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含挥发油中药的炮制
论中药炮制

论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
《修事指南》云:“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則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1]。
反映了炮制与药性、医疗活动、临床药效的关系,强调了炮制的重要性。
炮制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影响显著,但炮制改变性味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
中药炮制对药性及药物成分的影响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的影响等。
⑴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①炮制纠其过偏,达到适中:如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经辛温的姜汁炮制后,其苦寒之性大为减弱,免于伤中。
炮制亦可改变五味过盛之力,达到缓其味、减其毒的目地。
②增强性味,提高疗效:如苦寒的黄连,用胆汁炮制后,增强了苦寒之性,更适宜于清泻肝胆实火。
临床上若嫌药物药力不足,可用药味相同的药物互制增效,如醋制五味子,可增强收敛固涩的作用。
③改变性味,扩大用药范围:许多药物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原有性味,产生新的临床用途。
另有些中药生品味劣,炮制后可矫其味,便于服用并降低不良反应,如动物药的腥臊味。
⑵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一般而言,性温热味甘辛属阳,作用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属阴,作用沉降。
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作用趋向。
⑶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做指导的,特别是某些辅料炮制的药物。
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⑷炮制对毒性的影响: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
如靳蛇去头,朱砂、雄黄水飞,川乌、草乌蒸或煮制,甘遂、芫花醋制,巴豆制霜等均可去毒,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①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中药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常用酒和醋作炮制辅料。
而有的药物所含有效物质生物碱遇热,活性降低,影响疗效,则应少加热或不加热,比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
②炮制对含挥发油药物的影响:通常凡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及时处理,干燥宜阴干,对加热处理尤须注意如薄荷、藿香。
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内容摘要:中药炮制;,,化学成分,摘要:中药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该文对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多糖、有机酸、鞣质、蛋白质、氨基酸、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受炮制影响的研究情况加以汇总,并作分析和阐释,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成分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
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原理,制定中药炮制规范,为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现将近十年来中药炮制化学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炮制对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
大多数生物碱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受热遭破坏或分解,游离的生物碱大部分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在其炮制过程中,多加醋使之成盐,而增加溶出度。
陈旭等[1]用HPLC法测定了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表明醋炙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38.19%(mg?g1),醋煮延明索为40.25%,醋烘延胡索为39.21%,酒制延胡索为35.85%。
对于含有水溶性生物碱的药材应注意在软化切片时,不能水浸泡时间过长。
比如槟榔碱,易溶于水且能随水蒸气蒸发,长时间的水浸润使槟榔碱流失,干燥过程也可导致含量略有下降。
高家鉴[2]对同批原药材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制成的槟榔饮片进行的含量测定表明,按现行的传统方法浸润处理加工,使槟榔碱损失高达25%以上,采用冷压浸渍法可使槟榔碱保留率达90%以上,而将原药材直接打碎成颗粒饮片,更能使槟榔碱完全保留。
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姓名:董远文学号: 20070301036 专业:中药学年级: 2007级实习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指导老师:王光忠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24 日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指导老师:王光忠学生:董远文摘要:目的:测定苍耳子及其炮制品的挥发油成分。
