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评析及其启示
外国教育史第八章

第八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试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意义(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内涵夸美纽斯教育理论体系的根本性指导性原则就是教育适应自然,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
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一只公保证万物和谐发展的“秩序”,即普遍规律,所以,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
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
夸美纽斯认为,人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法则。
(2)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意义①夸美纽斯在总结文艺复兴以来进步的教育思想和实际经验(包括他自己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教育主张和见解。
同时,他追随当时许多科学家倾向探索自然、引证自然的时尚,更多地到自然界去寻找教育的规律,力图引证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来说明和论证自己的教育主张和见解。
②夸美纽斯不仅力图将以往零散的教育经验加以理论化,引导人们主义遵循教育规律,而且使教育理论在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给人们教育思想上的解放以重大的启示,使教育理论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未能真正找到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普遍法则,因而在他的教育理论中也就不免出现许多片面、机械甚至牵强附会的东西。
2、试述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于1633年正式出版了《母育学校》一书,这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他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儿童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初步基础,通过感觉器官的训练和发展使幼儿获得有关自然界、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初步认识。
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他论述了胎教、体育、智育和德育四个方面。
①胎教。
夸美纽斯强调指出,学前教育侍从母亲怀孕时就开始的,胎教是学前教育的起点。
他认为,孕妇的饮食应该富有营养,不能饮酒。
孕妇的情绪要稳定,避免强烈的情绪波动。
孕妇的行为要谨慎、敏捷、生活要有规律。
②体育。
夸美纽斯在其《母育学校》中把体育列为专章,论述了婴幼儿的体育问题。
夸美纽斯教学论思想简析

夸美纽斯教学论思想简析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论教育适应自然夸美纽斯所属的捷克兄弟会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主张实行普及的初等教育,企图通过教育来杜绝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受此影响,夸美纽斯把教育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终身致力于教育的改革与推广工作。
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都有发展的天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信仰的人,为来世作好准备。
由此出发,他批判了当时学校的种种弊端,认为它们是儿童才智的屠宰场,只知道死记硬背,传授的全是一些无用的知识,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违背了自然的秩序。
在他看来,世上万物都有一种秩序,即规律,人及人类的教育活动都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也有其自然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自然规律,“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80页。
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在自己合适的时机生长发展,例如,鸟儿在春天繁殖,园丁在春天种植。
同样,童年是人类的春天,是受教育的大好时期;早晨是一天中的春天,是读书的好时光。
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教育也应分成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四个阶段进行;要把学校的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之符合自然秩序,获得预期的效果。
夸美纽斯强调指出,教育除了要适应其本身的自然规律以外,还要合乎儿童身心发展的天性,适合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征,照顾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二、论教学原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这些原则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12页。
他主张尽可能地用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实际观察是首要的,文字的学习是第二位的。
教育适应自然的范文

如何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同学是学教育学的吧,我也是啊。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串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原则,是因为他认为“在此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
而在那些不完善的学校里之所以存在种种弊病,归根结底是因为当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他认为必须改革这种不良的学校教育。
为了使学校工作进行得顺利、有效,他要求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
同时他认识到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存在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
因此人的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当遵循这些规律和秩序。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主要有这几个内容:1.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简述卢梭论“适应自然”的儿童教育卢梭自然教育论的理论依据是其天性论哲学中的性善论思想。
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的问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就教育效果来看,唯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乘。
因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
”[1](P.1)“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1](P.84)他认为儿童有其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就是愚蠢的事情。
卢梭还从天性、环境、教育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必要性。
他认为,人的成长受到3种因素的影响,“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教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务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1](P.3)卢梭指出:只有使这三方面教育协调一致,儿童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

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其丰富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原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秩序,人类的教育活动应该遵循这种秩序。
就如同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按照其自身的规律生长和发展一样,教育也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这并不是说让教育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在教学方法上,夸美纽斯强调直观性原则。
他认为,知识的获得应该通过感官的感知来实现。
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通过直观的方式,如观察实物、模型、图表等,可以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授数学时,使用具体的物体来展示数量关系,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夸美纽斯还倡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他主张将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系统进行组织和传授。
就像建造房屋需要从基础开始逐步往上搭建一样,教育也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
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逐步增加学习的内容和难度。
此外,夸美纽斯重视巩固性原则。
他指出,学生所学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才能真正掌握。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复习,可以加深记忆,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牢固。
同时,巩固性原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夸美纽斯提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发现知识。
在班级授课制方面,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种高效的教育组织形式。
他主张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不同的班级,由一位教师同时对多个班级进行授课。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后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

