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对策 罗婷婷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是为医生提
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然而,手术室护理
人员在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职业危险因素,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
康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面对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器械的锋利度、
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手术室内的噪音和光线等。
这些因素
都可能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手部切割伤、感染、耳聋等。
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自我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
其次,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使用和保管手术器械,避免因器械不
当使用而导致的伤害。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专注和警觉,避免手部误伤。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防护用品,避免感染和污染物的侵害。
此外,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和通风情况,避
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和强光线环境下。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最后,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疏
忽和错误。
在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标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职
业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自我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
健康和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内容摘要:手术室护理;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预防手术室护理工是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她们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每日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前屈位站立,进食时间无规律,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与血液、排泄物、分泌物频繁的直接接触,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因此,提出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现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对策讨论如下。
手术室护理;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预防手术室护理工是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她们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每日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前屈位站立,进食时间无规律,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与血液、排泄物、分泌物频繁的直接接触,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因此,提出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现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对策讨论如下。
1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意外损伤手术配合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他人,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上。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以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最为常见及危害更大,由于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1]。
已有资料显示[2],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1.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专家们已证实[3],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
手术室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度,每天连续站立6.5h或更长时间,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速度急速行走工作,每日累计时间4h或以上。
处理重物、搬运各类器械包、搬运病人时负重,易产生腰腿疼、颈椎病、静脉曲张、便秘等。
1.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目前对长期接触挥发性麻醉气体的危险性尚认识不足,但是,职业性长期接触微量浓度的挥发性麻醉气体包括一氧化氮、氨氟醚等均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麻醉废气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有生育方面的不良影响[4]。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需要在手术室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也会面临一些职业危害,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成为了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这会给他们的腰椎和下肢带来一定的负担,容易导致腰椎病和静脉曲张等疾病。
因此,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尽量减轻身体负担。
在工作中,可以适当地进行休息和活动,如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身体疲劳。
其次,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接触各种化学药品和消毒剂,这些物质对他们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质。
在使用化学药品和消毒剂时,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误伤自己。
此外,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还需要面对一些生物危害,如病毒、细菌等。
这些生物危害对他们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这些生物危害。
在处理感染性物品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消毒方法,避免感染。
最后,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还需要面对一些心理危害,如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手术失败等。
这些心理危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在工作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放松和调节,如听音乐、做瑜伽等,缓解心理压力。
总之,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职业危害,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在工作中,需要注意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消毒剂和生物危害。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心态,避免身心疲劳和心理压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使命,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意外损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
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
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
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 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
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
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
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约为6.5h/日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天为32.5h/周。
Cohn指出,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
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976~1984年间,我院曾有7名手术室护士生育,有4名护士的孩子均在身体不同部位长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它问题。
4.燃爆因素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
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
