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3)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2)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词中意象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词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原文及注释。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陆游诗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词(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卜算子·咏梅》。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 诗词解析(1)分析词的题目“咏梅”,了解词的主题。
(2)解读词中的意象,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
(3)探讨词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如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
4. 诗人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词人陆游的小短文,介绍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7.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陆游意象: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情感: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等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教案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教案教案标题:卜算子咏梅毛泽东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这首诗,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 掌握诗歌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教学准备:1. 诗歌原文《卜算子·咏梅》。
2. PPT演示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和预习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使用一幅展示梅花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关注和兴趣,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梅花的印象和感受。
步骤二: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白板等工具,简要介绍诗歌《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毛泽东。
重点介绍毛泽东在湖南写作这首诗的情景和时代背景。
步骤三:诗歌鉴赏(20分钟)1. 教师朗读整首诗歌,学生跟读一遍。
2. 分段解读诗歌意境和情感:将诗歌分为苦、惜、情三段,引导学生从词、句的角度分析各段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学生个体或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义上深入思考。
步骤四:语言运用和表达练习(15分钟)1.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发现并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2. 学生个体或小组完成一到两道与诗歌相关的写作练习题,如写一段自己对梅花的描写或比喻梅花的品质等。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总结学习到的诗歌意境、情感和语言运用,并邀请学生就诗歌的魅力及诗人的创作意图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分享,或模仿毛泽东的风格写一首属于自己的梅花诗。
2. 学生可以阅读更多与梅花相关的诗歌,拓宽诗歌欣赏和文学素养。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写作练习题)。
2. 课堂参与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课题:《卜算子咏梅》诗歌的赏析和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了解《卜算子咏梅》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和理解能力。
3.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根据诗歌文本,分析诗歌的意象、结构和表达手法。
2. 理解诗人抒发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 融入艺术表演形式,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结合讨论、表演和课件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陆游的相关图片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对于陆游和诗歌的兴趣。
2. 学习《卜算子咏梅》(10分钟)让学生阅读《卜算子咏梅》原文,可以请几个学生朗读,然后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10分钟)使用课件展示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鲜明的形象、对比的修辞、音韵等等。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4. 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情感(10分钟)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如对生命的热爱、对困苦命运的抱怨等。
5. 表演诗歌的内容和情感(15分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选择形式多样的表演方式,如朗诵、歌唱、舞蹈等等。
可以选择其中几个小组进行展示。
6. 学习诗人的创作背景和人生感悟(10分钟)通过讲述陆游的生平和他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陆游的人生感悟,引发学生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7. 小结与延伸(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于《卜算子咏梅》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地创作和表达,可以写自己的诗歌或是进行更多的表演。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于永正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

于永正教学实录《卜算子·咏梅》师:谁愿意背一首古诗给于老师和同学们听?(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和《题临安》)师:背得好,你们会背词吗?比如《如梦令》《念妈娇》《卜算子》。
(板书:卜算子)(生背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师:还有没有会背词的?(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师: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接见台湾贸易代表团的时候,就背了这首词中的四句话,你猜猜江主席会背哪四句?哪四句最能表达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思念?生:我觉得应该是最后四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对了。
在那个特定的情境,这几句诗最能表达我们的感情。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
“卜算子”是词牌名。
请你来读第一首《卜算子》前面的一句话。
生:(朗读)“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你能把这句话读懂,这两首词就领会了。
(板书:反其意而用之)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这两首词。
学习古诗文,第一要凭借注释,好多古文古诗都有注释,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请大家借助注释,先自己读,看能读懂多少,看看你对“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能理解多少。
先自己学,不要急着讨论。
先自己读,自己思考。
(学生身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这两首词,默读的时候认真看看这两首词的注释。
看看谁能通过注释读懂这两首词。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读书要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
智慧在哪儿呢,智慧在思考。
