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

合集下载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策略和方法如下:一、粗大动作1.俯卧:让宝宝趴着,并引导他们通过手臂和腿的力量来移动身体。

这有助于提高宝宝的颈部和上半身肌肉力量。

2.独坐:让宝宝坐在稳定的表面上,如地板上的垫子或椅子上,以锻炼他们的坐姿和平衡能力。

3.爬行:鼓励宝宝练习爬行,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平衡感和上半身肌肉力量。

4.站立和行走:当宝宝能够站立和行走时,让他们在稳定的表面上练习这些技能,以增强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平衡感。

5.上下楼梯:引导宝宝上下楼梯,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6.踢球和扔球:让宝宝踢球和扔球,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臂和腿部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

7.户外活动:让宝宝在户外活动,如跑步、跳跃、攀爬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全身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二、精细动作1.抓握:让宝宝抓握小玩具或物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和手部肌肉力量以及协调能力。

2.对指捏:让宝宝用手指捏取小物品,如豆子或葡萄干,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3.折纸和粘贴:让宝宝练习折纸和粘贴,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4.使剪刀:让宝宝使用剪刀来剪纸或其它柔软的材料,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5.涂鸦和写字:让宝宝涂鸦和练习写字,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臂和手指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

6.玩沙子:让宝宝玩沙子,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

7.玩拼图:让宝宝玩拼图游戏,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空间感知能力。

在促进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能力进行训练,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在训练过程中保持安全和舒适的环境,避免危险物品和过度疲劳。

3.鼓励宝宝积极参与训练,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4.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反应,避免过度训练和疲劳。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教案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指导一、教学内容:1.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概述2.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3.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评估方法4.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干预策略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3. 学习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干预策略,提高婴幼儿的粗大动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

难点:如何有效地评估和干预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案例资料;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2. 讲解:讲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

3. 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学会如何进行评估和干预。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评估和干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基本概念;2.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3.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评估方法;4.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干预策略。

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分析一个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评估和干预措施;3. 请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4.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育婴师婴幼儿粗大动作

育婴师婴幼儿粗大动作
6月
两手向前撑住后能坐
7月
独坐时身体略向前倾
8月
独坐稳,并能左右转身

7-9月
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并能原地转动
8-9月
用上肢向前爬
10-12月
爬时手膝并用

8月
搀扶时能站立片刻
11月
独立站立片刻

10月
扶着两手向前走Βιβλιοθήκη 15月独走很稳18月
跑、倒退走、爬楼梯

24月
并足跳,单足独立1--2s
30月
4.学会跑。
5.学会跳越。
6.学会攀登。
7.学会玩球类游戏。
4.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2.适宜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
运动项目
月龄
粗大动作发育
抬头
新生儿
俯卧位能抬头1-2°
3月
抬头较稳
4月
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
翻身
5月
从仰卧翻到俯卧
6月
从俯卧翻到仰卧

5月
靠背坐时腰能伸直
单足跳1--2次
婴幼儿粗大动作练习
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范围
1--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基本包括抬头、翻身、爬、
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
二.婴儿粗大动作练习的意义
1.强婴幼儿的体质和机能
2.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3.展婴幼儿的认识潜能、社会行为和良好性格
3.培养目标
1.学会抬头、翻身。
2.学会四肢协调爬行。
3.学会直立和行走。

