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宋】朱淑真

合集下载

关于杏花的古诗

关于杏花的古诗

(一)唐·吴融《杏花》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

红轻欲愁杀,粉薄似啼销。

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

吴融生活在晚唐,当时政治黑暗,藩镇割据,诗人身在官场,却也无力改变现状。

这首诗对杏花的态度是一种爱怜,红时愁煞人,粉时惹叹息。

这并非由于杏花自己的轻薄,而是万物争春下,众物对杏花的嫉妒,桃红李白虽妖娆,莫如杏花不施粉黛,天然有朱粉,所以它们不得不承认杏花最娇。

诗人想要像庄周梦蝶一样,在梦里围着杏花翩翩起舞,守护者它。

(二)唐·薛能《杏花》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

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

薛能是晚唐官员,颇为自负,喜欢和人唱反调,与人交往,多嘲讽少褒奖,最终在“黄巢之乱”中全家被叛军所害。

对于大家都很喜爱的杏花,薛能同样要标新立异,发表一番“高见”。

在这首诗中,杏花成了风流的代名词,宛如一个青楼女子,站在春风中笑个不休,如果你对她付出真心,终究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痴心换情深”?不存在的。

薛才子的这首诗可谓是开了个坏头,之后的文人多有以杏花比喻风流女子的,杏花真是无故躺枪,你们为情所伤,却来拿杏花发牢骚,何必呢?何苦呢?单单欣赏杏花之美,岂不美哉?当然,这首诗的开头四个字“活色生香”,已经成为了成语。

(三)唐·韦庄《闻春鸟》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日闻。

红杏花前应笑我,我今憔悴亦羞君。

韦庄前大半生,屡试不第,颇为坎坷,还不幸成为黄巢叛军占领长安的亲历者,由此写下了轰动一时的《秦妇吟》,并阴差阳错的隔了千年才让大家重新欣赏到,甚是传奇。

这首诗应当写作于黄巢之乱之前,考场屡屡失意的诗人,在一个晴朗的春天里,看到满村的鸟儿,依稀与自己到长安赶考时的场景相似,不过心境却是大不相同。

毕竟在长安时还是有所憧憬的,可现在身在灿烂的红杏前,又是风和日丽的天气,却感觉这些鸟儿肯定会嘲笑自己的憔悴不堪,而自己的这种状态,估计鸟儿看了也是大煞风景,满村杏花开放,多么美好的景象,却要出现那个憔悴、失意的人,真是双方都尴尬。

一到六年级的对偶的诗句

一到六年级的对偶的诗句

一到六年级的对偶的诗句一到六年级的对偶的诗句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到六年级的对偶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到六年级的对偶的诗句篇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3、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七律·到韶山》4、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6、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送瘟神二首》7、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七律·登庐山》8、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阁》9、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菩萨蛮·黄鹤楼》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1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13、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14、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16、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17、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水调歌头·游泳》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19、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西江月·井冈山》20、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曲江对酒》2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22、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无名氏《画》2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24、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肃鬼唱歌。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译文《蝶恋花·送春》鉴赏及赏析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译文《蝶恋花·送春》鉴赏及赏析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译文《蝶恋花·送春》鉴赏及赏析《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所创作的,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蝶恋花·送春》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蝶恋花·送春》宋代: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送春》译文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春光,可是春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

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

举杯送别春天,春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蝶恋花·送春》注释系:拴住。

青春:大好春光。

隐指词人青春年华。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犹自:依然。

杜宇:杜鹃鸟。

便作:即使。

莫也:岂不也。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

送春,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春的习俗。

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蝶恋花·送春》赏析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

