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优质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优质教学课件

明词意
大意: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 兰xiā溪o 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明词意
大意:山脚下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松林间的沙路干净得一尘不染,日暮雨 声萧萧,其中还夹杂着杜鹃的啼叫声。
xiāo
明词意
大意: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轻一次呢? 这寺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够向西流,不用 哀叹白发生、以老去为悲。
xiāo
悟词情
表达了词人
xiāo
热爱生活、乐观 旷达的人生态度。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 ( 1037—1101 ) 字 子 瞻 , 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 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有《东 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初读课文
xiāo
解词题
xiāo

苏轼《浣溪沙》ppt

苏轼《浣溪沙》ppt
苏 轼
浣 溪 沙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祖 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 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 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 后赤壁赋》等。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 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 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 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1082)春,当时时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 (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 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 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 观向上的精神。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归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 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山 兰芽 溪 沙路 暮雨 子规
请同学们翻译上阕: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暮 雨 子 规 啼
兰 芽 松 间 沙 路
描 绘 了 怎 么 样 的 景 色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词背景
• 苏轼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被关在狱中, 幸得众人相救,最终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 幸而苏轼生性旷达,并不因此而绝望颓丧, 他得到黄州郡守的许多关照,也得到老朋 友马正卿的相助,最后在城东沙湖营防废 地买来数十亩荒田,开荒种地,自食其力。 在这期间,结识好友庞安,这首诗就是在 与庞安游玩清泉寺时有感而发的。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2021/4/8
8

本词从视觉和听觉角

度描绘了农家丰收繁忙的 画面,写了自己谢雨途中
旨 的艰辛,刻画出一位关心
农人,平易近人的太守形
象,透露出人们(包括词
人)对农村恢复正常生产
后的喜悦心情。
2021/4/8
9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10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 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口渴难忍, 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水喝,于是敲门 试着问野外的一户人家。
2021/4/8
6
上片:农村农村生活的丰收场景。
清新自然 欣欣向荣 (写景)
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 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 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 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 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 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 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簌簌衣巾落枣花”一 句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 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的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 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 南村北响缫车”一句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细心、兴奋。 “牛衣古柳卖黄瓜”一句则换了一个角度写作者对蔬菜丰 收的喜悦心情。
2021/4/8
7
下片:雨途中行路的艰辛 困倦口渴 试问人家(叙事)
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 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 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信笔写来,不事雕琢, 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 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 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 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 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 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 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象,更是 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 之意,见于言外”。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语言特色
平易自然
苏轼的诗歌语言平易自然 ,质朴无华,贴近生活, 易于引起读生动的 语言,通过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 动有趣。
节奏感强
苏轼的诗歌节奏感强烈, 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 口,具有音乐美感。
04
CATALOGUE
《浣溪沙》的解读与赏析
情感表达
01
情感表达
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他运用细腻的
笔触,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景物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
的情感波动。
02
情感层次
这首词中,苏轼表达的情感是多层次的。他既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又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03
情感表达手法
意象意义
这些意象在词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细雨”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落花”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和生命的无常。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深沉、感慨的 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苏轼的情感世界。
意境营造
意境特点
苏轼在这首词中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幽静的意境。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环境氛围,将读者引入一个特定的艺术 空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艺术手法
意象运用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 细雨”、“落花”、“燕子”等,营 造出一种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意境 。
对比手法
象征意义
诗中的意象和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 如“燕子”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落 花”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苏轼通过对比“新”与“旧”、“去 ”与“来”、“悲”与“喜”等对立 面,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详细描述
该词以明月为引子,抒发了苏轼对人 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 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词中运 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营造出 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苏轼《浣溪沙》ppt

苏轼《浣溪沙》ppt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qí )水⑴清泉寺,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⑵短浸⑶溪,松间沙路净 无泥⑷,萧萧[1]暮雨⑸子规⑹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⑺?门前流水尚能 西⑻!休将白发⑼唱黄鸡⑽。
1. 蕲水:古县名,即今湖北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 兰芽:指溪边的野花野草都已发芽。 3. 浸:泡在水中。
4. 松间沙路净无泥: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
5. 6. 7. 8. 9.
无泥"。 萧萧:拟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没法再现青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白发, 老年。唱黄鸡,感叹时光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 流逝。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 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你看门前的 溪水不是也能够向西奔流!不要 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慨 了!
• 游历蕲水清泉寺,寺邻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岸边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泡浸在溪水中,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谁说 人生只会变老,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够向西 奔流!不要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慨了!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游历蕲水清泉寺,寺邻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 子啼。
岸边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泡浸在溪水中,松 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傍 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休将白 发唱黄鸡。
• 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表达了什么?

古诗词背诵《浣溪沙》课件(共30张PPT)

古诗词背诵《浣溪沙》课件(共30张PPT)

感悟小学
把自己的离愁、自己的 快乐、自己的所有感受写下 来,尽量用上 “词”的格 式。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7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浣溪沙》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浣溪沙》的诗意,感受诗人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教:学对重于点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来说,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从家庭、 学校、生理活解等诗方意面,选感择受自诗己人熟对悉自的然材和料人,生这的样感能悟够和更思好考地。把握主题,写出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韵律。 关注细节教:学选难择点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己亲身经理历解的“小萧故萧事”、、场“景子等规,”通、过“细西节流描”写等来词表语现的主含题义和和中作心用思。想。 注重描写深:入注探重讨描诗写句可中以的让意文象章和更意加境生。动形象。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描 写性的材教料学,准如备人:物形象、景色描写等,通过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突出中心教:师在准选备择教材学料课时件,和要相明关确资文料章。的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这 样可以让学文生章提更前加预有习重课点文和,条了理解,作避者免及偏背离景主。题或文不对题。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词人,豪放派词人的杰 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 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作品有《江城子》、《水调 歌头》、《念奴娇》等。