麻醉气体,其它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面对很多高危因素,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针对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我们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以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使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损伤降低至最低限度。
1 职业危险因素1.1 物理性因素1.1.1 锐器损伤手术室工作中常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传递快速频繁极易造成自伤或误伤他人。
大量研究证实了污染的针或锐器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1]。
刺伤后容易引发伤口感染、败血症、感染性疾病。
1.1.2 噪声的影响电刀、电锯、金属门窗的开关、电动吸引器、麻醉机、呼吸机报警及空调声等常导致头痛、头晕、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反应迟钝、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还会降低语言的清晰度。
1.1.3 电离辐射的影响随着骨科医学的发展,使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受到X 线的损害,易产生食欲不振、头晕、四肢无力,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
长期照射,可使白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诱发肿瘤。
紫外线灯管在进行消毒时,对人的皮肤、角膜都会产生刺激,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胸闷,肺水肿,甚至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的恶化。
1.1.4 其他工作中会接触粉尘和纤维等物品,如橡胶手套上的滑石粉,整理各种敷料及手术中铺无菌巾。
粉尘、纤维经常在空气中漂浮,如不注意个人防护可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如高频电刀、电煮锅、监护仪等,有些电器存在漏电或操作不规范时就会发生被电击或烧伤的事件。
1.2 化学性危险因素1.2.1 化学消毒剂污染手术后的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损害;甲醛溶液对眼、皮肤及呼吸道均有刺激作用,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
1.2.2 废气的影响手术室的环境相对密闭,而用于吸入麻醉的安氟醚、异氟醚等可从麻醉机衔接管道处漏出,手术室护士每天处于这种微量浓度麻醉废气的环境中,长期接触该类气体,会造成其在人体内蓄积,并产生慢性氧化物并致畸、致癌、致突变,也可能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内容摘要: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在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仅使手术室护士的生活紧张、无规律,而且使手术室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当,会造成各种职业性损伤,直接影响到手术室护理质量。
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1.1生物因素感染是手术室护士常见而严重的一种威胁。
手术室护士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如术中的出血、吸痰引起的呛咳、骨科手术中的敲打均可造成手术室护士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
最具威胁的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和艾滋病(HIV),它们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1]。
1.2化学因素1.2.1化学消毒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是手术室常见的用于浸泡标本、消毒器械、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的挥发性化学制剂。
长时间吸入含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和过氧乙酸、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2]。
甲醛对人体的损坏更大,不仅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是护士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
1.2.2废气的排放用于吸入麻醉的氨氟醚、异氟醚等可从麻醉机衔接管道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
麻醉气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还可引起头痛、脱发、抑郁、失眠、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
经常接触麻醉剂的医务人员中,肝脏病、肾脏病和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
另外电刀及氩气刀所产生的烟雾,骨水泥混合时产生的异味对呼吸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3物理因素1.3.1意外损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等传递频繁,极易误伤自己和他人。
有报道称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3]。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有重要意义。
二、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 一) 空气污染
对于手术室而言,其封闭性较好、空气流动性较差,同时
在进行手术时会使用到各种消毒剂,这使手术室成为空气污
染的源头。 使用这些消毒剂是为了对手术器械和物品进行
有效的灭菌,倘若手术室护士操作不当,会刺激人体的上呼
果受到伤害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伤口进行流动水清
洗,挤出伤口处的一定量的血液,同时将此情况上报到医院,
等待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手术结束后,对其手术过程中使用
的器械物品,首先进行消毒液的浸泡,然后再送到规定地点。
( 二) 化学损伤防护
对手术中使用的化学剂,对其进行配置时,要在通风处
进行一次性做完,尽量减少接触次数。 另外,如无特殊情况
最好使用高压灭菌的方式对手术室物品进行消毒。 如需使
用戊二醛消毒液应使用有盖的容器进行存放,同时确保室内
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戴防护镜、口罩
以及橡胶手套,从而防止液化气体与人体接触。
( 三) 生理、心理损伤防护
手术室护士应当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使自身的业务素
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应当掌握一定的自我情绪调节能
工作,对手术室护士造成了一定的较为严重心理伤害。 对于
手术室护士而言,其最常患的职业病有下肢静脉曲张、慢性
腰腿痛、偏疼痛、慢性肝胆病等等。 除此之外,护士的心理状
态也时常会出现焦虑、烦躁、精神紧张等。
( 四) 电力辐射
由于近些年来,骨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在内固定器材方
面,应用了很多新型金属器材,因此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手术
重要的作用。 对于患有一些重大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时,一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内容摘要: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影响。
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而言,环境封闭存在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因素,且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高危群体。
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高科技产品、各种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等被手术室广泛使用。
关键词:职业危害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理危害对策职业环境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影响。
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而言,环境封闭存在有害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的危害因素,且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高危群体。
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高科技产品、各种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等被手术室广泛使用。
因此,针对危害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的现象,如何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减轻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术室存在的职业性危害1、生物性危害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被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感染的机率为增加。
据资料显示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接触,诸如器械护士传递锐利器械时意外遭受针刺伤,刀割伤以及污血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眼睛里。
而血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为:乙肝2%~40%,丙肝3%~10%,爱滋病(AIDS)0.2%~0.5%。
乙肝病的致病性强,般0.004ul 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1.2化学性危害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较差,工作期间接触化学消毒剂的时间长、种类多、使用频率高。
