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从功能语言学视角谈翻译对意识形态的塑造力_以汉唐佛经翻译为例_汤富华

从功能语言学视角谈翻译对意识形态的塑造力———以汉唐佛经翻译为例汤富华(中山大学,广州510275;惠州学院,惠州516007)提 要:人们通常只关注意识形态如何对话语权利起制导、操控作用,忽略意识形态如何成为现实。
从分析我国翻译史上汉唐佛经翻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得知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意识形态,恰恰是诸如佛经翻译的社会活动所形成的语言塑造力构建我们当下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
本文试从功能语言学视角看佛经翻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国家意关键词:功能语言学;佛经翻译;意识形态;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6-0121-3Tran sl a ti on a s a Reshap i n g Force upon I deology i n L i ght of Functi ona l L i n gu isti cs—A Case Study of Buddhist Scri p ture Translati on of Han 2Tang DynastiesTang Fu 2Hua(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Huizhou institute,Huizou 516007,Chinia )U sually peop le are likely t o pay attenti on t o how ideol ogy guides and mani pulates discourse,whereas they ignore how ideol o 2gy comes t o its p resent state .Fr om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t Scri p ture Translati on of Han 2Tang Dynasties upon the s ocial envir on ments,we come t o know that there is by no means any p redated ideol ogy .It is the very s ocial act like Buddhistscri p t translati on that for m s a shap ing f orce leading t o p resent ideol ogies of all kinds .This paper tries t o de 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t scri p ture translati on upon ideol ogy fr om the Hallidayan pers pective of functi onalist linguistics .Key words:functi onalist gra mmar;Buddhist scri p ture translati on;ideol ogy;Translati on Strategy 1 翻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目前,坊间关于语言影响意识形态的研究并不多。
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提要:功能语言学对意义有系统深入的探讨,而翻译过程想中最重要环节之一便是对意义的理解,在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功能翻译理论必然在翻译实践中给译者指导。
本文在简要论述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知指导意义。
关键词:意义;功能翻译理论引言:近年来,功能语言学有了系统的发展,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也被众多理论学者和翻译实践者认同,功能翻译理论建立在现代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功能分类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和逻辑思维学的基础上,为翻译实践指出了有效的实用方法。
理论,是指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某个知识领域里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成为体系。
它是在实践的反复过程中形成,随实践而发展。
功能翻译理论是以修辞功能等值为基础的方法论体系,在翻译实践上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功能与意义:什么是功能?“功能就是意义”(胡壮麟《外国语》1998,(3))。
意义是什么呢?根据系统语义学观点和概念语义学,意义就是命题的内容。
词表达最基础的概念,词构成子句,子句表示命题。
命题的集合,构成了话语,成为因果链。
由此可见,功能就是命题的内容,就是意义,就是修辞产生的目的;命题是形式,是手段。
换句话说,功能是命题手段所产生的结果或达到的目的。
功能是由形式来体现的,“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
“内容指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内在要素的全部意义”。
李奇(G.leech)教授在《语义学》(semantics)(1983年第二版)第5章论述了翻译等值的概念,认为理想的译文应该完整地表达原文的交际值(communicative value),在第2章描述了译文和原文交际值等值的七个方面的意义: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含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感情意义(affective meaning)、附带意义(reflected meaning)、词的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第2-第6又叫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分析与翻译实践

Y A N G X i u— j u a n , L UJ i n g — c h n a
(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D e p a r t m e n t , Ha r b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H rb a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1 5 0 0 0 1 ,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 f u n c t i o n a l l i n g u i s t i c s ;d i s c o u se r a n ly a s i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i s c o u se r na a l y s i s t h e o r y o f s y s t e m —f u n c t i o n l a l i n ui g s t i c s r e g a r d s d i s c o u r s e a s t h e u n i t o f t r ns a l a t i o n .Ba s e d o n t h e mo d e l o f d i s c o u r s e na a l y s i s ,t h i s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s t h e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t h e t h e o y r t o t r ns a l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f r o m t h e t h r e e l e v e l s o f e q u i v a l e n c e
从严复的翻译标准到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目标_传统译论