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

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

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

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

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

阳春三月——最美李花诗词

阳春三月——最美李花诗词

●南北朝双槿树【南北朝】张文姬绿影竞扶疏,红姿相照灼。

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

●唐代1、李【唐】李峤(645-714)潘岳闲居日,王戎戏陌辰。

蝶游芳径馥,莺啭弱枝新。

2、饯唐永昌【唐】徐彦伯金溪碧水玉潭沙,凫舄翩翩弄日华。

斗鸡香陌行春倦,为摘东园桃李花。

3、望人家桃李花【唐】贺知章(约659— 约744)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4、早春洛阳答杜审言【唐】于季子梓泽年光往复来,杜霸游人去不回。

若非载笔登麟阁,定是吹箫伴凤台。

路傍桃李花犹嫩,波上芙蕖叶未开。

分明寄语长安道,莫教留滞洛阳才5、李花【唐】李白(701-762)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火烧叶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

6、春思二首【唐】贾至(718-772)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7、过萧尚书故居见李花,感而成咏【唐】刘长卿(约726—约786)手植已芳菲,心伤故径微。

往年啼鸟至,今日主人非。

满地谁当扫,随风岂复归。

空怜旧阴在,门客共沾衣。

8、道州城北楼观李花【唐】吕温(771-811)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

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

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

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

9、惜栯李花【唐】白居易(772-846)树小花鲜妍,香繁条软弱。

高低二三尺,重叠千万萼。

朝艳蔼霏霏,夕凋纷漠漠。

辞枝朱粉细,覆地红绡薄。

由来好颜色,常苦易销铄。

不见莨荡花,狂风吹不落。

10、渔家傲·二月江南山水路【唐】吕岩(798-?)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一个鱼儿无觅处。

风和雨,玉龙生甲归天去。

11、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唐】罗隐(833-909)采香径在人不留,采香径下停叶舟。

桃花李花斗红白,山鸟水鸟自献酬。

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

未知到了关身否,笑杀雷平许远游。

12、李花【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

朱淑真的诗词名句10篇

朱淑真的诗词名句10篇

朱淑真的诗词名句10篇朱淑真(约1135~约1180),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朱淑真的诗词名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膏雨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添得垂杨色更浓,飞烟卷雾弄轻风。

展匀芳草茸茸绿,湿透妖桃薄薄红。

润物有情如著意,催花无语自施工。

一梨膏脉分春陇,只慰农桑望眼中。

贺人移学东轩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旷轩潇洒正东偏,屏弃嚣尘聚简编。

美璞莫辞雕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

谢班难继予惭甚,颜盂堪希子勉旃。

鸿鹄羽丁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

恨春五首·其三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病酒厌厌日正方,一声啼鸟在花梢。

惊回好梦方萌蕊,唤起新愁却破包。

暗把後期随处记,闲将清恨倩诗嘲。

从今始信恩成怨,且与莺花作交谈。

春日杂书十首·其三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松松丽日约馀寒,春向梅边柳上添。

蜂蝶自知新得意,展须忙翅入层帘。

舟行即事·对景如何可遣怀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裁。

江长景好题难尽,每日临风愧乏才。

除夜·穷冬欲去尚徘徊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桃符自写新翻句,玉律谁吹定等灰。

且是作诗人未老,换年添岁莫相催。

冬夜不寐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推枕鸳帏不耐寒,起来霜月转栏干。

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对雪一律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粉粉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

乐道幽人方闭户,高歌渔父正披蓑。

自嗟老景光阴速,唯有佳时感怆多。

更念鳏居憔悴客,映书无寐奈愁何。

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夜雨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抱影无眠坐夜阑,窗风战雨下琅玕。

我将好况供陪梦,只恐灯花不耐寒。

朱淑真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探析

朱淑真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探析

朱淑真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探析作者:徐雪飞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9期摘要: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她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正如清代的陈廷焯所说:“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

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

”朱淑真也是历史上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但由于她的遗作“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存者,百不一存”(《断肠诗集序》),南宋王唐佐为其作的传也早已亡佚,给关于她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鉴于此,结合朱淑真的身世背景,从朱淑真诗词的内容与风格两个方面对朱淑真诗词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体会朱淑真作品的美感特质。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内容与风格;清婉自然;清空婉约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9-0104-03一、清婉自然的诗歌朱淑真(亦有作朱淑贞)的诗共有337首,诗歌的创作颇为丰富,题材颇为广泛。

