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的鉴别

合集下载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栽培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制菌者的信誉,如2005年和家片村的部分种植户,从小商贩手中购买的菌种,品种不好致使十几户菇农连本钱都没挣回来,可见菌种质量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介绍一些鉴别菌种的方法。

1.优质菌种的标准(以滑子菇菌种为例):
①菌种的纯度必须纯正,无杂菌,无感染,无其它类似菌种。

②菌种色泽纯正。

多数菌种的菌丝洁白,有光泽,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连接成块,无老化现象。

③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紧密,接种到新培养基后吃料快,生长旺盛。

④培养基要湿润,与塑料袋或瓶壁紧贴而不干燥,含水份适宜。

⑤各种品种有特殊的清香味,没有霉变或腐臭气味。

2.菌种质量的鉴别:①肉眼直接检查。

对于引进的菌种,首先用肉眼观查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塑料袋是否有破损,有无病虫害,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是否有该菌种特有的香味。

②观察菌丝生长速度。

将供测验的菌种接入所配制的培养基上,放置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质菌种,否则是劣质菌种。

③出菇试验。

经过多方面考核,认为是优良菌种的可进行扩大试验,以鉴定菌种的实际生产能力,可用压块和袋栽二方法,观察菌丝生长速度,吃料能力,出菇速度、子实体形态、产量、质量等来综合评估菌种的优劣。

只要把握菌种的质量、菇盘配料合理,灭菌严格,种菌对路、温、湿度适宜,保证水到渠成,定能得到大丰收。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第一篇: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乳酸菌是指一群通过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

乳酸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性或厌氧性细菌。

目前,对乳酸菌的应用研究,着重于食品(如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品和泡菜)和医药工业等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 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 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

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

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us):长杆形,直径1-3mm左右,能产生大量的乳酸。

酸碱度方面,为耐酸或嗜酸性,因低pH能防止一些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方面,为嗜温至少许嗜热,最适生长温度在37-45℃之间,对低温非常敏感。

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卵圆形,直径0.7-0.9微米,呈对或链状排列,无运动性。

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

本研究对市售主要品牌酸奶中(河南花花乳业生产的酸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制备酸奶条件(温度、时间等),以达到最佳的天然酸奶质量效果。

一、实验内容(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1.无菌操作倒平板、十倍稀释、划线分离,恒温培养2.菌落观察与镜检 3.筛选生产用菌株(2)优化酸奶制作条件1.制备发酵液2.不同条件下,接种发酵菌剂并发酵生产 3.观察发酵情况4.品尝发酵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5.记录结果二、实验器材1)菌种:新鲜乳酸饮料(标记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2)试剂: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琼脂30g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蔗糖10g;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恒压干热灭菌箱、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牛角匙、电炉、量筒、漏斗、漏斗架、玻璃棒、棉塞、吸管、线绳、标签、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接种针(环)、擦镜纸四、实验方法4.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4.1.1分离(1)配制BCG牛乳培养基,分装三角瓶,包扎,灭菌备用。

菌种鉴定流程课件

菌种鉴定流程课件

菌种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对于揭示微生物的生态和进化关系、探 索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02
菌种采集
采集方法
01
02
03
采集方式
根据菌种类型和特性,选 择合适的采集方式,如表 面涂抹、深层挖掘等。
采集工具
根据采集需求,准备适当 的采集工具,如铲子、刀 具、试管等。
采集环境
选择适当的采集环境,如 土壤、水源、动物粪便等 ,并确保环境无污染。
ABCD
稀释分离法
将菌液进行稀释,然后涂布在培养基上,使菌落 分散生长,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温度、pH等物理因素分离法
通过调节培养温度、培养基pH等物理因素,使 特定微生物生长繁殖,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分离纯化的步骤
采集样品
选择适当的样品,并确保样品无 菌操作。
选择培养基
根据分离的微生物种类选择适宜 的培养基。
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安全
在采集过程中,注意个人 安全和卫生,避免交叉感 染。
采集代表性
确保采集的菌种具有代表 性,能够反映该地区的菌 种分布和特点。
采集量控制
根据需求适量采集,避免 过度采集和破坏生态环境 。
采集后的保存
保存容器
选择适当的保存容器,如密封袋 、试管等,并确保容器无菌。
保存环境
选择适当的保存环境,如干燥、阴 凉、避光等,以保持菌种的活性。
和鉴别。
结果分析的注意事项
1 2
准确性
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差和偏差。
完整性
确保鉴定结果的完整性,涵盖菌种的所有相关信 息。
3
可重复性
确保鉴定结果的可重复性,以便于验证和复现。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耐受力很强的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人类和动植物体内都有可能成为病原菌,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十分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形态学观察是最为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来初步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青绿色凝块状菌落,通常呈金黄色至淡黄色,具有辛辣气味。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也是菌种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利用氧化物作为唯一氧化剂和膜脂组成特殊等。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溶血素、胞外聚合物酶、脂肪酶等多种外源酶,可以降解寡糖、脂质等物质。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成为现代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可以对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比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又有足够的变异性,能够帮助界定种和属的分类关系。

