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风土人情教材

合集下载

山西朔州过年习俗演讲稿

山西朔州过年习俗演讲稿

山西朔州过年习俗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山西朔州过年习俗的一些传统文化。

山西朔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而过年习俗更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山西朔州过年的时间。

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山西朔州的家家户户都会开始进行年味十足的过年准备。

人们会扫尘洗尘,准备年货,还会贴春联、挂灯笼,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其次,山西朔州过年的习俗中少不了拜年这一环节。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相互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小孩子们也会给长辈拜年,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这种习俗不仅增进了亲情,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除了拜年,山西朔州过年还有燃放鞭炮的习俗。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以驱赶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热闹的鞭炮声和欢快的笑声充满了整个山西朔州,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的海洋中。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山西朔州过年的美食。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有鱼有肉有蔬菜,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年货。

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食,共度团圆时光。

这些美食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口福,更是体现了家庭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

总的来说,山西朔州过年的习俗是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山西朔州人民的习俗传承。

通过这些习俗,人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更加强了家庭的和睦和团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的节日更加有意义,更加温馨。

谢谢大家!。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乡土情结》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乡土情结》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乡土情结》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乡土情结》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乡土情结的方式。

(3)能够理解并阐述作者对乡土情结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乡土情结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乡土情结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乡土情结》的内容简介和背景知识介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讨论作者对乡土情结的表述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乡土情结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学作品,了解乡土情结的概念。

(2)提问学生对乡土情结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课文阅读与分析:(1)让学生阅读课文《乡土情结》,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欣赏作者的表达方式。

3. 讨论与思考:(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乡土情结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乡土情结对个人和社区的影响,并提出问题促进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乡土情结》的文本。

2. 与乡土情结相关的背景知识资料。

3. 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示例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乡土情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乡土情结的兴趣和思考。

山西省朔州的家乡风俗作文

山西省朔州的家乡风俗作文

山西省朔州的家乡风俗作文
朔州,这座古老的小城,虽地处偏僻,但家乡的风土人情儿却独树一帜。

每逢佳节,那些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就成了乡亲们热火朝天的"把戏"。

瞧那热热闹闹的"舞龙灯",龙身由蓝布制成,龙头龙尾可全由竹子编织而成,五彩缤纷的灯笼穿插其间。

十几个年轻伙计抬着龙身,在锣鼓喧天的节奏中翩翩起舞,吐纳龙吟,祈求新的一年兴旺发达、鸿运当头。

再看那场面热闹非凡的"舞獒"。

几个身手矫健的壮小伙,身穿狰狞的狼獒面具,追逐嬉戏,意在祛除年祗、驱邪纳福。

看着他们矫健的舞姿,我们这些看客都被逗得前仰后合,笑声不断。

当然,还有我最爱的"打蜡花"。

将肥皂泡打至发白,然后往空中一抛,那一朵朵晶莹剔透的"蜡花"便从天而降,美不胜收。

待花儿坠落,我们这些孩子就蜂拥而上,去抢那些洁白剔透的"宝贝"。

这就是朔州人对新年的憧憬吧,希望来年洁白如玉、阖家欢乐。

虽然时代在变迁,但这些家乡的习俗仍在世世代代的朔州人手中得以传承,成为了朔州这座小城独特的文化符号。

它们不仅承载着先人的美好祝福,也让我们这些后生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馨与亲切。

这就是我家乡的味道,纯朴而厚重,世世代代都在延续。

山西朔州风土人情教材

山西朔州风土人情教材

朔州秧歌朔州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秧歌与地方文化的渊源关系。

朔州秧歌属地方剧种,活跃于朔州、平鲁、山阴、应县等紧邻朔州的县份以及内蒙古的部分旗县。

它在当地被称为大秧歌,又与临近地区的广灵秧歌、繁峙秧歌、蔚州秧歌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亦把朔州秧歌、广灵秧歌和繁峙秧歌合称为“晋北大秧歌”。

其中朔州秧歌较为古朴,繁峙秧歌更靠近北路梆子,广灵秧歌则渗入河北梆子的一些成分。

朔州秧歌是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生、发展与朔州地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朔州秧歌的孕育与地方文化朔州秧歌为当地群众所喜爱,它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民众的心理…山西省朔州市风土人情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

