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论文

合集下载

医院药事管理之合理用药论文

医院药事管理之合理用药论文

医院药事管理之浅谈合理用药摘要:近几年是医院药事管理变革的重要时期,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给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医院药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更为密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给医院药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药学工作中合理用药也凸显其重要性。

为适应新时期药学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医院药事管理内容——合理用药, 注重药师队伍的业务技能提高和职业道德修养,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原因;表现;对策【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66-011 资料和方法1.1 合理用药的标准:合理用药是医药专业人员非常熟悉的名词,也是人们长期追寻的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理想的用药结果等境界,但实际上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着不适当、无效和不经济的医疗用药问题。

合理用药,特别是合理处方必须符合下列标准:①适当的适应症:处方药物的使用完全符合医学原理,并且该药物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②适当的药物:药物的选择是基于疗效、安全性、适宜性和价格的考虑;③适当的用药方法、剂量、疗程和途径:综合考虑患者用药目的、身体状况和药物性质而决定;④适当的患者:患者无用药禁忌症、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小、患者能接受该药;⑤适当的信息:给患者提供与其疾病和其处方的药物相关的、准确、重要和清楚的信息;⑥适当的观察:应该恰当地观察预料中的意外的药物作用。

1.2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表现1.2.1 医师方面引起的不合理用药:①医药代表的不正当促销手段影响医师合理用药;②部分医师不注重学习,所掌握的知识老化,影响了药物合理应用;③部分医师长期用药习惯影响合理用药;④部分医师责任心不强造成药物不合理应用。

1.2.2 患者自身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患者自身原因引起不合理用药表现在:①个别患者依照自己的用药经验,盲目的购药,不按照药物说明书服用,不考虑造成的不良后果;②未按照规定的服用方法,或短期服用不见效果后私自停药、换药或加大剂量;③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急乱投医,盲目的相信某些广告宣传,不适当或错误用药。

合理用药论文参考文献

合理用药论文参考文献

合理用药论文参考文献1. 引言合理用药是指通过科学的标准和规范,使药物在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途径下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合理用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相关论文的参考文献,对合理用药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探讨。

2. 参考文献选取为了保证论文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本文选择了多篇在合理用药领域影响力较大的文献进行引用和分析。

下面列出了一些参考文献的基本信息:•陈建民,李泽朝,林美贞. 合理用药的定义. 中国药房,2017, 28(3): 267-271.•王昭明,张国强,杨淮. 合理用药的实践方法.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8, 30(2): 188-191.•郭华,杨洁,李宏伟. 合理用药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46(3): 208-213.•张文,李丽萍,王云. 合理用药的健康风险评估. 临床内科杂志,2020, 42(5): 451-455.3. 论文总结3.1 合理用药的定义陈建民等(2017)在他们的论文中对合理用药进行了定义。

他们指出,合理用药是指在诊断准确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剂量选择和给药途径,使药物在病人体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这一定义强调了合理用药的目标是同时达到治疗效果最佳化和不良反应最小化。

3.2 合理用药的实践方法王昭明等(2018)提出了一种实践方法来指导合理用药的实施。

他们首先强调了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的重要性,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等因素。

其次,他们提出了合理的药物选择原则,以确保选择的药物能够最有效地治疗特定疾病。

最后,他们强调了对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对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定期复查和调整。

3.3 合理用药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郭华等(2019)通过对合理用药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发现合理用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合理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论文引言合理用药是指在药物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药物、合理用药、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风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合理用药的原则1. 个体化定制疗方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是不同的,因此合理用药的第一原则就是个体化定制疗方。

医生应该从患者的体征、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综合评估,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药物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应该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代谢能力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2. 选择合适的药物药物的选择是合理用药的关键。

医生应该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进行药物选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疗效、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此外,还应该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合理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合理用药还包括合理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的选择。

合理的药物剂量能够确保药物的疗效,但不会造成过度用药的问题。

用药时间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有些药物需要长期使用才能发挥疗效,而有些药物则需要短期使用。

医生应该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需要,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合理用药的意义1. 提高治疗效果合理用药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治疗的时间和费用。

通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制疗方、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及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的效果。

2.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往往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合理用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合理用药还能降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用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儿童合理用药论文