在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菌种鉴定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菌落:铜绿假单胞菌菌落为青绿色,有金黄色至淡黄色的边缘。

需避免选择其他青绿假单胞菌属菌种带来的干扰。

2. 确认生理生化特性: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氧化物利用情况、酶产生等,可以通过专门的生化试验进行验证。

3. 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菌种的归属,可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加深对菌种的认识。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准确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医学、环境等研究工作,为防治相关感染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范围:适用于******鉴定标准操作职责:内容:1整体操作步骤1.1纯化、分离待鉴定菌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溶液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如TSA),划线分离,以出现微生物单菌落为止。

1.2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以确定待鉴定菌的革兰属性。

1.3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先进行发酵实验。

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20NE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阳性,则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后选用API20E试剂条进行鉴定。

1.4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则先进行过氧化氢酶实验。

如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 Strep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则选用API Staph试剂条进行鉴定。

1.5假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并且有内生芽胞,则选用API 50CHB试剂条进行鉴定;否则,根据运动性实验和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选用API Coryne或其他试剂条进行鉴定。

1.6选定正确的试剂条以后,根据不同的API试剂条的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接种物,进行接种、培养等操作并将结果形成数码,用API鉴定软件鉴定或查询待检菌的名称均可。

鉴定结果应记录,必要时,给出相应解释。

2革兰氏染色2.1染色剂的配制2.1.1结晶紫染色液:甲液:结晶紫 1.0g95%的酒精20ml乙液:草酸铵0.8g水80ml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静置48h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2.1.2碘液:碘 1.0g碘化钾 2.0g水300ml配制时先用3~5ml水将碘化钾溶解,再加入碘,用力摇匀,使之全部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分装在棕色瓶中储存。

2.1.3稀石碳酸红溶液:碱性品红 1.0g石碳酸 5.0ml95%乙醇10.0ml配制时用乙醇溶解碱性品红,然后加入石碳酸溶液,使用时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

2.2操作:2.2.1涂片:用接种环挑取液体培养物中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固体培养物则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

微生物菌种分离和鉴定技术

微生物菌种分离和鉴定技术
产生新的问题:将有越来越多的分类单元不能只 以表型特征进行鉴别,必须结合基因型测定才能 鉴定。
微生物菌种鉴定技术
表征(表型)特征 形态特征 生理和代谢特征 生态特征
遗传(基因型)特征 蛋白质比较 核酸碱基组成 核酸序列
分子标尺
多相鉴定技术 Polyphasic Identification
新型显色培养基:
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酶与相应显色底物反应显色的原理来检测微生物 的培养基 。
微生物快速分离、计数方法
Petrifilm Plate (3M)
微生物快速分离、计数方法
3M Petrifilm Plate
Aerobic Count Plate Coliform Count Plate Rapid Coliform Count Plate E. coli /Coliform Count Plate Enterbacteriaceae Count Plate Yeast and Mold Count Plate Staph. aureus Express Count Plate Environmental Listeria Plate
单细胞(孢子)分离
选择培养基分离
传统选择性培养基
血平板:适于各类细菌的生长,一般细菌检验标本的分离,都应接种此平板。 巧克力血平板:其中含有V和X因子,适于接种疑有嗜血杆菌、奈瑟菌等的标
本。 中国蓝平板或伊红美蓝平板:可抑制革兰阳性细菌,有选择地促进G-菌生长,
是较好的弱选择性培养基。 麦康凯平板:具中等强度选择性,抑菌力略强,有较少革兰阴性菌不生长。 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 碱性琼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它弧菌。 血液增菌培养基:用于从血液、骨髓中分离常见病原菌。 营养肉汤:用于标本及各类细菌的增菌

