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
格式塔名词解释

格式塔名词解释
格式塔是一种论证方法,在写作和演讲中广泛应用。
它是由德国学者卡尔•冯•德林格(Carl von Clausewitz)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将论证内容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和步骤展开,以达到论证的逻辑严密性和说服力。
格式塔包括四个部分:引言(Introduction)、主体(Body)、反驳(Refutation)和结论(Conclusion)。
其中引言部分介绍主题和目的,主体部分列举论点和证据,反驳部分针对可能出现的反对观点进行反驳,结论部分总结论证内容并得出结论。
格式塔的优点是能够使论述更有条理、更易懂,同时能够有效地打破和反驳反对观点。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格式塔(Gestalt)是一个德语词,原意是外形、形状、或者配置。
在心理学里用这个词表示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而感知到的一组感觉,通过格式塔,思维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分辨结构或归纳意义。
例如,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圆圈时,它看起来总是圆的,对思维结果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那确实是一个圆而不是椭圆。
但是,在一个镜头上它有时却是椭圆形的,例如用相机从不同的角度给这个圆拍照,在图片上能明确显示出:从不同的角度上观察这个圆得到的却是些不同形状的椭圆形,虽然事实上它是一个圆。
这就是说,思维使我们看到了本质。
同样地,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张桌子时,视网膜上的图像也会改变,可是,我们在内心里体会到的、看见过的那张桌子的经验却不会改变。
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其中的原由:这是因为思维在解释感觉时会按自己知道的目标的样子去描述。
也就是说,思维能去除掉多种复杂性的干扰而抓住最简单和本质的东西,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或者说是认识模式的力量。
人类在认知上的这种特点,使思维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之中,而能掌握内在的结构。
具体到上述圆圈的例子来说,就是使我们不会因为所处的角度的不同而把一个圆当成一个椭圆。
这是认识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
在格式塔心理学的上百条已被明确的原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叫求简律。
正如同自然法则会使一个肥皂泡以最简单的可能形状存在一样,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表象中看见整体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结构。
在……思维中培养这种最重要的系统性思考能力,就是要能在复杂的……(现象)……中,看出一再重复发生,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结构形态来。
人类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试图揭示被认识事物的系统性整体的复杂过程,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各种要素及其关系组成的整体。
思维通过自组织的过程,对进入头脑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在此过程中将启用一系列智力操作。
通常的那些基本的智力操作包括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此外还有比较、分类等。
格式塔

格式塔格式塔学习理论可谓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于本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M.Wetheimer,1880~1943)、苛勒(W.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K.Koffka,1886~1941)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的。
该学派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把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
他们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主张学习是在于构成一种完形,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
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 的译音,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其著名的实验便是苛勒做的猩猩吃香蕉的实验:把香蕉悬在黑猩猩取不到的木笼顶上,笼中黑猩猩在试图跳着攫取香蕉几次失败后,干脆不跳了,它若有所思地静待了一会儿,突然把事先放在木笼内的箱子拖到放香蕉的地方,一个够不着,将两个箱子叠在一起,爬上箱子取下香蕉。
格式塔学派重视知觉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创造性思维,这些都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论(一)知觉律或学习律在韦特墨看来,学习即知觉重组,因此,知觉与学习几乎是同义词。
他提出的一条最基本的知觉律是蕴涵律(1aw of pragnanz,又译包含律)。
这就是说,人们有一种倾向,尽可能把被知觉到的东西呈一种最好的形式——完形。
如果一个人的知觉场被打乱了,他马上会重新形成一个知觉场,以便对被知觉的东西仍然有一种完好的形式。
需注意的是,这种“完好的形式”并不是指“最佳的形式”,而是指具有一种“完整性”。
这个过程,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知觉重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五条知觉律:1.接近律(law of proximity)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是根据它们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合在一起的。
各部分越是接近,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2.相似律(law of similarity)人们在知觉时,对刺激要素相似的项目,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
格式塔教学法

格式塔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教学法的名称“格式塔”来自于德语“Gestalt”,意为“形态、形状、结构”,指的是学习应该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仅仅掌握零散的知识点。
格式塔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即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然后再进行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格式塔教学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 案例学习:通过真实的案例或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4.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之,格式塔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考、创造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经典实验二:图形-背景实验
总结词
探究人类在视觉感知中如何区分图形和背景的关系。
详细描述
图形-背景实验是探究人类在视觉感知中如何区分图形和 背景关系的经典实验。实验中,观察者会看到一些由不 同形状和线条组成的图案,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分辨出 哪些是图形,哪些是背景。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在视觉 感知中,大脑会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自动将视觉信 息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
促进自我认知
通过整体理解个人经历和情感,帮助来访者深化自我认知。
解决心理问题
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方法,解决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咨询,提高个体心理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丰富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家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创造出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动力性原则
总结词
整体具有自组织的动力特征
详细描述
动力性原则是指整体具有自组织的动力特征。整体内部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自我调节、自 我组织的机制。整体的动力特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由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形成的。
完形性原则
总结词
整体具有内在的完形倾向
详细描述
完形性原则是指整体具有内在的完形倾向。整体倾向于保持一定的结构特征和完整性,即使在受到外 界干扰或破坏的情况下,整体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和修复,保持其内在的完形性。完形性原则说明了 整体的稳定性和自我保护机制。
详细描述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性原则,认为整体的结构和功能不是各部分简单相加所 能比拟的,整体具有超越各部分简单相加的特性。整体具有特殊的性质,整体 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组织性原则
总结词
格式塔Gestalt