从严复的翻译标准到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目标_传统译论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传统译论中对从严复的翻译标准到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目标。
本文将突出翻译目标在不同时代之间的变化,重点讨论这种变化如何影响翻译实践和理想。
关键词:翻译标准,功能语言学,传统译论,翻译目标。
正文:翻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传统译论对从严复的翻译标准到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目标的演变提出了深刻的论述。
以往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严格遵守原义的文字,尽量保持原文的表达。
翻译标准主要是精确、保留和地道性。
然而,越来越多的翻译学家改变了这种观点,开始重视翻译的功能,而不是单纯只关注原文的内容。
这种新观点催生了功能语言学,它把功能要素置于翻译流程的核心,这使得翻译的目的不再是精确的文字,而是使译文尽可能地达到接受者的预期目的。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种变化也受到影响,一些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对翻译的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些指导原则,以便能够克服文化、语言和功能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讨论翻译目标在传统译论中的变化,并尝试确定解决文化、语言和功能之间差异的最佳方法。
将传统译论中从严复的翻译标准到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目标应用于实际翻译工作,需要重视语言、文化和功能之间的变化。
在实践中,译者必须能够理解原文和目标语种之间的不同,调整翻译目标以满足语言特定的社会文化的要求。
实际翻译中,译者应以更加灵活的态度,并考虑文化、语言和功能等因素,以便覆盖每一种环境所反映出来的语言需求。
这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审慎选择翻译标准,以充分考虑目标语种与原文语言之间的差异和使用上下文来支持目标语言中特定的表达方式。
由于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翻译者也应考虑如何把原文中的文化概念和信息传达到读者面前,以及当没有同等的概念时如何解决。
此外,翻译者也应考虑如何反映功能性空间的特征,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本文探讨了从严复的翻译标准到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目标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将传统译论中的翻译标准和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目标应用于实践中。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引言翻译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它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翻译的过程和结果,翻译研究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方法和理论。
其中,功能语言学途径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功能语言学途径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对理解翻译现象和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性。
一、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它强调语言的使用方式和功能。
它认为语言是一种实现交际目的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规则系统。
功能语言学主张将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相结合,通过分析语篇、场景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文本的意义。
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语篇分析和语用分析等。
文本分析关注词汇、句法和语言结构等内部元素;语篇分析则关注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语境;语用分析则研究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功能语言学可以揭示语言的多样功能和交际背景,从而更准确地解读和翻译文本。
二、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1. 语言策略的分析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不同语言和文化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
通过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可以分析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
比如,翻译家为了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含义,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词汇、句式和语气。
通过分析这些语言策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翻译家的意图和目的,以及他们面对不同语言和文化时所做的选择。
2. 文化背景的分析翻译研究中经常涉及到跨文化的比较和交流,而文化背景对于翻译的理解和传达至关重要。
功能语言学途径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翻译家更好地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3. 交际功能的分析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而这种交际是基于语言使用者的共同理解和参与。
功能语言学可以通过分析语篇结构和参与者的角色来揭示交际功能的实现方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司显柱)

语篇功能与翻译策略
总结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功能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有助于确定翻译策略和选择合适的语篇结 构。
详细描述
语篇功能是指语言在特定语境中实现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和语篇组织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 根据语篇功能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同时,译者还需要根据目标语的语篇结构, 调整译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语篇规范。
中期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 完善,韩礼德和其他学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语言在社会语 境中的功能。
近期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得到了广泛 的接受和应用,不仅在语言学领域,还在翻译、语篇分析、 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派别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机
05
器翻译பைடு நூலகம்结合
机器翻译的现状与挑战
机器翻译的快速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 翻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能够快 速、高效地完成翻译任务。
面临的挑战
尽管机器翻译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 存在一些挑战,如语义理解、文化差 异、语言特性的处理等,需要进一步 解决。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
02
心概念
语境与意义
语境
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文化、 社会、情景等多个方面。系统功能语 言学认为,语境对语言的意义和使用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意义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意义是指语言 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包括概念意义 、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是指语言在构建语篇中的作用,包括起始、展开、连贯和结尾等。系统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功能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
功能语言学在语篇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得体 , 各个照应成分的参 照点均 可在语 篇 中或语境 中找到 。
因此 , 整个语篇是语义连贯的整体 。 ( 替代 二)
、
语 法 衔 接 手 段
替代指的是用 替代 形式来 取代 上下文 中出现 的某 一个 成分。被替代 的成 分可以在 上下 文中找到 , 替代的主要作用 示避免重复 , 并且也发挥 衔接 的作 用。因此 , 语篇 中的替代 关系也同时构成语 篇的衔接 关 系, 英汉 对 比, 英语 中的照应 现象 比汉语的多。汉语多用 原词重 复的方式 来达到语 篇 的 衔接 , 本文 内没有用到替代这种衔接方式。
看它是一个 有 意义 的连 贯 的整 体。整 体性 是语 篇 的特性 。 韩礼德和哈桑把衔接 手段分为两类 : 法手 段和词汇手段 。 语 居祖纯在《 汉英 语篇 翻译 》 一书 中, 把语 篇分 析用 于语 篇 翻译实践 ,人们 翻译 的不会 是孤零零 的单句 , “ 而是完整的 语篇材料 , 或有 明确上下文的语段 。 j ”1 2 因此 , 要在语篇 翻译的实践 中强调语篇 的完整性 。《 盲人 挑灯》 是居 先生的 例文 ( 见文后附录 ) 我们 通过 对这 篇文 章原 文 和译文 的 比 ,
较 , 说明功能语言学在语篇 翻译 中的作用 。 来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具 体的照应 手段在英 汉语 篇中的出现频率来看 , 英语 使 用人称代词 和指示代词 的频率 明显高于汉语 , 汉语 通过 而
零式 指示 和名词 的重 复来表 达照应 关系 。英语 除 了用 词汇 和句法手段外 , 还可以通过改变形容词和副词 的形 态来 表示 比较照应 , 汉语只能用 词汇和句法的方式来表 达。由于使 用
21 0 1年 6月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汉英法律翻译中的词汇对等

