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一)_九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文艺复兴(一)_九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文艺复兴(一)_九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文艺复兴(一)_九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文化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和文艺复兴的性质,人文主义,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通过了解人文主义者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主张和文艺作品的特点,掌握文艺复兴的实质。

通过学习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认识到14、15世纪伴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国家,意大利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聚集了众多博学之才。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文学和美术是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是文学和美术。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这三位艺术大师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难点分析: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是难点。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文艺复兴运动能够最早在意大利发生不太理解。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意大利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文学和美术”,建议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逐一介绍这五位大师的文学艺术成就,其中重点要强调以下几点:①但丁的《神曲》,在介绍时要提醒学生但丁不是以教会神学的标准而是根据自己的爱憎来贬恶扬善的,尤其是他在地狱中给当时的教皇预留了位置,这已经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这也就揭示了这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和特点。②彼特拉克,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应该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思考问题的人,所以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著名作品《歌集》采用十四行诗的形式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③达·芬奇的著名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屏弃了过去的宗教题材,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以女主人公亲切、自然的永恒微笑万古流芳。④达·芬奇的另一幅著名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描绘耶稣在被捕前和门徒聚餐,向门徒说出了“你们中有人出卖我”的话,引起十二个门徒(其中有叛徒犹大)极大的震惊。他们有的愤怒,有的怀疑,有的自我表白,有的互相议论,而叛徒则紧握钱袋,惊慌失色。达·芬奇把这十二个不同性格和表现的人物,描绘得那样成功,以后的艺术家几乎没有人能超过他。⑤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塑造的是一个身体健美、精力充沛的青年,象征着对正义事业充满信心和蓬勃旺盛的奋斗精神。⑥拉斐尔,以画圣母像著称,所画的多幅圣母像,都体现了人间女性的美和母性的慈爱。通过

以上讲述,学生应该对于以下两点有所体会:①作品的美;②作品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建议教师从资本主义最早萌芽在意大利谈起,然后分析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会有什么要求?最后再重新分析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最早发生在意大利?教师可以做出补充。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列表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五个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表格如下:人物

代表作品

主要特色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文学和美术

难点: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提问: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何时何地产生?然后设问: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会有什么要求?导入新课。

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

关于“文艺复兴的性质”,教师首先提问:资本主义萌芽以后,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会有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教师提问: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学生能够回答出来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教师对于意大利的历史和人才结构方面的内容做出补充说明。

关于“主要思潮”,教师按照“扩展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对于“人文主义”一词做出分析。

关于“突出领域”,教师直接说明。

二、文学

关于“但丁”和“彼特拉克”,教师按照“重点突破方案”中的内容讲解,按照“扩展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做出补充。同时展示自制教学课件(参考“第13课媒体资料”)。

三、美术

关于“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教师按照“重点突破方案”中的内容讲解,按照“扩展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做出补充。同时展示自制教学课件(参考“第13课媒体资料”)。新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列表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五个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表格如下:人物

代表作品

主要特色

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填写表格,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相关材料的补充说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13课文艺复兴(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

1.文艺复兴的性质: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

2.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意大利的历史和人才结构

3.主要思潮:人文主义

4.突出领域:文学、美术

二、文学

1.但丁:《神曲》

2.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三、美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1.达·芬奇:绘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壁画《创世纪》

3.拉斐尔:圣母像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英法荷的殖民扩张和争夺;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殖民主义的罪恶。

思想教育:

通过学生学习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导致相互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最后英国获胜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掠夺殖民地的基础之上的。能力培养:

通过分析欧洲的殖民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通过资本的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增强,逐渐走向前台,成为世界的主角。在西欧国家的殖民争夺中,英国战胜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对今天都有一定影响。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英法荷的殖民活动。英法荷的殖民活动在这一时期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后,要求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创造了条件。了解这段内容,有助于加深对本课乃至本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掌握英法荷的殖民活动,就不能脱离它们侵略亚洲和美洲的史实,当然就要熟练掌握教材的配套地图,这样就可以向学生渗透史地综合的观点。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对欧洲殖民活动的评价。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殖民”“掠夺”是罪恶的代名词,一无是处。如果这样看待问题难免以偏概全,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的评价。从而忽视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中起到的促进作用。

重点突破方案:

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涉及亚洲和美洲许多地区,这些内容并不很难但很琐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英法荷所占地区按照国家和地区两条线索进行整理。教师通过教学课件中表格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在此基础上设问: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有哪些相同点呢?