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苍耳子及其炮制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生苍耳子共分离出18种化学成分,苍耳子炮制品分离出13种化学成分。
结论:苍耳子炮制前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关键词:苍耳子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from media Fruit of Siberian Cocklebur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on by GC-MS Abstract: Purpose: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essential oil of Fruit of Siberian Cocklebur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Methods:GC-MS was adopted to perfor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essential oil in Fruit of Siberian Cocklebur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Result:18 compounds were found from Fruit of Siber ian Cocklebur and 13 compounds were found from its processed products.Conclusion: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essential oil in Fruit of Siberian Cocklebur have significant changes after procession.Key-words:Fruit of Siberian Cocklebur; essential oil: G C-MS苍耳子是常用中药,始载于《千金·食治》,收载于历年版中国药典。
中药炮制品贮藏中的挥发的原理

中药炮制品贮藏中的挥发的原理
中药炮制品贮藏中的挥发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中药炮制过程中形
成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储存过程中的挥发特性。
中药炮制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挥发酸、挥发醇等,这些成分在药材加工过程中,通过炮制、炭制、曝晒等方法得到释放。
在中药炮制品的储藏过程中,这些挥发性成分会随着时间和储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挥发和变化,导致炮制品的品质和药效发生改变。
一般来说,中药炮制品的储藏温度和湿度对挥发的影响非常大。
当储藏温度较高时,药品中的挥发性成分会加速挥发,导致药品品质下降。
同时,湿度也会对中药炮制品的储藏产生重要影响。
在高湿度环境下,中药炮制品容易受到霉菌或虫害的侵害,导致药效降低或丧失。
为了保证中药炮制品的品质和药效,应该在储藏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
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比如在药品容器中加入透明塑料袋,防止湿气侵入,或者将药品放置在干燥的地方,防止阳光直射和潮湿的环境。
总的来说,中药炮制品的储藏需要注意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以确保药品的品质和药效。
- 1 -。
浅析含挥发油中药的炮制

浅析含挥发油中药的炮制【关键词】中药;挥发油;炮制我国传统中药中含挥发油的中药很多,应用十分广泛,如松柏科(如松柏、侧柏),木兰科(如辛夷、厚朴、八角茴香),樟科(如肉桂、樟木),芸香科(如橙皮、橘皮、吴茱萸),伞形科(如防风、白芷、川芎、当归、小茴香),唇形科(如薄荷、藿香、紫苏、荆芥),姜科(如姜、莪朮、郁金、砂仁)等。
这些中药中的挥发油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在临床上具有止咳、平喘、去痰、发汗、解表、袪风、镇痛、杀虫、以及抗菌和解毒等功效。
由于调剂或制剂等需要,因而需要进行加工炮制,以保证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有效。
首先,要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挥发油系一类包括醇、酚、醛、酮、酯、萜、烯类等由十余种以致上百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它们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
1.大多数挥发油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少数呈棕色或黄棕色,个别挥发油具有其他颜色,多具有香气或其他特殊气味,常温下可以挥发。
2.挥发油难溶于水,但制时可出现挥发性特殊气味,若温度高于100℃部分分解,可溶于浓酒精和多数有机溶媒中。
3.挥发油对于空气、阳光以及温度的影响均敏感,易于分解变质。
故一般应储藏于有色瓶中密闭低温保存。
4.由于挥发油是混合物,成分不同其沸点亦不同,故可利用此性质来分离提取挥发油。
常压下挥发油的沸点在70°至300°之间。
因此,须根据其理化性质及临床的需要进行炮制,采取适宜的方法,以确保饮片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根据挥发油在常温下可挥发的特点,故在加热炮制时,火候的大小与炮制时间要掌握,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挥发油的含量有如下变化,炒炭减少约80%,炒焦减少40%,煨或麸炒等损失10%至15%,为此,保留有效挥发性成分不受或少受损失,应尽量不加热或少加热,如必须加热,火候要小,时间要短,尽量避免破坏和损失,否则会影响疗效。