如果这两首词的意思基本上读懂了,请你考虑这句话“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用”和“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出声读同样可以帮助思考的。
每组找一个人朗读,其他同学听、思考,来个小组合作。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
)师:通过听别人朗读,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用”和“之”的意思了吗?读懂的请举手。
生:我认为,“用之”,就是毛主席也是“卜算子”的词牌子,写的也是梅花。
九年级语文上册《卜算子咏梅》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时,我将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梅花盛开的图片,配合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韧。接着,通过讲述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的生物学特点,激发学生对梅花傲骨凌霜精神的共鸣。此外,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鉴赏诗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同学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方面的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境、哲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合作能力。
3.结合课本注释、课外资料,指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高文学素养。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思维碰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激发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点评,概括《卜算子咏梅》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强调梅花所象征的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认识到这种精神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卜算子咏梅》这首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础知识,理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内容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的主要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过程1、导入:花中四君子2、欣赏感受梅花的精神气韵4、分析题目,深入题意卜算子:词牌名,咏梅: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歌颂梅花的高洁品质5、朗读欣赏6、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
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的一生陆游,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
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刚出生不久,金兵入侵汴京沦陷,幼小的陆游便随家人颠沛流离,21岁奉母命休爱妻(唐婉),2年后再娶王氏为妻,曾先后几次被朝廷削职罢官。
陆游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终老。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
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他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郁闷,老婆被老娘赶走了倒霉,仕途被秦桧给毁了可叹,儿子成了一方恶霸7、学生自由朗读8、试译全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9、文本研读(1)意象感受愁情(2)自由朗读,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教学实录于永正师:谁愿意背一首古诗给于老师和同学们听?(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和《题临安邸》)师:背得好,你们会背词吗?比如《如梦令》《念奴娇》《卜算子》。
(板书:卜算子)(生背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师:还有没有会背词的?(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师: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接见台湾贸易代表团的时候,就背了这首词中的四句话,你猜猜江主席会背哪四句?哪四句最能表达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思念?生:我觉得应该是最后四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对了。
在那个特定的情境,这几句诗最能表达我们的感情。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
“卜算子”是词牌名。
请你来读第一首《卜算子》前面的一句话。
生:(朗读)“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你能把这句话读懂,这两首词就领会了。
(板书:反其意而用之)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这两首词。
学习古诗文,第一要凭借注释,好多古文古诗都有注释,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请大家借助注释,先自己读,看能读懂多少,看看你对“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能理解多少。
先自己学,不要急着讨论。
先自己读,自己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这两首词,默读的时候认真看看这两首词的注释。
看看谁能通过注释读懂这两首词。
“读书切忌在慌张,涵咏功夫兴味长”,读书要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
智慧在哪儿,智慧在思考。
如果这两首词的意思基本上读懂了,请你考虑这句话“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用”和“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出声读同样可以帮助思考的。
每组找一个人朗读,其他同学听、思考,来个小组合作。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一个小组的讨论。
)师:通过听别人的朗读,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用”和“之”的意思了吗?读懂的请举手。
生:我认为,“用之”,就是毛主席也用“卜算子”的词牌子,写的也是梅花。
生: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题目和陆游的题目相同,写的也都是梅花,可是这两首词表达的意境不同!师:他把“反其意而用之”这句话的意思大体上说出来了。
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毛泽东用陆游的词牌子,词牌子一样,写的东西一样,这就叫“用之”。
能理解这个“用之”,多了不起!再看,“反其意”的意思。
刚才一位同学说了,毛主席的咏梅和陆游的咏梅意思怎么样?生:相反。
师:能看出这一点的同学更了不起!于老师再给大家出个难题,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想:究竟毛泽东写的和陆游写的《咏梅》有什么不同?这两位诗人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要会比较。
(学生有的默读,有的在小声读。
)师:(插话)同学们要注意关键的词。
关键的字词句要画下来,做个记号,它会帮助你思考。
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分别到其中的几个小组参与讨论。
)师:毛泽东和陆游的《咏梅》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先说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怎么样?生:陆游笔下的梅花有点凄惨。
师:凄惨,还有其他意见吗?生:陆游笔下的梅花让人感觉悲哀、悲伤,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正如朝廷里没有人欣赏陆游一样。
师:这个事情你从哪里知道的?生:我从资料中找到的。
师:你很会学习。
生:我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比较孤独、悲观。
(师板书:孤独、悲观)生;我从“驿外断桥”中,看到陆游笔下的梅花无依无靠。
师:无依无靠用得好,你很善于表达。
生:孤苦伶仃,无人欣赏。
师:驿站本来就很少有人住,它的旁边有座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无人走了。
梅花就长在断桥旁,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无人欣赏。