此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比较类型的问答题。通过该题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解答此类问答题的能力,要先找比较点,才能思路清晰。另一方面通过对时间,地域和方式的对比。英法荷

展开殖民争夺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

难点突破方案:

在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17和18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试结合史实说明。这样设问防止学生按照教材的相关论述照本宣科。引导他们对教材现有知识点进行重组,初步培养史论结合的习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请双方找出对方观点的合理部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欧洲的殖民掠夺是侵略,是建立在亚非拉人民的痛苦之上。但同时必须看到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中心是欧洲,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殖民扩张掠夺的财富,投入资本主义再生产中。还有,随着殖民活动的深入到这些落后地区也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传到这些地区,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就能作出全面的评价。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法荷的殖民活动。

难点:对欧洲殖民活动的评价

课型设计:新课

教法设计:讲述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从欧洲到亚洲、美洲的新航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

【导人新课】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荷、英、法迅速崛起,对亚非美洲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殖民扩张更加野蛮的殖民掠夺,它们的殖民活动,不仅给这些地区人民带来更加深重的殖民灾祸,而且导致它们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激烈斗争。

【讲授新课】

一、英法荷的殖民活动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势力盛极一时,但逐渐衰落,殖民强国地位也随之丧失,代之而起的是英国、荷兰和法国。17世纪初,英荷法几乎同时起步,踏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它们用武力入侵、政治欺骗等卑鄙手段,把亚非美洲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1.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英国的冒险家们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公开的抢劫活动。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的殖民霸权,英西矛盾日益尖锐。1588年,西班牙强大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双方大战于英吉利海峡,(让学生看77页插图)这幅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场面,这场海战,实质上是后起的殖民国家英国与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的一次大决战。在这次战役中,英国大获全胜,击败了海上最强大的敌手,取得海上霸权。

2.荷兰的兴起

荷兰原是西班牙的属地尼德兰的一个省,就在西班牙盛极一时的时候,西属尼德兰爆发了独立革命,在它的北部建立了独立的荷兰。独立后的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很快成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的航海业和国际贸易都非常兴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荷兰的商船由此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也进行开拓殖民地。法国人也不甘落后。17世纪初,随着法国政治局势的逐渐稳定,法国殖民者也力图到海外开拓殖民地。

3.英法荷的殖民扩张(板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英法荷所占地区按照国家和地区两条线索进行整理。教师通过教学

课件中表格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印象。在此基础上设问:

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有哪些相同点呢?

二、英国--一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板书)

1.英荷战争

从17世纪上半期起、英荷之间进行三次战争。战争的结果,英网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建立纽约殖民地。英国战胜荷兰,为自己称霸海上铺平了道路。

2.英法争霸战争

荷兰被打跨以后,法国就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法的殖民利益在全世界都发生了冲突(指图讲解)在北美、英国殖民者要越过阿巴拉契亚山向西扩张,法国殖民势力则以加拿大为根据地向南扩张,双方的扩张矛头正好交叉。在印度,英法都力图扩大自己的侵略范围,双方针锋相对,冲突愈演愈烈。从17世纪晚期起,英法之争为了争夺欧洲的霸主地位和世界殖民霸权进行了长时期的战争。为什么英胜法败呢?(引导学生从英法两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面去分析)。战争的结果以英国的胜利而结束。在北美,英军攻占了魁北克等战略要地,夺取厂法国在加拿大和西西比河以东的殖民地。在印度,英国几乎把法国的殖民势力全部排除出去,还趁机扩大侵略,吞并了孟加拉省。

至此,英国完全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殖民者曾得意忘形地宣称:大英帝国无落日。意思是说,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无论地球怎样旋转,总有一部份领土被太阳照射着。所谓日不落帝国正是英国殖民霸权的代名词。

欧洲殖民者究竟在殖民地干了什么罪恶勾当呢?

三、血腥的殖民掠夺(板书)

1.公开的暴力抢劫(板书)

西欧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是无孔不入的,赤裸裸的暴力抢劫冽们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是他们压榨殖民地的又一重要方式。

2.屠杀印第安人,灭绝种族(板书)

欧洲殖民者侵入亚、非、美洲以后,无不对当地居民进行血腥屠杀。他们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大肆摧残和屠杀印第安人。殖民者强迫印第安人去开矿,繁重的劳役,饥饿和折磨使他们很少活着回来,在5个印第安人中,就有4个第一年死去,矿山成了印第安人苦役的墓地,服役者上路前,亲友们总要含着眼泪为他们预先举行葬礼。

3.罪恶的奴隶贸易(板书)

奴隶贸易是殖民者的滔天罪行之一。16世纪,第一批黑人从非洲被运往海地,万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贩运方式一般采三角贸易制度。配合教学课件《奴隶三角贸易示意图》讲解)即运奴船装着劣质商品从欧洲港口出发,到达西非海岸,这叫出程。在非洲,他们用劣质货物换取黑人,然后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这叫中程。在美洲,他们把黑人卖作奴隶,把得来的金银和原料运回欧洲,这叫归程。

【巩固小结】

17和18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请双方找出对方观点的合理部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

【作业】

简答:①英国是怎样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的?