细菌的生化鉴定

细菌的生化鉴定

综合的部分常见菌鉴别试验表1 常见产黄色素菌种的鉴别菌名氧化酶动力葡萄糖吲哚硝还ONPG麦芽糖木糖七叶苷Mac生长少动鞘氨醇单胞+ + + - - + + + + - 浅黄金色单胞菌- + + - + + + + + + 栖稻黄色单胞菌- + + - - - + + - + 嗜麦芽窄食单胞- + + + + + - + + 食醇鞘氨醇杆菌+ - + - - + + + + + 多食鞘氨醇杆菌+ - + - - + + + + + 脑膜炎败血黄杆+ - + + - + + - + V 有毒威克斯菌+ - - + - - - - (+)- 短稳杆菌+ - + + - - + - - + 洋葱伯克霍尔德+/- - + + + + + + + 产吲哚金黄杆菌+ - + + + - + - + + 食醇鞘氨醇杆菌阿拉伯阴性,甘露醇阳性,多食鞘氨醇杆菌相反。

(+),多数阳性;(-),多数阴性;V,不定;空缺的是暂时未查到确切结果。

表2葡萄球菌与其他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别菌属严格需氧四联排列紧粘琼脂动力触酶氧化酶厌氧葡萄糖产酸杆菌肽耐药呋喃唑酮耐药5.0%NaCl琼脂生长葡萄球菌属- d --+ - d + -+气球菌属-+ ----(+)--+动性球菌属+ d -+ + --+口腔球菌属- d + -±-+ ---微球菌属+ + --+ + --+ +注:杆菌肽0.04U/片,(+)为耐药,(-)为敏感,抑菌环10~25mm;呋喃唑酮100μg/片,抑菌环≤9mm为耐药(+),抑菌环15~35mm为敏感(-)。

葡萄球菌、动性球菌、口腔球菌和微球菌都属微球菌科。

表3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鉴定试验菌名新生霉素硝酸盐还原尿素酶甘露醇产酸*蔗糖产酸*麦芽糖产酸覃糖产酸表皮葡萄球菌S (+)+-++-头状葡萄球菌S (+)-++--孔氏葡萄球菌R (-)±(+)(-)±+溶血葡萄球菌S (+)—V +++腐生葡萄球菌R -+++++模仿葡萄球菌S ++++(±)±人型葡萄球菌S ++-++±里昂葡萄球菌S +±++++施莱弗葡萄球菌S +-+--±华纳葡萄球菌S ±+±+(+)+注:产酸试验应加石蜡油。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试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试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

第一种方法,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就是利用肉眼直接观察培养好的食用菌菌种,一般优质的食用菌菌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种纯正,无杂菌污染;二是绝大多数食用菌的菌丝为纯白色,有光泽,生长均匀整齐,连接成块,有弹性;三是菌丝粗壮,生长势强;四是培养基湿润,与瓶(袋)壁紧贴,无干缩,松散和积液现象;五是菌龄适宜,菌丝不老化变色,无吐黄水现象,无原基和菌菇形成。

第二种方法,用显微镜镜检。

就是用显微镜观察食用菌菌种的菌丝体,一般优质的食用菌菌种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丝粗壮且分枝多;二是细胞质浓度高且颗粒多;三是菌丝有隔膜,四是有锁状联合的食用菌锁状联合明显。

第三种方法是生活力测试。

所谓生活力测试,是指将食用菌菌种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优质菌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丝体萌发和吃料快,生长迅速、整齐浓密;二是菌丝体健壮、生长势强。

第四种方法,出菇实验。

出菇实验是指将食用菌菌种扩大后进行出菇试验,观察菌丝体生长和出菇情况,一般优质菌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丝体生长快,且长势强;二是出菇早且整齐,产量高却
子时体体态正常;三是转潮快且出出菇潮次多;四是抗性强,病虫害发生少。