朱淑真的诗清婉自然,她以女性特有的幽深细腻的笔触抒写个人情怀,善于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

诗中描写的多是自然界的衰荣,时令季节的更替和变换,抒发的是她对一时、一地、一景、一物的感慨,她笔下的物“皆着我之色彩”。

她的诗不论是写景还是咏物都夹杂着浓厚的情感内容,所以要明确划分她诗歌内容的界限是很难的,我们只能依据诗歌的题目和具体内容来大体区分。

以下据此分类对朱淑真诗歌的内容与风格进行论述:1生动明澈的咏物诗朱淑真的咏物诗数量颇丰,吟咏的对象有花木、月、雨、雪等,其中描写花木的诗歌最多,而且常常直接以花木立题,杏花、梨花、海棠、荼蘼、青莲花、芍药、牡丹、李花、长春花、蔷薇花、芙蓉、梅花、荷花、直竹、柳等无不入诗。

无论是“娇娆万态逞殊芳”的牡丹、“飞葩散乱拥栏香”的蔷薇、“芬芳红紫间成丛”的芍药、“徒作佳人淡伫妆”的黄芙蓉,还是“胭脂为脸玉为肌”的海棠、“玲珑巧蹙紫罗裳”的瑞香,“薄薄香罗蹙蕊匀”的梨花、“白玉体轻蟾魄莹”的荼蘼,抑或是“满池红影蘸秋光”的芙蓉,“香房馥郁随风拆”的荷花,“且得清香寄酒杯”的梅花等等,在她的笔下都绰约多姿,着“我”之色,各具魅力。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意象昭示了我国诗词鉴赏中意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物化表现。

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落花”恰恰代表了一种伤感,落花不仅仅是伤春、惜春的情绪,进而成为韶华即逝、容颜不再的深惋悲戚。

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人世沧桑的慨叹,成就了对人这一生命主体的终极关怀。

而把握落花这一重要意象,在诗词鉴赏中成为一个理解诗词创作主题的捷径和钥匙。

在古典文学意境营造中,意象是情景的统一,心物的浑融。

意象是意象思维物化的结晶,或者说就是主体通过感观接触外物之后所引发的想象、体验而形成于心中的意象。

先秦的《礼记·乐记》最早从心物交感的角度来论述音乐的本质,“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质在人心之感于物者也。

”强调的就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

钟嵘《诗品》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们讲的这样一种心物交感过程中的感物兴会、情以物兴的诗之生成方式就是诗的意象思维的特征。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更加深入一步地阐释了心物交感、“睹物兴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一方面是“情以物兴”,作者的情因物的感触而起兴,在观察或接触外境万物之时,物引发作者的感受、诱发他的想象,物是起主导作用的。

另一方面是“物以情观”,从“物”的角度看,它不仅仅为了表达自身,而且是作为“情”的体现者而出现的。

感物的意象生成作用,决不仅仅是“物”本身,而且它的指向与根本意义还在于物所蕴蓄或所激发的情思。

他还进一步地阐述了“随物婉转”的意象思维规律: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意象的虚实相生而形成的意境的空灵之美是意象意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一般认为,意境的形成是诸多艺术因素相生的结果。

主要由意象及其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所形成。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朱淑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断肠迷·下楼来金钱卜落词牌名:断肠迷|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该诗自从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创作之后流传至今,经过多年的流传,有部分人已把它作为元宵节的灯谜。

(猜灯谜同时听故事,也能增添气氛色彩吧。

)词人丈夫是个小官僚,经常吃喝嫖赌,权钱至上。

朱淑贞气不过,写下这首词,与丈夫分开了,不知所终,令人叹息。

清平乐·风光紧急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

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

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

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

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

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

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

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