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
自然教育原则是由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桑格雷·夸美纽斯(John Locke)提出的
一种教育思想,主张人们通过自然环境逐步发展和提高自身能力,循序渐进,不受枷锁束缚,主张尽情发挥个人潜能,独立思考,表现出自由的创新精神。
这样一种有利于发展个人才能的思想正在影响国际教育,其深远影响从当代可见一斑。
尤其是高校和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倡导多元文化,强调自由思想和学术自由。
首先,在高校课程和活动的安排上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培养学生
创新思想、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主动自主性。
高校还不断邀请外部专家入校,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教学,鼓励学生自发探索新领域,从而增加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其次,夸美纽斯自然教育原则所注重的多元性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师生知识结构,减少学习压力,鼓励师生合作,形成信任互助的新型教育理念。
另外,高校教学应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具有足够的批判性思维,关注问题背后的思想,形成富有创新思维的学术理念。
最后,桑格雷·夸美纽斯启示当代教育自从现代思想出现以来,一直被忽视。
自然教育原则提醒人们不要僵化地遵循传统固有的教育模式,更不要片面追求理论而忽视实际,应当更加重视一个人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的发展,增强个体能力,弘扬新思想,拓展新视野,不断探索现代教育的发展脉络,积极采用桑格雷·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原则,从而实现现代高等教育的提高与发展,普及现代文化和思想,为未来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解析研读夸美《大教学论》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解析研读夸美《大教学论》一、概述《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杰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誉为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其中所蕴含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思想,成为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石。
本文旨在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入的解析与研读,探讨其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意义与价值。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主张教育应该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这一思想体现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等各个方面的论述中,为后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通过对《大教学论》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把握其精神实质,进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借鉴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大教学论》中的“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阐述其内涵、特点和实践价值,以期为当前及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简述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神学家和改革者,被誉为“近代教育之父”。
他的杰作《大教学论》(Didactica Magna)于1632年首次出版,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伦理学等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系统阐述了其“教育适应自然”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还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历史地位来看,《大教学论》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它首次将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后来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夸美纽斯在书中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为现代教育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成为后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一)论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
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
泛智教育强调2点,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
对此,夸美纽斯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
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名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他有时又把泛智教育称作"周全的教育",并通过对"周全的教育。
的解释进一步阐明其泛智教育主张。
他强调,周全的教育并非要求"人人懂得(确切地或深刻地懂得)一切艺术与科学"。
实际上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每种科学都是极广泛极复杂的,而人生又是短促的。
周全的教育旨在借助学校做到,"(1)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
"夸美纽斯还具体地谈了泛智教育的3个特点,一是"认识事物"。
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粹的总和"灌输给学生,"使他们知道一切必须。
熟悉的东西,理解一切事物的原因,懂得一切事物的真正有益的运用。
"二是"行动熟练"。
泛智教育强调知行结合,要求它所培养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同时还要求青年在行动中表现出诚实的德性和对上帝的热爱。
三是,语言优美"。
泛智教育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在语言方面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能言善辩的地步。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2点: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教育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教育的启示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二、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1.普及教育2.统一学制四、论学年新制和班级讲课制五、论教学原则六、论道德教育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夸赞美纽斯指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并使人为永生搞好准备工作;教育的现实目的就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育具备“学问、德行和笃信”的人。
关于现实的教育目的,他指出,学问、德行与笃信的种子自然存有于我们的身上,这就建议通过教育并使人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育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用现世的美好,并为永生搞准备工作。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教导好青年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
第二,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每个人只要接受合理的教育,都能够得到发展。
第三,不同等级的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不同。
第四,教育对宗教有很大的作用。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步入天堂。
二、论教育适应环境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
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
主要内容是:教育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普遍的“秩序”和规律,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三、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1.普及教育夸赞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和泛智思想启程,明确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和泛智,即为把一切科学知识教给一切人。
普及教育的措施:广设和泛智学校;用班级讲课制;推行学年制;撰写统一的和泛智教材。
2.统一学制为了并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并使所有的儿童都存有上学的机会,夸赞美纽斯主张创建全国统一的学制。
他把人从长大至成年分成四个时期,主张按照这种年龄分期成立适当的学校。
夸赞美纽斯分割这四种学校的思想与教育应当适应环境自然的思想密切相连。
在他认为,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遵从适应环境自然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评析及其启示