1-2岁粗大动作的活动教案

1-2岁粗大动作的活动教案

1-2岁粗大动作的活动教案1岁宝宝:独走目的:独走使婴儿活动范围扩大,对外界接触的内容更加丰富及精彩。

方法:1、宝宝还未能放手自己走,可以让他推小车或在两个大人之间学走。

2、婴儿靠墙站着,训练者蹲在婴儿前面1—2米距离,鼓励婴儿独走2-3步。

注意:1、不要利用学步车学走路。

2、12~14个月学会独走都是正常的。

1岁5-6个月宝宝:跑步,并能慢慢停下来目的:是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训练。

方法:1、训练者在儿童面前慢慢地退后跑,引导儿童跟着向前跑和停。

2、训练者用肥皂水吹泡泡,鼓励和引导儿童跑着去追肥皂泡。

3、训练者可以用活动玩具引导儿童追赶,也可以利用光线下的影子叫儿童去追赶自己的影子。

然后能够扶住物体停下来,直至能够自己减慢速度,不扶物慢慢地停下来。

注意:1、儿童头重脚轻,跑步时头向前伸,身体的重心在前面,跑步时容易跌倒,一旦摔跤摔痛了,就会害怕跑步,所以尽量做好保护,室内容易引起碰伤的物件要移开。

轻轻的跌倒儿童是不会害怕的。

2、儿童跑步要停下来比较困难,先要训练扶物停下,然后学会减慢速度,慢慢地自己停下来。

开始训练时训练者可以扶住儿童的手给以帮助,逐步减少帮助,让儿童自己能够停下来。

1岁7-8个月宝宝:双足跳目的: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和控制方向能力方法:1、训练者拉着儿童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儿童一同跳。

进一步让他自己单独双足跳。

能够双足离地,跳起10厘米以上。

2、训练者扶小儿双手或一只手在蹦床上双足跳,可以提高小儿学跳的兴趣。

3、儿童能在第一级台阶由大人牵着双手跳下。

4、在地上划两条线当作“小河”,鼓励儿童跳过“河”或跳过地上的一个小方格。

注意:在宝宝开始学跳时,尤其在跳高落地站立时,头部往往前倾,不易站稳。

大人应在宝宝前方保护,避免摔倒。

1岁9-10个月宝宝:过独木桥目的:控制身体平衡和空间感知觉训练方法:1、在地上划间距10cm的两条线,训练者与儿童一前一后,引导儿童在两线之间走,不能踩线。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针对各阶段特点的指导策略,以及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践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阶段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的理解,以及相应指导策略的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婴幼儿发展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婴幼儿发展指导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介绍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2)讲解针对各阶段特点的指导策略。

(3)分享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践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阶段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设计指导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2. 针对不同阶段的指导策略3. 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践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为一位岁的婴幼儿设计一份粗大动作发展指导方案。

2. 答案要求:包括婴幼儿的基本情况、发展阶段、指导策略、实践方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婴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

促进0-3岁婴幼儿运动行为发展粗大动作的策略和方法包括:
抬头动作训练:如竖抱抬头、俯腹抬头、俯卧抬头等。

在练习时,要保持婴幼儿吃饱后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以避免吐奶或让宝宝感到不适。

翻身训练:当宝宝学会抬头后,就可以尝试教他翻身。

可以先从侧卧位帮助他翻到俯卧位,然后再从俯卧位翻到仰卧位。

这种翻身训练可以促进宝宝全身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爬行训练:爬行是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可以通过引导宝宝用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来爬行,从而锻炼他的全身肌肉和协调能力。

站立和行走训练:当宝宝学会爬行后,可以逐渐引导他站立和行走。

可以先从扶着家具或父母的手站立开始,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

在练习时要注意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保障,避免摔倒或受伤。

粗大动作游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促进宝宝的粗大动作发展,比如躲猫猫、抓球、骑小车等。

这些游戏可以帮助宝宝锻炼全身肌肉和协调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的反应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对于0-3岁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父母应该耐心引导和训练,同时也要注意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保障和鼓励,让他在快乐中成长。

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方法

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方法

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方法
嘿,宝妈宝爸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方法,这可太重要啦!
先说翻身这个动作吧。

宝宝三四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翻身啦!就像小毛毛虫要努力变成美丽蝴蝶一样,宝宝也在努力呀!可以在宝宝旁边放一个他喜欢的小玩具,引诱他去够,哎呀,这不就有动力翻身啦!“宝宝,来呀,抓住这个好玩的玩具呀!”看他努力翻动的小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接下来是坐。

五六个月的时候,宝宝的背部力量增强,可以试着让宝宝靠着东西坐一会儿啦。

“宝贝呀,坐得直直的,像个小大人一样哦!”慢慢地减少依靠,宝宝就能自己坐啦。

然后就是爬啦!这可太关键啦,就像小探险家去探索世界一样!在地上铺上柔软的地垫,前面再放上宝宝喜欢的东西,鼓励宝宝爬过去拿。

“宝宝加油爬呀,去拿到那个好玩的东西哟!”宝宝撅着小屁股努力爬行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