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朔州民俗我介绍作文400字

朔州民俗我介绍作文400字

朔州民俗我介绍作文400字朔州 is a small city located in Shanxi province, known for its rich history and unique folklore. 朔州是山西省一个小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闻名。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spects of 朔州民俗 is the traditional Lunar New Year celebration. 朔州的传统农历新年庆祝活动是其中最迷人的方面之一。

During this time, the streets are filled with colorful decorations, lively performances, and delicious food. 在这个时候,街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装饰品,有生动的表演和美味的食物。

Families come together to clean their homes, hang up red lanterns, and prepare special dishes to welcome the new year. 家庭团聚在一起,打扫家里,挂起红灯笼,并准备特别的菜肴来迎接新的一年。

The atmosphere is festive and cheerful, with the sound of firecrackers and the smell of traditional snacks filling the air. 气氛是喜庆和愉快的,鞭炮声和传统小吃的香味充斥着空气。

Another interesting aspect of 朔州民俗 is the annual Dragon Boat Festival, where people race dragon boats on the river to commemorate the death of the ancient poet Qu Yuan. 另一个有趣的朔州民俗是每年的端午节,人们在河上划龙船比赛,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逝世。

朔州的风土人情

朔州的风土人情

朔州的风土人情朔州啊,那可是个特别有韵味的地方呢。

朔州的人啊,那叫一个实在。

你要是到朔州去走一趟,不管是去村里还是在城里,碰到的人都特别热情。

就像你走在路上有点迷糊,随便找个人问问路,人家能给你说半天,不光告诉你咋走,还会跟你唠唠这附近有啥好玩的好吃的。

而且朔州人说话可有意思啦,那口音啊,带着浓浓的北方味儿,听起来特别豪爽。

比如说“咋地了”“可好了”,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从朔州人嘴里说出来就特别带劲儿。

说到吃的呀,朔州可有不少特色。

像右玉的羊肉,那可真是一绝。

这羊肉煮出来啊,一点膻味都没有,肉特别嫩,咬上一口,感觉香味能在嘴里打转转。

每到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羊肉,喝着小酒,那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还有朔州的油糕,黄澄澄的,软软糯糯的。

逢年过节啊,这油糕可是必备的美食。

刚出锅的油糕,烫得你在手里不停地倒腾,可就是忍不住咬上一口,那甜甜的豆沙馅就流出来了,甜到心坎里去了。

朔州的风景也美得很呢。

应县木塔就像一个古老的巨人,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这木塔啊,全是用木头搭起来的,你想想,那么高的塔,全靠这些木头支撑着,古人的智慧可真了不起。

你站在木塔下面,抬头往上看,真的会被它的雄伟震撼到。

还有朔州的杀虎口,那可是以前的交通要道呢。

站在杀虎口那里,你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商队来来往往,听到那驼铃声声。

现在虽然没有了当年的热闹,但是那种历史的沧桑感依然扑面而来。

朔州的民俗也特别有趣。

过年的时候啊,那可热闹了。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有各种讲究。

扫房子、贴春联、放鞭炮,一个都不能少。

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就更热闹了。

各种花灯挂起来,有动物形状的,有神话人物形状的,五颜六色的,把整个朔州城都照得亮堂堂的。

大人小孩都涌上街头,猜灯谜、看秧歌,欢欢喜喜的。

还有朔州的旺火,那可是新年的一个标志。

旺火堆得高高的,红红的火苗窜起来,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一家人围着火旺转一转,祈祷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朔州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的风土人情就像一首悠扬的歌,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一个旋律都让人回味无穷。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乡土情结》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乡土情结》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乡土情结》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3)能够概括并阐述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乡土情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表达自己乡土情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乡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3. 课文主题思想和乡土情结的概括和阐述。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学生对乡土情结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乡土题材的文学作品。

(2)简介本课的背景和作者情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乡土情结,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2)让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深入思考乡土情结对自己的意义,准备下次课的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分析和写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要注重课后的巩固和复习,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山西省朔州的家乡风俗作文

山西省朔州的家乡风俗作文

山西省朔州的家乡风俗作文Growing up in my hometown of Shuozhou, Shanxi Province, I have been deeply immersed in the rich local customs and traditions. 在山西省朔州的家乡长大,我深深沉浸在丰富的当地风俗和传统中。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aspects of the hometown customs in Shuozhou is the celebration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北方的山西省朔州地区有着浓厚的节日庆祝传统。

People in my hometown place a great emphasis on family gatherings and spending quality time with loved ones during festivals, such as Chinese New Year and Mid-Autumn Festival. 家乡的人们非常重视在节日里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如春节和中秋节。