板书设计:

第16课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一、英法荷的殖民活动

1.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2.荷兰的兴起

3.英法荷的殖民扩张

二、英国——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1.英荷战争

2.英法争霸战争

三、血腥的殖民掠夺

1.暴力抢劫

2.种族灭绝

3.罪恶的奴隶贸易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思想认识: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主认识到联合起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重点分析: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逐渐成为斗争的中心。两支起义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进攻。实现了配合作战。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国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的描述,学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

难,还有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初三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师过程中,运用相关地图(有条件的运用课件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做详细描述,并在进军过程中显示两支部队解放的地区)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培养他们史地结合的意识。可以适当分析南美的地形特点,体现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的艰巨性,为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讲述完成后,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在斗争中面对的侵略者是哪几个?在等到学生的回答后。连续提问,面对三个对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原因何在?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战争的性质,领袖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各国人民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几个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1.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2.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拉美国家民族意识与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锐. 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这些给拉关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与痛苦。长达300年的殖民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这正是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继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拉美各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开的

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占。17世纪末,海地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占领这儿;原来的印第安居民几乎全被屠杀始。大批运来的黑人奴隶占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国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的激励下,在自己领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领导下,建立军队,英勇战斗。起义军热爱自己的领袖,称他为”卢维杜尔”(即:替大家开道路的人),在杜桑领导下,海地人民先后打败西班牙、英国、法国侵略军,统一全岛,宣布独立。法军被迫投降。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地球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终于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诞生了。海地革命拉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树立了以弱胜强、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先例,推动了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拉美独立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伊达尔哥发动的墨西哥独立战争。

2.”多洛雷斯呼声”

在墨西哥,殖民统治力量较强,阶级矛盾尖锐。长期被奴役的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对西班牙统治者怀有无比的仇恨。19世纪初,拿破仑率军侵入西班牙,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趁机起义。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多洛雷斯镇的神父伊达尔哥敲

响了当地教堂的钟声,集合当地人民,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进步纲领,大大激发了墨西哥人民的革命热情,唤起人民的斗志。以”多洛雷斯呼声!,为标志的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了。起义军与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战斗。1811年伊达尔哥被敌人俘虏、英勇就义,但他得到了人民对他的尊敬。人民把他发出”多洛雷斯呼声”的日子一9月16日定为墨西哥独立尊他为”墨西哥独立之父”,永远怀念他的伟大功勋。1822年成立墨西哥联邦共和国。

1816年西属拉美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南美成为斗争的重心。(利用挂图,介绍主

3.南美的独立运动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南美独立运动》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述。

北部主要是爱国者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个土生白人贵族的家庭,从小热爱祖国,在求学时就下定决心要打碎殖民者加在人民身上的锁链。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战斗中,他宣布要废除奴隶制,解放黑人奴隶。答应在革命后给一切参军的战士分配土地。贫苦大众踊跃参军,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他由海地进人委内瑞拉,跋涉千里、越过冰冻的安第斯山.取得波耶加战役的胜利,解放波哥大城,结束了西班牙在哥伦比亚的殖民统治。回师解放委内瑞拉,再向西进,到厄瓜多尔,最后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南部,圣马丁在阿根廷训练军队,率军越过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突然出现在智利平原,1818年智利独立。接着圣马丁又从海上进军,同秘鲁人民配合、解放利马。1821年。秘鲁宣布独立,但当时那一带还有2万殖民军待消灭。

中部的战斗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协同共战的。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援,共同对敌,玻利瓦尔尤其强调拉美各国之间的团结,他说:”在一起,我们是不可战胜的。”这正说明联合起来,反对外敌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战斗中,他们艰苦顽强、百折不挠,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民这样歌颂玻利瓦尔”解放者啊,整个世界,和平的世界,曾产生在你的手中。是啊,由你的血产生了和平,生出了庄稼,长出了谷穗”,尊敬地称他为”南美的解放者”;圣马丁也获得”祖国之父”的尊称。

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商讨清除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最后据点。关于这次会晤,圣马丁曾向玻利瓦尔说:”美洲将不会忘记我们两人相互拥抱的这一天”。

4.葡属巴西的独立

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拉丁美洲革命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到1826年,拉丁美洲国家基本独立。

【巩固小结】

拉丁美洲这一政治格局的出现,源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打碎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事件。如果把他和北美独立战争放到一起看的话,那么整个美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课后作业】对照美洲地图找出拉丁美洲新兴国家的相应的位置。

板书设计:

第19课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一、背景

1.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2.民族意识增强

3.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二、经过

1.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2.“多洛雷斯呼声”

3.南美的独立运动

4.葡属巴西的独立

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探究活动

制作历史小画报

1.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搜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学习的能力.