摘要:“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试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学校及教科书的设置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所谓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
这既奠定了教育的科学化进程,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现实意义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是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先驱,是最早企图探索教育规律的教育家,他以《大教学论》不朽的思想,占据着“教育发展史上的哥白尼”的地位。
该书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法则和方法都需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必须服从这种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
根据“适应自然”的原则,夸美纽斯创立了他自己的整套教育体系。
实际上在这方面,夸美纽斯是想要教育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天性,“自始至终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导”。
教育还应区别对待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他企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
一、“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基础
从教育思想史上追溯,自然教育思想萌芽于古代希腊。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他认为教育应该遵循事物运动的法则和人的天性,把德、智、体结合起来促使人的多方面发展,其思想开创了西方教育史上“教育遵循自然”理论的先河。
而真正提出并论证了自然教育理论的教育家,首先当属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了培养身体、智力、道德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从这一要求出发,他批评了中世纪经验主义性质的学校的种种弊端,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此原则贯穿着夸美纽斯的整个教育体系。
17世纪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对夸美纽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对自然科学的探讨中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秩序,这种秩序对整个生物界都发生着支配作用。
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的活动更应该遵循自然法则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涵义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特点。
夸美纽斯正是从这些角度阐述他的教育主张。
(一)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即“秩序”)来进行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秩序”,这一秩序保证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旨在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去类比教育,从而寻找理论依据。
(二)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在夸美纽斯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法则。
人类的自然本性应该成为安排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
在《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中,他详细地研究了儿童身体发育成长的过程及条件,认为人类儿童的教育应当以其自然素质为起点,不应该违背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自然本性去进行,教育要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三)学校及教科书的设置更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
我们必须有效的安排学校的作习时间、合理的设置教科书以及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
此外,我们对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理解应做到两方面: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夸美纽斯所
谓的“自然适应性”思想并不完全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申出的,而是他以丰富的教育实践为根基,又运用了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果,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又得自于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尊重。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反映了他力求摆脱神学、使教育工作科学化的良好愿望。
三、“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评议
在教育史上,夸美纽斯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虽非首次,但他对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作的全新解释,赋予其丰富内涵则是创新。
他的许多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原则和思想经过300多年历史的检验,已经被吸收到现代的教学论体系中,并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
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产生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它对人类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奠定了夸美纽斯的“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的地位,使得夸美纽斯成为了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尽管他的引证有牵强附会之嫌,以及他的思想深处依然没能摆脱宗教神学的阴影,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这一行动本身却有着超时空的意义。
总之,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它不仅对旧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即使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性教育也有它的影子。
尤其是“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客观规律”更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四、“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启示
夸美纽斯立足前人的实践及自身的探索,在教育史上首次通过引证自然,构建起崭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尤其是“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这一教学理论与当今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一)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积极的探索精神。
《大教学论》之所以成为教育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标志,与夸美纽斯的积极探索精神密不可分。
(二)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注重实践的累积。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人们丰富的教育实践。
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思想就决不是从什么“自然原理”中引伸出来的,而是有其丰富的教育实践作根基。
(三)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
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理论上的突破往往取决于方法上的创新。
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正是缘于他对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的体认。
他的这一举动,无疑告谕人们:教育科学研究应取科学的研究方法。
尽管自然适应性教育理论包含着永不磨灭的深刻道理: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学生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
然而,在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大量人为的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作为学校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以研究,在此仅据该原则引起未来的简单思索。
参考文献:
[1]陆志远.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J].教育史研究.1991(1)
[2]夸美纽斯著. 付任敢译. 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7月第一版[3]龙玲玲.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3)
[4]仪淑丽. 左小文.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启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5] 傅宝英. “简评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教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