生:如果把陆游笔下的梅花比作一个人的话,就好像一个要走向生命尽头的人一样,非常地悲观和孤独。
师:体会得多好啊!陆游笔下的梅花除了孤独和悲观之外,还有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陆游这首《咏梅》,是用凄苦抑郁的调子来写的,梅花虽然已经凋零了,但是它的香味仍然存在。
师:是的,表达了一种骨气,但是也表达了一种无奈。
无奈中自己还觉得怎么样?尽管你攻击我,打击我,但是我决不和你们同流合污,有人说这叫什么?生:孤芳自赏。
师:(板书:孤芳自赏)这是一种傲骨,我很同意大家的意见。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
特别是在敌人面前,在反对者面前。
再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和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生: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写的是梅花的勇敢和坚强。
师:(板书:坚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春天虽然向我们走来,冰天雪地,但是梅花迎着冰雪,不怕严寒。
生:从最后几句可以看出梅花的大方。
师:还有比“大方”更准确的词语吗?生:大度。
师:(板书:大度)你们能理解到大度,很了不起。
还有不同理解吗?生:我认为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还有一种精神在里面。
师:什么精神?生:默默无闻,为别人奉献的精神。
师:(板书:奉献)他说的比大度更具体了,默默奉献,大家看于老师写这个“奉”字,春字头的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
(老师边说边用两臂展开一个伸展的动作)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这个同学说得多好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把这个解释为奉献的。
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十分勇敢,有大无畏的精神。
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一句可以看出,那时天气已经是十分寒冷了,但是梅花依然还是开放得很俊俏。
师:面对着严寒,灿烂地开放,有一种无畏的精神。
生:我可以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他笔下的梅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师:(板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家一起书空。
能看见么?这是一种独特的见解。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坚强的,是无畏的,是默默奉献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谁还有补充吗?生:我觉得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无私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它并不是跟别人争奇斗艳,而只是默默地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
师:是的,只是告诉人们,告诉其他的花: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温暖,春天的阳光。
生:我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看出,毛泽东好像就把自己比成了那朵梅花,把山花比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他就会在人民之中,十分地开心。
师:好的。
说到我前面去了,不得了。
咱们通过自己的读和思,看出了这两位词人笔下的梅花的不同点。
刚才于老师说了,读古诗文,第一要借助注释;第二,有些古诗文还要知道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
(板书:写作背景)注意写作背景,也就是说,词人和作家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这首词、这篇文章。
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那么对这两首词真正的寓意,也就理解得更清楚、更明白了。
下面来看介绍陆游情况的资料。
(出示投影)生:(读)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此作词。
师:齐读一遍。
(生齐读)师:因作此词,因此写了这首词。
陆游写了一百多首咏梅的诗词,这是其中的一首。
再看毛泽东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
(出示投影)请你来读。
生:(读)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
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
师:大家一起读读。
(生齐读)师: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
了解了他们的写作背景,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
大家说说这两首词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说过“诗言志”,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先说说陆游的,请讲。
生:表达了他当时不受皇帝的信任,而且投降派也在排挤他的时候,他不为动摇,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孤芳自赏的精神。
师:孤芳自赏是当时情况下的一种无奈,正如你刚才说的,它不仅表达一种无奈,而且表达了自己的一种骨气,一种傲气,表明自己爱国的思想是永远不变的。
陆游活了85岁高龄,他的绝命诗,大家会背吗?(生齐背《示儿》)师: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
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生在于老师震撼人心的诵读中,不禁也跟着读起来。
)师:大家在看,毛泽东在这个背景下写这首《咏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他想鼓励全党同志,不要害怕。
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
师:要敢于和一切困难作斗争。
(板书:敢于斗争)毛泽东的性格是不屈服的。
什么困难他也不怕,什么敌人他也不怕。
明明美国很强大,他说:“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这就是毛泽东的性格。
仅仅是不怕困难吗?仅仅是敢于斗争吗?你看,当时的苏联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
那毛泽东写这首词是什么意思?生:大度。
师:对了。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为了争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
我们一切为了人民,就像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当我们的人民生活富裕了,我们就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就是毛泽东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多么宽广的胸怀,这就是中国人民的胸怀!师:通过今天这两首词的学习。
我们来简单归纳一下读古诗文的方法:第一要反复诵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注释,它会帮助我们理解;第二,有些古诗文,要想真正了解它的意思还必须了解它的写作背景。
“反其意而用之”懂了吗?生:懂了。
师:在这里,他们用的都是“卜算子”这个词牌,同样写的是梅花,但是他们两个写的意思不一样。
好了,下面我们来看谁能读出这两首词的不同感情?各人练习各人的。
先读陆游的,再读毛泽东的。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师:练得怎么样?会背吗?第一,要背下来,然后再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诵。
会背的举手。
(学生举手不多)师:再背。
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学生继续背诵)师:谁能读出这两首词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次大家可以看着书朗诵,第二次要求不看书背诵。
请你来帮我指定一个。
(于老师对这个学生说了一句悄悄话)生:高欣。
师:请你先读毛泽东的。
(生朗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师:再读第二首,要读出不同感情。
(生朗诵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读后掌声一片。
)师:好。
读出区别来了。
谁愿意来背诵?而且到前面来和于老师比赛。
(还找到那个同学说悄悄话)请你再推荐一个。
生:(微笑着)郭嘉。
师:请到前面来。
能背吗?(背诵两首《》,在背诵到陆游的词时,有一句话背错了,于老师立即进行了纠正,学生背完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该我背了,大家做好。
请看于老师的表情。
(于老师的朗诵声情并茂,两首词的情感迥异,读后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好,现在老师为大家唱段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