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囚绿记》课件 (共19张PPT)

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喜欢,就 必恭必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的 音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羊牛给它吃,每天用这 样的礼节仪式供奉,结果呢?这只海鸟目光迷离,神色忧郁, 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面对人生百态,面对种种冲突,有多少时候我们站在了他 人的立场考虑事情?很多的纷争往往就是因为站在自我的立场, 用自己狭隘的眼光去判断评价,造成了诸多的格格不入。
布置作业
1.再读全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 受作者矛盾的心情。 2.完成小作文:对于作者因为“爱绿” 而“囚绿”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字 数要求300字以上。
谢谢!
9. 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15.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4. 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与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 4. 既然目标是遥远的地平线,就该多一些冷静和从容。秋天的累累硕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种;成为大海的一脉热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 。也许,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获那个日渐成熟的梦;也许,洒下了热血,并不一定拥有那片火红的风景;也许,黑暗中的苦苦挣扎,并不一 定迎来灿烂的黎明……可我并不一味伤感。尽管默默地耕耘,还未听到生命的回声,但热爱生命的我,一定会赢。 关于克服困难的励志语录
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4.放绿(13)不屈服黑暗,向往光明。 5.怀绿(14)惦念牵挂。
线索: 对绿的感情(找依据)
• 一般的喜欢——生的喜悦——曲解——同情—— 尊重 赞美——祝福——怀念 (感情变化)
• 称呼变化 绿色-----绿友----绿囚 -----绿友
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挚爱?
第一单元
囚
陆
记蠡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对常青藤感情的变化及背后的原因。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理解。
3《囚绿记》课件16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他是值得骄傲的朋友,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和崇高的灵魂
——巴金
常春藤一样的陆蠡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暗指
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
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
上了酷刑。
2024/2/25
1942年3月,陆蠡与 张宛若女士结婚,三 个月后,他英勇就义。
知人论世,深化主题
囚绿记
1、知人论世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 字圣泉。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 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 《囚绿记》等,其行文特点是从琐细 的生活细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 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译著有《鲁 滨逊漂流记》等。他也写过许多短篇 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 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 舞”。
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其次——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 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最终——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 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 的孩子。
柔弱但却蓬勃、向阳、固执,永不
屈服于黑暗
合作探究
囚绿记
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 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 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 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因为写“常春藤”吗?
提示:从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对绿的态度和方式 上去思考。
1、困境中要坚强,冲破阻力才能成功。 2、爱不一定要占有,真爱就应学会放手。 3、世间的一切生命其实都是平等的,我们应 该尊重生命。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
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PPT课件

1942年3月,陆蠡与张 宛若女士结婚,三个月 后,他英勇就义。
6
重点字词
陆蠡(lǐ) 婆娑(pósuō) 囚系(xì ) 涸(hé)辙 猗(yī)郁 蕈(xù n )菌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 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囚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 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意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 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 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
绿 记
2
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 文本探究
3
课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能力目标: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20
文本探究五 3.在作者的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描写的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 着感情与想象。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 “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 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象作者所说 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 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 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得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 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 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 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么的固执啊!”它是“永 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 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释绿
思绿
13
1.寻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3课 囚绿记(共37张)PPT课件

的意 蕴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17
“常春藤”的特点
❖ 蓬勃 ❖ 向阳 ❖ 固执
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 、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象征手法
18
常春藤一样的陆蠡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
: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
重点字词 了截:明了简单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 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jùn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 来不及选择
6
一、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请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序号,划出关键句 子,理清文章结构。
2、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3、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他把绿囚牢了吗?
请带着这些问题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7
依据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篇文
章的抒情线索是:
8
抒情线索
一、(1-7)对“绿”(常 春藤)的喜爱之情,为下文 囚绿做铺垫。
恋绿
二、(8-11)囚绿的过程。 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 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
囚绿
三、(12、13)释放“绿”, 表达对光明的呼唤和追求。 释绿
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
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
》和《囚绿记》。
4
解题:本文题为“囚绿记”
“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 的常青藤“囚禁”起来的事。
5
检查预习
正音: 陆蠡 lǐ 瞥见 piē 移徙 xǐ 猗郁 yī 蕈菌 Xùn
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课件(共29张PPT)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 便有一片绿影。 ▲看它怎样伸开 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 ,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 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特点:娇嫩、葱郁、生命力旺盛
4、这绿对于此时的作者意味着什么?