2. 上网查找资料:拉丁美洲包括哪些国家?这些国家是在何时独立的?现在状况如何?

3.根据搜集的材料,绘制拉丁美洲的历史小画报.

4.在教室展出,学生自己平分.

第8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和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等行径,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3.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教法建议1.本课内容较多,教师可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如小黑板、幻灯机等),以增强直观效果。2.本课内容较难,理论概念问题较多,故事情节较少,缺少趣味性。教师讲述时要尽量掌握好分寸,可多采用问答方式,以激发和推动学生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理解。3.可布置课外作业,对罗斯福进行评述。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一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相互间的关系,发展国内经济,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1.危机爆发(板书)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教师可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这是本课、本目的难点。教师可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小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教师还可简略介绍抛售股票的情景,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1929

年10月24日上午,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涌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天抛售额创股票交易所纪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教师可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第40页《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门前的人群》形象图,以增强感性认识。2.危机的特点(板书)课本中编者已用图表的形式,对这次危机的特点加以归纳和表述,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观看阅读。教师还可把图表的要点绘制在辅助小黑板上(或用幻灯机放映在屏幕上),可增强直观效果。危机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教师在讲述时,可适当增加一点内容,用对比的方法,以突出这次危机的特点。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3.危机的影响(板书)讲完经济危机特点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为二点,并做如下讲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1页的第3、4两段及《寻找工作的长龙》插图,使学生认识到失业的严重性和就业的困难。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1929年3月,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时曾吹嘘“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但到头来美国广大劳动人民都由于付不起房租,而只好住在用破烂铁皮木板搭起的临时住房里。人们把这种贫民住房区称为“胡佛村”(教师可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1页小字及插图《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有人把胡佛讥讽为“饥饿总统”。(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商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课文中的思考题:“想一想:看到资本家的这些做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二、罗斯福新政(板书)1.罗斯福当选总统(板书)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1921年,罗斯福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双腿残废。1928年当选为纽约州州长。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并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现任总统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其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每个人尊敬和学习。教师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话”,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让学生看罗斯福在电台演说的插图。2.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1)“新政”的提出和实施(板书)“新政”一词是1932年罗斯福在接受总统提名的演说中第一次使用的。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即开始实施新政。至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为止,这期间,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一系统改革法令。人们把这一时期也称为“新政时期”。(2)新政的目的(板书)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3)新政的特点(板书)新政的特点可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方面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领域中无政府状态;另一方面是国家进行干预,但并不实行国有化,仍保留资本主义“自由”特点,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3.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这是本目重点,它内容繁多,教材中篇幅量大,讲述时教师可把它分成四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调整工业生产和举办公共工程。(1)整顿金融(板书)金融是经济命脉,美国这次经济危机就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而波及其他领域的。罗斯福就职前,美国银行已倒闭一半以上,信用宣告破产。罗斯福就任总统第二天就宣布银行暂时停业,进行整顿。政府提供补助和贷款,帮一些大银行恢复营业。实行债务延期、存款

保险等措施,恢复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2)调整农业(板书)鼓励农民缩减农牧生产规模,销毁大量农牧产品,以保持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予以补助。(3)调整工业(板书)新政的中心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教师首先要讲调整工业的政策和措施。1933年6月,政府促使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并成立了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根据法令,对各工业企业制订经营规范,确定各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销售定额等。对遵守规章的,给其挂“蓝鹰”标志,给予奖励,否则就是叛卖行为,会受到惩罚。这里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其次,教师还需讲解关于缓和社会矛盾的内容。对劳资关系和失业救济问题也做了有关规定。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工人利益。后来,还颁布法律保证,并对失业工人进行救济。(4)举办公共工程(板书)举办公共工程也是新政中一项重要措施,它目的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失业的压力,以缓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还可提高社会购买力,以刺激消费和生产。兴建水利、造林、筑路等工程,解决了不少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小字内容和《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形象图,以增进学生对这一工程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理解。4.新政的效果(板书)分析归纳新政的效果时,可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进行。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教师还应强调指出,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教师还可指出,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建立起法西斯政权,进行扩军备战,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导入下一课内容。【作业练习】见课后练习题。对材料解析题,可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后活动。活动类型可以参照课后的活动建议,也可以改造使用或另做其他类型的活动。