1.2.1 甲醛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易挥发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致敏、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据报道,甲醛浓度超过0.6mg/m 3 ,即可引起流泪,咽部不适及疼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气喘,如果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月经紊乱,染色体异常及肝脏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自我防护对策罗婷婷
发表时间:2019-01-18T15:26:45.81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作者:罗婷婷
[导读] 针对自身所面临的危险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自我防护对策,保护好自身的安全,进而更好地工作。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并总结其自我防护对策。
方法:使用调查问卷调查笔者所在单位手术室中40名护士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结果: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工龄低、缺乏职业危险意识是导致职业危险出现的主要因素。
锐器的划伤、生物化学制剂对护理人员皮肤的腐蚀、放射性检查护理人员身体的辐射、繁重工作带来的压力、医患护患纠纷带来的人身伤害都是其所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
结论:针对自身所面临的危险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自我防护对策,保护好自身的安全,进而更好地工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对于医院而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科室,其承担着检查、诊断、治疗乃至抢救的重要职责,同时,手术室又是病原体分布最为密集区域,再加上挥发性气体、生物消毒剂的存在,手术操作中的锐器伤害,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着较大的职业危险;而长期大量且无规律性的护理工作也会为护士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因此医院需要重视起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1]。
本文选择40名在2016年8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岗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以问卷调查法获知其职业危险因素,总结自我防护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0名在2016年8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岗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收集其个人基本资料,具体包括:①性别构成:均为女性;②年龄分布:最小者23岁,最大者47岁,平均(35.24±5.82)岁;③文化水平:专科14名,本科26名;④职称高低:护士21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长1名;⑤工龄长短:最短1年,最长27年,平均(14.24±4.11)年。
1.2 方法
以问卷调查法对40名手术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以明确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潜在的或明显的职业危险因素,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个人背景资料;②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职业危险的认识;③是否针对职业危险采取了防护对策。
为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在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前应告知其本次调查的目的及重要性,要求所有被调查人员必须当场填写并当场上交。
本次共发放处40份调查问卷,确保每人一份,回收且确定有效的问卷为40份,故本次调查有效率为100%。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对的职业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使用( x±s)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面临职业危险的原因
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工龄低、缺乏职业危险意识是导致职业危险出现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从结果可以发现,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工龄低、缺乏职业危险意识是导致职业危险出现的主要因素,80%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有45%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龄较低,85%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危险意识,究其根本,主要是工龄低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意识不到自己所面对的风险,无法自觉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基于这样的原因,当前手术室实际上面临着许多的职业危险因素,以笔者单位为例,便有:①锐器的术后整理容易划伤手术室护士:手术中使用的许多医疗器械是比较锐利的,如手术刀,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整理医疗器械,以便于下次使用或更好更快地送交到消毒供应中心,但是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因时间或自身性格原因不够小心,导致皮肤被锐器划伤,病原体因此而侵入,引发感染性疾病,据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的风险便可以达到33.33%左右,明显要高于普通人的平均水平——12.3%[2];②生物化学制剂对护理人员皮肤和呼吸道的腐蚀:手术室中经常会使用到环氧乙烷、甲醛或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还有一些生物制剂,这些生物化学制剂虽然可以发挥出消毒灭菌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会对皮肤与黏膜
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而许多生物化学制剂是具有挥发性的,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手口摄入到人体中,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摄入这些物质,会对皮肤黏膜造成刺激,引发皮炎、肺水肿等问题,严重者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甚至会致癌[3];③放射性检查护理人员身体的辐射:手术室为了精益求精通常会为患者采取X线片检查,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也会接受紫外线的消毒杀菌,这无疑增加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受辐射量[4]。
虽然CT与MRI等影像学技术相当于X线极大地减少了辐射量,但是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程度的辐射,患者仅接受数次检查,受辐射剂量较少,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所接触的次数较多、接触时间较长,受辐射量自然相对较高[5];④繁重工作带来的心理生理压力: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长时间站立,经常因繁重工作而长时间空腹,作息饮食也缺乏规律性,很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或胃溃疡等职业病,对患者和器械的搬运会使其肌肉拉伤或腰肌劳损,超负荷的加班使其生活缺乏规律,沉重的生理压力导致其普遍失眠、头痛;而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理念也使工作量增加,高精尖技术的引进增加了手术难度,使其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6];⑤医患护患纠纷带来的人身伤害。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应做好防护工作,即:①佩戴手套,以耐心仔细的态度整理手术器械,正确处理各种制剂及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组织污染物;②穿戴好防护服与护目镜,减少眼睛与皮肤受到的刺激,尽可能远离X线;③检测手术室空气,做好室内通风,重视气体排放,必要时使用高科技设备吸收有害气体;④合理安排工作,减轻工作负荷,实施人性化管理,改善生理心理状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工作心情愉快,
锐器的划伤、生物化学制剂的腐蚀、放射性检查的辐射、繁重工作带来的压力、医患护患纠纷带来的人身伤害都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自我防护对策,确保人员的安全与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谢玲英.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7,17(05):641-643.
[2]贾洪波.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283-284.
[3]仇艳青.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研究[J].医学信息,2017,30(08):129-130.
[4]晏斌,徐莉荣,刘艳.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0):1-2.
[5]林细芝,陈美英,曾嘉琼,等.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5):930-931.
[6]张红莉,何春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护理,2016,8(03):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