早在《雷公炮炙论》上就指出芳香类药材不可用火处理。
例如对茵陈等中药注明“勿近火”。
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 加热炮制: 对鞣质影响不大 ,但温度过高易被破坏 。如地 榆、槐花等炒炭时 ,若温度过高 ,鞣质含量降低甚至全部 被破坏 。鞣质易被氧化生成鞣红 ,干燥时不易暴晒, 以免 饮片泛红 ,如槟榔、 白芍等。
含鞣质的药物不要与铁接触 , 以免发生反应生成黑绿色的 鞣质铁盐。
本章小结
· 本章小结
➢ 本章重点叙述了中药炮制九个炮制目的;从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四个方面举例介绍了炮制对药 性的影响; 从净制、切制、加热炮制、辅料炮制四个方 面介绍了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简要介绍了炮制 对调剂和制剂的影响; 举例说明了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 的影响。
本章小结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 6 . 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 加热炮制: 能降低油脂的含量 。含油脂的种子类药物, 不宜久炒或炒制温度过高 , 以免失效 。如酸枣仁久炒或 温度过高则油枯而失效。
➢ 去油制霜: 可使油脂含量减少 , 以降低毒性或滑肠致泻 的副作用 。如巴豆、千金子、木鳖子去油制霜以降低其 毒性 ,缓和泻下作用;柏子仁、瓜蒌子等去油制霜后, 能消除或降低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 加热炮制: 易使挥发油挥发散失或发生质的变化 。若挥 发油为有效成分应避免加热 ,且宜低温干燥 ,如茵陈、 薄荷等;若具有毒性或刺激性 ,则应加热处理 ,如肉豆 蔻、乳香、苍术等 。另外 ,荆芥炒炭后能产生9种新挥发 性成分 ,并且具有止血作用。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响
· 4 . 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 5 . 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初探含有挥发性成分中药的炮制

2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及其注重事项
根据挥发油成分在常温下可挥发的特征,故在加热炮制时火候的大小和炮制的时间要把握,据报道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挥发油的含量有如下变化摘要:炒炭减少约80%,炒焦减少约40%,煨或土炒等损失约20%,为此,为了保留有效挥发性成分不受或少受损失,应尽量避免炮制过度对成份的破坏和损失。否则会影响疗效,非凡是芳香类药材更应注重。例如含挥发油的荆芥、薄荷、茴香、木香等。早在《雷公炮炎论》上就指出不可用火处理,例如对茵陈等中药注明摘要:“勿进火”。
大多数挥发油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少数呈棕色或黄棕色,个别挥发油具有其他颜色,多具有香气或其他非凡气味,常温下可以挥发。
挥发油难溶于水,但制时可出现挥发性非凡气味,若温度高于100℃时部分分解。可溶于浓酒精和多数有机溶媒中。
经常和日光及空气接触可氧化变质,使其比重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味,并能形成树脂样物质,也不能再随水蒸气蒸馏。因此制备挥发油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产品应装入深色瓶中,密闭塞紧,放于阴凉处保存。
在临床用药时,某些药材含挥发油过多,以至对人体有害。然又是治疗所需的有效成分,故必须除去多余部分,以保证用药平安有效。如苍术、白术均有苍术醇、苍术酮等挥发油成分,对脾胃刺激性大,须用米泔水浸漂2-3d,沥干水,透心后切成饮片,晾干再炒炙,由于米泔水有吸附功能,再加上高热炒,受热挥发油或破坏或减少15%以上,从而除去了苍术、白术的副功能。
有时根据治疗要求须除彼挥发性成分留此挥发性成分。如麻黄生品,因含有挥发油故有解表发汗之功。若取润肺止咳平喘之功则需蜜炙。蜜炙后挥发油损耗1/2,故使发汗之力降低,而润肺平喘止咳之功增加。肉豆蔻生用有滑肠功能,需除油,故用煨法或和滑石粉共炒,以去油,减少其烈性。
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中药炮制质量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之一,不良反应和药效与中药炮制质量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不良反应和炮制质量1. 药材炮制工艺的掌握和执行情况中药炮制过程中药材的分选、清洗、晾干、炒制等操作都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避免因操作不规范或不当导致药材受到损害,进而引发不良反应。
例如,在炒制草乌时,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药材炭化、水分流失等,从而降低药物功效,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2. 麻醉药材炮制质量一些麻醉药材如川乌、雪莲、当归等在炮制过程中,需要通过特殊的工艺来处理,否则容易产生剧毒成分,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川乌必须在制作过程中反复炒制五次,过去流传有七次的说法。
如果制作粗糙,连续炒制七次,就会形成一种有毒成分——缩短川乌素。
其对心脏、肝脏的刺激作用强烈,长期使用会造成心肝脏的损害,甚至感觉中毒。
3. 含有挥发油的中药制剂炮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草药中一些危险成分如挥发油,有时由于炮制工艺不当或贮存条件差,这些危险成分会在一定程度上累积,对人体产生损害。
例如,炮制后的羌活中挥发油的含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如果贮存不当又会改变羌活有效成分的含量,光敏性反应加剧,从而使患者产生光敏性皮疹。
