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分析
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指的是在医疗护理中,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个体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的护理措施。
胆囊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治疗常见的方法是腹腔镜手术。
但是,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术后疼痛,影响康复和生活质量。
那么,循证护理是否可以有效减轻腹腔镜手术后胆囊结石患者的疼痛呢?
根据目前的研究,循证护理可以降低腹腔镜手术后胆囊结石患者的疼痛程度,具体表现如下:
1. 合理的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的充分程度对于手术治疗及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讨论,包括对患者的疼痛敏感程度、术后饮食和行动的建议、药物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掌握,制定出最佳的术前准备方案。
2. 有效的药物治疗
3. 安全的运动康复
对于手术后的胆囊结石患者来说,运动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循证护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制定出安全的运动康复方案,包括康复的时间和运动类型等方面。
通过运动康复,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动态康复效果。
4. 合理的饮食建议
循证护理方法提供了合理的饮食建议,包括饮食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给予详细的术后护理建议,以预防并发症,如感染和出血等。
总的来说,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关注和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提升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水平和康复质量。
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影响。
方法12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诱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减轻腹腔镜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结石;循证护理;疼痛;护理效果;疼痛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本次研究选取12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探讨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影响,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7.4±8.1)岁;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8.1±7.5)岁。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并且排除了胆管结石的可能性。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通过电视监控和腹腔镜器械确定患者胆囊大小、结石的具体位置等情况,行逆行或者顺行切除。
1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术后护理措施[1],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2]。
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疗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8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44/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护理后NRS分数、疼痛持续时间更短,p<0.05。
结论:针对腹腔镜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护理中加入循证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胆囊结石;疼痛持续时间胆囊结石属于多发病,但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没有特别表现,很容易被忽略,长期下来会出现胆绞痛、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受麻醉、术前准备等因素影响,术后易出现疼痛和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1-2]。
因此,护理模式很关键。
基于此,本文展开相关探讨,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截取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4例为组间人数。
常规组44例中男性:20人,女性:24人,平均年龄(45.85±3.01)岁;研究组44例中男性:21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45.01±3.85)岁。
1.2方法1.21常规组:常规护理:在术前做好常规准备,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并对患者各种生命指标进行严格监测,将手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一旦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1.22研究组:循证护理:具体包括:①寻找问题。
结合每位患者不同的特点,对患者个人信息进行了解,其内容包括心理状态等,并对疼痛持续时间进行了解,对其做好详细记录。
并依据围术期实际情况,确定疼痛问题。
②循证支持:确定问题后,搜索文献、关键词,整合文献后汇总护理措施。
依据实际及经验,拟定更具特色和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③护理措施: a心理护理:护士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依据患者受教育情况,选用合适交流方法,向患者介绍有关腹腔镜手术的情况,并请成功得到治愈的患者讲述整个过程的感受,消除不良情绪,减轻痛苦。
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规治疗方法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然而,手术后出现的疼痛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术后疼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首先,了解循证护理的概念。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实践基于最新的科学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
它强调医务人员应该使用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患者的特点来制定治疗方案。
在术后疼痛管理的实践中,循证护理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有多项研究证明,循证护理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例如,一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影响的系统评价发现,循证护理方案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疼痛的时间和使用镇痛药的量(Wu et al., 2017)。
此外,循证护理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致性。
由于循证护理方案基于最新的科学证据,因此不同医务人员执行相同的方案时,护理效果会更加稳定和一致。
一项关于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实践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Lee et al., 2018)。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循证护理方案需要精细的实施计划和严格的实施过程。
只有通过细致的实施过程和跟踪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循证护理的作用。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密切跟踪和记录疼痛程度,镇痛药物的使用和相关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最新的科学证据的护理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的一致性。
但是,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需要细致的过程控制和调整,以确保最佳的护理效果。
循证分析腹腔镜胆囊结石切除术后疼痛护理

循证分析腹腔镜胆囊结石切除术后疼痛护理摘要:胆囊结石是近年来临床上的常见病症,是严重的消化系统病症之一。
其在我国的发病人数高达100万人次,这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主要对其借助腹腔镜进行治疗,但是术后会产生系列的并发症,但是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探讨分析胆囊结石腹腔镜术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后对其术后疼痛的临床价值,为患者康复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本文针对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现状以及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循证护理;胆囊结石腹腔镜术;疼痛程度目前,临床上的胆囊结石患者逐年增多,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每年的患者人数多达三十万人次[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临床上的胆囊结石患者治疗带去了便利,但是经胆囊结石腹腔镜术,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痛感,且持续时间较长[2],这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痛感。
笔者为了分析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的影响,分别就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现状以及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中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1.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临床上的胆囊结石主要是胆固醇结石或者是混合性结石,其中混合性结石仍然是以胆固醇为主。
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临床上的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没有明确的症状,只有部分患者会表现为较为明显的胆绞痛,经检查,确诊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3]。
如果患者有胆绞痛,待患者进食且饱餐时,或者进食油腻食物、体位发生改变后,患者的右上腹会发生疼痛,痛感呈现阵发性,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痛感会加剧,有时患者的肩胛部以及背部会有痛感,经常伴随恶心、呕吐等病样。
病人出现这总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进食过饱或者体位改变会导致胆囊发生收缩、结石出现移位,这些刺激会引起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阻碍患者的胆囊排空,从而使胆囊内的压力升高,胆囊发生强力收缩后,会引起强烈的痛感。
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134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刘晓霞目的:就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