文艺复兴 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 课标要求: 知道文艺复兴三杰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课前准备 进入课堂后,老师放上《风筝与风》,然后开始朗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诗歌 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 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 狂风将五月的蓓蕾凋残, 夏日的勾留何其短暂。 休恋那丽日当空, 转眼会云雾迷蒙。 休叹那百花飘零, 催折于无常的天命。 唯有你永恒的夏日常新, 你的美貌亦毫发无损。

死神也无缘将你幽禁, 你在我永恒的诗中长存。 只要世间尚有人吟诵我的诗篇, 这诗就将不朽,永葆你的芳颜 把学生带入文艺复兴的氛围之中,朗诵毕,提问一名学生,请问你知道这是哪个时代哪位诗人的诗歌吗?借此融入课堂 对,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文艺复兴,大家知道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哪个国家吗?就是地中海的明珠——意大利 为什么文艺复兴会在意大利首先发展起来呢? 1、历史背景: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在意大利的萌芽发展 讲述: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就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此时意大利北部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我们可以看下书上的插图。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而且得到不断地壮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一壮大,他们也就不希望只拘泥于教会给的一些蝇头小利了。 (2)人才优势:汇聚众多人才 讲述: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所谓乱世无庸主,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们都争相招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为自己的势力发展出谋划策。 (3)文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 讲述:这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作为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着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也就流入了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当时的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希望能够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从而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因为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这种运动用我们中国的在话来说就是典型的“托古改制”。而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 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化遗产籍: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 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这其中有许多是 意大利文手抄稿,他们还在意大利各地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 罗马文化的研究。 人才优势: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二)文艺复兴 1.含义: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2.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目标导学二:但丁 “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1)●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如图):“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3)●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目标导学三:达·芬奇 “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关于《蒙娜丽莎》(如图)的一些轶事 1503-1505年,雷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 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 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这幅画就像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 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 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 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四万余人,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 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 每年前去罗浮宫瞻仰这幅画的人达700百万左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问世,其它各种出版物则汗牛充栋,数不尽数。 全世界已发现《蒙娜丽莎》的赝品二百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34幅,她说:“我实

文艺复兴教案(1)

课题: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一.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学生能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情感领域:学生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学生能从画家及作品中得到启示,意识到人类的伟大,肯定自我, 增强自信. 二.任务分析 1 ?学生的起点能力 在本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 特别是如何欣赏和理解西方美术作品。 2.本节课以启发式开放教学法为主,学生自由阐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老师加以引导 和补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通过对画作背景情况的了解以及对作品构图、表现形式、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较深层次的欣赏美术作品.特别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作品的理解. 难点: 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4---16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元明两朝时期,在绘画上写意画风开始流行,出现了像元四家,董其昌这样对中国绘画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以及像吴门画派这样的重 要画派,中国画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片新气象。于此同时,在14-16世纪的欧洲以 意大利为中心发起了一场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以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 基督教神学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文艺复兴”运动。在它的影响下,欧洲画坛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欧洲绘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在整个西方美术使上的重要地 位? 文艺复兴核心思想即人文主义。它确立了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肯定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欧洲社会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封建教会的统 治之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束缚和奴役,被禁锢了多年的古典文化又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驱散中世纪的黑暗,建立新型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艺术家们一方面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吸取养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成了西方美术成熟和繁荣的起点?出现了像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这样一批卓越的绘画大师。 二?以列表的形式对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划分,根据表格与学生共同欣赏作品. 意大利: 15世纪 乔托(Giotto,约1266-1337)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主要在罗马、佛罗伦萨、帕都亚等地从事教堂壁画创作活动。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艺术的分水岭。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 主要贡献:(1)以人文主义精神理解宗教题材,按照现实生活人物表现宗教故事,奠定了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基础。(2)探索写实技巧,按照自然法则表现人物与背景的距离关系,竭力用线条透视原则结构三度空间。代表作品:《逃亡 埃及》1图中所画的是约瑟在梦中得到上帝的指示,带领玛利亚和耶稣逃往埃及避难的场景。画家竭力使圣母、圣子形象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像是发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一点也没有宗教神秘感。2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用线条透视原则结构起一个确切的三度空间。3笔 下的人物具有体积感,重量感,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中世纪绘画比较) 波提切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 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代表作品:《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站在贝壳上从海中出现,在玫瑰花飘落之中,风神们飞翔着把贝壳推向岸边。在维纳斯就要举步登陆的时候,一位季节女神拿着紫红色的斗篷迎接她。波提切利为了达到轮廓线的优美而更改了自然形象,增强了设计上的美丽与和谐。 16世纪 米开朗基罗走的是和达芬奇不同的道路,他不象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激情。在他的作品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得到全面而鲜明的表达一一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建功立业的能力。(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所以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几乎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代表作品:《大卫》雕像,表现了一位建功立业前充满愤怒和力量的年轻人。这种力量也是人文主义者向往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大卫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 拉斐尔以优美、诗一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人文主义理想,他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他是描画女性形象的大师,到罗马之前,他笔下的圣母是美丽的平民妇女的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慈爱、善良、温顺的高尚品质,引起人们对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著名城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主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和实质。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成就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大陆和英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兆。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 、文艺复兴 1、 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地中海 14世纪的,阿拉伯商人从中国等东方国家运来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转运的地中海沿岸,再由意大利商人,贩卖的欧洲各地。在中西贸易中,意大利人处于中转站的地位,所以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繁荣,发展起来。 2、文艺复兴的背景: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要求建立一