二、药效和炮制质量中药炮制质量不仅关系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还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大小和质量。
1. 温度温度是炮制中的重要工艺参数,在炒制、蒸制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容易导致药材里的活性成分被破坏,影响药效。
如太子参,在炒制过程中若高温过热,致使内部温度过高,活性成分被破坏,失去了养阴清热的作用。
2. 时间时间也是中药炮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炮制时间过短效果不显著,炮制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药材内部含量的过多逸出,损失了部分有效成分,影响药效。
如人参在炮制的过程中,如炮制时间不足或过长,会丢失人参皂甙中的saponin Ginsenoside Rg1、Rb1、等活性成分,降低了其免疫力调节功能和抗疲劳等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含挥发油中药的炮制
作者:张雪梅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2期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炮制
我国传统中药中含挥发油的中药很多,应用十分广泛,如松柏科(如松柏、侧柏),木兰科(如辛夷、厚朴、八角茴香),樟科(如肉桂、樟木),芸香科(如橙皮、橘皮、吴茱萸),伞形科(如防风、白芷、川芎、当归、小茴香),唇形科(如薄荷、藿香、紫苏、荆芥),姜科(如姜、莪朮、郁金、砂仁)等。
这些中药中的挥发油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在临床上具有止咳、平喘、去痰、发汗、解表、袪风、镇痛、杀虫、以及抗菌和解毒等功效。
由于调剂或制剂等需要,因而需要进行加工炮制,以保证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有效。
首先,要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挥发油系一类包括醇、酚、醛、酮、酯、萜、烯类等由十余种以致上百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它们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
1.大多数挥发油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少数呈棕色或黄棕色,个别挥发油具有其他颜色,多具有香气或其他特殊气味,常温下可以挥发。
2.挥发油难溶于水,但制时可出现挥发性特殊气味,若温度高于100℃部分分解,可溶于浓酒精和多数有机溶媒中。
3.挥发油对于空气、阳光以及温度的影响均敏感,易于分解变质。
故一般应储藏于有色瓶中密闭低温保存。
4.由于挥发油是混合物,成分不同其沸点亦不同,故可利用此性质来分离提取挥发油。
常压下挥发油的沸点在70°至300°之间。
因此,须根据其理化性质及临床的需要进行炮制,采取适宜的方法,以确保饮片的质量与临床疗效。
炮制对药物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根据挥发油在常温下可挥发的特点,故在加热炮制时,火候的大小与炮制时间要掌握,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挥发油的含量有如下变化,炒炭减少约80%,炒焦减少40%,煨或麸炒等损失10%至15%,为此,保留有效挥发性成分不受或少受损失,应尽量不加热或少加热,如必须加热,火候要小,时间要短,尽量避免破坏和损失,否则会影响疗效。
早在《雷公炮炙论》上就指出芳香类药材不可用火处理。
例如对茵陈等中药注明“勿近火”。
但荆芥,只有炒炭才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用小白鼠对生荆芥水煎剂,荆芥炭水煎剂,生荆芥提油后水煎剂,荆芥炭混悬液(以上制剂灌胃),生荆芥挥发油乳剂,荆芥炭挥发油乳剂(以上制剂腹腔注射),
进行止血研究。
结果表明:荆芥炭混悬液和荆芥炭挥发油乳剂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其余制品均无止血作用,荆芥炭和荆芥炭挥发油的止血作用与剂量有关,荆芥炭的有效剂量为3.2~4.8 g/kg,荆芥炭挥发油的有效剂量为300 μg/kg,剂量过小或过大均无作用。
2.水制时,尽管挥发性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小,但不宜久浸久泡,适宜“抢水洗”,否则香气溢散。
如陈皮,经拣选后,喷水湿润铡成细丝既可。
又如,木香用温水洗净后沥干,装入罐内,均匀地喷温开水(或“洒”)盖严,焖2~3 h,待焖透后取出切片,晾干即可。
总之,水制此类中药时,宜焖润,即将药材经淋湿后,堆放在一起,用洁净的湿布盖好,经常检查翻动,使之内外保持湿润一致,直至湿润透心,软度适合为度,取出按要求切片,晾干即可。
3.在临床用药时,某些药材含挥发油过多以致对人体有害,然而又是治疗所需的有效成分,故需除去多余部分,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如苍朮《本草纲目》谓“苍朮性燥,故以糯米泔浸去其油,切片焙干用。
”当时已认识到苍朮之燥性与其所含之“油”有关。
现代研究苍朮含苍朮醇、苍朮酮等挥发油,据实验报道,苍朮挥发油对青蛙有镇静作用,并略使脊髓反射机能亢进,大剂量,可使中枢神经抑制,终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见过量的苍朮挥发油对人体是有害的。
又如白朮也含苍朮醇、苍朮酮挥发油,对胃肠刺激性大,需用米泔水浸泡2~3 d,沥干水透心后切成饮片,晾干再行炒制,由于米泔水有吸附作用,再加上高热炒,受热挥发或破坏,挥发油可以减少15%以上,从而降低了苍朮白朮的副作用,提高饮片质量。
有时根据中医治疗需要,有的中药需要去除挥发油,如麻黄生品含有挥发油,有解表、发汗之功,若取润肺、止咳、平喘之功则蜜炙,蜜炙后,挥发油损耗二分之一,故使发汗之力降低,而润肺止咳之功增加。
4.根据挥发油可用蒸汽蒸馏法提取原理,可以从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和叶中得到挥发油。
综上所述:含有挥发油的中药,由于成分复杂,为了更好地发挥疗效,必须在炮制过程中,严格遵照疗效第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