“绿”象征着爱、幸福、生命、希望、安慰、青春、快乐、自 然……一切美好的事物。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 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 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 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 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 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 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 杀害,时年34岁。
蓬勃 希望、生命
因
此 象征 向阳
绿
自由、光明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明确:“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 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 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 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 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 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 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 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 而死。
明确:《囚绿记》的写作年代,作者正在“孤
岛”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 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实际上不尽之 意自在言外。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 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绿”深层的意义。“ 真诚祝福”,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 日摆脱日寇的蹂躏,重获光明自由。由爱而囚, 由囚而放、而怀念,一波三折,其间深沉的忧国 忧民之情,令人动容,令人叹惋!
特点:娇嫩、葱郁、生命力旺盛
4、这绿对于此时的作者意味着什么?
“绿”象征着爱、幸福、生命、希望、安慰、青春、快乐、自 然……一切美好的事物。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 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 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 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 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 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 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 杀害,时年34岁。
蓬勃 希望、生命
因
此 象征 向阳
绿
自由、光明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明确:“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 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 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 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 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 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 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 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 而死。
明确:《囚绿记》的写作年代,作者正在“孤
岛”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 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实际上不尽之 意自在言外。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 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绿”深层的意义。“ 真诚祝福”,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 日摆脱日寇的蹂躏,重获光明自由。由爱而囚, 由囚而放、而怀念,一波三折,其间深沉的忧国 忧民之情,令人动容,令人叹惋!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囚绿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镇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 “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 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文中的“绿”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蓬勃
象征
向阳
生命、希望、慰安、
快乐……
托
志 物 向往光明和自
由、坚贞不屈
言 的作者本人!
固执
日寇铁蹄下坚贞不屈、顽 强抗争的中华民族!
探究二:
在作者眼中,绿枝条 有哪些特点?
要求:分组讨论,结合文中 对绿枝条进行细致描写的词 或句子体会绿枝条的特点, 由组长整合要点。
感悟主旨 理解手法
常 陆春
充实的青春,追求 幸福,顽强抗争
蠡藤
与 生的欢喜,追求光明、 自由,永不屈服
写作背景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 的旧都……
当我们的生命 之绿被囚住时,我们 不能失去生机,更不 能枯萎和凋零!要永 远向着阳光生长!勇 敢地追逐生命的美
丽和辉煌!
请你发挥想象,模拟作者的口吻写一段话 向“绿”表白。 (赋物以情)
与君共勉
蓦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你的形象,我所挚爱的绿友! 曾经,你苍翠葱郁的色彩让我视同珍宝;婆娑柔美的身影令 我苦苦追寻。你是那么地固执,那么地倔强。你坚贞不屈、 永向光明 ……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给了我 无穷的力量和无尽的启迪,让我紧紧追随你的脚步。而今, 情缘错落,你我已无缘再见,但是我们的心却始终相伴。我 知道,现在的你,一定还守护着那扇圆窗,坚定如初。我也 会永远信守我们的 约定,固执依旧,顽强依旧……
拓展延伸,情感仿写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
文中的“绿”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蓬勃
象征
向阳
生命、希望、慰安、
快乐……
托
志 物 向往光明和自
由、坚贞不屈
言 的作者本人!
固执
日寇铁蹄下坚贞不屈、顽 强抗争的中华民族!
探究二:
在作者眼中,绿枝条 有哪些特点?
要求:分组讨论,结合文中 对绿枝条进行细致描写的词 或句子体会绿枝条的特点, 由组长整合要点。
感悟主旨 理解手法
常 陆春
充实的青春,追求 幸福,顽强抗争
蠡藤
与 生的欢喜,追求光明、 自由,永不屈服
写作背景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 的旧都……
当我们的生命 之绿被囚住时,我们 不能失去生机,更不 能枯萎和凋零!要永 远向着阳光生长!勇 敢地追逐生命的美
丽和辉煌!