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比较一下不同时期的圣母画像,我们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冷漠,缺少人情;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突出了人性。 3、文艺复兴:①核心内容: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②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实质: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4、影响: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能够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查阅和收集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了解其主要成就;通过讨论文艺复兴的本质来认识文化与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艺复兴的了解,知道人性的张扬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从他们的作品中体会世界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所体现出的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坚持真理、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 文艺复兴对思想解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绘画作品,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主要表现了女性典雅和恬静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这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名画,因其“神秘的微笑”广为人知。为什么一幅几百年前的绘画作品,到今天仍拥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走进新课《文艺复兴运动》,去探寻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等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与成就。 二、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师生归纳: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在意大利;意大利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学艺术大师,为文艺复兴的产生提供重要条件。 2.材料展示: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案

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学类别:欣赏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对波提切利的壁画《春》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质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此外,让学生对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形式语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知识就是其中之一。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必要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当具备的普通知识。 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版面,第一版面为《春》的全图,采用这样大的版面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了解。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意境。这三个版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相互结合反复阅读和欣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从综合到分析再进行综合的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文艺复兴(一)_九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文艺复兴(一)_九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文化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和文艺复兴的性质,人文主义,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通过了解人文主义者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主张和文艺作品的特点,掌握文艺复兴的实质。 通过学习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认识到14、15世纪伴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国家,意大利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聚集了众多博学之才。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文学和美术是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是文学和美术。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这三位艺术大师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难点分析: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是难点。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文艺复兴运动能够最早在意大利发生不太理解。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意大利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文学和美术”,建议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逐一介绍这五位大师的文学艺术成就,其中重点要强调以下几点:①但丁的《神曲》,在介绍时要提醒学生但丁不是以教会神学的标准而是根据自己的爱憎来贬恶扬善的,尤其是他在地狱中给当时的教皇预留了位置,这已经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这也就揭示了这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和特点。②彼特拉克,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应该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思考问题的人,所以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著名作品《歌集》采用十四行诗的形式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③达·芬奇的著名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屏弃了过去的宗教题材,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以女主人公亲切、自然的永恒微笑万古流芳。④达·芬奇的另一幅著名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描绘耶稣在被捕前和门徒聚餐,向门徒说出了“你们中有人出卖我”的话,引起十二个门徒(其中有叛徒犹大)极大的震惊。他们有的愤怒,有的怀疑,有的自我表白,有的互相议论,而叛徒则紧握钱袋,惊慌失色。达·芬奇把这十二个不同性格和表现的人物,描绘得那样成功,以后的艺术家几乎没有人能超过他。⑤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塑造的是一个身体健美、精力充沛的青年,象征着对正义事业充满信心和蓬勃旺盛的奋斗精神。⑥拉斐尔,以画圣母像著称,所画的多幅圣母像,都体现了人间女性的美和母性的慈爱。通过