儿童合理用药论文

浅谈儿童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09-02【摘要】“合理用药的意思是,所用的药物有效、安全、价廉、适当。

”儿科合理用药的问题更加复杂,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病理情况(肝、肾功能等)与成人不同,有自己独特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指导儿童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对任何一位药师来讲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药师应当掌握儿童用药的主要原则及应对措施,要烙守职照道德,全面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熟悉沟通技巧,充分保障儿童安全、合理用药.【关键词】合理用药;儿童;生理特点1 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各系统和器官未成熟,新陈代谢旺盛,水盐转换率较成人快,但对水及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却较成人差,应用利尿剂时易产生电解质紊乱,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身体总水量和细胞内液量较成人高,脂肪含量比例较低,小儿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药物的反应不仅存在量的差异,也可能有质的区别,所以对成人疗效较好的药物,对小儿却不一定可用。

2 儿童用药特点儿童处于发育阶段,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薄,通透性强,吸收率高,胃排空迟缓,多数药物吸收增强,如儿童对氯硝安定、巴比妥类等的吸收比成人要快得多,还有的药物吸收不规则,如对氯霉素。

还有的药物稍一过量即易引起毒副反应。

据资料完整报道小儿服用水杨酸易引起胃穿孔[1],皮质激素可引起肠粘膜坏死[2]。

小儿血浆蛋白对药物的结合力较成人弱,所以自由药物浓度较高,对具有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如丙咪嗪、保泰松等)应加以注意.新生儿酶系统发育不成熟,某些药物代谢酶(如肝微粒体酶、葡萄糖醛酸酶)灭活,使血药浓度增高,引起某些药物作用或毒性增强。

新生儿泌尿系统发育不成熟,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较成人低。

肾小管对na+、氨基酸和葡萄糖的重吸收较成人显著,但调节酸碱平衡较成人差。

合理用药论文范本

合理用药论文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浅谈药品的合理用药浅谈药品的合理用药【摘要】随着社会的进展,如何平安、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篇文章针对这一社会问题,介绍了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分析了不合理用药的缘故、指出不合理用药致使的危害,同时说明了合理用药的大体要素及其重要意义,并结合合理用药的现状,提出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关键词】药品合理用药意义现状不合理用药会引发药物不良反映而增加病人的痛楚,这种痛楚可能是轻微的,也可能是严峻的;可能是临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

凡是属于选药品种不妥、随意加大剂量、缩短给药时刻或不论体质强弱,代谢与排泄器官功能如何而一概常规给药者,均易增加或加重不良反映,增加痛楚。

因此,合理用药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久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效劳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增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医治中的合理用药。

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药品平安用药问题。

1不合理用药的表现目前我国临床用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表现: 1.1轻忽药品的副作用由于广告费用昂贵,在策划广告时惜字如金,在极有限的文字里重点突出药品特点和疗效,而对其不良反映却无暇顾及或成心回避,有的乃至夸大其作用和疗效。

有的以有效率100%,无任何毒副作用等用语举高其价值,以此促销。

1.2选用药物不妥病人需要用药时,但选用的药物不对症,对特殊病人有效药禁忌或归并用药配伍失当等。

临床上,以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最为严峻。

1.3用药不足剂量过小和疗程不足,多发生在因畏惧药物不良反映,预防用药,或以为病情减轻过早停药的情形下。

1.4用药过量或过度病人利用了对症的药物,但剂量过大或时刻太长;给轻症患者用重药,联合用药过量等。

1.5不适当的归并用药未依照医治需要和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没必要要或不适当的利用多种药物。

1.6无适应证用药病人并非存在需要进行药物医治的疾病或不适,医生安慰性给病人开药,病人保险性用药。

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 药学毕业论文

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  药学毕业论文

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药学毕业论文引言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在儿童医学中,合理用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儿童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以及药物代谢、药动学等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给儿童用药带来了许多挑战。

因此,儿童合理用药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儿童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引起广大家长和医务人员对儿童用药的重视,提高儿童用药质量和安全性。

一、儿童用药现状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存在如下问题:1. 儿童用药种类局限性。