请你发挥想象,模拟作者的口吻写一段话 向“绿”表白。 (赋物以情)
与君共勉
蓦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你的形象,我所挚爱的绿友! 曾经,你苍翠葱郁的色彩让我视同珍宝;婆娑柔美的身影令 我苦苦追寻。你是那么地固执,那么地倔强。你坚贞不屈、 永向光明 ……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给了我 无穷的力量和无尽的启迪,让我紧紧追随你的脚步。而今, 情缘错落,你我已无缘再见,但是我们的心却始终相伴。我 知道,现在的你,一定还守护着那扇圆窗,坚定如初。我也 会永远信守我们的 约定,固执依旧,顽强依旧……
拓展延伸,情感仿写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1.陆蠡爱绿,说明他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和理想,值得称道;但是,因爱而占有, 反而使被爱者难以自由生长,甚至萎缩, 对绿藤造成伤害,又流于自私和残忍,是 一种畸形的情感。
2. 爱自由是生命生命与生俱来的天性,应该让 生命在自然中生长。认为的约束会使生命力萎 缩。爱有时也会带来伤害。真爱是欣赏而非占有。
→ 颂扬“永不屈服于黑暗” , 向往光明的民族气节
(14)怀绿 → 惦念牵挂
问题探讨:
1.既然作者“囚绿”是因为爱绿,那么哪些句子体现 了作者爱绿的原因?
2. “囚绿”是爱绿的表现,“囚绿”之前作者的哪些举 动反映了他对绿藤的喜爱?
3.被囚之前与之后,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
方法指要:速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随手批注; 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发言、讨论,形成共识。
整体感知,明确思路。
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 “囚绿”的经过。哪几段是写囚绿 的?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 (请用“囚绿”的形式概括其他部 分的内容)
本文结构图:
(1—4)寻绿(选择可以看见绿色的房间) → 热切追求
(5—7)赏绿(享受房间的绿色) → 喜欢满足
(8)囚绿(囚住绿色)→ 爱绿至极 (9—13)放绿(点明主旨)
囚绿记
陆蠡
词语积累
陆蠡 急不暇择 抑郁
涸辙 移徙 葱茏
揠苗助长 蕈菌 瞥见
婆娑 淅沥
你喜欢绿吗?为什么?
绿生机勃勃,活泼可爱,它 是生命的象征,可以给失意 的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可以 给焦虑的人带来精神的宁静, 可以给苦闷的人增添生活的 快乐。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平镇岩头下村 人。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翻译家,而 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 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著有散文集《海星》、 《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 《鲁宾逊漂流记》等。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 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仅有3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陆蠡就坚贞不屈地死于日寇酷刑之下。1983年4 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3课《囚绿记》 (共18张PPT)PPT语文课件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 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 它繁茂苍绿。
体味这句话语言的含蓄优美。它暗示了什么?
(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 与向往。)
绿
托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
物
言 生命、希望,永向光明、 征
志 顽强抗争的精神
以小见大
本文给你什么样的深刻的 启示? 1、写作手法方面: 2、人生启示方面: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 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 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阳 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 美丽和辉煌!