《文艺复兴的颂歌》教案+流程图

《文艺复兴的颂歌》 【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第15册 【教材分析】:感觉人美版美术新教材的欣赏课很有特点,与老教材中动辄一个时代、一批画家、一匝作品走马观花式的壮观设计不同,人美版新教材的欣赏课仅有一件作品。以往带领学生在作品堆里大块朵颐,如今得细嚼慢咽,其中滋味各有千秋。本课旨在通过营造广泛的文化情境帮助学生全面的欣赏作品,引导学生领略经典美术作品《春》的形式美以及作品本身所蕴涵的人文主义精神。《春》是文艺复兴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歌颂了世俗生活,巧妙的处理了欲望与理性的关系,体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和享乐主义的流行趋势。体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提倡“人性”、“人权”、“人道”,反对“神性”、“神权”、“神道”的指导思想。作品同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很高的艺术成就,波提切利细致的画风、弥漫的线条赋予了作品轻灵明媚的装饰效果和美感。所以《春》可供挖掘的教育教学元素是丰富的。在本教案的设计中,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对作品的各个局部细节进行逐一的观察分析,在广泛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作品的绘画风格和对作品蕴涵的人文精神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以此提高学生多层次欣赏和理解作品的能力。 【学生分析】:8年级的学生在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上都具备较高的能力,同时随着认识水平、对各种信息的接受、归纳与整合能力的日渐提高,初中生正处在善于形成观点、乐于表达观点的时期。但是,初中生广泛接触各类型艺术上的局限、缺乏理性与深刻的理解作品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制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①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初步了解波提切利、蛋彩画和文艺复兴等相关知识点。 ②了解《春》表达的内容与主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进一步分析感受作品的形式美、认识波提切利的绘画风格,提 高学生多角度欣赏和多层次理解作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作品中人物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作品中众多的人物、局部细节的赏析和作品形式美的认识。 【教学难点】:作品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教学思路】: 1、贯彻教学直观性原则。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由直观 的展示入手揭示作品的主题与内涵。 2、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好"主导"的角色。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讨论、练习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讲、议、练相结合,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人美版新课程《美术》第15册、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精品教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1.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2.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认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难点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上面两幅图画中的圣母一个是中世纪的,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你觉得画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图2与图1相比反映了什么思想的光辉?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去探究这一变化的缘由。 任务一:刨根问源 教师:同学们,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些史料。 史料1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因此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关系,思想和行动都受教会的监督和支配。天主教会对广大群众施行了严密的精神统治。 ——《世界史》 史料2我创造了我自己。

——彭塔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 史料3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世界史》 教师:同学们,从这几段文字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学生1:史料1说明中世纪的时候,也就是文艺复兴前,人们都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对精神世界进行严密的控制,天主教会成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学生2:从史料2中我得到的信息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冲破了宗教的控制,认识到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就提出了“我创造了我自己”这样的主张。 学生3:从史料3中,我明白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思想上开辟了道路。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很全面。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它使人们挣脱了宗教的束缚,重视现世的生活,强调人的个性发展,鼓舞人们积极地面对生活,勇敢地追求幸福。这一切都是极具进步意义的。这一运动首先在哪里兴起? 学生:意大利。 教师: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请结合教材P65回答。 学生: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教师:很好。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的出现。意大利是东西贸易的枢纽,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较发达的手工业、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要求在思想领域里表现为文艺复兴运动。 任务二:拨开云雾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的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卡片,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甲:文艺复兴就是意大利人不满意当时教会对文化的控制,重新学习和宣传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就是复古。 乙:文艺复兴是那些对教会不满的先进人物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创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好了,我们讨论到这里。你们认为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 学生:我赞成乙。因为当时教会势力很强,所以资产阶级宣传自己的思想,采取复兴古

文艺复兴优秀教案

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了解人文主义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人文主义。 (1)_____-_____世纪,欧洲发起了一场以_____古典文化为号召,实际上创造了符合_____阶级要求的新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它发源于_____,逐渐波及整个_____,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即“_____”。 (2)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它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传承着_____的文化;许多学者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前夕逃往_____,带来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典籍;意大利_____业发达,_____业者势力比较强大,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希望打破_____的束缚,体现自己和人生的价值。 (3)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_____和提倡_____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_____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2.但丁。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通过作品表达了_____的感情与理想。

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著名城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主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和实质。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成就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大陆和英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兆。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讲授新课: 文艺复兴 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地中海 14世纪的阿拉伯商人从中国等东方国家运来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转运到地中海沿

岸,再由意大利商人贩卖到欧洲各地。在中西贸易中,意大利人处于中转站的地位,所以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繁荣,发展起来。 2.文艺复兴的背景: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比较一下不同时期的圣母画像,我们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冷漠,缺少人情;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突出了人性。 3.文艺复兴:①核心内容: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②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实质: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4.影响: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文艺复兴的基本史实,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分析出文艺复兴最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以及文艺复兴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重要成就都是当时的人们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通过学习树立开拓创新、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 重点难点 【重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难点】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实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2.有哪些杰出代表人物和突出成就? 【新课导入】 (情景式导入)展示图片《美丽的佛罗伦萨》,教师补充: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文艺复兴运动拉开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时代的序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吧。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文艺复兴