26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课件

26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课件

-
7
-
5
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
内心却对农村田园
怀有亲近之心,
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 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 问",与"野人家"之不分 彼此,可见一斑。
-
6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 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 的艰辛。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 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 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 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 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 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 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 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 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写作背景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职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石潭求雨后来天降甘霖缓解了旱情他又不百姓同赴石潭绘了农村快乐祥和淳朴温馨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极有田园诗的优美意境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茶
浣溪沙——Biblioteka 轼-1写作背景
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
职,那年春天,徐州发生
了严重旱灾,苏轼曾率众
-
3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
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 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 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 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 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
4
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 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三句话,三个画面, 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 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 感。 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 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声,还是瓜农的叫 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最新苏轼《浣溪沙》精品PPT课件

最新苏轼《浣溪沙》精品PPT课件

•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请不要把我的阳光带走
•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你
•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请不要把我的阳光带走
苏轼《浣溪沙》精品PPT 课件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You Are My Sunshine
•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你是我的阳光,我唯一的阳光
•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你让我感到开心,当天空黑暗的时候
•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你永远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你
பைடு நூலகம்
❖ 2、“黄鸡”的本意是: 指黄鸡报晓 ,诗中是指: 。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3、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4、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
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You Are My Sunshine
歌曲简介
• I'll always love you and make you happ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唱黄鸡与百日”一句。意思是说:黄鸡 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 轼却在这里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又有何用 意?
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突发自伤 衰老之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 乐观的性格
.
31
3、有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词
中反其意而用之的句子是 (

.
32
4、词中的下片抒写了词人
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订正字音:
浸:jìn 净:jìng
谁:shuí少:shào
.
10
.
11
浣溪沙是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那么大家 有没有发现这首词和其他的词有什么区别?
多了一行小字: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12
• 这行小字在词中叫小序,它相当于现在的 “引子”。
.
24
•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虽处 困境,仍力求 的生活态度和 的性格。
.
25
.
26
上阕 写景
兰芽浸溪 沙路无泥 子规暮啼
自然的美景和生 机令人心旷神怡
下阕 门前流水尚能西 抒情 莫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突发 衰老之谈
.
27
• 《浣溪沙》这首诗是不服老的宣言, 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 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 发向上。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 候,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勇往 直前、不畏艰难。
• 表达了什么?
下阕
。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
以反诘(jié )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
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
.
22
休将白发唱黄鸡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虽处困境却老当益壮、 自强不息的精神
.
23
• 黄鸡的本义是指黄鸡报晓,在诗中指的是 什么?
代之时间,时间流逝
簌簌衣巾落枣的花拓,展作村出南了村贡献北。响
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 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
35
谢谢大家
.
36
.
15
•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无再少: 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尚:还
白发:老年
唱黄鸡:黄鸡报晓
.
16
• 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 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 你看黄鸡不也依旧在报晓吗?不要再 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着这样的感慨了!
.
17
.
18
兰芽 松间沙路
.东坡居士, 世称苏仙。其诗题材 广阔,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独具风 格。他就是:
苏轼
.
4
•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与辛弃疾,并称“
,与黄庭坚并
称“
。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
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修、苏轼。
:韩愈、柳宗元、欧阳
.
5
苏洵
字明允,号老 泉。北宋文学 家,被列“唐 宋八大家”
苏轼
亲兄弟
字子瞻,又字和 仲,别名苏东坡, 宋代重要文学家。
.
苏辙
字子由,北宋文 学家、诗人、宰 相。唐宋八大家
之一。 6
四、写作背景:
•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春,当时苏 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 (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 轼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然而这首词却表达了苏轼乐观向上 的精神。
有什么效果?
• 上阕
:山下
小溪潺湲(chán yuán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
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
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
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
描绘出一幅
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
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
.
21
• 下阕( què )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一、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 的东流不返,正如人们的青春年华 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 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面 对生活中的变故呢的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苏轼笔下的《浣溪沙》去寻 找答案吧!
.
1
浣溪沙
.
2
• 二、 题解
浣溪沙是词牌名,它又名《浣沙 溪》上下阕七句,共有四十二字。 双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 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 词人所常用。

)的看法,表现了
词人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
答: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
33
晏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 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
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34
浣溪沙
苏轼
全词绘景逼真形象,栩 栩如生,叙事清新淡雅, 脉脉含情,为宋词词境
春雨 子规啼
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
19
上阕重点描述了哪几个景色?从什么感觉描 绘了上阕的景色?能否从景物推断出是哪 个季节?环境是寂静的还是喧闹的?
1.兰芽 沙路 暮雨 子规 2.视觉和听觉 3.时间是在三月或早春“子规啼和兰芽短” 4.寂静 以动衬静
.
20
• 上阕(què )写了什么样的风光和环境?
.
7
蕲水(qÍ) 浸(jìn) 少(shào)
.
8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
9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
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
它的作用是介绍时间地点和背景,那么在这 首词的小序中交代了什么?
它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告诉 我们苏轼是去蕲水的清泉寺游玩。
.
13
•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兰芽:指溪边的野花野草都已发芽 浸:泡在水中 潇潇: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啼:叫
.
14
•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浸 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仿佛 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傍晚细雨 蒙蒙,寺庙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
.
28
.
29
•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是?C
A.上阕写景,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正所谓鸟鸣山更幽, 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想到“人生再无少”不由 得时光流逝之快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旷达乐观的心 态。
.
30
2、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醉歌》里说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