度和价值取 向。角色定位可以通过使用人称代词 ,
语 法结 构 , 体 以及语 音 来 睨示 或 暗示 。这一 理论 语
更 加 突出语 言交 际过程 中人 际 功能 的重要 性 , 翻译 者在 翻译 活 动 中要 充分 考 虑 到这些 非 语 言 的 因 素
(o —ig ii ap c ) n n l usc set ,否则 译文看 起来 就 达不 n t s
、
功 能 语 言 学 与 翻 译 研 究
提到功 能语 言学 ,韩 礼德 可谓 占有 首席 地 位 。
到原 文读 者 阅读 的效果 了。 翻译离不 开语 言 , 译活动 也就是 使 用语 言 的 翻
在 2 世纪 7 年代 , 0 0 韩礼德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这 理论 , 他认为任何句子都有几个“ 只有满足一定 结 构 特 性 的 成 分 来 填 补 的 功 能 空 缺 (ucoa fnt nl i
的青 睐 。从 韩 礼德 ( AKHa ia ) 系统 功 能语 M. _. ld y 的 l
容上 与韩 礼德 的理 论思想 一致 , 四个 逻辑 功能 与 第 信息 间 的联 系 与人 们确定 这些联 系 的方式有 关 。 这 些功 能从 不 同角 度对 语 言进行 分析 , 不仅 包 括语 法 层 面 , 将 文 化 等外 在 因素考 虑 在 内 , 全 将语 言 还 完 看作是 个动 态 的交 际工具 , 明不 同语言 之 间的交 说 流 不仅仅 是语 码 的转换 , 是信息 和情感 的交 流 。 还
一
过程 。功能语言学理论提出后 , 翻译的功能途径在 2 世纪才露端倪 ,但在此以前就已经有翻译家意 0 识到不同的语境需要不同的翻译 , 但翻译 的好坏经 常是与原文本字面忠实程度有关 , 即使该 忠实有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
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
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
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一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
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选择就是意义。
对于译者来说,在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同时要明白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使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
在这一点上,Halliday 提出的功能语言学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切入点。
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
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语式。
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
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透过动词类型、主动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得以体现。
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透过语气动词和副词,譬如“但愿”、“应该”、“可能”和评价词汇,譬如“可爱”、“恐怖”等予以体现。
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透过语句结构和词汇的连贯方式予以体现。
语场、语旨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
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
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
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
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英语中可以说"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please.""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
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意义外,
它们还因各自的不同形式表达了不同的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比如" Close the door" 是说话者是对自己很要好的朋友说的,是随意的口吻。
也可能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或是说话者对门被打开表示的不满情绪。
而用"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 是说话者表示请求或建议的口吻,或许是对陌生人说的,也或许是因为说话者身体不适而提出的不情之请。
这就是因为语旨不同而引起了翻译的差异。
选择什么字眼,既反映了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也说明了说话者的地位和身份特征。
再比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可译为“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又可译为“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从翻译方法上讲,前者是“直译”,后者是“意译”;如果我们从语篇参数角度考察上述两句译文,便可看出,它们的“语场”、“语旨”和“语式”是有差异的。
请看下面这两句话:
She is only sixteen, but she looks like a woman.
He is only sixteen, but he looks like a man.
这两句话看起来表达的意思是相似的,只是把人称换了一下。
第一句话我们可以翻译为“她只有16岁,可她看起来已经像个女人。
”这句话看似有贬义,因为通常意义上,女孩子过早成熟就有可能被认为是风尘。
而第二句则可译为“他只有16岁,可他看起来已经像个男子汉了。
”这句话看起来是褒义,因为一般人们认为男人要有担当。
然而我们可以重新思考一下这两句话的翻译,如果She 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16岁就可以负担一个家庭了。
这时即使是最基本概念意义也发生了改变,随之语篇意义也变了。
这句话可以译为“她虽只有16岁,可她已经很能干了。
”如果she 因为劳累,16岁就看起来像26岁。
这时则可译为“她虽只有16岁,可她看起来憔悴许多。
”同样的,第二句话的语场、语旨、语式发生改变时,翻译也随之改变。
也许这句话可以表达他少年老成,没有朝气的意思。
翻译学在学术领域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刚刚开始形成自已的特点。
它跟其它年轻的学科一样,需要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以发展和构建自已学科的研究方法。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息息相关,因为功能语言学与
翻译的目的论相吻合,都是从交际的角度出发。
功能语言学是把文本视为交际活动,而不是一串串的文字与结构;其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语言系统和言内因素,而且还包括言外因素。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原文的语场、语旨、语式,才能准确地把愿意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