Another significant aspect of the local customs in Shuozhou is the traditional cuisine. 家乡风俗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传统美食。

Shuozhou is known for its delicious local dishes, such as vinegar-braised pork and hand-pulled noodles. 朔州以美味的本地菜肴而闻名,如醋烧肉和手工拉面。

In addition to food, traditional clothing also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customs of my hometown. 除了食物,传统服饰在家乡风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朔州秧歌朔州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秧歌与地方文化的渊源关系。

朔州秧歌属地方剧种,活跃于朔州、平鲁、山阴、应县等紧邻朔州的县份以及内蒙古的部分旗县。

它在当地被称为大秧歌,又与临近地区的广灵秧歌、繁峙秧歌、蔚州秧歌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亦把朔州秧歌、广灵秧歌和繁峙秧歌合称为“晋北大秧歌”。

其中朔州秧歌较为古朴,繁峙秧歌更靠近北路梆子,广灵秧歌则渗入河北梆子的一些成分。

朔州秧歌是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生、发展与朔州地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朔州秧歌的孕育与地方文化朔州秧歌为当地群众所喜爱,它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民众的心理…山西省朔州市风土人情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

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

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传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文化遗产。

“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认同。

寺庙宫观:山西现存古代建筑,其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已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

据统计,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为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

其中唐代的有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等,五代的有平顺大云院、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等,宋、辽、金代的有近百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晋词圣母殿,高平游仙寺、崇明寺、开化寺、大雄宝殿,辽金的大同华严寺建筑群,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应县净土寺正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晋城青莲寺大雄宝殿,长子崇庆寺万佛殿,汾阳太符观和文水武则天庙等。

山西元代以后的古建筑保留更多。

元代的永乐宫、广胜寺的建筑和壁画均为艺术珍品;北魏始建而重建于明代的悬空寺惊险奇特,中外独有;更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建筑群,作为净土宗道场的玄中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平遥双林寺,全国武庙之首的解州关帝庙等,都是明清时期的艺术杰作。

此外,孟县藏山庙、介休后土庙、绵山回銮寺、万荣飞云楼、秋风楼,灵空山圣寿寺,临汾尧庙等,均各有千秋,闪烁着历史和艺术的光华。

历代古塔:省内历代古塔多达280多座,其中以应县佛宫寺释达塔、五台山白塔、代县阿育王塔、太原永祚寺双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和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最为著名。

石窟造像:据考察,山西境内规模较大的石窟有北朝时期19处,隋唐时期21处,宋代2处,元代2处,明代5处,加上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共51处。

以全国三大石窟之一的大同云冈石窟为最,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长治羊头山石窟、平定开河寺石窟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城垣关隘:山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内外长城延伸到山西的大同、朔州、忻州、晋中、吕梁、阳泉等八个地、市境内,约计3500公里。

有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娘子关、偏关等重要关隘。

山西古城垣较为完整的有平遥城和娘子关城,平遥城除城墙外,城内鼓楼、城隍庙、街坊、店铺、民居都保持着明、清形制与风貌。

古代壁画:山西古建筑众多且大部分属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

而这些寺观,又几乎全有壁画。

据统计,山西寺观壁画,现仍有两万七千平方米之多。

其中唐代壁画三十二平方米,五代壁画二十多平方米,辽代壁画十五平方米,宋代壁画八十六平方米,金代壁画四百四十多平方米,元代壁画一千四百三十多平方米,明代壁画二千三百多平方米,清代壁画二千九百一十多平方米。

在这些壁画中,以芮城境内的永乐宫元代壁画称最。

这些的殿宇全是元代建筑,各殿内墙面和拱眼壁上,满绘壁画,总面积以单面计算,达一百多平方米。

古代彩塑:山西现有古代彩塑近一万三千尊。

其中唐代八十二尊,最有名的有五台山南禅寺彩塑,佛光寺彩塑;晋城古青莲寺彩塑等;五代时期十一尊,最有名的是平遥镇国寺彩塑;宋、辽、金时期三百九十四等,最有名的是大同华严寺辽塑、太原晋祠、长子法兴寺、晋城二仙观宋塑、朔县崇福寺、五台佛光寺文殊殿金塑等;元代三百八十六尊,最有名的是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明代五千八百七十八尊,最有名的是平遥双林寺彩塑和隰县小西天彩塑;清代彩塑,山西有六千余尊。