1.阅读教材P65、P66的内容,思考: (1)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①14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②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提示: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的人文主义思潮。 (3)文艺复兴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4)文艺复兴的影响什么? 答案提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5)它只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吗?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教师总结: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载体,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运动。 知识点二但丁 阅读教材P66的相关内容,思考:但丁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地位如何?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提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他通过这部作品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他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知识点三达·芬奇 阅读教材P67的内容,思考:达·芬奇的成就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提示: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知识点四莎士比亚 阅读教材P68的内容,思考: (1)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提示:《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2)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最全版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唐云波 课前渲染:《我的太阳》 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听到这美妙的歌声,我们的思绪就会情不自禁地驶向那个以自由、浪漫、艺术、文明著称的国度——意大利。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时光的隧道,回到14世纪前后的意大利,去了解一下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正是文艺复兴运动,为意大利注入了更加浓烈的自由、浪漫、艺术、文明的色彩。 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名,揭开序幕的。14世纪,意大利人非常热爱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他们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作品。 展示:意大利人挖掘并修复雕塑。使当时意大利人感到震惊的希腊雕塑《拉奥孔》。 过渡:我们现在看到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吗?不一定感到震惊。但是,当年的意大利人为什么会对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呢?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就要追溯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去体验当年意大利人的感受,去追问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兴起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一、探源文艺复兴 (一)探思想之源——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 师: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史学界称之为“中世纪”。那时,欧洲是一个基督教神学无处不在的宗教世界。那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请看视频。 看完视频,请看幻灯片上的这些词汇,你们觉得哪些可以用来形容中世纪人们的生活?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这些词汇大致勾勒出中世纪时期,人们在宗教神学的束缚下,麻木、窒息的思想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看到了从地底下挖出的古代罗马、古代希腊时代的雕塑作品,看到了这些作品体现出的自然的人性,就唤醒了人们渴望复苏人性,尊重人性的精神要求。由于当时还缺乏成熟的思想体系,所以人们就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诉求,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著名城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主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和实质。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成就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大陆和英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兆。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 1、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地中海 14世纪的,阿拉伯商人从中国等东方国家运来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转运的地中海沿岸,再由意大利商人,贩卖的欧洲各地。在中西贸易中,意大利人处于中转站的地位,所以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繁荣,发展起来。 2、文艺复兴的背景: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比较一下不同时期的圣母画像,我们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起到 什么作用?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冷漠,缺少人情;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突出了人性。 3、文艺复兴:①核心内容: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②作用:促进了人 们思想的大解放。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 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实质: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 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4、影响: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 解放。 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的基础。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 1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与《神曲》

“文艺复兴”教案

“文艺复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水平方面:(1)培养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水平。(2) 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3) 分析、比较和评价文艺复兴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4) 鉴赏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作品。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理解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理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这个问题是理解文艺复兴的关键,只有理解了此问题,才能对文艺复兴作出恰当的历史定位和准确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 (2)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难点分析: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在讲解时能够适当补充背景材料,说明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人和对于现世生活的贬低。要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就要辩证地分析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人文主义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布置在美术、文学方面有专长、有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关于《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某一剧作(建议从《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中选择一部)中的情节、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 师:(板书课题)有谁以前阅读、欣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或者听说过哪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或者科学成就? 生:(若干学生分别说出) 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 师: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即14~16世纪出现这种精神文化创造旺盛的局面呢?我们先请同学来概括一下。 生:(依据教材概括出要点) 师:(板书整理学生回答的内容并进一步阐述)第一,文艺复兴在14世纪出现于意大利,这与资本主义14世纪首先在意大利萌发是密切相关的。能够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长期禁锢人们思想,并且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属于破除旧的文化意识对新的社会因素成长防碍的方面;再则,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需要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形态、社会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这属于营造有利于新的社会因素的文化氛围。请同学们阅读这个段论述。

最新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五、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深刻探讨的问题是文艺复兴,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究竟什么是文艺复兴?它是如何兴起的呢?它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文艺复兴。大家通过预习就知道文艺复兴的主战场是在哪一个国家?(意大利)。对于意大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喜欢看足球的同学。我们知道,意大利有很多世界顶极的足球俱乐部,像是国际米兰、尤文图斯、佛罗伦萨等等。但是从现在来看,在欧洲,意大利并不算是最强的国家。即使在中世纪,欧洲的传统强国也并不包括意大利。那么,在当时为什么文艺复兴会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而不是英国、法国或者是德国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文艺复兴之前意大利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