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特征和研究对象学习化学科学的基本特征,如原子论、分子论等。
理解化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
1.2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掌握实验安全常识,如防爆、防毒、防腐蚀等。
1.3 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微观组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如元素、化合物等。
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
掌握不同类型物质的特点和鉴别方法。
2.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理解物质的变化,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
第三章:氧气和燃烧3.1 气体的性质和制取学习气体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如分解、吸附等。
3.2 氧气的发现和制取学习氧气的发现历史,如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电解水等。
3.3 燃烧现象和燃烧条件学习燃烧的现象,如发光、发热、气体等。
理解燃烧的条件,如氧气、可燃物、点火源等。
第四章:水和溶液4.1 水的性质和净化学习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蒸馏等。
4.2 溶液的性质和制备学习溶液的性质,如均一性、稳定性等。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等。
4.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学习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如加入溶剂等。
第五章:金属和金属化合物5.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学习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光泽等。
理解金属的分类,如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
5.2 金属的冶炼和应用学习金属的冶炼方法,如湿法冶炼、火法冶炼等。
了解金属的应用领域,如建筑、电子等。
5.3 金属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学习金属化合物的类型,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化学优秀试讲教案模板及范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化学有什么了解?2. 回答问题,引入化学学科。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等。
2. 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滴定、过滤、蒸发等。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化学实验,如酸碱滴定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操作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五)讨论与总结1. 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3.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 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滴定仪器的使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滴定仪器的使用。
2. 教学难点:滴定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酸碱滴定吗?2. 回答问题,引入酸碱滴定实验。
(二)新课讲解1. 讲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中和滴定、酸碱滴定曲线等。
2. 讲解滴定仪器的使用,如滴定管、酸碱指示剂等。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酸碱滴定实验,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的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的教案
实验目的:
1. 观察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2. 探究金属与酸之间的化学反应。
实验材料:
1. 锌片、铁片、铜片(或其他金属片);
2. 盐酸溶液(浓度约为1 mol/L);
3.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
4. 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
5. 灭菌棉球、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三根试管编号为A、B、C,并放入试管架中;
2. 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铁片;
3. 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锌片;
4. 在试管C中加入少量盐酸溶液,然后放入铜片;
5. 观察每个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分析:
1. 铁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气泡和沉淀;
2. 锌片与盐酸反应同样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产生气泡和溶液变色;
3. 铜片与盐酸无法反应,不产生氢气和沉淀。
实验总结:
1.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时,通常会生成金属盐和氢气;
2. 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和速度有所不同,可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
3.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盐酸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拓展实验:
1. 用其他金属来重复实验,比较它们与盐酸的反应性;
2. 尝试用不同酸溶液(如硫酸、醋酸等)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酸对金属的影响。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掌握测定溶解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常用单位为克/100g 水。
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压强等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
1. 三种不同晶体状物质;
2. 试管;
3. 压力计;
4.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取三个试管,分别装入等量水;
2. 将三种不同物质的晶体状物质分别加入到三个试管中,并摇匀;
3. 观察观察各试管内溶解度的差异;
4. 利用压力计和温度计测定水的溶解度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切勿直接将试管热放入火焰中加热,应使用水浴进行加热;
2. 温度计的读数要准确;
3. 操作前认真阅读实验步骤,了解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
1. 观察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差异;
2. 分析压力和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学到了测定溶解度的方法,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初中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知识

初中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知识一、实验室安全规则1、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摸,不尝,不直接闻(1)不用手触摸药品。
(2)不用鼻子直接闻药品气味。
(3)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2、剩余药品的处理:不丢,不回,不出,入指定用剩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也不能放回原瓶。
应放在指定容器中,液体倒入废液缸中二、常见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1、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试管夹:加热试管时用于夹持试管。
注意:(1)从底向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2)防止烧损或腐蚀。
3、锥形瓶:用来进行盛放液体的容器和较多量试剂反应的容器。
注意事项:不可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4、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均匀受热。
5、集气瓶、水槽(1)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瓶口磨砂,用磨砂玻璃片封盖。
6、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体积。
精确度:0.1g 如量取9.8ml 不能量取9.85ml 注意:(1)只能用于称量液体体积,不能用于加热液体和配制溶液(2)读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7、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①滴液时,滴管应竖直悬在容器口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部,防止药品污染滴管②不能一管多用,先洗涤,再使用。
(滴瓶内滴管不需洗涤)③取用试剂时不能倒置或平放。
防止液体腐蚀胶头8、酒精灯:用于加热仪器或点燃药品。
注意:(1)灯中的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不能少于1/3(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灯中添加酒精(3)绝对禁止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4)用完后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5)酒精洒到桌面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扑。
9.试剂瓶(分类:细口瓶、广口瓶和滴瓶)。
细口瓶、滴瓶用来盛放液体试剂;广口瓶用来盛放固体试剂。
教案大学基础化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了解化学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化学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等基本概念;(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2. 第二章:化学基本原理(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3)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基本原理。