方法:选取2018年在我院接受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状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中施以循证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LC)由于具有诸多优势,如操作简便,术后未有较大创伤和较小并发症,所以在临床胆囊结石的治疗中使用得较多,但LC术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现,加之疼痛时间长,所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临床研究证实,一种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护理方法,循证护理在LC术后疼痛护理中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了探讨,现做如下 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在我院行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3 ̄56岁,平均年龄(34.12±5.42)岁;病程1 ̄5年,平均病程(3.22±0.64)年。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差异比较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以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包括严格遵循医嘱,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呼吸道、引流管与穿刺孔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①循证问题:组建有关结石性胆囊炎的循证小组,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展开分析后发现,切口疼痛、胆漏以及牵拉切口等是引发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
②循证证据:根据上述问题,循证小组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检索文献,同时结合患者需求,联系多年临床护理经验重新制定护理措施,改进护理方案。
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患者护理方法,通过评估临床问题和收集相关科学研究,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改进患者的结果。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术后疼痛是患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需要分析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疼痛是术后腹腔镜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可导致患者应激反应增加、康复慢、术后并发症增加等问题。
循证护理在减轻术后疼痛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相关临床研究的综合分析,循证护理可以提供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1. 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强调对术后疼痛的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的强度、性质、持续时间、部位等因素的评估,通过采用疼痛评分工具,如VAS(视觉模拟量表)等来客观评估疼痛程度,并记录下来。
2. 多模式镇痛:循证护理认为术后多模式镇痛是减轻术后疼痛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使用多种镇痛方法,如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心理镇痛等,以减轻术后疼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
4. 康复护理:循证护理认为术后疼痛的护理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还包括康复护理、情绪支持和教育等方面。
通过早期活动、术后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等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并提高康复效果。
循证护理对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表明,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
循证护理护理干预仍需结合个体差异、合理选用镇痛药物,加强康复护理和情绪支持,以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在腹腔术后实施循证护理的作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接纳的76例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定义为参照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患者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38例,比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2、3、5d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率(97.37%)明显优于参照组(76.31%),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循证护理引用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能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胆囊结石;腹腔镜;疼痛护理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主要是由于结石在胆道系统嵌顿引起的急性梗阻炎性症状,尤其在饱餐及进食高脂肪食物后会加剧疼痛,伴发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能在微创的条件下清除胆囊结石,临床安全性大幅提高,但术后麻醉失效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为预防疼痛造成的应激反应临床通常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2]。
有文献[3]显示,循证护理作为全面且系统的护理模式在循证依据支持下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
为此,本文将我院接受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循证护理的作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本文涉及到的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接纳的76例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均纳入38例。
参照组中患者年龄分布在29~70岁之间,平均数值(53.17±4.16)岁;男性、女性分别为20例、18例。
试验组中患者年龄分布在30~71岁之间,平均数值(53.31±4.28)岁;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17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行胆囊结石腹腔镜术患者为
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时间及V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度,缩短术后疼痛
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疼痛护理;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220-02
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重点,主要原因是患者术后疼痛
感较强,且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1]。
循环
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行胆囊结石腹腔镜
术患者为研究资料,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
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行胆囊结
石腹腔镜术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
对照
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区间为35-62岁,平均年龄为
(42.14±11.3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区间为36~63岁,平均年龄为(43.27±11.28)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在患者术后对其实施心电
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其他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术后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具体如下:第一,对患者的
疼痛程度进行评价。
以患者术后的VAS评分结果对患者连续四天的疼痛感进行评价。
第二,以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为主要依据,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和
确认。
第三,针对确定的病因,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第四,以患者的
自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主要依据,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若患者的疼痛症状
有所缓解,则表示护理方法有效;若患者的疼痛症状未改善,则继续找出患者疼
痛的原因,并再次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3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
采用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2]:满分为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患者有轻微疼痛,但在患者可承受的疼痛范围内;4~6分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剧,且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7~10分表示患者的疼痛感强烈,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需
要借助药物止痛。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
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χ2进行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四天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第3天、第4天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疼痛感时间为
(5.32±1.12)天,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疼痛感时间为(6.74±1.35)天,观察组患
者的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但患者术后承受的痛苦大,且疼痛时间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行胆囊结石腹腔镜术
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尤为重要。
循环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手段,可针对患者的疼痛
部位、疼痛程度以及疼痛性质等个体差异性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时间、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对胆囊切除患者进行循环护理可缓解其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度,缩短术后疼痛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康复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晶晶.循证护理在腹腔镜治疗内肝胆管结石术中的应用性研究[J].全科护
理,2012,10(12c):3366-3368.
[2]吴德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治疗与循证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6):802-803.
[3]周翠玉,王庆华.循证护理在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
导报,2013,10(31):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