等到宝宝一岁左右呀,就可以练习站啦!扶着他的小手,让他感受站立的感觉。

“哇,宝宝要站起来啦,好棒呀!”渐渐地,他就能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啦。

最后就是走啦!宝宝迈出那一小步,就像是迈向了新的人生阶段呢!可以牵着宝宝的手,带着他慢慢地走。

“走呀走呀,宝宝勇敢地向前走!”
哎呀,看着宝宝一点点学会这些粗大动作,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呀!这就是宝宝成长的神奇过程,咱们做家长的可要用心引导和陪伴呀,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大家赶紧行动起来,帮助宝宝发展这些重要的粗大动作吧!。

婴幼儿动作能力训练

婴幼儿动作能力训练
0-6个月为原始反射支配期,以移动运动为主。 7-12月为步行前时期,以移动运动为主。 13-18月为步行时期,以行走平衡感发展为主。 19-36月为基本运动技能时期,以技能运动为主。
头尾规律:自上而下,如抬头-翻身-坐-爬-立-走-跑-登梯-跳 由近到远(抬肩-手指取物) 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 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的动作(抓-放,向前-倒退)
6 行走
12-16个月 每天4-5次 推车走、独步走、踢球走
训练内容与方法
7跑
17-24个月 每天4-5次 跑步扶停、抛球捡球
9跳 8跳
25-30个月 每天4-5次 双足跳下一级台阶、 双脚向上跳、兔子跳
பைடு நூலகம்
训练内容与方法
1 抬头
0-3个月 每天4-5次 竖抱抬头、俯腹抬头、俯卧抬头
2 翻身
3-6个月
每天4-5次
被动翻身、引逗翻身、自主翻身
3坐
5-7个月 每天4-5次 拉坐、扶坐、靠坐、独坐
训练内容与方法
4爬
7-10个月 每天4-5次 俯卧,抵足匍行、匍行、 手足爬行、花样爬行
5 站立
10-12个月 每天4-5次 扶物站立、坐膝站立、 坐椅站立、站起坐下
内容
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
1.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意义 2.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3.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4.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内容与方法
意义 特点 规律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
粗大动作发展是婴幼儿大脑成熟的一项重要指标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有利于平衡感的建立,对宝宝自信心的 培养和独立性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原则
婴幼儿粗大动作训练
循序渐进:必须遵循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的发展顺序 适宜性:一次时间不能过长(根据年龄、个体差异、健康) 趣味性:培养乐趣、营造快乐游戏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
一、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阶段
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发展分为以下阶段:头部控制期、躯干控
制期、四肢控制期和全面协调期。

1.头部控制期:出生后0-4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学会抬头、扭头,以及控制头部的姿势,为后续的运动发展打下基础。

2.躯干控制期:4个月-12个月。

宝宝逐渐开始学会坐起来、爬行、俯卧撑等动作。

他们的肌肉发展得很快,同时也在逐渐掌握
重心平衡。

3.四肢控制期:12个月-18个月。

宝宝的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可以向上爬、爬楼梯、走路、奔跑等。

4.全面协调期:18个月以上。

宝宝开始掌握复杂的动作,比如
跑步、跳跃、投掷等,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方法
1.每日体育锻炼
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体育锻炼是锻炼粗大动作的最好方式之一。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室内或室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比如跳跃、旋转、悬挂、绕圈等。

2.提供合适的玩具
合适的玩具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粗大动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锻炼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比如橡胶球、翻转卡片、积木等。

3.创造挑战性的环境
挑战性的环境可以激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推动他们发展各种技能。

比如搭建一个复杂的障碍赛道,让孩子鼓起勇气挑战自己。

4.提供帮助与鼓励
对于正在学习新动作的宝宝来说,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是很重要的。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宝宝,避免太多的压力和抱怨。

三、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着玩耍,特别是在靠近电视和电脑的位置。

2.在宝宝进行锻炼时,家长要时刻监督,确保他们的安全。

3.适当增加活动时间,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睡眠,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总之,训练婴幼儿粗大动作能力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最
重要的是家长的支持和引导。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
趣爱好,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健康、快乐的
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