出菇实验评价优质食用菌菌种最有说服力,但测试所需花费时间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情境
项目2 实验菌种的鉴别、保藏和使用
任务1 前期准备工作(玻璃器皿的清洗、培养基的 配制、实验用物及培养基的消毒灭菌) 任务2 菌种的复苏与分离纯化 任务3 菌种的鉴别 任务4 工作菌株的制备及保藏 2010年药物制剂技术专业 邓雪萍
菌种的鉴别
一、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鉴别 二、根据微生物(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的 生长现象进行鉴别(平板、半固体、液 体) 三、根据微生物(细菌)在鉴别培养基中的 生长现象进行鉴别 四、根据生化反应试验结果进行鉴别
绿脓杆菌
表2-9 常见细菌的在NB半固体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 金卜菌 大肠埃希菌 绿脓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沙门菌 特点 无鞭毛 周鞭毛,有动力 生长现象
沿穿刺线成线状生长,穿刺线两 边的培养基仍澄清透明 沿穿刺线成生长,穿刺线两侧可 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单端丛鞭毛,运动 沿穿刺线成生长,穿刺线两侧可 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活泼 周鞭毛,有动力 周鞭毛,有动力
霉菌的菌落特征 较疏松(由许多菌丝体和孢子构成) 较大,外观干燥、不透明,有皱褶 呈蜘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用接种针不易挑起 菌落正反面颜色常不同;菌落边缘和中 心的颜色常不同
霉菌菌落
黑根霉 毛霉
青霉
黑曲霉
米曲霉
红曲霉
点青霉菌落(外观干燥,有皱褶)
表2-8 常见细菌的在NA平板上的典型菌落特征
细菌 金卜菌 大肠埃希菌 菌落特征 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凸起、湿润、中 等大小的金黄色菌落 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凸起、湿润、中 等大小的灰白色菌落 菌落大而扁平,边缘不规则,表面光滑,湿 润, 呈灰白色或灰绿色,培养基呈现黄绿色或 蓝绿色 圆形、边缘不规则、表面较不光滑、凸起、较 枯草芽孢杆菌 大的灰白色菌落 沙门菌 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凸起、湿润、中 等大小的半透明菌落
抽 签
1 、 5种菌在NA平板上的典型菌落特征 2、 5种菌在NB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 5种菌在NB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4、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鉴别培养基(卵黄氯化钠琼脂平板、甘露 醇氯化钠琼脂平板、血平板)上的典型生长现象
5、铜绿假单胞菌在鉴别培养基(CTB、血平板)上的典型生长现象 6、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在鉴别培养基(EMB、MacC)中的典型生长现象 7、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在鉴别培养基(DHL、SS)中的典型生长现象 8、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在鉴别培养基(TSI)中的典型生长现象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在鉴别培养基中的典型生长现象(6、7、8组)
培养 基 EMB 鉴别成分 伊红、美蓝,乳糖 大肠埃希 菌 沙门菌 沙门菌属分 沙门菌属 解葡萄糖产 酸产气(伤 寒沙门菌只 产酸不产 气),不分 气), 解蔗糖和乳 糖(少数分 解乳糖或迟 缓分解乳 糖),多数 糖), 可产生硫化 氢
绿脓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专性需氧菌 沙门菌 兼性厌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4号)
培养基 卵黄氯化钠琼脂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 鉴别或选择性成分 卵黄,约5%NaCl 甘露醇,7.5%NaCl,酚红 pH6.8黄-8.4红 脱纤维羊血(或兔血) 菌落特征
血琼脂平板
金卜菌菌落
甘露醇氯化钠平板
大肠埃希 氏菌能分 氏菌能 MacC 乳糖、中性红pH红6.8-8.0黄 解葡萄糖 产酸产 乳糖,硫代硫酸钠,枸橼酸铁(III) DHL 气,绝大 铵,中性红pH红6.8-8.0黄 多数菌株 乳糖、硫代硫酸钠,枸橼酸铁(III) 能分解乳 SS 铵,中性红pH红6.8-8.0黄 糖、蔗 乳糖、蔗糖、葡萄糖(10:10:1)、硫 糖,不生 成硫化氢 TSI 酸亚铁、硫代硫酸钠、酚红pH6.8黄8.4红,半固体斜面(琼脂1.2%)
沿穿刺线成生长,穿刺线两侧可 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沿穿刺线成生长,穿刺线两菌在NB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 金卜菌 大肠埃希菌 特点 兼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需氧菌 产生水溶性 绿脓色素 生长现象 均匀浑浊生长 均匀浑浊生长 液面菌膜,上部菌液呈现蓝绿色 或黄绿色,膜下培养液浑浊 液面菌膜,膜下培养液澄清,培 养一定时间,有菌下沉 均匀浑浊生长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放射状) 基内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常不同 1、硬,致密,较小。有的为粉质。 2、表面呈紧密的绒状,或絮状,或粉末 状,或颗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 3、接种针难以挑起; 4、菌落不透明,正、反两面常呈现不同 颜色。
液体培养特征:静置培养、振荡培养(如摇床)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形态与细菌菌落相似。比细菌菌落 大且厚 多为乳白色,表面湿润、光滑 易用接种环挑起 正面与反面、边缘与中央颜色一致 液体培养特征
血平板
铜绿假单胞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特征
溴化十六烷三甲铵平板(CTB) :扁平、圆形或无定形、边 缘不齐,光滑湿润,呈灰白色,周边略呈扩散现象,在菌 落相邻处常有融合现象。菌落周围常有水溶性黄绿色或蓝 绿色素扩散,使培养基显黄绿色或蓝绿色 ,但亦有不产色 素的菌株。 血平板:菌落大而扁平,边缘不整齐,表面光滑,湿润,有 生姜气味,培养基呈现黄绿色或蓝绿色,有透明溶血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