与成人相比,儿童用药种类有限,很多成人用药药物在儿童中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

2. 儿童用药剂量缺乏统一标准。

儿童剂量是成人剂量的一定比例,但这个比例一般难以确定,不同医生、不同医院对儿童用药剂量的推荐不一致,给儿童产生了不必要的风险。

3. 儿童用药依从性不佳。

儿童难以理解药物的作用和意义,容易出现错服或漏服的情况,降低了治疗效果。

4. 儿童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多。

儿童药代动力学与成人存在差异,药物代谢能力弱,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或药物积累,从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上述问题导致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较低,需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儿童用药质量。

二、儿童用药原则合理用药需要根据药物的临床特征和不同人群的生理特征和疾病特点来制定药物使用方案,儿童合理用药也是如此。

儿童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选药要慎重。

特别是超过3个月大、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应减少使用药物,尽可能采取非药物治疗或低剂量、短疗程的药物治疗。

2. 药品应选择安全有效。

儿童用药应选择经过正规授权上市并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的药品,药品剂量应符合儿童生理规律。

不宜使用漂浮于市场上的“神奇”药品或保健品。

如果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能满足需求,应首选非处方药。

3. 药品的剂量应准确。

药品的剂量依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情况、有无其他疾病、肝肾功能等生理特征制定,精确计算剂量用药。

药物与健康课程论文

药物与健康课程论文

时刻紧绷安全合理用药之弦药物通常是用于预防、治疗人的疾病。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不仅要研制更多更有效的药物,而且必须要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否则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如无法达到治疗目的,浪费医药资源,甚至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及人身安全。

一.乱用药物,贻害无穷药物滥用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是药三分毒。

”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毒副作用,在生活中,如果长期使用或较大量使用某种药品时,很容易出现毒副反应。

生活中常用药物的滥用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抗生素的滥用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其他不良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一般伤风感冒,使用抗生素治疗,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可引起不良反应,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合并症,延长病程。

2、中成药的滥用人们以为使用中药是纯天然的。

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可长期服用,多服补药可防病。

这实际上是错误的。

中药相对地说比西药的毒副作用要小些,但中药内也有剧毒药,如服用不当,一样会引起不良反应。

3、激素的滥用激素类药物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有些是可逆的,有些是不可逆的。

有些患者服用激素后出现体型改变,待激素用量减下来或者停药后,是可以完全恢复的。

但是有些危害是不可恢复的,比如股骨头的无菌坏死、对肾脏发育的影响等。

4、维生素的滥用。

维生素的滥用,对人体有害,造成中毒。

以维生素A 为例,小儿一次用量超过30万单位,成人超过50万单位,就可能引起急性维生素A 中毒,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等若小儿每日食用2万单位,连用几周或几个月之后,可导致高钙血症、异位钙化和纤维性骨炎。

孕妇食用维生素c过量会影响腹中宝宝的发育。

5、减肥药的滥用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很大,而药物减肥是目前常用减肥方法之一。

只有那些过于肥胖并危及健康者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减肥。

大多数肥胖,只要合理调控饮食,适当增加锻炼,科学地安排生活,不须用药便可达到减肥目的。

另外,目前使用的各种减肥药物,还没有那一种药物对各种肥胖有百分之百的减肥效果,并且还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药学论文范文

药学论文范文

药学论文范文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药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药学论文范文一:中药中医药学论文1合理用药基本原理1.1现代合理用药原理从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知,用药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诊断、开处方、包装调配、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品的过程。

简而言之,合理用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

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用药内涵有明确规定,包括:①药品使用与患者疾病相吻合;②符合药品使用指征;③除药品疗效外,合理药品使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④服用方法、剂量要正确;⑤要确保不良反应小,患者无所使用药品禁忌症;⑥医嘱内容情况明确,患者遵医嘱情况良好。

1.2中医药理论下中药用药原理中医治病救人主要依赖与中药的使用。

因此,中药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炮制、配伍、煎服、制剂来减毒增效。

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及身体负担,两全其美。

1.2.1药性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药性理论主要是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几个方面,是中药合理使用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药品药性,才能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1.2.2中药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配伍理论主要是指:组方的应用要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尽量避免无逻辑药物配伍,或者滥用某些药物的情况出现。

1.2.3七情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所谓七情配伍理论是指药品使用中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是指药品的使用要注意彼此之间的配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药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会增加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以甄别。

1.2.4将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中药使用最基本前提是,需对症用药,只有给合适病症使用合理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作用。