古文化遗址:山西发掘出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多处。

属于旧、新石器时代的有芮城西侯度遗址及合河遗址、襄汾丁村遗址、沁水下川遗址等,夏代以后的重要古遗址和墓葬有太原罗城春秋墓、侯马晋国古都遗址、朔州汉墓群、高平长平之战遗址、晋阳古城遗址等。

文物、考古部门从这些古遗址古墓葬中发掘出大量钱币、陶器、石器、木器等珍贵文物,并不断有新的发现。

革命历史纪念地:近、现代的人民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给山西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故地。

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乡县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武乡王家峪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战役旧址、五台县松岩口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刘胡兰烈士纪念馆等,其它还有黄崖洞保卫战故址、左权将军牺牲纪念地、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纪念馆、长治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记录了如火如茶的革命斗争史绩。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

奇峰险壁间形成了娘子关、雁门关、偏关、宁武关、平型关等多处雄关险隘。

清泉湖泊:山西水资源缺乏,但天然湖泊遍布全省各地,历年来又建造了多处水库、人工湖泊,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

山西泉源数以万计,分冷泉、温泉和矿泉三种。

较大的冷泉有:朔州神头泉、五台般若泉、太原难老泉、清徐平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等等;温泉有浑源汤头泉、忻州奇村泉、原平大营泉、定襄温泉、盂县温泉、夏县温泉、新绛温泉等。

矿泉中以般若泉为代表。

山西的天然湖泊有五台山北台顶天池、宁武天池、晋祠鱼沼、清徐东湖、平泉东湖、西湖、运城伍姓湖、盐池等;人工修建的水库有垣曲小浪底水库、万家寨引黄工程、磨滩拴驴泉水库、恒山水库、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浍河水库、漳河水库、漳泽水库等等,这些水资源已成为游览胜地。

激流瀑布:山西境内名气较大的瀑布有壶口瀑布、娘子关瀑布、王官谷瀑布、蟒河瀑布。

壶口瀑布以壮阔著称,娘子关瀑布以秀美闻名。

激流险滩在黄河中游多处可见,如壶口以下的龙槽激流、龙门“三激浪”,都使人感到雄伟壮观。

天气景象:山西气候季节性强,复杂多变,既有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又有开展多种温带旅游活动的条件,还可饱览奇特大气景观。

五台山东台顶、历山舜王坪观“东海日出”可与泰山媲美,黄河孟门山“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山“宝光”堪称一绝。

珍稀生物:山西已建成12个自然保护区。

古树名木、珍禽异兽深藏其中,褐马鸡、猕猴、娃娃鱼都是罕见的珍奇动物。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古称平城,北魏前期国都,辽、金时为陪都,称西京。

素为晋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文物古迹甚多,有公元453——495年(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以及上下华严寺、普化寺、九龙壁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县:平遥,从古城内发现的仰韶彩陶文化证明,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在此生息。

春秋时为晋国中都邑,汉为京陵县。

北魏时平陶县治,因避讳太武帝名而改平遥县。

平遥城内文物遗址甚多。

现存的古城墙,是我国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始建于西周,明洪武三年扩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城内街巷、居民宅院富有民族特色,以及明代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

城外双林寺、镇国寺以其精美的彩塑闻名中外。

代县:古州代县是晋北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之重镇,名胜古迹有雁门关、边靖楼、阿育王塔、杨家祠堂、赵杲观等。

历史上陈子昂、李白、王昌龄、王维、李贺,范仲淹、元好问等都曾留下关于代县名胜古迹的传世之作。

此外,代县拙中见巧的剪纸艺术,栩栩如生的面塑制作,精美艳丽的刺绣工艺等民间文化艺术无不光彩夺目,尤其是民间绘画更为人们所惊叹。

祁县:晋中宝地,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定居。

现祁县县城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祁县名人辈出,有祁黄羊、王允、温峤、温庭筠、戴廷式等。

闻名中外的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是清末民初的民居精品。

祁县古城满街的古老店铺和寺庙,满城的砖雕石刻,油漆彩绘,古色古香。

古籍藏书,历史文物,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祁县秧歌源远流长,元宵社火喜闻乐见,腊塑、面塑、剪纸维妙维肖,都充分体现了古老的黄河文化在祁县的深厚积沉。

新绛县:晋南商城,自北魏始设州置郡,是山西南部有名的古城和商贾之地,集隋、唐、宋、元、明、清文物于一城,主要有绛守居园池、绛州大堂、龙兴寺内室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