(图6)谐趣园就是以涵远堂为中心依 次排布的。涵远堂作为个点元素以自身为 中心向四面发散出张力,控制整个景观空 问。
(图7)亚利桑那中心庭院
格式塔Gestalt
——景观空间与设计的应用
目录
1.格式塔简介 2.组织原则 3.景观空间中的应用
1.何为格式塔
“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 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主要代表人物有惠太海 默(似动现象),考夫卡和苛勒。
似动是指在 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条件下,人们在 静止的物体间看 到了运动.或者在 没有连续位移的 地方,看到了连续 位移.
THANK YOU
(图1)似动现象
2.组织原则
(一)图形与背景(图底关系)
(图2)鲁宾之壶
(图3)太极图
(二)群化原则 邻近原则 相似原则(材料,质感,色彩,形状等) 连续原则 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做一
个完整的图形)(主观轮廓)
(三)简化原则 良好完形原则(视觉组织中,把对称,规则,简单形态的一
英国的巨石阵(如 图11),它是由向心的 石柱组成的圆形内向 型空间,产生了各个 方向均匀向中心集中 的张力,突出了其稳 定性和纪念性。
北京的天坛中的圆丘(如图 12),它通过三个逐级上升的台 阶形成了圆形外向形空间,虽然 这个空间没有实体的围合,但是 由于这个空间发散出从中心向四 面辐射的张力,同样在人的视觉 感知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空间模 型,让人觉得永恒。
3.3.2 椭圆形空间 椭圆形空间由于长、短轴的不对称,因此长轴产 生的力比短轴更强,由于两个方向的张力不对等因此 产生了运动感,所以椭圆形空间更动态、更生命力、 更具有可变性、不定性的。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二)引言概述:格式塔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克劳德·勒维-斯特劳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认知和心理规律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们通过对信息的归类和编码,来实现对外界的认知。
本文将深入探讨格式塔理论,并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相关应用,以期逐步揭示这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正文内容:一、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1. 结构化认知: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认知,来整合和组织外界的各种知觉刺激。
这种结构化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并构建起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我。
2. 选择性感知:格式塔理论指出,由于人们的认知资源有限,所以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进行选择性感知,即只关注与自己感兴趣或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感知可以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性。
3. 简化与归类:为了方便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格式塔理论将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描述为一种简化与归类的策略。
人们通过将信息归类到已有的概念和认知结构中,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负荷。
二、格式塔理论的应用领域1. 广告营销: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广告的反应和记忆是受到其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影响的。
在广告设计中,可以利用格式塔理论的原理,通过简单易懂、结构化的广告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提高广告的认知和传达效果。
2.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递和学习也可以受益于格式塔理论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将新知识归类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商业决策:格式塔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商业决策中。
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信息冲击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结构化和归类来进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商业决策。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产生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 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 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 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 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 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象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 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完形的改变可 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的,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所以,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 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 所谓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 知觉重组的过程。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心理学
Max.Wertheimer
Wolfgang Kohler
Kurt Koffka
用你的心去感知:图形与背景原则、 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 封闭原则
格式塔组织原则
苏州博物馆的一角,以白墙 为底,山石为图,形成一幅 意境深远的白描画。 图底关系在中国传统园林的 应用颇为丰富,一花窗,一 门洞,一栅格......
图形与背景原则
邻近原则
龙安寺枯山水庭院把形态各异的 石头进行组合,每组石相互独立, 组内邻近石头相互作用,形成统 一整体。
相似原则
拉维莱特公园26个红色疯狂 的Folie,运用相同的设计手 法,相同的材料,相同的色 彩,以一种相似的构筑物形 态在公园的网格节点重复出 现,在统一中寻求变化。
一 定 的 方 向 性 。
在 也 起 着 引 导 作 用 , 具 有
网 格 交 处 。 这 种 连 续 的 存
排 布 却 在 无 形 中 形 成 了 在一 个 网 格 , 恰 恰
然 而 这 种 有 规 律 的 连 续
看 似 没 有 任 何 关 系 ,
26 个 红 色 构 筑 物 ,
Folie
封 闭 原 则
Patent Garden巧妙运用主观轮廓的视 知觉,由钢板围起一个禅宗似的庭院, 形成独立的静谧联系,空间灵 活化处理。
格 式 塔 心 理 學
景 組 觀 織 設與原 計 則 。 。
学号:1110643102 班级:11景观1 姓名:史跃跃 2015-03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组织原则
。组织原则在景观中的应用
格式塔学派(德語:Gestalt theorie)是心理学重要流 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等在研究似动 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的。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