而所谓辩证论治理论是指: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再根据证侯临床表现而拟订治法,是中医药最基础理论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合理用药
药物治疗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保持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是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保证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及其剂型和给药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据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 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达250 万,其中约有19.2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而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由不合理用药引起,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占到全部用药者的12%~32%。

合理用药应当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四大要素。

安全性——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直接体现了对病人切身利益的保护。

安全性不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小或者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概念,而是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有效性一一病人使用药物,就是要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性的表现明显不同,分别为:1、根治致病原,治愈疾病;2、延缓疾病进程;3、缓解临床症状;4、预防疾病发生;5、避免某种不良反应的发生;6、调节人的生理功能。

判断药物的有效性的指标有多种,临床常见的有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预防用药有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经济性——经济性并不是指尽量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其正确含义应当是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成本/效果)应尽可能低,获得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适当性——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合的剂量,在合适的时间内经适当的用药途径给相应的病人使用以汰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打针比吃药效果好吗?
从药物被吸收到发挥作用的速度来看,打针确实比吃药见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通过打针治疗。

有的病打针反而不如吃药来的有效。

如一些消化道疾病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对一般的伤风感冒等没必要打针,即使打针,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对一些只能口服不能注射的药,当然就更不用去受打针的痛苦和麻烦了。

除此以外,打针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消毒不严还会产生医源性交叉感染,安全系数小。

两种给药途径相比,口服给药比注射给药简便、易行、安全。

因此国内外医药专家都主张凡是吃药能治疗的病,尽量不要打针。

一般来说,凡是治普通的病,只要肠胃功能正常,给药均以口服为宜。

下列情形是只能打针:①病人呕吐频繁或吞咽困难。

②不被胃肠吸收或能被胃肠的消化液破坏的药。

③口服片剂和注射针剂的治疗作用不同的药,不能都作为口服剂。

④有些病必须用打针来治疗的就不能用口服剂。

针剂(注射液)可以口服吗?
制成注射液的药物,应通过注射的方式直接进入人体组织和血液,这样可使药物快速被人体吸收、迅速发挥药效。

比如,青霉素钠盐和钾盐、肾上腺素、胰岛素等药物,只有制成针剂才能发挥作用。

而如果把这样的药物改为口服则无法发挥药效。

另外,注射液通过口服进入消化道后,其有效成分很容易被胃酸及消化酶分解、破坏,从而可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使药物失效,严重时还可引起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当然,确有少数注射液也可以口服。

比如,医生有时会让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

但这主要是因为,庆大霉素注射液是以硫酸
盐的形式制成的水溶液针剂,这种针剂具有较高的解离度,在胃肠道内几乎不被吸收,所以口服后可在胃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再加上庆大霉素本身的消炎作用,因此可将其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并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然而,像这样的注射液毕竟很少,绝大多数的注射液口服后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可随意将注射液改为口服液,以免降低药物的疗效或是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价格贵的药是否更安全有效?
药品的价格取决于研制过程的花费、生产的成本等各种因素,价格体现的是药品价值和成本等,生产厂家不同价格也会不同,比如同样是六味地黄丸北京同仁堂的价格要比一些小厂家的贵几倍,药物不同,其研制成本也不同,还有流通企业对药品的加价幅度不同对价格影响也很大。

而药品的安全性则取决于药品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和治病的效果。

相同成分含量的药品,其不良反应应该相似,价格不影响不良反应。

因此,价格和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他们是互不相关的两个问题,价格高的药品不一定是更安全有效的药品。

药品和保健品有什么区别?
保健品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且无毒副作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的。

药品的作用就是治病救人。

保健品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用的。

两者之间有着明显区别。

首先,生产及配方组成不同。

药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
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和病毒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

而保健品勿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

这样,属于药品的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属于食品的则不然。

第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

作为药品产品(药字号),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

第三,疗效方面的区别。

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

第四,说明书和广告宣传不同。

作为药品,一定要有经过SFDA批准的详细的使用说明书,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说明书不会这样详细、严格,这也比较容易被利用作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为确保安全,最好选择SFDA批准的标有“OTC”(非处方药)字样的药品,购买时看看是否附有详细说明书。

在服用属于药品(药字号)的保健品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要按推荐剂量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

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