课后练笔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选取自己喜爱的 某一植物(或动物),自拟题目,叙述与 之接触、相处的经历,写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 35.自己选择的路,别说爬,死也要死在路上。 45.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 1.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3.贪图省力的船夫,目标永远下游。 46.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60.无论何时,都要做好独自生活的准备。 98.带着自己的梦,以一种骄傲的姿态走下去。 83.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平。 10.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 81.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67.人活着,就会有落寞;前行,就会有坎坷;动心,就会有情伤。话再漂亮,说不到心上,也是枉然;情意再浓,不懂珍惜,也是徒劳。有 人惦记,再远的路,也是近的;有人挂念,再淡的水,也是甜的;有人思念,再长的夜,也是短的;有人关怀,再冷的天,也是暖的。
常春藤的变化: 1、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 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柔弱但却蓬勃) 2、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向阳、 固执)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 变成嫩黄,……好像病了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囚绿”的过程中,随着常春藤状态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以及 对常春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完成下表。
常春藤状态
作者心情
对常春藤的态度
浆液丰富
生的欢喜;喜悦
尖端总是朝着窗外 像病了似的
不快 可怜;恼怒
牵进 幽囚 移锁
4.作者为什么喜欢绿?找出具体例子分析。
门虽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 并不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润, 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全文围绕一个“绿”字展开。
2.课文围绕“绿”写了哪些内容? 一、寻绿(1~4):交代绿的由来 二、赏绿(5~7): 表达对绿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囚绿做铺垫。 三、囚绿(8~12): 囚绿的过程。赞颂常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 四、放绿(13): 释放“绿”,点明主旨。 五、怀绿(14): 对“绿”的思念之情。
陆蠡(lǐ)(1908一1942),字圣泉,天台 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 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资质聪颖,童年即 通诗文,有“神童”之称。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 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 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陆蠡( lǐ ) 婆娑( pósuō) 囚系( xì )
涸( hé)辙 猗( yī )郁 蕈( xùn)菌
词语释义
了截:直截。 涸辙:干涸的车辙。 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猗郁:茂盛的样子。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是围绕那个字展开的?
(1)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开 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纤细的脉络、嫩芽。下雨的 时候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这段话表现出常春藤的外形美,“卷须柔软”“舒展 嫩叶”,下雨时还会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 比喻猗郁的年华。
绿蓬勃、向阳、固执,是爱、青春和幸福的象征。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 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离开了阳光后,常春藤失去原本的颜色、变得细瘦,体现了 它的柔弱。
(4)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 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永不屈服于 黑暗的囚人。
9.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赏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 可作者为什么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 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 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交代了“囚绿”的原因。点明了绿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 绿的挚爱。不仅要用它置换物质生活空间,还要用它填补精 神生活的空洞。
(3)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 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 抚,我对它的善意。
绿 托物言志:借用“绿”来表达作者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以小见大:从“绿”身上的品质上升到民族英雄的品质。
8.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 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这几句话运用排比和比喻,直接倾诉对绿的热爱。作者把绿当 做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一句,说明作者境遇不佳,他需要绿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 己的心灵。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曾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 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拉·封丹的 《寓言诗》和法国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囚绿记》写于1938年,作者当时 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看着"祖国蒙受极 大耻辱"。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也即邀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暂住北京之时,作 者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窗外的一 树常春藤。作者当时怀着"过于抑郁的心 情",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 春藤无比眷恋。
“绿”在囚禁下“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表现了常春藤不甘被 囚、追求光明、顽强不屈的性格形象。“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 我囚系住它”表达作者对常春藤眷恋中不满的心态。
(4)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这两句话交代了作者和常春藤仿佛成为了朋友,也暗含 了作者对沦陷在敌人手中的土地和人民的深切怀念。
即使被“我”囚禁,常春藤的尖端依旧执着地朝着窗外的 地方生长,体现了它的执着、坚贞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7.联系时代背景,思考: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了” (2)“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象征:用“绿”象征了永不屈服于黑暗,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 成千上万的民族英雄。
囚绿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 以装饰简陋的房间 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
放绿: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被青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 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 千万万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6.找出文中描写绿的句子,说说作者笔下的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现实世界的“孤独”“陌生”“困倦”“不快”,在与绿的“对话”,与 “自然”的沟通中消解,“我”从“绿”中悟到生的乐观和勇气,“绿”给予 “我”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社会人际空间的孤独和自我心灵世界的丰富 对立而统一。
5.通读全文,思考:作者既然爱绿,为什么他要“囚绿”? 之后为什 么又要“放绿”呢?
绿色是希望之色,也是生命之色,它是最充满活力 的色彩。可如果“绿”被囚禁了,它会变成怎样呢?这 节课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家、翻译家陆蠡写的散文 《囚绿记》,一起看看作者为什么“囚绿”,又是怎么 “囚绿”的。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绿”的深刻含义。 3.赏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作者借 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