
○强,其丈反。
犯
惧,告子产。
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
唯所欲与。
”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
焉。
皆许之。
子晳盛饰入,布币而出。
布,陈贽幣。
子晳,公孙黑。
○贽音
至。
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
女自
房观之,曰:“子晳信美矣,抑子南,夫也。
言丈夫。
○
乘,绳证反。
夫夫妇妇,所谓顺也。
”适子南氏。
子晳怒,既而橐甲以见子南,欲杀之而取其妻。
子南知之,执戈逐之,及衝,击之以戈。
衝,交道。
○橐,古刀反,本或作“衷”,丁隆反。
衝,尺容反。
[疏]“夫夫”至“顺也”。
正义曰:夫如夫道,当刚强也。
妇如妇节,当柔弱也。
如是,所谓顺也。
曹大家《女诫》曰:“生男如狼,犹恐其虺。
生
女如鼠,犹惧其武。
”是男欲刚而女欲柔也。
1) 解释词语
纳采 币 超 信 适 衝
2) 注文“犯郑大夫”“强其丈反”及[疏]之后文字各为谁作?
3) 根据文中反切,写出“强”“乘”“橐”三字的汉语拼音。
4) 徐吾犯之妹最后嫁给了谁,为什么?
5) 翻译子产和徐无犯之妹说的话。
(注意不要遗漏)
6) 标点[疏]之后的文字。
7) 解释“本或作衷丁隆反”的意思。
8) “衝”在文言中与“冲”的意义是否相同?在此可否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