3. 第三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2)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3)化学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与分析。
4. 第四章:化学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1)化学在能源、材料、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2)化学在生物、医学、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应用;(3)化学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化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验法: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5. 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化学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重点讲解化学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等基本概念;(2)第二章:化学基本原理,重点讲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3)第三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4)第四章:化学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化学在能源、材料、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化学教案》word版

《化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高中化学课程,涵盖了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应用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2 原子和分子1.3 离子和化合价1.4 化学方程式第二章:元素周期律2.1 元素周期表2.2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3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2.4 过渡元素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类型3.2 化学平衡3.3 氧化还原反应3.4 酸碱反应第四章:实验技能4.1 实验基本操作4.2 常见仪器的使用4.3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4.4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第五章:化学与生活5.1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5.2 化学与健康5.3 化学与环境5.4 化学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利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利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教材2. 课件: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化学知识3. 实验器材:实验室设备和学生实验套装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视频、论文等5. 练习题库: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七、教学进度安排本章内容预计授课时间为2周,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第二天:1.2 原子和分子第三天:1.3 离子和化合价第四天:1.4 化学方程式第五天:复习并进行章节测试八、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初中化学四大基础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四大基础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能;3. 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室用具的使用方法;4. 了解化学中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教学内容:1. 化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能;3. 常见化学实验室用具的使用方法;4. 化学中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2. 学习:教授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见化学实验室用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基础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熟悉化学实验步骤;4. 总结: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澄清可能存在的疑问;5. 提炼:强调化学中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2.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步骤;3. 归纳概括: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加深理解;4. 实践操作: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用具:试管、烧杯、玻璃棒等;2. 化学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硫酸等;3. 实验操作指导书:包括实验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2. 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实验结果和表现,给予合适的评分;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应该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也有了更深入的掌握。
需要教师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了解假黄金
联系生活,引出课题
明确目标
1、通过真假黄金鉴别情景对金属活动性进行梳理,从而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练习、掌握固体、液体的取用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3、通过实验探究强化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突出化学学科价值所在。
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应用
临沂新桥中学闵凡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真假黄金鉴别情景对金属活动性进行梳理,从而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练习、掌握固体、液体的取用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3、通过实验探究强化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突出化学学科价值所在。
B、FeCl2溶液、CuCl2溶液、Ag
C、FeCl2溶液、Cu、Ag
D、FeCl2溶液、Cu、AgNO3溶液
学生思考与讨论进一步强化金属活动数序表的应用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运用。
点击中考
精选中考题目,让学生感受中考
见导学案
了解中考考点,体验中考试题。
了解中考考查内容和方法
走进生活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知识
回顾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序里,金属的位置越,它的活动性就越。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金属的位置越,与酸反应越剧烈。
【注意】
1、酸一般指、等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浓硫酸、硝酸因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生成水而不是氢气。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回顾整理,查缺补漏
要点总结
一、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
二、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三、判断金属与几种金属化合物混合溶液反应的次序。
让化学知识形成规律,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强化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
1、比较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
聪明的同学们,你能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帮助消费者辨别真伪吗?
回扣视频
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课堂小结
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金属活动性为>>,
2、比较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金属活动性为>>,
生思考讨论进一步验证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
练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基本操作
巩固与提高
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够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Fe、CuCl2溶液、Ag
2、铁与酸发生反应时,生成化合物。
3、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金属能把位于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注意】
1、、、除外(因为钾、钙、钠三种金属非常活泼,与水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这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它们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来)。
2、铁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化合物。
温故
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